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07

[樂生]碎語五

電影 la vie des autres 官方網站

今天有雨 自春天以來連續下了一個禮拜的雨 時有冰雹 但是早上仍露出些許日光 讓人以為今天也許會是個好天氣。
然而還是下雨了。
這部片是德國片 Das Leben Der Qnderen / la vie des autres 講1984年東德的秘密警察組織 STASI派一位在此組織裏教質詢技巧的教授監聽一位知名作家與女演員的生活。
去看以前聽人說這部片子不錯,幾次想看但也沒特別為這部片出門。今天朋友約了出門看,竟然看到流眼淚,以為自己沒哭直到最後眨眼時才發現眼眶巳是淚水,覺得不可思議。很好看,有一些小細節令人莞爾一笑,卻也無奈。

現在這個時候看到這種思想檢查的電影好像特別有感觸,雖然這巳是柏林圍牆倒塌前的事了,然而現在的政客們為了選票與政權利益煽動人民善良的情感,造成人民分裂成族群或藍綠等對立的意識形態。好好的說句話或表達自己的想法變得很難,政客煽動媒體或為媒體製造話題給相反立場的人貼標籤,不必承認自己的錯只要貼別人標籤即可,這在某個程面上不也是間接封閉人們言論或思想的自由嗎?只是那個形式不是那麼明顯而巳,之前不是還有網友寫個打油詩就被警察從學校把人帶走,難道我們要開始擔心思想檢查了嗎?

也許還不到那個時候,但是資訊封閉會不會開始另一種集權形式,英國俗話說:「一半的實話等於全部的謊言。」如果政府只告訴我們部份的真實那麼人民所得到結果就會是全部的謊言。如這次的樂生事件一樣。政府以保留40%樂生、工程延期及耗費公帑等理由表明政府巳釋出的善意,另一方面,陳總統與蘇貞昌也先後出來倒歉卻未見限期拆遷的公告取消,這些行徑只要人民稍微關心了解一下就可以戳破其謊言。
為什麼自開站以來寫的都很泛政治?記得在一部由日本漫畫改編成日劇的「東大特訓班」裏聽到一句話,當時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的,最近想一想就發現真是奈人尋味,那個窮困律師和那個家裡破產的爛校學生說:「你以為你這樣還得完嗎?你一輩子都還不完。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是由那些腦袋好的人所訂的。」我記得好像還說,你以為自己讀的是爛學校,以為自己腦袋不好,那你就掉入這個陷阱。之類的。

這讓我想到的是我們和社會和政府的關係,以這種現代社會而言我不認為我們還有置外於社會秩序的空間,但是很多人都覺得有,只要我們不聽不聞不想就和這世界的紛擾無關,如果讀過傅柯的規訓與惩罰或性史,那麼我們就不得不思考我們的一舉一動和國家的各種政策與各種知識生產極有關係。這巳經不是個人埋頭苦幹的社會了,也不是努力就可以出頭天的社會,像法國那麼多的流浪漢絕對不是單純的個人不努力的結果還和各種經濟社會外交等政策息息相關。我想這次的樂生事件給了自己很大的反省,因為自己常常也是對所謂的社會「運動」抱持著這種不求甚解或不了了之的心態,也常會覺得個人力量之渺小何必去浪費力氣,但是開始了解樂生的新聞與活動以來的各種訴求與政府的回應之後,我發現自己因為愈了解而更願意了解,而知道的愈多你就愈想要做點什麼,即使是很小很小的力量或聲音,因為你會發現整個支持樂生的力量也是從很小很小的各個地方所匯聚而成。很奇怪,不了解時,會覺得一切都是多餘,一旦開始了解就會找到自己可以施力的位置。而且說到底,這是在幫誰嗎?誰都沒有,你只是在幫自己。多一點的話,你還會幫到自己的親朋好友。

突然想起影片最後那個監聽者拿起作家作品的眼神,那種明亮自信的眼神令我感動。我相信那是一種關於人的品質和尊嚴的東西。

28.3.07

[樂生]vs日本全生園

補充跟日本全生園有關的網頁

国立療養所多磨全生園

日本國立漢生病療養所走訪日記 裏面有清楚的照片與詳細介紹。
引其中一段話:

宮崎駿監督本人也來過 ,關係跟院民還很好呢!他的作品裡據說有漢生患者的腳色出現,就是取材這裡的人物故事與場景,全生園裡還有一間宮崎駿出錢維護的豆豆龍トトロ房屋(山吹舍) ,真是厲害阿大変でしょう


意外地看到一篇文章「宮騎峻的祈禱」 翻譯了宮騎峻的文章「全生園的燈火」據說神隱少女的場景即是取自他常去散步的全生園。而在他進去散步前則是有一個小小的心路歷程。

[樂生]行動_寄明信片到樂生_校園宣傳

把樂生的東西整理成一張海報及一封法文簡要說明信裝訂,禮拜二上課時拿去給同學,想藉此瞭解他們對類似事件的理解或想法,算是一種時事文化交流吧。
在學校發給五個人分別是教授、法國同學、日本同學、中國同學。
在倉促的討論論文之餘,我把資料給教授,他的口頭禪馬上出來﹣très bien,很好很好,這種事我能理解。
我跟他說﹣我覺得這種類似社會運動的事讓我更能理解傅柯。
他說﹣oui oui oui j’ai compris très bien, 沒錯 我很能夠理解。這也是我的書在寫的東西。
然後拿給同學,我只跟四個比較熟,所以發出四份,上課前給他們。中午吃飯時我問她們是否要寫明信片,我有一些。
法國同學說﹣不不不 ,我們要自己買明信片寫,這是我們表達心意的方式。(就是自己去買明信片自己寄)不該是妳來幫我們做。
中國同學﹣對啊,我自己那有明信片。
原來如此啊!其實也沒錯,我們要的是看了資料以後願意表達一點什麼的明信片,而不是拼業績衝人氣,這也是為什麼不選擇到處散發傳單的方式,我比較喜歡的是可以跟拿到傳單的人有機會解釋或了解對方看法的溝通,這樣這些傳單才不會像其他傳單一樣屍體般的躺在垃圾筒。
很猶豫要不要發給語言班的朋友,好像只給兩三個有點突兀。
學期開始時老師就要求大家做exposé(報告)用五分鐘的時間。關於在很多人面前講話這種事永遠是我的難題。但是若要給語言的同學,報告是最有效的方式。
於是我選擇了faire un exposé,五分鐘左右簡述樂生是什麼?麻瘋病是什麼?為什麼具有古蹟價值?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什麼?我們可以做點什麼表達對這件事的看法?其中搭配了海報、圖片等。主要還比較了日本的多摩全生園,因為有日本同學,我想他們可能會覺得有趣。
報告完。 意外的,老師覺得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報告,然後我們討論了一些我講不清楚的地方。然後她突然提到,北京為了辦奧運,“nettoyer”清掃北京市的事,應該是指拆北京八大胡同的事,政府補助那些人很少的錢然後要他們搬到市區外的l’HLM,市郊的便宜集合式住宅。 然後又有些人提到波爾多,似乎是在1975年開始,市區大整頓,原本住市中心的人被迫遷到市郊的L’HLM。這很有趣,他們本來是市中心的人,結果現在便成市郊的人。整個社會位階馬上就對調。但是對大部分北京人而言,他們會覺得住到新大樓是好的,畢竟以前的胡同的生活機能不是那麼方便。老師講到波爾多這段歷史時,挺讓我驚訝的,原來法國也是有類似的事件。再說到tramway輕軌電車,因為電車施工,有一些老樹和綠地都被鏟除了,而波爾多綠地實在很少而石頭太多,結果還為了電車把樹砍掉,或許應該思考的是這個城市需要的是什麼。有同學卻認為,電車很好啊,減少汔車的癈氣污染,減少石油損耗等等。他是德國人,而我對波爾多的印像也和他相仿,覺得有電車蠻好的,整個波爾多很不錯,給人很舒服的感覺。這也許是給外人或遊客的感覺吧。但是對於當地人而言,他們卻是經歷了一場大破壞,老師提到,這裏本是一很古老的城市,感覺就和老巴黎的感覺一樣,你可以在市區的各種小路找到一些令人驚異不巳的小玩意。然而現在那樣的市區景觀巳經消逝。我問,那些電車經過的房子的房價是否也會跟著水漲船高?會啊,當然!那些有權力的人,通常也會掌握重大建設的資訊,他們會先置產在附近,等著工程完工就可以賺一筆。拉拉雜雜的討論持續一段時間,最後老師說電視有一個節目,主持人會帶一頂紅色小帽,穿梭在大街小巷間尋找訪問波爾多的歷史。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並不難懂。
好像藉由這個報告作了一個小小的文化交流,並打破外國月亮比較圓的想像,其實每個社會都在面對各種不同衝擊,沒有標準答案,只有當地人民與政府的智慧作為指標。

