"mon problème est de faire moi-même, et d'inviter les aures à faire avec moi, à travers un contenu historique déterminé..."
我的問題是藉由巳定案的歷史材料來做(製做)我自己,並且邀請其他人也一起來(做他自己)...。
這是一段傅柯在訪談時說到的一段話。而讓我沒來由的想起它的原因是,我總是在口中碎唸不停的一句話「我並沒有要做論文,也沒有要做博士。」但是前兩三年,我一直在找這句話接下來是什麼,我不做這個、不做那個,我到底想做什麼,我像是尋找一句失落的下文的旅者,到處流浪著,哪兒都可以去,卻又哪兒都去不了。直到最近徹底翻盤式的改變,對週遭的體會也產生了翻盤式的改變,昨晚,在嘴裏碎唸著傅柯的那句話「mon problème est de faite moi-même 」咦,不就是這個嗎,我想做的,就是做我自己啊。然而以前抱著寫論文的策略性的眼光來看它,只是把它當一行值得引用的話,卻沒感受到它的力度,換句話說,就是傅柯說出這句話的生命力量。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說,一個沒有自己力量的讀者,在面對文本時,當然也不會有力量勾出文本自身的生命力,他會授權給作者來掌握或引導他的讀解,這樣子的閱讀便生產了焦慮,讀者會不停地自問,作者的意思,為什麼會在這裏這樣說,那裏又那樣說,到底作者說了什麼?
其實不是不能問這個問題,而是在面對文本時,或許我該自問,為什麼作者說了什麼?這個問題這麼重要,是在什麼架構、什麼條件下,我必須對自己提出這個問題,為什麼不知道作者說了什麼甚至會引起焦慮、爭辯及權力問題。對自己的提問必須是誠實的,甚至是無休止的緊迫盯人,甚至是有危險的,也就是在點上,傅柯無法滿意笛卡兒的懷疑,笛卡兒似乎是誠實的,但就他自別瘋人這點便使得他的懷疑留下了一個開口,也許正是這個敞開讓傅柯有另一套懷疑論,這個必須讓自己在其中迷航的風險,在思想的試煉中,意識並不設法保護自己,而是不斷底斷裂、開出縫隙、空間化每一個結果,這樣的過程,對於信仰而言我們稱之為試煉,對於創作而言,我們視之為遊戲,是思想形成作品瞬間的喜悅且同時是下一個作品的起點。因此,傅柯提到這樣的過程在操作上可能比去思考它來得容易。因為那幾乎是一種不可能思考的狀態,思考在此遇到的難題是思考要反映自己,然而思考只能從其所思之物來認識自己,它如何在無物的狀態來思考自己。是的,康德也許巳經丟出了一條路徑,然而他丟出的是思考的條件,思考只是在思考的條件,卻不是在思考思考本身。換句話說,如果把思考當做一種運動,如何在運動的同時再度產生運動?這會很難思考,或許我們會直覺回答不可能,因為思考思考,這兩個運動其實是同性質的同一種運動,也就是說,不可能在跑步裏再要求跑步,跑步就是跑步。所以後設思考在此全無用武之地,因為它是一種運動,而不是被貼標籤的死物,不是解剖台上的屍體,在屍體裏尋問生命是什麼。因此,思考思考就變成只能是思考,但思考在思考什麼?這個難題便會顯現在「認識自己」這個問題上。思考只能不斷地藉由思考對象物,碎裂任何一致性來感知自己,思考可以被感知,卻無法被思考。
於是,我們看到整個傅柯作品開啟的豐富性以及其令人眩目的閃爍提問。而這樣的作品,這樣豐富且細緻的思考,他竟然是要邀我們一起進入,在裏面,有真正的危險存在,是在迷宮深處回答不出看守怪物的謎題就會被吃掉的危險,讀者自身的存在將被威脅,所有關於自己是誰的問題都將被重新問題化。
感覺似乎從精神病院回來了,不可思議的歷程,好像去了很多地方,然而在停下來之後才看到自己一直跟著自己,而我卻出發去找自己,找了好久。
接下來,書寫不再是為了某個生命的形狀,而是為了勾引,勾引其他人的力量,也讓自己的力量在別人的力量中纏繞放大,瘋狂的享樂,享受酒神降靈的手舞足蹈。
朋友轉述其指導教授的一句話,覺得很美,「寫論文是貼著自己的存在在寫的」是啊,當我們開始思考,我們就進入自己的存在,思考不是學術的專利,思考是每個人的專利,而進去的門鎖卻在自己手上。而進去之後,你要開幾道門?你敢開幾道門?
