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08

傅柯劇場

【 Festival Jeunes zé Jolie 】﹣ 〔傅柯 71〕劇場

日期:2008年5月15-17

地點:在Collectif 12, Mantes la Jolie (法)

F71集體創作 演出人員 : Sabrina Baldassarra, Stéphanie Farison, Emmanuelle Lafon, Sara Louis, Lucie Nicolas

官方網站:http://www.collectif12.org

劇團網站:http://www.collectiff71.com
(資訊來源譯自IMEC 純為資訊交流之用)

簡介:

1971年哲學家傅柯公開參與三個明確的事件:一是GIP (監獄資訊小組)的創立,二是Jaubert事件以及Djellali委員會。我們以傅柯著作為主要參考文件以及其他相關資料(如聲音檔、手稿及影像等),並將重點放在公開言論上。接著,在這些一手資料週遭,也收集到一些當時或今日的其他行動者關於這三個事件的言論。將這些材料以劇場形式集中起來,可以使我們從這個小小歷史中體驗到一個大的歷史。第一部,是以傳聞的方式來想像「後六八」學運之後的知識份子的社會運動形象並且我們希望藉此機會能拓展出屬於我們自己對社會的詢問
﹣﹣﹣﹣﹣﹣﹣﹣﹣﹣﹣﹣﹣﹣﹣﹣﹣﹣﹣﹣﹣﹣﹣﹣﹣-------------------------------------------------------------------
將傅柯用舞台方式呈現並不是第一次,閱讀是思想經驗的重組,劇場可能是更多感官經驗參與的重組,在這種經驗重組的過程中,不論是以哪種形式,都是一種自己對當前的探問亦同時是一種可能性的拓展。

14.6.08

里昂傅柯研討會記行

里昂 高等師範學院 ENS


[傅柯研討會]

主題:Gouverner les vivants: à partir de Michel Foucault

主辦單位: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Lyon / L'Association franco-italienne pour la recherche en philosophie française contemporaine(AFIC)

日期:8 et 9 février 2008 à Lyon

相關資訊:www.francosophia.eu


二月時去里昂參加了一個傅柯研討會,主要談傅柯的權力問題,因為是里昂高師院(ENS)與義大利學術交流中心所辦,所以會場有一半是義大利人,有老師和研究生,另外還有兩三個美國來的教授。在那裏又看到一批法國目前研究傅柯的學者,大概都是在書店可以看他們的書的。利用研討會來認識一些教授不咨為一好方法,可以觀察他們的言行及觀點是否與自己想找的指導教授標準相符。不過我倒是巳塵埃落定,此行只是想看看那些只聞其書不見其人的教授們。但是還是意外的收獲頗豐,除了一直環繞在權力及生命權力等問題外,還意外的知道意大利的兩個當代學者,Giorgio Agamben和Toni Negri
但是這趟研討會之旅可說是所費不贄,主要是火車費用。不過就把它當觀光與學術兩用費就會覺得尚可接受,一方面也看到Judith Revel,我還蠻欣賞她的,在會上的對談很有條理也很風趣,可惜因為沒有勇氣去找她講話。
一共是三天的會議,每天都從早坐到晚,法文轟炸,晚上回到朋友家都巳經不行了,也沒時間多逛,倒是隔天硬是狠狠的走了一整天的里昂,整個老城區都走了,山也爬了,整個羅馬遺跡更是用力的走呀逛的。一整天走下來簡直是像行軍,但是還是沒看到聽說很有名的溼壁畫以及超級美食也沒吃到,因為禮拜天很多好店都沒開。
現在巳經六月了,想想還是把訪遊記寫一下吧。看到之前的遊記感覺還蠻感動的,好像做得蠻用心的,有一種受到自己鼓舞的感覺。下面是之前寫的,因為參加完研討會,整個人充滿亢奮的情緒,本想談更多那種一個台灣人坐在那個滿是法國人、義大利人、些些美國人的會議場地感受到那種不同國家所發展出的不同角度的傅柯解讀的激蕩。還認識了一個也在那作博士的韓國女生,人不錯,講起話來很有想法的感覺。(但是可能太激動了結果寫不出來,哈哈)