24.3.07

[樂生]碎語三

到底是誰的錯?是行政院?是台北縣政府?是台北市捷運局?是文建會?是衛生署?是樂生療養院?是地方民代?是其他利益共謀?

樂生事件至今,想進一步瞭解的人多半可以在幾個主要網頁搜尋事件始末與各地接二連三發起的活動。
誰的錯?大家可憑自己得到的各種資訊去評判。這也不是誰去下斷言就有人相信的,樂生事件巳是個各種價值參與其中的反應爐了。
我們在裏面找到自己認為珍貴的價值被冷落、忽略甚至踐踏。於是大家帶著自己的包伏走到了一塊。

誰的錯?也可以參考人行道裏其中一集「政治啊!政治」廣播,聽聽兩位新莊市民的來電。很有趣的。

為何分段通車不可行?為何捷運不可延?
A先生﹣在迴龍站,即新莊線底站,有一個 “家福“(同音)建設,是新莊某立委的關係企業。若機廠後移或許在時間或土地上都會對此一房地產產生影響。故分段通車不可行,要就要通到迴龍。

這個大家可以自行聯想,參照一些主流媒體報導,我想有的人就會懂了。
然而,反面來說一個小地方有人願意投資仍是好事,但這投資是大家平均來說獲利,或僅是少數人利上滾利?

樂生有錯,錯在它的原罪?
B先生﹣唉!其實重點是樂生院擋人財路啦!樂生那塊地的地下是很好的“植被”(也許我聽錯了),即好的建築砂石材料。什麼保留90%還是40%的問題,就跟他們還可以開挖多少有關,當然他要一直恐嚇民眾捷運延期要損失幾億,會無限延期,技術上不可行等等。

好啦!那你又懂了。再加上九五年經濟部開放農地及山坡地開採土石要點條例,那你又可以聯想了。當然經濟部這個條例聽說是為因為國內砂石原料短缺問題,但是台灣也進口很多砂石啊!不講了,講到我不懂的地方了。

有空的人可以去聽聽,很好玩的,我只是不八卦一下受不了,我們的政府還真是換湯不換藥啊。

[樂生]照片募集在法國


我們挺樂生,萬人照片募集行動

時間、地點:2007年3月25日(星期日)

上午 11時 30分 羅浮宮金字塔前

下午 15時30分 奧塞美術館(入口處旁黑色大石碑)

圖檔引用自 拯救樂生院法文版

[樂生]行動_寄明信片到樂生




最近樂生事件似乎巳開始有點轉機,雖然如此我們仍可以繼續我們的行動,以支持在那裏努力近三年的樂青們和自八十三年就開始參與這整件事的樂生阿公、阿媽們,我不想做一個看似煽情的行動,只是想到有這樣一個小小方法,如果大家有興趣或覺得合理,也可以來共襄盛舉,不管人是在哪裏,只要你是想去樂生而無法去的人,都可以寄明信片到樂生。以下內容歡迎自行轉貼散佈以及補充一下英文版。

【海外樂生行動】寄明信片到樂生 ﹣給朋友一雙手

樂生療養院
台北縣新莊市中正路794號

如果您是支持樂生或對樂生有所關注的朋友,相信除了透過網路外您也想實質參與一些活動或與院民們對話,但礙於地域上的限制,您只能守
在電腦前看著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與新聞。

現在您可以藉著「寄明信片到樂生」的活動給台灣的朋友們打氣,一張小小明信片,一份大大的鼓勵。

也或許你對此事並不瞭解,也暫無暇瞭解,沒關係!你也可以寄明信片給樂生療養院的阿公、阿媽們,他們的身體長期被病痛盤據著,你的小小明信片可以讓阿公、阿媽們開心一下暫時忘記病痛。

*建議方案:自己寄或邀請朋友寄,幫你身邊的外國朋友買好明信片貼上郵片(最好是可以快一點點的,要不然寄到樂生搞不好拆了)請他寫上名字、國籍,想法或鼓勵的話都可。

以下法文版僅供參考,並歡迎指教,目前缺英文版:有更好的法文版請見 sauvons Lo-sheng 旁邊紅色小圖
[ Envoyer une carte postale à la léproserie Lo-Sheng
– donner la main à mes amies]

Losheng Sanatorium (La léproserie Lo-Sheng)
No.794, Jhongjheng Rd., Sinjhuang City, Taipei County 242, Taiwan (R.O.C.)


Chers/Chères amies

Vous avez peut-être déjà entendu quelque chose sur la léproserie Lo-Sheng à Taïwan, il y a des lépreux(se)s qui y habitent depuis longtemps. La léproserie Lo-Sheng a été construite depuis 1930. Puisqu’il ne reste pas beaucoup dans le monde, on doit la conserver comme un patrimoine mondial.
Mais, à cause des travaux MRT(métro), il a été détruit 70% et la destruction va continuer.
Tous les lépreux(se)s avaient été conseillé à déménager dans un immeuble où est très inconvénient pour eux.
Actuellement, il y a encore certains lépreux(se)s qui habitent là et qui insistent leur droit pour y rester.
Pour la raison que j’aie dite ci-dessus, je vous invite à envoyer une carte postale à la léproserie Lo-Sheng. Dire leur “Bon courage!”
Vous pouvez leurs écrire votre nom ou prénom, votre nationalité, votre opinion ou n’importe quoi. Si vous voulez savoir plus, vous pourriez vous connecter sur ce site ‘Sauvegarde de la léproserie Lo-Sheng’

英文版有一個可以參考改寫成邀請信 引自以下網頁 理想的藝術節:樂在生活,跨界串連

An Issue Around You!Lo-Sheng Sanatourim

What is 樂生(Lo-Sheng Sanatourim)?Who are they?
That might not be the important questions to you.

How about the old government took your whole life suddenly, just for you had an infectious disease in that short medical time. Then,the authorities still totally neglected your existance, told you that your home is gonna be ours without any consulting meeting hold. The reason is that we're gonna take the whole mountain for MRT project.Don't worry,we'll give you a big new building to live. Remember,you're a leprosy(Hansen's disease) sufferer, and most of them can't walk well except with the special autobikes, plus they've been insulated from the world for almost half century .Which means you should completely lost the one world you had, and you could barely know how to deal with those new fussy things in that so-called new home.

