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11

封印三

就這樣
這麼坐在你身邊
安靜地
不打擾地
感覺你

而你卻著急地尋找
四處尋覓著


那個你聽得到 看得見 的我
才是你願意相信的我
那個化為具體
由意義支持的形像
使你得以辨識的
才是你願意相信的我

所以 我只能安靜地看著你
等待你固執的意義崩塌
等待你在微塵中開放你的感官
開放你的意識
等待你感覺到我的那一刻到來

我巳是微塵
住在你的呼吸裏
別再那樣流著淚尋覓我
那讓我同樣在你的哭泣中顫抖
請用微笑想起我
那讓我享有與你一樣的朝陽與微風

封印的力量從不來自異域
卻來自那粗糙的意識之網
死亡從來只是要求我們複習那被我們忽略的
比分秒更細小的片刻

記得嗎
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漫不經心

27.5.11

封印二

然而死亡持續著
我,不停地以書寫死去
保留珍愛眷戀每一張成印記的面孔
發黃扭曲長霉的記憶卻不斷變形著容貌
我奮力、奔跑般地寫著
卻追趕不及壞朽的速度
那新鮮的臉龐
隨瞬成遇火捲皺的相片
汗水滴在每一字、每一句初落的尾筆上
來不及指認是哪一個片刻的側影
竟巳開始變形
我奔跑般地寫著
為了再一次見到那曾經燦爛的笑顔
我奔跑著
不斷地
直到只剩奔跑

我不再記得為何開始奔跑
為了什麼理由
在追趕什麼或等待什麼
我只能也只剩奔跑
奔跑般地寫著

彷彿只是為了留住這個動詞
而主詞與受詞世紀以來
不斷易主
在氣象萬千的時間之河裏
留住的仍是流

我的奔跑終要甩開我
直到我的速度追上流本身
面孔終是塵沙

22.5.11

關於生氣

今天感受到難得的火氣,好久沒這種憤怒了,剛好觀察一下現在是什麼事會讓自己發火。

照例在禮拜天下午在朋友家舉行哲學討論會,朋友介紹了一個哲學諮商的工作坊(La consultation philosophique),說她去參加了一場這樣諮商。(就像心理諮商一樣要付錢的)

剛上網查了一下,原來是自1981年開始在德國展開的一種叫 「哲學實踐」la pratique philosophique 的諮商,後來在法國由兩個哲學家接替,其中一個正是上面網站的主持人,裏面有各種說明也有影片。

不過我的火氣來自於那個去參加這個諮商的法國朋友向我們介紹這種諮商的方式。簡單來講,她認為這根本不是蘇格拉底式的對談而是詭辯學派式的談話。整個談話過程不斷被打斷,思想被主導,無法充分表達所要表達,談到最後結論是荒謬的,而且根本是無意義的,她覺得這根本是邪教組織,那些容易被影響的人很容易被操控,付錢的結果是什麼都沒有等等。

我看了影片,覺得很好玩,覺得真的有人真的這樣玩哲學,我是看到一些有趣的點,也看到一些像心理諮商的情景,也看到我們在表達思想時,尤其是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複述別人思想時的困窘與難度。

我指出了一些我覺得有趣的地方,但是因為朋友有過對談的不好感受,她強烈質疑這根本不是哲學,我說的有趣,根本是荒謬的,這根本是操控那種心靈脆弱的人等等。我們的爭議點其實不在同一個點上,她覺得那個自稱哲學家的人根本就是在一種主控思想的地位,根本不是要和對談人一起尋找真理。但是我覺得真正的問題不是對方提出的問題或主導的思考方向,而是當我們自身開始思考一個概念時,我們的確會碰到這種詞窮以及不知何謂的狀況。朋友的憤怒來自於對權威的憤怒、對主權、對自由的憤怒,我了解那種憤怒,但我並不在那個點上,我們無法對焦,她只想呈現他們對談的荒謬,她不想聽任何一點關於這種對談有趣的面向。

我因為她這種態度而感到生氣,我想這就是她在那場諮商中被打斷的憤怒,果然講話被打斷或思想無法被表達會令人抓狂,難怪她這麼生氣。這也讓我看到以前的自己,當我看到令我憤怒的事情,而別人竟不感到憤怒時,也會令我更憤怒,我覺得別人真是太天真了,有沒有大腦啊,有沒有思考能力啊,等等,現在自己換了個位置,看著朋友,我才了解,原來也有一種憤怒是變成一種耐性,因為那股不滿而想要把一切弄清楚的動力,沒錯,也許他們有些做法是像秘密宗教,是一種不寛容的對談,但是在這種不舒服的感受所看到的壞的面向外,是不是也需要一些不同角度來看這種方法。當然,做為朋友,我想她需要的先是朋友對她的憤怒的認同,這點也讓自己反省了一下,不過因為現場有另一個朋友和她同一立場,所以我可以放膽的誠實的表達我的觀感。其實在這個憤怒中,我強烈感覺到被誤解或不被理解的氣憤,而這個東西其實更進一步變成是自己找不到一種更適切的方法表達的憤怒,於是開始在自己裏面試著找更好的表達,而這個感覺在寫論文其間是不斷反覆出現的,最後我感覺到的憤怒是一種想要表達出讓人理解的句子或表達的不耐,如果對方一直不理解,會有一種不甘,想要試著表達到讓對方懂,最後這變成一種自己和自己的征戰。

