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08

傅柯週第四天

傅柯週
第四天主題:圍繞在傅柯與歷史和歷史學家關係的辯論。

未曾與傅柯謀面或認識的新一代研究者,今天四位與談者將討論如何將傅柯用在不同領域研究上。刑罰政治、國家角色、規範位置

Philippe Artières. 歷史學家,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 傅柯中心主任,巴黎七大歷史博士。著有: 與Mathieu Potte-Bonneville合著,《根據傅柯:姿態,抗爭,綱領》(D'après Foucault : gestes, luttes, programmes, Les Prairies ordinaires - novembre 2007 )

書介

從囚犯到移民,從疾病到控管新穎形式,從地理政治到「為何做?」和「你們在哪發言」的老問題更新,從今天的各式各樣理由到開始傾聽傅柯。要如何根據傅柯來思考那些在他之後而來的問題呢?如何掌握他的分析來更新對當前的閱讀和參與其中的方法? 就像他所發出的邀請般,將其作品當作工具箱使用即預設要粉碎在學院派身旁小心羅列的教條:在那些太出名的「話語」(discours),「權力」(pouvoir)升起了一連串傅柯所發明的姿態(一種新的說話、書寫、消失或發笑的方式)以及那一連串他所參與的抗爭(這些都被另一場抗爭的眼角餘光所注意到,也是在新的抗爭中,傅柯的作品仍有用武之地)。這個作品不再是傅柯的,我們希望能以傅柯的作品為支撐來勾勒出一種未來歷史、哲學、政治計劃。這部四手聯做之作在此試圖要點燃傅柯這個工具箱以吸引其他工具的參與。

Judith Revel. 哲學家,義大利人及翻譯者。巴黎一大助教授。著有:《傅柯字典》
(Dictionnaire Foucault, Ellipses - 17 décembre 2007)

書介

傅柯作品是複雜的:我們常強調其研究領域非常多樣,驚豔於其巴洛克式書寫,借助於其他不同學門,轉折再轉折,術語的改變,哲學和新聞不同職業的輪替等﹣總而言之,他一點也不像任何一個我們所習慣認為的傳統哲學系統。這本《傅柯字典》處在這同樣的差異上,因為他同時呈現出對其他思想的所承繼的哲學概念的重提﹣而往往又大幅改變其初始意義﹣,新穎概念的創造和;另外,這是一種從實踐開始所產生的字彙,而它也反過來向自己提出要求作為實踐的生產器:因為一個概念的使用設備,套傅柯愛用的說法,嚴格說來就是「工具箱」(boîte à outils)。最後,在傅柯書中那些字被確定性地固定下來之前,那些字彙在作品這個實驗室中鍛鑄與塑造:傅柯分散各處的文章集結成冊以《言與文》出版巳有若干年,它提供了思想習練的應用之概念生產工作一個絕妙概要景觀。而目前同樣的出版工作仍在進行﹣即在法蘭西學院課程,它對於傅柯那些研究領域、那些假設及傅柯研究概念工具如何得以逐漸形成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概觀。最後要強調的是,這個思想實驗室不只是一個創造概念的地方,通常也是在次要的巳逝時間之中再度透過內在批判的篩選,這在傅柯裏常看到這種意義翻轉的變動:這些詞彙於是產生,固定下來然後再被檢驗和癈置,它在持續重提和變動的運動過程中修改或擴大其意義。

Jean-François Bert. 社會學家,社會學史及人類學史專家,發行1960-1970的反抗運動。

Michel Porret. 現代史教授。 著有:《暴力身體:從行動到話語》 (Le corps violenté : du geste à la parole, Droz - 10 juillet 1998)

以上均節譯自法國文化電台France Culture
---------------------------------------------------------------------------------------------
傅柯思想中有一個極重要的概念即經驗,在此經驗中,可以轉化我們的想法和其他事物的關係,這是他為什麼一直強調他的書寫是做為一種經驗,用來轉化他自己和他的讀者,也就是如此,我們無須在傅柯思想中尋思一個系統化的哲學思想,而是在閱讀之後開啟自身不同的行動模式,這才是傅柯自許為工具箱的用意。既然傅柯把自己的研究做為思想實驗室,那麼我們也可以像法國人類學家Latour深入科學家實驗室般地進入傅柯作品所搭建的實驗室,也就是說也有這樣一種研究傅柯的方法,意即將其作品當作田野來研究。這是第一次哲學把哲學解構為一種日常活動,而哲學成為其他學門作田野的場所即為可能。