It's a real story happened in Taiwan. Besides the issue about patients and eco-awareness, the industrial estate 新莊 unfortunately lost her another lung to do photosynthesis. The Lo-Sheng Sanatourim issue here,is related to definitely human right, citizen right, and the historic local culture existence!

There's actually another better way to treat those elder leprosy sufferers, but our government just refuse to do that. Last week, they post another official document on their gate without early warning ,which mentioned at the 4/16 , they'd demolish the last part of Lo-Sheng Sanatourim ,no matter what.

日誌﹣歐盟紀念日

三月二十三是歐盟紀念日,歐盟推出了一個新的兩歐紀念硬幣,圖案是一本書,我猜是歐憲,可是歐憲沒通過,應該不是吧。
不知道沒讀完新聞。

禮拜四,二十二晚上去參加指導教授的新書發表,在一間叫Mollat的書店,號稱當地最大的書店,常舉辧許多藝文活動。

我們走上一棟古老的石頭建築,登上一階階旋轉式的螺旋石梯,進了演講廳,一派古典氣息的廳堂,整個人像來到了也許是十八或十九世紀的文藝沙龍,似乎等會會看到穿著蓬蓬裙的女士和帶著假髮的紳士們來此高談闊論一番。

回到現實,一個哲學教授的新書發表,竟也有六七十位的聽眾,這還真令我驚訝!當然他的學生及同事都來捧場了(例如我)。
書名La condition précaire 太奇怪了上網要找書的封面一時找不到,卻發現這本書名有兩種,另一是Vies ordinaires, vies précaires
我那天在現場也是看到後者的啊!真是太詭異了。
這是一本試著要將聲音與面孔還給那些不確定性的分析。好吧,有空再來翻一下好了,現在在聽關於樂生的報導,不能專心。

Résumé
Réflexion sur la notion de précarité qui explore les limites complexes distinguant précarité, exclusion, vie décente et normalité. Nourrie des apports de P. Ricoeur, M. Foucault et de ceux de la sociologie, l'analyse tente de donner une voix et un visage aux précaires

23.3.07

[樂生]碎語 二

每天不自主的會看看樂生的相關部落格,會思考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會看看有些什麼人回應了一些什麼話,會在老師上課的課堂上思考樂生的問題(因為他正是研究傅柯的專家,而最近他剛出一本新書 La vie ordinaire La vie précarité 日常生活與不穩定生活)這些點點滴滴都讓自己跟著這個議題不斷成長。今天在 人行道 的部落格聽一些版主為樂生議題製作的廣播。

在“讓樂生人權決定我們總統”的部落格裏看到網友的回應,他說社會運動在我們社會巳經很久了,人民巳經厭倦這樣的抗爭了。為什麼抗爭運動都沒有進步呢?

沒錯,我們的社會的確巳經漸漸熟悉所謂的「抗爭」,甚至巳厭倦,對很多事人們也許不再願意去了解,只會認為抗爭,不外是為了錢,或被政黨利用云云。

這裏我想提出兩點想法:第一,不是我們的社會運動沒有進步,而是我們政府對抗爭的處理模式沒有進步。我們在號稱施行民主巳達二十年的地方,仍而一有遊行或人民集體表達想法陳情時,相關單位只會請出「公權力」,試想所謂的「鎮壓」模式為何仍會出現,估不論其他社會運動,現在的社會運動通常都有社會認可的「理性」聲音,即相關專家學者的意見,政府對抗爭民眾的態度卻仍視之為暴民或為害社會秩序的滋事份子,而不願在第一時間與民眾誠懇溝通,非要拖很長的時間,等待事件引起的效應強弱再決定如何出面回應,因此也造成社會大眾對抗爭運動的反感,覺得又來了,又再吵了,但是為什麼不是把責任指向蹣珊的政府?而是抗爭的民眾呢?
試想,在我們現今所謂的民主機制裏頭,一但人民有意願要表達,除了走到街頭讓大家讓政府注意到外,還有什麼有效方法呢?你說有法律程序?政府自己都在玩弄程序不遵重程序了,我們如何敢真的相信程序正義呢?

第二,真的要談人權,誇耀我們是個民主國家,那麼為何要對人民用強制驅離的手段呢?你說,因為民眾會丟東西或有暴力行為,但是一看到週遭都是裝備週全的警察守候著,抗爭民眾能不找點可以衝破防衛線的方法好把理念陳情給相關單位嗎?當政府用「武裝」(這詞可能太誇張一點)防衛自己人民時,試問這是一個有誠意的溝通管道嗎?如果政府不先把陳情民眾預設為滋事份子或暴民,陳情民眾會成為暴民嗎?

台灣改革開放巳久,人民的請願模式也逐漸不同,政府是否也可以改變對應措施?這樣才真的是符合社會大眾的利益,而不是冠冕堂皇的以妨害治安妨害公共秩序等口號來壓制民眾。

[樂生]請願書回條之三

這是行政院轉給台北市政府的請願書,底下要我回填滿意度調查問卷,我覺得收到回覆固然好,但是對於回答內容不滿意,所以不知如何回填問卷。

關於您所問的問題回復如下:
親愛的網友您好:
有關行政院院長電子信箱傳來先生關心捷運新莊機廠工程拆遷樂生療養院舍並搬遷院民案,按本局基於維護公眾交通權益,兼顧院民人權與醫療照護及文化資產保存,前已停工近3年,幾經多方協調尋求可行技術方案,獲行政院於95年5月15日指示採行保存41.6%建物方案為終局之平衡方案。為免工程繼續延宕,國家公帑、社會成本之繼續付出,目前大多數院民已搬遷安置於新院區,對政府提供之新院舍及醫療照顧均相當滿意,至於少數未搬遷之院民仍由院方持續溝通疏導,如不得已必須採行強制作為(已由臺北縣政府、桃園縣政府辦理現場公告),尚請先生諒解。
謹此敬祝身體健康!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再想一想這是真的嗎?給自己知的權利。平衡閱讀:

人行道﹣樂生危機(5)

[樂生]碎語一

傅柯習作簿 2 ﹣樂生碎語一

傅柯所謂的特殊知識份子:舉發被隱藏的權力關係;挑動諸種抵抗;讓經常被壓制的聲音能夠表達自身;生產某些能夠對抗主流治理性的真知識;促進嶄新主體性的發明;懷疑我們的自由及我們行動的可能性;凸顯我們的知識、權力及主體化之體系的歷史性;展現我們從未陷入宿命,以及改變我們的生命。<Michel Foucault> - Frédéric Gros;譯文引自<傅柯考>

我想就藉由傅柯的口號來簡單的整理這次樂生院保留案的議題吧:

舉發被隱藏的權力關係:

台北市捷運局1993年規劃的新莊線機廠預定地在輔仁大學,為什麼兩年後,會變更成樂生療養院?在這次樂生議題上顯示了許多公共政策的黑箱過程,而它之所以會造成如此大的回嚮也和人民在這過程中不停的反省、發問與討論此一決策有關。其實台灣許多公共政策都有其不堪、草率、枉顧大多數安靜老百姓利益的一面。人民也不是不知道,但大多數時候也只是被虛應委蛇了事,而人民也漸漸習慣在爭得一些不符合比例的比益後就妥協,畢竟爭取是很耗心力與經費,市井小民們都有生活要過,國家彷彿一遙遠的概念卻操綜著我們的生活,我們有權力揭發背後的權力關係,做一個不馴服公民。
“揭露衛生主管單位在樂生院重建過程的角色”
“樂生院大事紀” 在2002 年時有古蹟勘驗的動作,但是卻在上層壓力下仍執意拆遷。
另外,在 “讓樂生人權決定我們的總統 ” 的網友回應裏有提到經濟部95年發佈的「山坡地容許採取土石審查作業要點」 而這與樂生院的保留問題也習習相關,目前是針對剩下的30%採保留40%,所以還要再大量砍伐山坡地。另一方面,這個允許工程的要點也同時允許砂石業者砍伐山坡地,這不禁讓我們懷疑台灣政府是否遺忘前些年在台灣引起重大損失的土石流問題。【舊聞】艾利颱風新竹縣五峰鄉土場部落遭土石流埋村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的舊聞。