但這個爭論不知不覺認真了起來,她對於我說沒關係的地方,強烈反對,真理怎麼可以是不重要,對錯怎麼可以錯置,對哲學家來說真理不是很重要嗎,妳怎麼可以說這無所謂。於是她堅持要呈現這種諮商無用、荒謬的點及對話,好讓我也覺得這根本是危險的活動而不是什麼哲學實踐。我覺得要評判這個東西是好是壞不是這樣幾個斷章取義的句子或案例就能給出的。甚至問題要回到為什麼會有這種東西的出現,就好像精神分析為什麼會出現在現代社會。

我想憤怒也是一種積極的行動力,因為這個憤怒,我想都不想的就開始寫部落格,與其說是要抱怨我的憤怒,倒不如說是一種慶祝,一種行動力的展現,一種經驗,這是一種神奇的感覺,不思考的寫寫寫。寫完可能會覺得不知所云,但是卻感覺像跑完好幾圈操場的痛快。

並且發現了一件事,情緒不是被理性安撫得了的,情緒是要被情緒安撫的,總之我們渡過了一個瘋狂討論但仍是好朋友的夜晚,儘管在這過程中,我們都感覺到憤怒或激動的情緒(其實我察覺到她甚至說妳也太天真了吧),但是我並不對這句話反應,我只是去察覺自己為什麼生氣而她又是為什麼生氣,在這種覺察中繼續討論,因為這種覺察,我在停止討論的時候並不對她生氣,因為所有的情緒是我們所說的東西引發某種我們內在對某些事情固有的信念,一旦那些固著的地方被碰觸了、被侵犯了情緒也跟著來,而對方完全不知道那些地方長得什麼樣。所以要生氣的不是對方,而是自己被什麼樣的內容點燃憤怒的火種。

好,就這樣。
Lien

17.5.11

封印一

以死亡為封印
閤上這秘密時刻前最後一道目光
於是這個被旁人標簽上「最後」的視線
成為被留在世界這一面的秘密
而那道目光在世界的背面不解的笑著

似乎是驚異於千百年來在世界的這一面
仍流傳著死亡的迷信
異域的力量
仍有人崇拜
死亡做為封印
仍有其效力

7.5.11

傍晚的A之二十三

「就那麼走著走著,然後不知怎麼地,那些在眼前、腳下、身旁的條條框框,那些迷宮支架就這麼在眼前無聲地冒著白沫化掉了。」A自己一臉驚奇地給我說著那彷彿村上春樹裏的非現實世界,不,或許只是從我的觀點看來非現實罷了,至於A,也許那是再實際不過的體驗了。

「在迷宮裏流浪的日子,或許是一種必要的逃避,是一種整理與重組。每一個迷宮都有一個待處理的問題。」A又露出那種「不在場」的眼神,但是卻不像之前散溢著某種迷茫寂寞的氣息,反而多了溫度,也就是說是種允許各種可能性的「不在場」。

我很好奇A這次走出來的迷宮是以什麼問題構建起來的,便接著問。

「好像是被質問著,有沒有再次不顧一切的勇氣,不管是愛人也好、選擇喜歡的事情也好,好像不斷地在跌倒的地方被挑釁的問著,還願意用百分之百的力氣去面對嗎?」A嘆口氣地笑了,

「怎麼這麼難走,這麼簡單的問題所佈建出的迷宮。真是不可思議。」

喲,是嗎,難走的迷宮,我在心裡想著。ㄋ會怎麼說呢? 「是啊!這是個自我保護與自我交付的過程,尤其是那種打從心底認定這世界誰都不能靠,只能靠自己的人,這可是一場近乎自殺的戰伇。」我在心裡揣想著ㄋ說這話時所搬弄的那種大場面式的表情,感覺似乎還蠻有意思的。

茶館的人送來點的茶。俐落地擺好壺和杯子並交代讓茶浸泡的時間。平常日的午後,陸續上門的客人並沒讓服務人員閒著,然而來來往往交替的顧客也沒讓茶館顯得擁擠,相反地,一些空閒的位置反而點綴了某種閒適感。我和A就著壺嗅著茶香,令人舒服香甜的味道。好味道是會改變空間感的。

然而這種問題對有些人而言簡直是站起來拍拍屁股就往前走的小事,根本不需要什麼迷宮、什麼整理。似乎對那種一開始就沒有從世界得到足夠的愛的人,每一次跌倒都有重整的必要。是嗎?也許每個人都是的,用各種不同方式吸取著自己成長所需的養份。

A認真地嗅著茶,似乎比起喝下去更想保留這香氣。但是就好像我喜歡著A,那香氣在一開始進入鼻腔就被標了位,入了記憶庫,每一個嗅聞的動作都使香氣隨即成了回憶,因為成了回憶而想要再創造新的留下香氣的動作,好像不反覆去聞它,它就不在了。然而最後我們都發現鬆鬆軟軟地坐在沙發上才是真正保留了茶的味道,身體不再是嗅聞它的主體,卻是被散溢於空間的味道所包裹住,每一個細胞都在反應,因為一種徹底的滿足感,也就不再費勁去聞它了。讓自己被喜歡的心情緊緊包覆,每一個細胞都因為興奮而反應著,光是喜歡而不是費力想著保留就讓自己沈溺在一種近似無限的空間裏。

我把自己的胡思亂想說給A聽。A定定地看著我,笑著,我覺得胸口熱著,有什麼流過,和茶的香氣一道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