十一號,二月。
在回波爾多的旅程中,先要從里昂坐車到巴黎,再從巴黎坐車回波爾多,原則上是個倒V字型。現在在里昂回巴黎的火車上,因為帶了電腦出來,就乾脆在車上寫感想吧。里昂舊城區的房子充滿文藝復興氣息。

里昂果然是個很大的城市,相較於波爾多和土魯斯,連火車都比較舒服而且還雙層,座位也大一點,腳比較好放。第一天剛到時,在月台上就馬上看到很多穿著很「生意人」的人,這和在波爾多或土魯斯的月台很不一樣。另一方面,它的車站廣播語速也比較正常聽得很清楚,不像波爾多的車站廣播講很快好像不想讓人聽懂似的。此外,它的月台是要坐電扶梯往上的,這也很有趣,好像每個地方蓋法不同。

火車站區是新興社區,所以到處是集合式大樓林立,有住宅也有商業用。雖是如此,這些建築卻都很有設計感,所以也不會覺得太醜或無聊。整個里昂不管新舊建築都至少在五層樓左右佔地也大,波爾多相較於它,就感覺小了些。做為遊客,這些建築讓人感到壯觀,但若做為住民,卻令我感到窒息。想到傅柯說波提耶是個令他窒息的小鎮,而我則覺得龐大的建物則令我窒息。我喜歡隨便抬頭就看到天空的驚喜。波爾多就有這種特色。像台南。


今天一大早,就去了星巴克。這是零七年年底才新開在里昂的。昨天走了一天路意外地在市政府附近發現,很興奮地衝進去,哇,嚇死人的滿,還一堆人排隊。誰說星巴克做不起來。當然昨天是禮拜天,一堆遊客和出門遊玩的人,勢必擠滿。我不是為了喝它才找它的。但是為了某種「異化」的鄉愁。在星巴克,可以喚起自己在台灣泡星巴克的氣味、音樂、佈置等等,而這一切可以讓自己暫時有種在台灣的感覺,像一個平常的日子,在裏頭看著書。話說一堆人,我只好離開,但開門的𣊬間,那熟悉的味道卻叫我感到溫暖。這其實是很吊詭的,我真正的鄉愁其實不是星巴克,不是它的咖啡,也不是它的甜點,而是我自己在那裏曾晃蕩過的時光,為了在城市裏找一個可以閱讀的落角處。因為一直在不同城市流浪,所以總是無法有某家常去的店,或大部分的店又不是很適合看書,偏我又愛在外面看書,結果沒有親疏遠近的連鎖店成了到處流浪的人的原鄉。連鎖店把每個來店的人都客觀化為一種身分﹣即顧客,我們進去不必和進裝熟,拿了自己的東西,到大同小異的座位上坐下來,一樣的口味,毫無令人驚豔的口感,卻創造了我們另一種抽像的卻又是經驗的鄉愁,我們既不是真的很喜歡,卻又無處可去,最後只好回到連鎖店疏離的懷抱。我們疏離他人疏離自己卻又一次又一次的用行動表現我們的脆弱。
昨天看了開店時間,七點。好,於是決定今早七八點就來,那應該就沒什麼人了吧,而且又是禮拜一早上。
里昂有兩條河經過,一是隆河,一是索恩河,而索恩河環抱的就是里昂舊城區。因為是禮拜天,天氣又好,河邊不但有藝術市集,河岸徒步區也盡是來此活動的人群。藝術市集的作品由藝術家親自擺攤,現場賣畫並解釋創作理念,不要以為是市集而小看它,擺出的畫作可是非常令人驚豔,且風格豐富,逛得很過癮。
這個高盧羅馬遺跡在富維耶山丘上,走上山才看得到,很壯觀的一片,很多人在那裹看書聊天,也有戶外教學正在那進行著。這個地方應該也是來里昂必到之處吧。我是因為覺得可以爬爬小山運動一下就上來了,沒想到看到的是這麼一大片羅馬時候的遺跡,其中有生活的地方,神廟,浴池,劇場,引水道等各種很細微的配置。
最後再介紹一下這個可愛電車。很可惜沒有拍里昂腳踏車,也很可愛而且很方便,有很多停放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