讓經常被壓制的聲音能夠表達自身:

在這幾天的資料閱讀中看到政府單位如何對樂生院為一古蹟事實的不重視。許多官員嘴臉不是推就是拖,2005-1月,呂秀蓮認為一切太晚。這句話實在令人生氣與作嘔,作為一「服務人民」的行政長官,對於這樣的陳情事件竟沒有半點檢討決策的意思,不考慮當初作決策的輕率與粗暴,反而怪陳情團體怎麼不早說。
“樂生院大事紀”
同樣的在周鍚偉的新聞稿內也怪院民及陳情團體為何當初沒異議現在則四處陳情,並在新聞稿中指出巳搬遷的院民是自願的。這在樂生療養院的網頁的新聞裏也一再強調自願說。
「縣長周錫瑋指出,捷運新莊線是民國83年行政院核定的政策,前任臺北縣長蘇貞昌任內裁定「不指定古蹟,僅拆遷重組二棟(七星樓與行政大樓第一進)。行政院函示:考量公眾運輸權益,並期兼顧文化資產保存,本案以不影響原預定完工通車期限為原則。」民國88年核准重建樂生院,在漫長決策過程中,91年開工後,樂生療養院民及其他團體並無異議,為何當初沒有異議?現今卻要求「捷運小轉彎,樂生不用搬」,要知道捷運線一個小小的轉彎要花費多少時間與經費?縣長周錫瑋94年底就任後,爭取樂生療養院為「暫定古蹟」,並由拆遷重組二棟,再多保留41.6%,約2公頃面積土地,為照顧院民付出相當心力,縣府整體團隊忙得流汗團團轉,學生團體們卻推著老院民們四處陳情抗爭,阻撓工程進行,造成社會成本損失,妨害了百萬大眾的權益,實在是不良的示範。況且樂生遷建,難道院民就無法生存嗎?四處抗爭的少數人就代表全體樂生人嗎?」「北縣府公然說謊、戳破周錫瑋七大謊言」
關於院民的心聲其實我也知道不多,畢竟是在電腦前讀著冰冷螢幕上的字,但有些事有些文字仍是有溫度的。這裏有一些與院民相處閒聊的話,在簡單的閒聊中,我們可以體會政府官員的“自願說 ”是否合理,照顧的週全性是否真正考量過。「在老人家身旁—側記樂生院搬遷啟始過程」

生產某些能夠對抗主流治理性的真知識:

我覺得這次提相對於41%的90%替代方案真的是對這次事件很大的努力。不讓政府惟一的訊息阻斷我們思考空間及自由。“關於替代方案的說明”

促進嶄新主體性的發明:

樂生療養院院民們被當作無身份的人許久,直到1956 ,樂生院民辦理身分證,回復公民投票權。而這次的議題的發酵作用更是讓更多人(包括我)瞭解他們並幫助他們或傾聽他們的聲音。其實搞抗爭對他們老人家而言是太辛苦了,然而政府正是利用他們在身心上及社會見解上的弱勢,以一種輕忽的態度作了決策。

懷疑我們的自由及我們行動的可能性:

這次捍衛樂生的行動是很早就進行著的,然而一般人大概也只是接收到主流媒體的報導,及偶爾出現不同意見的社論或投書。我們在各種訊息不週全的媒體下被主流資訊暴力的摀住眼耳,使得陳情民眾與在地人士有不必要的誤解對立。這些都在考驗我們的智慧去思考事情真的是如此嗎。“政府沒有說”
在一系列網路串連發聲的活動中,的確顯示了各種行動的可能性。當然也得考慮很多人是不能上網或輕易上手這樣的技術的,但這也只是眾多方法的一種。 “樂在生活,跨界串連”

凸顯我們的知識、權力及主體化之體系的歷史性:

展現我們從未陷入宿命,以及改變我們的生命:

不想寫了,在書寫的同時K傳了最新的正面消息,儘管這是政治人物對選戰情勢的計算,但是各種力量互相藉力使力本是最實際的生活場。雖然我們想要的是更加審慎周全的公共建設決策及會反省的政府而不是會推拖的政府、而不是要等人民抗爭才會回應的政府。否則人民仍有很長的仗要打,如蘇花高或其他林立各地的史蹟等等。發現自己太不適合寫這樣的東西,總是太過激情的想要什麼都寫卻終究顯得英雄氣短,需要一顆更沈穩的心冷靜的眼平實的文字才能委委道來這一切令人氣憤的事實。

21.3.07

日誌﹣心情與電影


今天超極鬱悶,嚴格說起來是欲罷不能的哭了一個晚上。起因是房東不希望我去申請要另外牽一條線的cable internet,因此我得打電話去跟巳預約時間的網路公司取消裝線工程。這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可是我隱約在房東太太的言語間感覺到不快,雖然我們一直都是關係很好,最好是在我一直跟她保證打電話去取消的情況下,才似乎緩解了氣氛。 不過,這一切都是我個人的「感覺」或是「幻覺」。我不知道。頭很亂,不能思考,不知哪來那麼多悲傷的力量,源源不絕,不想做正事了,於是看了一部片子。
一位好朋友(中國學生)介紹我的片子,算是中國目前的獨立導演,賈章柯。這個DVD 包括了他兩部片, 「站台」和「任消遙」,今天看任消遙。八零年生的一代年輕人在一個滿是癈棄的工廠的城市,在一種虛無卻又期待著什麼的心情下百無聊賴的活著,常常一個鏡頭久久看著畫面裏的人物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時間裏蹉跎著。導演說 我們的生命其實很多時候正是這種模樣。我們常是在這樣一種有點無話可說的表情中過著所謂的生活。就像法國人老是c'est la vie! 這就是人生。
是啊!這就是人生!常常我們在一種荒謬的情境裏哭笑不得,例如最近的樂生事件嗎?或日本提出的慰安婦自願說呢?
是什麼讓我們憤怒?有一天我是否也會覺得無能為力而漠然呢?我憤怒是因為我認同的價值比較合理嗎?今天很悶,說不出任何正面的話來。

日誌﹣書的中途站


三月二十六號開始即將有為期一週左右的 「書的中途站」 Escale du livre ,這是第五屆。一樣有滿滿的活動行程,和作者見面、討論、書展及展覽等。為什麼叫中途站呢?這個我還沒有詳查。
春天的活動還真多。

日誌﹣春天詩節


回到波爾多剛好趕上法國的春天詩節 le printemps des poètes ,在三月初。春天是在三月二十一號,儘管如此,前天仍下了冰雹,一顆顆圓圓的小冰雹淅瀝嘩啦的打在家裡的天窗上,很是震憾。
連著一週有許多活動,有詩的書展、和詩人相遇、詩的專刊等等。可惜我一個都沒去參加,只是拿了一份 詩的期刊 un journal des editions le bleu du ciel 。

日誌﹣選學生會團體



13號的時候去上課,因為缺課太常一段時間所以不知道此週調課的訊息,進到教室空無一人。等了一會,另一個日本同學來了,聽她和法國同學討論原來是調課了。於是我和日本同學出去坐在草坪上聊天,剛好學校正在辦選學生會的活動,我們便一同去試試。
本來認為是簡單的投一張票下去就結束的事,但並非如此,投票分成二種,博士生和大學生。博士生要多投一種關於學校研究部份的選票。我和日本同學都看不懂進行方式,桌上擺滿各候選學生會的團體及成員名單,以不同顔色做區分,你從中拿一個候選的名單放進同顔色的信封然後拿去箱前向服務人員報上姓名拿出學生證然後就可以投了。
但是這選舉的過程好像是分為三部分政見,就是你依不同部分的政見選你中意的學生會,就是例如就研究設施部分你認為A政見好那你就投它,然後在學校硬體設備方面你覺得B政見好那你就投B,最後在針對學生生活部份投一個。這樣一來,就不是一個學生會的政見統括整個學生或學校事務。不過沒有仔細研究,所以不太確定,服務人員都不是學生,好像還有老師在那裏對學生說明如何進行,不是只有我們外國學生不懂哦,也有法國學生不知道怎麼投的。
投完後,得到一張貼紙 moi, j'ai voté 我投票
哇!所以我也在法國用選票表達自己的意見了 雖然我不能選總統。

20.3.07

[樂生]請願書回條之二

收到台北縣政府的回信了!