傅柯週第三天

傅柯週
第三天主題: 傅柯與「我,Pierre Rivière」

重聽傅柯在1975年接受Pascal Kané的訪談,這是在René Allio拍攝「我,Pierre Rivière」之外的一段訪談。
在二十多分鐘內,我們將聽到傅柯的談話與Allio電影的剪輯交錯, 傅柯講述這份十九世紀的特殊手稿是如何被發現,同樣的,我們也會聽到當年與傅柯對談的Pascal Kané現在對那場三十年前的會面的回憶。
接著,節目會訪問醫學史家Jean-Pierre Peter。他也回憶當時在傅柯身旁做的關於Pierre Rivière的研究。對整體話語的分析對精神病學歷史有其劃時代的重大意義,因為Pierre Rivière案例直至今日仍不停出現…

相關書目
Michel Foucault
《我,Pierre Rivière, 殺了我媽和我兄弟姐妹:十九世紀的弑親案》
Moi, Pierre Rivière, ayant égorgé ma mère, ma soeur et mon frère... : un cas de parricide au 19e siècle
Folio Gallimard - 1994 (1ère éd. 1973)

傅柯想要在法蘭西學院的課中研究十九世紀精神病學與刑罰司法的關係。這使他接觸到Rivière的案子:在1835年一個諾曼地的小鎮,一名二十歲青年冷靜的屠殺他懷孕的母親及其兄弟姐妹。怎麼回事?

傅柯認為這個手稿內容形成一種特殊的抗爭,一種對抗,一種權力關係,一場話語戰伇。 « forment une lutte singulière, un affrontement, un rapport de pouvoir, une bataille de discours »(節譯)

電影導演René Allio
Moi, Pierre Rivière, ayant égorgé ma mère, ma soeur et mon frère...
INA - 24 octobre 2007

在他被監禁時期,他開始寫厚厚一疊回憶,內容出色令人驚嘆,在其真實自傳的內容中說明他的舉動:為了將他的父親自痛苦之中拯救出來,他自結婚以來就忍受其妻…殘酷的殺人犯亦是可憐的瘋子?這個對立的論辯長期存在於法官與精神病學家之間。

此影片是與INA合作,改編自Pierre Rivière手稿,此手稿乃是傅柯在1973年找到並呈現出來。由René Allio 拍攝。(節譯)

隨性翻譯原文請見法國文化電台France Culture

29.3.08

傅柯週第二天

傅柯週
第二天主題:重回七零年代傅柯與歷史學家們的辯論

「傅柯與歷史學家於「不可能的監獄」」會議論文集
L'impossible prison Seuil - 1980

1975年《規訓與懲罰》出版,三年之後在索邦辦了一場傅柯與歷史學家的辯論對談。這是由和傅柯立場一致的Michelle Perrot在一場針對《規訓與懲罰》批判的報告出爐之後所辦的辯論。這篇批評的報告即是由醫學史家jacques Léonard所寫。他特別批評哲學家是「歷史的野蠻人」以飛快地方式就歷經了三世紀,沒有處理任何罪行及輕罪類型學的問題,也沒有學過刑罰角色的社會學。在他看來,傅柯就好像描述了一個機器設備或揭露了一個陰謀,卻沒有指出誰是其中演員,誰有權力,人們從哪裏發聲等等。對歷史學家而言,哲學家的意圖模糊不清,因為他抺去了所有的細微差別。而在一篇傅柯名為〈塵與雲〉(La poussière et le nuage)的文章中,他一項一項的推論Jacques Léonard所提的論證。很明顯地,這是一個聽不見的對話。 這個誤解並不始於這個辯論,儘管這個辯論在相較於仍做為社會科學中佔優勢學門的歷史學之下仍使傅柯做了一些調整。在某種程度上傅柯著實革了歷史一命,並且使歷史學家們發現新的歷史對象,所有將其沈澱的文本,所有將之建構並視為某種什麼的文本,傅柯使歷史學家對真實有不同的概念或有不同的方法來研究檔案?
這個1978年的圓桌會議,Jacques Léonard 和Michel Foucault的全文都收錄於L’impossible prison中於二年後出版。 參與者有 Michèle Perrot, Arlette Farge, André Zysberg, Jean Lebrun et Jacques Revel.