*寫了一個跟自己原來要寫的主題不一樣的東西。
25.11.10
23.11.10
圖地反轉
在完形心理學裏的圖地反轉圖可以看出大腦的有趣成像功能。然而當它實際發生在生活上,發生在你所看待的人事物上時,你會驚嘆彷如奇蹟發生、聖靈充滿等等,突然間你成了有神論者並成了虔敬的教徒。
身邊的每個人突然都對自己充滿了意義,並且是給自己再一次機會去愛,去練習相信,每一次都是同樣的考題,奇怪,考試的時候我們會被提醒不要犯同樣的錯,但是面對身邊的人,我們卻不停地重覆答題方式。
好不容易看到了自己腦袋裏兩種不同的呈像方式,一個覺得沒人愛的呈像,一個覺得到處都是愛的呈像,而這個轉換需要一點專注力,就像在看圖地反轉圖一樣,而同時要加上快樂的行動力,因為生活裏的圖地反轉不只是靠兩眼看,還要加上自己的一個小小行動,在生活裏的圖地反轉,用感覺的,是行動之後感受到的。
而這個遊戲是要玩一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玩的,只是有時自覺有時不自覺罷了。
也許有空再來好好寫寫吧。
以前以為有所謂的真愛,就是那種註定的一個人,原來真的有真愛,但是卻不是一個特定的人,而是來幫你把該做的功課做完的,如果做不下去,換人,那還是同一份作業的,那個真愛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真愛不是等待一個人而是自己勇敢的往前踏一小步,決心面對自己之後才會看到的。唉,在這講這個真是不可思議,好像很俗爛,可是原來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真愛只是好好愛、對待身邊的人(任何出現在身邊的人,他們都是來幫助你完成你在家裡一直無法跨越的情感,來幫你練習重新相信愛並做出行動的)。
不過在圖地反轉裏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一個類似橋樑作用的東西,就是它使得呈像可以由一個轉成另一個,這也就是說在兩種看似是兩個不同呈像之間其實是沿著一個相同的東西或輪廓使它們分裂為二的,也就是說差異並不來自兩個本質上不同的東西,卻是來自本質上相同的東西,想想鴨兔圖(著名的蓋式塔轉換圖)就知道了,形成鴨或兔的是同一組線條,但是卻能有不同呈像。
讓我們跳躍式的回到生活上來看,尤其是情感,其實在愛與恨之間的是一個空性,喜怒哀樂之未發的中,要發而皆中節,就是要看到這個空性,而選擇愛或恨在於自己的一念之間,發無明時,就是把情緒投射出去在一個對象上,覺照自性時就是了解自己有什麼情緒,但是兩種其實都可以的,因為它都會在自己裏形成一個認識與了解。
但是如果每天都以玩圖地反轉圖來看人生的話可能會用腦過度(?)輕鬆一點的玩法是就校準在某一面向上就好了,如喜歡看到鴨子就調在鴨子的頻率上,喜歡兔子就調在兔子的頻率,也就是一般看你是要快樂過一天還是難過過一天啦。
總之,這是一輩子的遊戲,玩不完啦。
身邊的每個人突然都對自己充滿了意義,並且是給自己再一次機會去愛,去練習相信,每一次都是同樣的考題,奇怪,考試的時候我們會被提醒不要犯同樣的錯,但是面對身邊的人,我們卻不停地重覆答題方式。
好不容易看到了自己腦袋裏兩種不同的呈像方式,一個覺得沒人愛的呈像,一個覺得到處都是愛的呈像,而這個轉換需要一點專注力,就像在看圖地反轉圖一樣,而同時要加上快樂的行動力,因為生活裏的圖地反轉不只是靠兩眼看,還要加上自己的一個小小行動,在生活裏的圖地反轉,用感覺的,是行動之後感受到的。
而這個遊戲是要玩一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玩的,只是有時自覺有時不自覺罷了。
也許有空再來好好寫寫吧。
以前以為有所謂的真愛,就是那種註定的一個人,原來真的有真愛,但是卻不是一個特定的人,而是來幫你把該做的功課做完的,如果做不下去,換人,那還是同一份作業的,那個真愛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真愛不是等待一個人而是自己勇敢的往前踏一小步,決心面對自己之後才會看到的。唉,在這講這個真是不可思議,好像很俗爛,可是原來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真愛只是好好愛、對待身邊的人(任何出現在身邊的人,他們都是來幫助你完成你在家裡一直無法跨越的情感,來幫你練習重新相信愛並做出行動的)。
不過在圖地反轉裏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一個類似橋樑作用的東西,就是它使得呈像可以由一個轉成另一個,這也就是說在兩種看似是兩個不同呈像之間其實是沿著一個相同的東西或輪廓使它們分裂為二的,也就是說差異並不來自兩個本質上不同的東西,卻是來自本質上相同的東西,想想鴨兔圖(著名的蓋式塔轉換圖)就知道了,形成鴨或兔的是同一組線條,但是卻能有不同呈像。