敬啟者:

  樂生療養院院民因新莊捷運機廠之新建,必須遷出久居之樂生療養院而上街頭抗議,深感痛惜!

  對樂生院民之照顧,本府除請行政院衛生署加強醫療及生活照顧,並積極與院民溝通了解院民之需求外,並由本府衛生局邀請各相關單位至樂生療養院訪查,了解院民實際生活需求。

  政府對於漢生病患者,一直給予妥善的照顧,除提供院民醫療、食、衣、住、行及休閒娛樂外;另每月支給院民生活費用。已落成啟用之醫療大樓除提供現代化之醫療及生活照顧外,並訂有回歸社區輔導方案,以兼顧人權保障及弱勢族群的照顧。對於不願遷入新醫療大樓之院民,樂生療養院將先安排住所,俟捷運工程完工後,院方將進行整修現地保存40%之房舍,供院民搬回居住,樂生療養院表示會全力照顧院民居住問題。

  感謝台端對拆遷樂生療養院案的關心,本案本府一向秉持文化資產保存與國家重大建設雙贏之原則,前經協調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等相關單位,將樂生療養院保存以「機廠部分設施移設」拆遷重建二棟及原地保存40%建物,專案陳報行政院95年5月15日予以備查在案;已充分展現可容許之保存範圍,目前即依該方案執行;樂生保存案,本府已盡了最大努力,希望各界體察本府之誠意。


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敬上

再想一想,真的是這樣嗎?

平衡閱讀:

破報:《誰丟了2300萬人的歷史價值與150萬人交通便捷?── 樂生院保留之官方與民間方案之比較》

沒有人要去英國:關心樂生平台2號
「2號平台的首要目標是以工程的角度來討論樂生的保存問題,有鑑於目前以媒體、社運、工運、人權…等角度討論樂生的部落格已經非常多,卻比較少工程上的討論,我寄望我的部落格能夠成為交換工程意見的平台,直到守護樂生的行動落幕為止。」

19.3.07

[樂生]觀光局、旅遊業也該加入保留樂生之列

台灣近幾年巳有多次關於文化資產的爭議,整個社會對這樣的爭議與繼之而起的搶救古蹟運動似乎也正在熟悉中,這種熟悉或可約分為兩種:一是漸漸認識自己生活的土地上原來有這麼多的歷史,原來我們的土地也是很有價值的(不是只有路開過的土地才有價值);另一種就是熟悉之後的冷漠,一種對什麼事動不動就用「古蹟」加以誇張化的厭煩。這可說是很正常的反應吧!

關於「文化資產」這個概念應該也是近幾年才在我們社會中時興起來的吧,我不是個史學家也不是社區文史工作者,所以也無法對這點做一確切說明,但是我想所謂「文化資產」這個東西應該不是一種單一物品的概念,也不全然是個如死屍般的陳設物而巳,如果一個東西只因其歷史悠久就要被無條件保存,我想在實際面是不可行的。所以一個古蹟或古物決不會單純因其時間軌跡的長遠而被單一的保存,而且都說了是文化「資產」那就表示其是有其文化價值外的潛在經濟價值。 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些文化遺產如何成為地方資產或國家資產的例子:

06年時自己剛好有一個機會去巴黎小小的旅行,首先你可以在各車站或遊客中心拿到由百貨公司製作的精美旅遊地圖,這些地圖非常清楚遊客的需要,各個古蹟、觀光景點都用可愛小圖標示著,即使遊客手邊沒有旅遊書也可以暢遊巴黎。然後你開始按圖索驥,要順時針或逆時針任君選擇:第一步先抵達巴黎南邊的蒙帕那司車站,出車站十分鐘路程先到旁邊的蒙帕那司墓園,看看西蒙波娃和沙特的墓等其他人名人,接著往地圖右上方的盧森堡公園去,會經過歷史悠久的索邦大學,往上到塞納河上的西提島看聖母院,過河沿河畔走到羅浮宮看看畫和那個被法國人認為很醜的貝聿銘金字塔,從羅浮宮大門出來穿過協和廣場從埃及收到的戰利品,然後直接走上香榭利榭大道,中間會經過利榭宮也就是法國的總統府及大皇宮,一直走走到被當成圓環的凱旋門進去逛逛也可登上凱旋門,接著往地圖下方走過河去仰望巴黎鐵塔。

好了,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巴黎古蹟小小巡禮,但是千萬別以為這是一天兩天就可結束的旅程,這只要用來說明所謂的古蹟或有特殊歷史事件的遺址是要這樣用的,這才是真正可創造經濟價值的文化資產。更直接的說吧,對一個觀光客而言,旅遊還是要三餐照吃,覺照睡的,心情好時更是要坐坐咖啡座,附帶一提,在法國咖啡座乃是一不成文的重要景點:是古蹟也是人文景觀。這麼一來當然要住巴黎吃巴黎啦。巴黎每年有大量觀光客湧入,具最新資料顯示全法則有七千八百萬人之多 ,而當地居民約在一千萬左右,這其中的經濟效益,我想就不用我一一細訴了吧,要也可以啦改天再另闢新文。

問題來了,古蹟不是放在那裏就有人會有興趣,畢竟我們都不是歷史學家、文學家、建築師、藝術家或古蹟相關的專業人士,不見得真為了其歷史意義或藝術價值而去,許多人去巴黎只是為了購物或在鐵塔旁留一張傻笑作紀念,然而這都無妨,重點是你人來了,巴黎就有辦法賺你的錢,沒太多深奧的道理。我要說的是,單一古績是無法創造太多經濟價值,但一個城市及其臨近地區有很多古蹟、文化活動、商業活動時就不一樣了。
同樣在法國的例子上,我想再介紹一下法國每年九月的第三個周末有一個全國古蹟日 Journées du patrimoine 的活動( 法國文化局關於全國古蹟日的活動)此為法國自1984年開始的活動,後來整個歐洲就跟著響應。這是一個全國性的活動,所以也會帶動國內人口的旅遊風氣及相關產業。去年我在法國的一個小鎮渡過第一次的古蹟日活動,這對於來自對古蹟文化還不是很重視的地方的小老百姓是一趟很不可思議的感動之旅。古蹟日當天,我儘量一一拜訪傳單上列的古蹟,可能是一座教堂或一所中學甚至是辦公大樓,平日要收費的古蹟這天通通免費,到每一處,會有人為你詳細解說這個建築的歷史或某個銅像是誰,有的還有名人的手稿等,整個活動令人感到溫馨。看到法國人這樣認真熱情的解說他們自己文物的歷史,也看到他們對古蹟維修的技術發展到相當程度,例如雷射去斑,用雷射將巳成漆黑的墻面美白。很多事令孤陃寡的我感到掁奮,我想台灣將來也會慢慢瞭解如何運用文化遺產。