原文請參照法國文化電台France Culture

三月傅柯週在法國文化電台

三月二十四到二十七法國文化電台(France Culture)做了為期四天的傅柯專題,主要是傅柯與歷史學家的對話。第一天主題是保羅維內(Paul Veyne)談他在08年三月甫出版的關於傅柯傳記的書為主。書名為「傅柯﹣其思想,其人」。 保維維內是小傅柯一兩屆在高等師範學校(l’ENS)的學長學弟關係,後來也是交往甚密,維持長時間的友誼。

但他強調主要是兩人在歷史的問題上互相討論的關係,因為保維維內是歷史學者尤其是希臘羅馬時期。他也承認傅柯帶給他很不同的思考歷史的方法。他在1978年還特別寫了一篇「傅柯革了歷史一命」(Foucault révolutionne l’histoire)的文章。除此之外,在傅柯撰寫性史(L’Histoire de la sexualité)期間,他也耐心參與史料解釋使傅柯獲益良多(印象中好像有在哪看到傅柯有寫過對保羅維內的致謝)。
保羅維內為歷史學家,現為法蘭西學院(Collège au France)榮譽教授。

著作
《在傅柯革了歷史一命之後如何書寫歷史》,Points Seuil出版,1978 年出版,1996再版。

什麼是歷史?到底歷史學家在做什麼,從荷馬(Homère)到馬克斯韋伯(Max Weber)一旦他們走出他們的歷史文件和檔案,他們就著手進行「綜合概括」的工作?他們是在做對從前人們各式各樣活動及創造的科學研究嗎?這是一種人在社會中的科學嗎?然而都不是,這個問題,就像亞里斯多斯德的追隨者在兩千兩百年前就找到的答案:歷史學家講述的是以人為主角的真實事件。歷史是寫實小說。


傅柯:其思其人》,Albin Michel出版,2008出版

傅柯超過三十多年的好友,保羅維內在此獻出一幅代表友誼的肖像,他說出此人較為私密的一面及其思想。我們發現一個離常被描述為左派思想家及結構主義者非常遙遠的傅柯:他沒有參與六八學運的龐大期望之中,他不像沙特一樣相信革命的政治,(沒翻完)
這個哲學﹣政治的肖像,一個懷疑主義哲學家,一個蒙田式的經驗主義者。就如保羅維內對我們說的:在時間之中有錯誤的普遍性及多樣的話語穿過;但,在每個時期,他們都是做為真的而經過。因此真理被化約為說真的,要說出與那些被認可是真的一致的話,然後這些話在下一個世紀就會引來笑聲。傅柯的獨到就在於研究在時間之流中的真理。

*
關於本書可參考Roger Pol-Droit三月二十日刊於Le Monde的文章,簡單扼要指出維內書中兩點對傅柯的精闢了解。Paul Veyne : portrait de l'archéologue en sceptique》(有時效性,之後要收錢)

以上為隨性的翻譯原文請見法國文化電台 France Culture
﹣﹣﹣﹣﹣﹣﹣﹣﹣﹣﹣﹣﹣﹣﹣﹣﹣﹣﹣﹣﹣﹣﹣﹣﹣﹣﹣﹣﹣﹣﹣﹣﹣﹣﹣﹣﹣﹣﹣﹣﹣﹣﹣﹣﹣﹣﹣﹣﹣﹣﹣﹣﹣﹣﹣﹣﹣﹣﹣﹣﹣﹣﹣﹣﹣﹣﹣﹣﹣﹣﹣﹣﹣﹣﹣﹣﹣﹣﹣﹣﹣﹣﹣﹣﹣﹣﹣﹣﹣﹣﹣﹣﹣﹣﹣﹣﹣﹣﹣﹣﹣﹣﹣﹣﹣﹣﹣﹣﹣﹣﹣﹣﹣﹣﹣﹣﹣﹣﹣﹣﹣﹣
我覺得最後那句話算是給傅柯肖像上劃上一道確定的輪廓線,「傅柯的獨到就在於研究在時間之流中的真理。」( L’originalité de la recherche de Michel Foucault est de travailler sur la vérité dans le temps. )這正好呼應傅柯自己講的一句話「如果說我所處理的仍是真理問題的話,那麼不管怎麼說我仍是哲學家。」(si c’est tout de même de la vérité que je m’occupe, je suis malgré tout philosophe. Dits et écrits, II, pp. 30-31)但是在時間之流中的歷史似乎就意味著沒有真理,所以傅柯是個相對主義者?哦不,如果說在傅柯之中沒有真理,他可是要反駁的,「那些說對我而言,真理是不存在的人都是些心靈過於簡單的人。」(Tous ceux qui disent que pour moi la vérité n’existe pas sont des esprits simplistes. « Le souci de la vérité »)應該說黑格爾式的絕對歷史真理不存在,但存在著各個不同時代的真理,以及雕塑真理成形的金三角,知識、權力與主體。我覺得傅柯還蠻夠意思的,他知道取消人們對絕對真理的信仰會造成自我價值流失與定位困難,就像尼采喊出"上帝巳死", 這不是要讓人捉狂嗎?於是傅柯還抛出一種主體化的參考模式,即古代希臘羅馬主體,他說不要完全被知識被權力定義你,你可以透過行為去參與定義。但是,他這麼一抛就又讓人搞不清楚,還急忙想去了解傅柯是不是既「人之死」之後要給我們一個真正的人。結果也不是,他說這只是參考,不是叫你們變成古代人像他們一樣生活。最後,我只能說不管你相信什麼都要小心你的相信。