讓我們跳躍式的回到生活上來看,尤其是情感,其實在愛與恨之間的是一個空性,喜怒哀樂之未發的中,要發而皆中節,就是要看到這個空性,而選擇愛或恨在於自己的一念之間,發無明時,就是把情緒投射出去在一個對象上,覺照自性時就是了解自己有什麼情緒,但是兩種其實都可以的,因為它都會在自己裏形成一個認識與了解。
但是如果每天都以玩圖地反轉圖來看人生的話可能會用腦過度(?)輕鬆一點的玩法是就校準在某一面向上就好了,如喜歡看到鴨子就調在鴨子的頻率上,喜歡兔子就調在兔子的頻率,也就是一般看你是要快樂過一天還是難過過一天啦。
總之,這是一輩子的遊戲,玩不完啦。
19.11.10
迷宮
方向不同了啊,朋友說。不無悵然地。
哦,是啊。我用打字點頭回應著。
終於,在終點回到起點,畫面像浪般打來,哭泣給了我看向深處的力量,
而深處卻以終點的形式浮現在與起點相同的平面上。
深處就在表層
沒有不可解的暗穴
這是傅柯為思想者預示範的迷途
沒有真正的迷途
除非不想醒來
終究
會回到由之出發的地層
而遙遠的距離乃是放置在時間上的錯覺
方向不同了而巳
基於愛
我們放手
探索在未知中飛翔的渴望
然後成為自己與可能的自己
基於愛
我們微笑
卻也不阻擋淚水
基於一種冒險性格
我們走得比我們所想的可能更遠
於是方向便不同了
迷宮的曲折向來僅止於表層
起點到終點之間
不過玩個經驗
哦,是啊。我用打字點頭回應著。
終於,在終點回到起點,畫面像浪般打來,哭泣給了我看向深處的力量,
而深處卻以終點的形式浮現在與起點相同的平面上。
深處就在表層
沒有不可解的暗穴
這是傅柯為思想者預示範的迷途
沒有真正的迷途
除非不想醒來
終究
會回到由之出發的地層
而遙遠的距離乃是放置在時間上的錯覺
方向不同了而巳
基於愛
我們放手
探索在未知中飛翔的渴望
然後成為自己與可能的自己
基於愛
我們微笑
卻也不阻擋淚水
基於一種冒險性格
我們走得比我們所想的可能更遠
於是方向便不同了
迷宮的曲折向來僅止於表層
起點到終點之間
不過玩個經驗
18.11.10
身體觀點
日光明亮的上午,房裡的鮮橘如金針花的百合綻放著,和金黃的日光相和成一室的開闊。
看著電腦裏的文字。
思緒卻飄蕩過這樣的句子,「嘴吸吮胸部的渴望就如陰道吸吮陽具的渴望。」在這裏主動與被動被消融一體。
曾經有一句話讓我驚異不巳,「性解放,還不是爽到男性。」雖然這巳是很久以前的一句話了,但直到現在,我才真的走出這句話的迷思。
對於性的想像與描述,我們多習於由男性身體觀點出發,即使是描述女性性感受的字眼並不多見從女性身體觀點的用語,而這個缺乏並非來自於字詞的匱乏,卻是想像力的禁止。男人向來被視為有較強性衝動,於是他的性想像(見諸情色影片的觀點即知)被允許無止境的開發,而這個開發結果當然豐富了各種又淫又美,既邪亦正的詞彙。而女性對性的想像即便在今日仍是被隱隱埋藏的,即便我們以為我們活在一個開放的社會,這種不被支持的女性觀點的性想像仍只是四處孤單的萌芽中,或許我們以為在女性主義裏面,這些問題巳被談了許多,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似乎只是在緩和男性身體觀或與之對抗的提出不同字眼,而不是以一種女性身體觀所想像出的字眼,因此做為一般日常生活經驗,以女性觀點的性想像仍有其發展沃土。
我想從一個女體出發的性觀點不必然排斥被動而只強調主動,而是在多大的程度上,想像帶我們到歡娛的邊界甚至翻過它、凹褶它來到男體觀點的世界,精煉成一個動詞結晶。
看著電腦裏的文字。
思緒卻飄蕩過這樣的句子,「嘴吸吮胸部的渴望就如陰道吸吮陽具的渴望。」在這裏主動與被動被消融一體。
曾經有一句話讓我驚異不巳,「性解放,還不是爽到男性。」雖然這巳是很久以前的一句話了,但直到現在,我才真的走出這句話的迷思。
對於性的想像與描述,我們多習於由男性身體觀點出發,即使是描述女性性感受的字眼並不多見從女性身體觀點的用語,而這個缺乏並非來自於字詞的匱乏,卻是想像力的禁止。男人向來被視為有較強性衝動,於是他的性想像(見諸情色影片的觀點即知)被允許無止境的開發,而這個開發結果當然豐富了各種又淫又美,既邪亦正的詞彙。而女性對性的想像即便在今日仍是被隱隱埋藏的,即便我們以為我們活在一個開放的社會,這種不被支持的女性觀點的性想像仍只是四處孤單的萌芽中,或許我們以為在女性主義裏面,這些問題巳被談了許多,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似乎只是在緩和男性身體觀或與之對抗的提出不同字眼,而不是以一種女性身體觀所想像出的字眼,因此做為一般日常生活經驗,以女性觀點的性想像仍有其發展沃土。
我想從一個女體出發的性觀點不必然排斥被動而只強調主動,而是在多大的程度上,想像帶我們到歡娛的邊界甚至翻過它、凹褶它來到男體觀點的世界,精煉成一個動詞結晶。
17.11.10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