談到此,也許有人馬上要提出反駁,法國有其悠遠的歷史,有其遼闊幅原更是一大國等等,和法國比較並不是本文在此的用意,而是去看看、去思考另一種可能。往後當我們的社會再度遇到文化資產爭議時,能夠有多一點想法來看待自家問題。

法國由於對古蹟保存的用心使得相應於此的產業與學門相繼而生,例如古蹟鑑定,維修 材質的研發,軟硬體的保存技術,導覧系統,導遊,歷史解說員等等。古蹟不是一個單單的死物件,若規畫用心得當是可以撐起一個產業的。

如果你覺得法國太遠,我們也可以談談在地一點的例子;

家鄉在麻豆,約是五年前左右吧,由一群學生及老師們開始了一連串社區營造的工作,由於麻豆旁邊有一座總爺糖廠早巳癈棄不用,裏面有十餘座日式建築的員工宿舍拆除,目前僅存兩三座重要幹部宿舍、餐廳及行政用樓房留下。糖廠對於麻豆鎮民來說不過就是以前的員工宿舍區,對鎮民而言並無太大意義,然而隨著員工宿舍的拆除,學生們開始對早期在糖廠工作的員工做訪問,找出當時的照片,舉辦展覧邀鎮民們一同回憶台糖早期風貌。這些活動一開始不怎麼被看好,也沒什麼知名度,但是展覧、製作麻豆口述歷史、辧藝文活動漸漸的把距離麻豆鎮約一公里的糖廠打造成麻豆藝文中心,平日有人在那打搥球(熱門的老人活動之一),運動,散步等,週末更是有各種表演活動,而這活動通常是地方性團體,有幾次我阿公和我老媽的圓寂舞要在那表演,我們更是全家出動,拍照捧場。細節就不多講了,我對這件事並沒有了解很深刻,當時在外地工作,但是每次回鄉聽老媽講述一些生活狀況,不外乎是周末又去糖廠走走或去表演或看表演,而整個麻豆鎮也因著這樣的藝文活動有著更熱絡的活力氣氛,常常聽人說周末又去糖廠看表演或唱露天卡拉OK之類的,就連我自己回去也很愛往那跑,偶爾和大人一起去就聽他們講述當時的製糖史或在宿舍的生活方式等。此外,我們所謂的日式建築其實唐朝時傳到日本去的,而我們保留了它不也是間接與自己的文化歷史接軌,我知道這句話有爭議,但請就先這樣吧。

我想,要一個地方復興起來,應該有很多種方式,不會只有一種和別人一樣的模式。就像我們看法國的例子,那不表示我們也得要一座塔,一座透明金字塔之類的,那些東西別人都有,我們頂多是比他高或比他雄偉,就像一零一嗎?但一零一之後又如何?還是會有一零二、一零三、一零無限大(技術上可能不可行吧!)。重點是你自己身上有何特質去展現出來吧,在我們土地上的記憶就是我們可以拿出來顯現不同於他國他地的特質,是獨一獨二的,而不是別人可以隨便模仿的硬體而巳。從這個觀點繼續陳述下去就可以探討台灣如何藉由自身的當地文化歷史與世界文化接軌並串連出整個人類的文明。在國際文獻中明言「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遺產就是人類全體的文化遺產。」參考一篇文章古蹟保存接軌世界 先了解國際文獻規章」
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專門人才是近幾年開始產生的,也許有很多技術上的細節有待努力或探討,但是我們的確聽到愈來愈多的社區被規劃的更好,居民大致都很滿意等等,這些例子讓我們可以更深入的思考從前那種開路才會繁榮的邏輯是否是單一路線,有很多例子都顯示其化更多的可能性。

提及法國古蹟日是為了讓觀光局及旅遊業者去思考另種文化旅遊的可能提案,例如台灣有許多正熱門的老街景點,我們也可以有老街日啊,相關活動都可辦起來,旅行業組織個文化團一日遊兩日遊的都很好啊,而不是一到老街就是一群人下去吃吃喝喝,讓我們也可學到一點自己的文化不是很好嗎?在地文化不遠求,隨手捻來即是。國內尚未時興文化旅遊風氣,但是我看到法國人有時經費較擷倨時也會來個文化小旅遊,去隔壁小鎮來一趟尋跡之旅,誰說旅遊非要大經費大景點呢?

好累,有空再寫,在下非相關專業人士,所以歡迎指教

[樂生]請願書的回條

收到關於寄發請願書的回條,分別是北縣政府、行政院及民進黨主席。惟尚未收到國民黨主席的,有兩個可能:一是我沒寄成功,二是他沒回信。

親愛的網友[Spam: 公共建設( 小姐)],您好
我們已經受理您的案件,感謝您的來信。
※請牢記[案號]與[密碼]以利後續之查詢
案號:
密碼:
查詢網址:http://talk.tpc.gov.tw/search-1.jsp
臺北縣政府 敬上

親愛的網友:
來函我們已經收到了,您所反映的問題及建議,我們已
轉請 [ 衛生署、臺北市政府、臺北縣政府 ]參酌辦理後直接回覆給您。
謝謝您的來信,並祝 平安如意
行政院院長電子信箱小組 敬啟
Dear Friend:
Thank you for your thoughtful e-mail, which we have read with much interest.
Your questions and suggestions to Premier Su have been sent to the
responsible department for prompt reply.
Best wishes for good peace and health!
Premier's E_mail Correspondence Group
Executive Yuan

您好:
您於二○○七年三月十六日致錫堃之電子郵件
已經收到,謹此致謝。特此函覆;耑此
敬頌
時祺
民主進步黨主席游錫堃
二○○七年三月十九日

關於寄發請願書這回事,其實應該是有更多人可以寄的,不只是政治人物,也可以寄給一些企業界人士及提倡文化活動等的事業體。像富邦近幾年常舉辦許多藝文活動或像奇美等等。想了很多,想到睡不著,結果還是只寄了四封。
這就是知易行難嗎?
請願書在以下的網站 可自行修改
讓樂生人權決定我們的總統

我自己倒是加了兩段想法,一段是在內文前:

做為一個正在國外求學的學生而言,看到這樣的訊息很難不驚異於政府對人權及文化議題的決策竟是如此粗暴、草率,因為它顛覆了留學生對台灣政府的政治認知。在國外常會確切的感受到台灣在國際上的尷尬地位,然而我們還是能夠驕傲的向外國人或其他國家學生說我們是來自台灣,我們說中文,但是我們和中國不一樣。是什麼讓我們驕傲的說我是台灣人?是民主。我們是民主國家,我們尊重人權,我們可以自由表達意見,我們的民主是台灣人努力爭取得來的。這讓外國人認識除了是電腦、腳踏車王國以外的台灣。然而,值此之際,我們的民主及對人權的尊重卻在樂生療養院的議題上漏出馬腳。一個龐大價值交雜的議題怎會輕易地便被利益給抹去其繁複性不留任何仔細、謹慎思量的空間?我們真的是一個進步的民主國家亦或只是一個作秀的民主國家?台灣人的尊嚴不就是該建立在彼此尊重的溫厚中?否則我們憑什麼要中共尊重我們的民主價值,又憑什麼控訴過去威權專政下的錯誤政策,除了真正在政策執行上落實對人的尊重外,我們如何說自己是驕傲的台灣人!