5.3.08

Frédéric Gros演講

傅柯訊息﹣ 2

訊息來源/當代思想圖書館IMEC之傅柯中心 Centre de Michel Foucault

主講者/Frédéric Gros
時間/2008年二月十五日禮拜五晚上九點
地址/CMME 大教室

Vendredi 15 février 2008 à 21h
Amphi de la CMME, 100 rue de la Santé

"Ce que Foucault fait aux concepts de sujet, de vérité et de philosophie".
傅柯對主體、真理及哲學概念所做之研究

En 1983, après avoir étudié l’année précédente la notion de « souci de soi » (L’herméneutique du sujet, Gallimard-Le Seuil, 2001), Foucault consacre une année de cours au collège de France à expliciter le concept antique de « franc-parler » (parrêsia). A l’occasion de la publication de ce cours (Le gouvernement de soi et des autres, Gallimard-Le Seuil, janvier 2008), j’essaierai de dégager les enjeux philosophiques de ces problématisations. C’est-à-dire au fond : ce que Foucault fait aux concepts de sujet, de vérité et de philosophie.

1983年,在完成前一年「自我關注」觀念的研究之後(《主體詮釋學》,2001),傅柯繼續在法蘭西學院開設一年的課程用來闡述「坦白﹣言說」(parrêsia)這個古代概念。藉由出版課程的機會(《自我與他人的治理》,2008)我試著指出這些問題化的哲學挑戰。基本上指的就是傅柯對主體、真理及哲學等概念所做的。

C’est d’abord une nouvelle pensée du sujet, qui s’oppose aussi bien aux grands discours de la philosophie occidentale sur la subjectivité, de Descartes à Husserl, qu’aux techniques dominantes de la confession : un sujet qui ne soit ni fondement de la connaissance, ni source constituante d’une intimité psychologique.

首先是新的主體思想,此思想正與西方哲學,從笛卡兒到胡賽爾,關於主體性的重要論述相反,以及和懺悔的主要技術相反:一種既不是作為認識根據的主體,也不是心理學內在的構成來源的主體。

C’est ensuite une nouvelle pensée de la vérité. La production de vérité relève moins, avec ces recherches, d’une épistémologie que d’une technologie d’une part (ce que Foucault avait déjà affirmé dans les années soixante-dix), mais encore d’une éthique : la vérité exige du courage plutôt que de la lucidité. Faire du courage la condition de la vérité va signifier pour Foucault s’inscrire dans l’héritage des Lumières telle que Kant les définit. D’autre part, la vérité n’est plus comprise comme ce qui doit structurer un discours, mais mettre à l’épreuve une existence.

接著是新的真理思想。在這些研究中,真理的產生較少是從知識論上而來而是從一部分的技術上(即傅柯在七零年代所做的確認),然而還有從倫理的部分來:真理要求的無寧是勇氣更甚於清晰。使勇氣做為真理條件將意謂著傅柯乃處於如康德所定義的啟蒙之繼承下。另一方面,真理不再被理解為要組織一種論述,而是要證明一種存在。

Enfin, Foucault propose une nouvelle conception de la philosophie. Elle se comprend d’abord comme une réponse à une convocation du présent plutôt que comme répétition d’une ouverture originaire, et comme liée d’une manière simultanément irréductible et extérieure à la politique.

最後傅柯提出一種新的哲學概念。它首先無寧是要被理解為對當前召喚的回應,而不是要做為原初開始的重複,並且要做為連結到政治的一種無法化約以及外在的同時性方法。

Il s’agira donc, en présentant ce cours de 1983, de déplier ensemble le sens d’une série de notions : techniques de soi, pratiques de véridiction, jeux de vérité, parler-vrai, diagnostic du présent, courage de la vérité. On verra en quoi tout ce jeu de concepts permet à Foucault de se situer vis-à-vis de deux de ses grands contemporains : Derrida et Habermas. Il s’agira aussi et enfin de dégager, en bout de parcours, une conception nouvelle de la réalité.

因此在1983年課程所呈現的是要同時開展出(déplier)一連串觀念的意義:自我技術,說真話作用之實踐,真理遊戲,坦白言說,當前的診斷,真理的勇氣。我們將看到所有這些概念如何使傅柯得以與他同時代的兩位重要人物相比:德希德與哈伯瑪斯。這同時也是最後,在其歷程的盡頭,要顯示出一種新的現實(réalité)概念。

par Frédéric Gros
著有《Foucault》一書,巳翻成中文。中文書名《傅柯考》,由麥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