以及最後一段:

因為目前在法國求學,在此期間見識到法國人對自己土地上的歷史是多麼珍惜並以一種慎思熟慮的方式保存著這些或有形或無形的文化資產,任何開挖工程都得向土地所屬政府報備,由政府確認這塊土地是否為史蹟或埋有任何歷史文物等等,這或許對人民來說是一個煩瑣的等待過程,然而我卻是從法國人身上感受到他們對自身文化理所當然的保護態度而這也的確可以從每年都有維期三天的全國古蹟日的活動的踴躍看出。在這裏只是想附帶思考一個問題:像法國這樣的大國在發展其各項建設時並沒有因各種文化遺產或古蹟的問題產生衝突,而我們呢?哪一個問題才是迫切的?選票是一時的,文化卻是一代代承繼下去的。

18.3.07

[樂生]成為一個知識份子之後

Le cahier sur Foucault 1
審思樂生院議題﹣成為一個知識份子之後

Mon rôle – mais c’est un terme trop pompeux – est de montrer aux gens qu’ils sont beaucoup plus libres qu’ils ne le pensent, qu’ils tiennent pour vrais, pour évidents certains thèmes qui ont été fabriqués à un moment particulier de l’histoire, et que cette prétendue évidence peut être critiquée et détruite. –Michel Foucault, 1982.(我的角色﹣也許這個詞有點誇大了﹣是讓人們知道他們比自己所沒想到過的更加自由,那些他們視為真實的,及某些主題的明確性都巳交織進某個特別的歷史時刻,而這個所謂的理所當然則可能被批判及摧毀。)

知識份子向來被視為社會的良心。然而對法國思想家傅柯而言,與其說是任重道遠的社會良知,還不如說是一個呈現其他思考可能的執教奢。(je suis un enseignant…Changer quelque chose dans l’esprit des gens, c’est cela, le rôle d’un intellectuel. –Michel Foucault, 1982) 他謙抑的說:我是一個執教者。在人們心裏造成些許改變即是一個知識份子所要扮演的角色。

閱讀樂生事件時,正在讀傅柯的一篇文章 「真理,權力與自我」,而驚醒我的正是他這句描述何謂知識份子的一段話。自己向來是政治冷感,對公共事務也認識不深刻的人,對所有發生的不公、不義也多以宿命似的阿Q心態草草漫駡即過,並內疚於自己的無能為力。是的,所有這類關於社會上各種公義問題,最後都得落入「這社會就是這樣,要不然你能怎樣?」自嘲結論中。

那麼傅柯這句話又為何在腦海裏盤旋不去?我想,是那所謂「 些許改變」(changer quelque chose)震驚了我,再次搖醒那個總是阿Q的自己。於是想好好了解一下樂生的問題,並做些看來微不足道或無人理會的行動。

以下是自己在近日淺薄的閱讀中的一些觀察和想法:
我想先粗淺的分成三個層面來檢視這次的樂生院保留事件,首先是從人權的觀點,其次是民主,即政府決策面,最後則是社會運動的意義。
一、首先在人權問題上,就所閱讀的資訊來看,主要是對即將強制遷離及拆除的通知做人權上的訴求。這一點馬上牽動體內另一條敏感神經,既然要拆遷,那麼一定有補償金這類相關措施吧。於是馬上上“樂生療養院 ” 的網站想搜尋是否有相關補助事宜。果不其然,光鮮亮麗的網站有各項對「遷居」的正面報導,一點也沒有枉顧病友尊嚴的感覺。幾個重要的報導如下:

「2006-10-18行政院衛生署樂生療養院 「愛心關懷 照護院民-事實真象 不容扭曲」」其中說明遷居原因及後續情況:
前言、本院自民國19年起為收容診治癩病病患之專責機構,鑑於院民原居住房舍老舊簡陋,為提供現代化之醫療與生活照護,始規畫本院重建及院民安置事宜。
貳、安置程序合法,遵重院民自主意願
一、 依據國家政策及行政院衛生署核可辦理。
二、 本院現無強制遷移安置之計畫,遷移與否均尊重院民之自由意願。
參、院民在妥善的規畫與協助下,歡歡喜喜「搬新厝」
本院為滿足院民照護需求,協助自願搬遷院民完成安置,目前全院院民312人,迄今已有174位院民搬入新大樓,49位院民回歸社區,36位院民住於非捷運用地之組合屋及澤生舍,尚有49位院民住於舊院區。
肆、對於無意搬遷之院民,持續提供醫療服務與生活照護
「2006-03-02行政院會於95年3月1日通過「漢生病病人補償條例」草案」其中提及補償金事宜:
凡是民國34年10月25日至71年12月31日間罹患漢生病現仍生存者,無論是住院或居家治療者,發給補償金新台幣20萬元;並將回復名譽,包括公開道歉、追悼亡者等。
34年10月25日至51年3月31日間曾入住樂生療養院的患友,除發給20萬補償金外,每年加給新台幣10萬元的補償金,每人最高可獲得新台幣185萬元(折合日幣660萬元)。
加上日本政府賠償日幣800萬元,最高共可獲得日幣1460萬元。日本政府最高發給日幣1400萬元。
「2006-03-10論存廢樂生院民兩派再槓上」其中以某院民之口隱射性的指出不願搬遷者影響捷運工期。
「喝午茶 曬太陽 生活愜意」、「看過大陸痲瘋村 這裡是天堂」其中描寫院民在此的舒適生活及高品質的照護,惟令我不解的是,我們為何會和大陸比而不是和其他先進國家比?做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不是要時刻以「先進」國家為借鏡取長補短嗎?

上述發佈在樂生療養院網站上的「正面」報導都顯示出政府在對待院民的措施上都顯示出其關懷的用心,對一個沒有時間去瞭解所有詳細報導的人,可能很快就會在此安心,認為院民其實巳得到妥善照顧,我們實在無需再大驚小怪。這點連我自己都有點難說服自己要繼續以人權或人道尊嚴的角度來為其他尚未遷居的院民發聲。

但是也讓我們理解一下其他看法:
這是“讓樂生人權決定我們的總統” l網誌上節選的請願書的內容:

1. 樂生院民是由於日本政府與國民政府百年來錯誤的政策被迫隔離管制。日本與台灣當局皆已承認政策錯誤所造成的人權侵害,國家元首也已代表國家向受害者正式致歉。因此,強制執行拆除樂生院區,將造成樂生院友二度與雙重的權利侵害,也與當前國家試圖補償漢生病友的政策方向背道而馳。

2. 醫學護理專業界和社工專業研究不斷指出錯置(dislocation)是老年人在面對生命終結之際最危險的殺手,因為老年人對於一個長期生活的地點有著深刻的情感,連結其個人以及社會關係成長的歷史;再則由於身體狀況的衰退,對於新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弱。遷移,尤其是非自願性遷移,對於老年人的傷害尤其嚴重。這點已在1997年陳水扁市長強制拆遷14、15號公園預定地的康樂里事件中發生,並得到印證。若是台北縣政府動用警察武力驅離,對於目前平均年齡75歲、多數領有重大傷病卡的樂生院民造成的身體/心理創傷及後果,將更難以想像。

的確,我們不能否認樂生院民們得到了一份二十萬的補償金,但是大半輩子的屈辱與孤立又有誰去疼惜、又怎是金錢能衡量呢?而今他們安靜的餘生卻又被硬生生的打擾,一個半世紀多前的殖民政權下的嚴厲政策使他們被醜化或恐怖化以致於無法見容於社會;如今卻又在本土政權的錯誤決策下被草率的對待。在這篇“支持樂生的原因是我們要高品質的公共政策” 網頁裏有一段模擬院民在新醫療大樓生活的影片,瞭解新大樓是否真的完全考慮到行動不便的院民們。
當然被草率對待的不只是又病又殘又老的院民們,還有這塊土地的歷史及具有文化及學術發展潛力的醫療空間。這個錯誤決策的看法引自“樂生院完整說Q&A” 網站 內有深入淺出的問答可以給初接觸此議題的人,除了主流媒體外不同的解釋:

Q3 為何捷運新莊機廠選址在樂生院是一個錯誤政策?
A: 捷運新莊線機廠原來選在輔大後山,在地方民代運作下移到樂生。這個決策對新莊當地有以下負面影響:
一、開挖大量土方浪費社會成本:此機廠有五分之三為山坡地需剷為平地,要花費近三十億元進行大量土方開挖與改良地質。
二、破壞當地生態環境與景觀:山坡開挖創造十層樓高的檔土牆,對於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相當大的衝擊。
三、機廠設在新莊斷層帶,有安全性上的疑慮。

這個奇異的決策罔顧專家們的建議,硬是要在此一山水秀麗處開挖,其居心之可議也。其實我也沒去過,只是近日來的圖文及影片讓我認識不少該地的好山好水,才知道原來樂生座落在此一明媚處。再加上將該地申請古績鑑定早巳進行,然而決策單位卻似乎絲毫不以為意,仍要於此設捷運機廠,充份見識到政府對文化及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是如何輕忽與無知,然而他們不就是口口聲聲要書寫台灣人自己的歷史、發台灣自己聲音的本土政權?

我想,透過樂生院的問題正可以讓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的尊嚴,我們在台灣是否真的擁有一個有尊嚴的生活空間?二二八事件總是被大張旗鼓的強調台灣人的尊嚴,然而當我們在悲情控訴一個過往不義政權的同時,現在的政府又給了台灣人一個什麼樣的生存空間? 當政治人物哀悼二二八時,他們真的是在思考如何還給台灣人尊嚴嗎亦只是做為人民情緒的催化劑以強化其政治認同? 在樂生事件的人權問題上,我們不只是要看政府的提供軟硬體設備,更要監督其決策面是否思考完善、探詢多方意見以面對人民的問題,我們要的不是一點物質利益上的打發而巳,而是政府在決策時是否以民為本,是否將人民當做對等的主體來思考等等,這樣才是一個尊重其人民的政府。順此過渡到民主層面來思考樂生事件。

二、民主:公共建設的決策過程
隨著強制拆除的期限逼近,更多的討論蜂湧而至,其中最具積極意義的不外是以下這項新方案:
引自“搶救新莊樂生療養院被強制拆遷

三、樂生療養院保留90\%院區方案,文建會和捷運局皆說可行,但行政院卻說不行?!

文建會委託英國顧問公司研擬之90\%樂生院區保留方案早於今年1月出爐,經專家學者評估已確定工程技術可行,僅較原政院核備之40\%方案增加2.5億費用與增加四個月工期。(就是把樂生這段的捷運地下化。而現在捷運通到輔大都是用地下化的方法,那為什麼通到樂生院就不能地下化?)根據台大城鄉所資料顯示,此案不但可創造高達146億元的社會經濟效益,而且也不會影響捷運通車的時間和成本!不過,在文建會和捷運也同意的情況下,行政院單方面霸權決定要強制拆除院區。中間沒有公開聽證,亦沒有提出任何理由!我們強烈反對行政院的粗暴決定!我們要求行政院及各政府單位出面向院民及市民解釋!!

另外在“讓樂生人權決定我們的總統” l中可以聽到 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喻肇青教授對保留90%院區方案之說明。

再者,更要澄清一點這個90%的保留方案其實是僅剩的 30%院區裏的90%而不是原100%院區的90%。引自“樂生院完整說Q&A網站

目前樂生療養院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都已經被捷運局拆除完畢,剩下的面積不到原來的30%。所以即使真的全區保留樂生院,所能夠保留的也不過就是那 30%。如果雙方各讓一步,最好的三贏局面,捷運可以通車,人權獲得保障,政府獲得美名,那麼就是 90%的保留方案。


目前最受爭議的就是這個問題,繼之前巳提到的捷運機廠之選址決策過程有問題外,現在是文建會提出的新方案被無理由的退回,既無重新公開審議新提案也無說明為回駁回。這對於一個可以為人民創造更多福址的提案竟不被看重的輕易駁回,實在令人匪夷所思。這對人民而言就彷彿挨了一記悶棍,這不禁要叫我們懷疑這是個會尊重人民的政府?難道我們的政府一直是用這樣的態度在處理千萬市井小民的公共建設?藉此議題正好顯示出政府在思考一個政策時,不會去尋找儘可能具有雙贏效益的決策方針,而是將議題轉變為二元的價值對立,這麼一來政府就無須再費力及費心思去思考其他可行方案,並且不用為決策負責只要把錯推給另一方即可,如樂生議題正充份展現政府及主流媒體對此二元價值對立的操弄手段,首先由拆與不拆的兩種意識形態形成對立,然後使大眾對此議題思考簡單化,這麼一來,就輕易形成兩方團體的立場對立,進而使得兩造均無法在此議題上好好溝通並了解彼此需求。這是政府與主流媒體的愚民政策,奴化人民的思想,使我們的思考驅於一致或平面化,以便最終抹消掉我們自主思考能力。這麼一來,許多政府該負的責任就不會被追究,反倒是一派天真無辜的面孔說不是我不動工啊,就有人要抗議啊!做為一個自認為是邁入民主國家的國民而言,又是何其無奈與失望!對立思考早巳使得人民遺忘事情不是只有雙線發展,我們常不自覺地陷入政客操弄的二元對立的陷阱裏去,而忘了多問一句:「是不是還有其他辦法?」何時我們才會有像丹麥那樣的民主素養,所有的事都值得好好談談,並且是充份溝通下所達成的決議,而不是現在這樣粗暴的假行民主之名而行專權之事?如果我們看到這樣的政府還不生氣,那麼我們對日後發生於自身的不義又有何資格抱怨?

三、從社會運動看其對社會的意義。

我不是一個社會運動者,似乎也從沒任何壯烈的功勣可誇耀一番,然而在這次的事件中,看到在為此事奔走的各方人士,由其是學生們被媒體有意或無意地醜化成滋事份子等相關不友善的報導,我不禁要問他們為的是什麼?
看到一位網友寫到被老媽唸:「他說樂生拆不拆關你什麼事,他說台灣已經沒救了,我為甚麼不能幫家裡好好賺點錢好過活。 」這點我感同深受,雖然我沒被唸。然而大家倒底在做什麼?難道這樣的運動我們還陌生嗎?我們現在所享受的許多自由不是前輩們一步一腳印的衝撞出來的嗎?我們在爭取什麼?不就是為每個生存在這塊土地的人爭取一個更民主的政治空間及更有尊嚴的生活環境。這一切又回到了人的尊嚴的主題上。我們在幫樂生嗎?不,我們是在幫自己!幫自己不要遇到一個不尊重人民的政府,幫自己活在言論不被曲解的開放社會, 幫自己打造一個更有遠見的政府(試想一個總是玩弄二元價值的政府能夠有何遠見)幫自己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以上三個層面其實彼此又環環相扣。雖然我不是什麼偉大的知識份子,但是我至少可以傳遞一點想法,讓願意瞭解的人能聽到。

-不站在反對的一方,站在合理的一方﹣

以上言論其實都是由網站上得知的各種訊息綜合而成,可以說是一個心得整理,是對自己思路的澄清,並好好思考這整件事,另一方面也是想發個聲讓一起努力的人感覺又多一個同伴。

我們的思想及行動都在銘刻一段自身文化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