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2.10

傍晚的A之十五

醒在A仍熟睡的臉旁,夜裏有夢,醒在雨聲般轟隆卻是雪落如碎鑽的驚美之中,興奮地闖入碎鑽佈署的天寒地凍中,心裏不只一次喊著A。於是醒來,夢裏的期待疊在現實上,我有點恍惚。

「哈哈哈...。」ㄋ對著我大笑不只十分鐘了。竟然笑到眼淚都流出來,如果不是在圖書館,我會提高分貝停止他這個失控舉動。如果我停止得了。

「小姐,哈哈哈,妳真是超級海綿型人格外掛SM模式。哈哈。」ㄋ上氣不接下氣地笑著說。

什麼海綿型人格,海綿寶寶嗎,那塊黏上絲瓜的洗碗布嗎?我不知道我和A的故事有什麼地方是如此喜感十足的,竟然可以讓ㄋ笑不停,如果我也看得出來這喜點,也就不用被一種幽幽的什麼給囚禁這麼久了。

「簡單地說,妳是個容易進入別人故事情境的類型,像海綿一樣把別人的故事吸進來,說好聽點是比較容易同理別人,這種人通常適合當心理師或小說家,但因為...」ㄋ的臉逐漸模糊成海綿寶寶的形狀,咧著嘴吐出洗碗精泡沫,咕嚕嚕地。

「而且」停了半响,ㄋ半瞇起眼朝我瞄了瞄,露出同謀般的詭異的笑,「任何故事到妳那,就會以一種SM的形式分裂的展開,基本上妳會先藉由對方定位自己受虐者的角色,然後再讓自己的施虐性格嫁接在對方身上,對自己玩起安全的SM。」說完,ㄋ有點神氣的看著我,似乎等著我讚賞他那精闢詭譎的分析。我笑著拍了他的頭,「去你的SM。」

不管ㄋ說什麼,我還是喜歡在圖書館裏和他說說話,聽他那些鬼靈精怪的另類心理分析,不管他把我說成什麼妖魔鬼怪,我還是聽得開開心心的,我喜歡他把我像一本神怪傳奇般地翻閱並口述我所不知道的自己的歷史。

對於這樣一種人,我還不知道如何分類我的喜歡類別。

29.12.10

傍晚的A之十四

A來,坐在圖書館前,一派輕鬆。

我怔忡,幾乎要哭泣的憤怒巨浪般撲來。顫抖地鍵入電話號碼,「嗯,是我,我知道今天不是禮拜五,可以見個面嗎?」約好了晚上見面,我才慢慢向A走去。

陽光扎眼,看不清A的樣子,嗅不出A的味道,在眼前的到底是誰,我不知道,只感到暈眩,至少不是我日夜豢養的那個A。

A難得的不多話,難得的不點菸,難得的不看我,難得的在過街時牽起我的手,我感覺左手在汨汨滲著淚。

A沒有開口說話,我也沉默著。任憑街上車聲馬達人群雜沓編織我們的對白,沒有情節的對白。

過了路口,A放開像是不經意牽起的手,像是回應我心底的憤怒般的放開,嗅到她慣有的賓賓有禮的退讓,生氣地把她正要鬆開的手緊握了起來。

「淚從男孩臉上滑落,那個歷經世界兇險追迫的堅強男孩在母親的睡臉前溫柔的落淚,幾乎安靜地不捨驚動睡夢中的母親。然後,那個男孩度過了此生最快樂的一天,或倒不如說,他就等這一天實現成為他的一生, 因為這個等待的張力,催熟了果實,淚水在他臉上形成河,述說著他逃難的歷史,述說他被囚禁於無法腐朽的身軀與記憶之中的絕望。男孩需要一個夢,一個夢的畫面來為啟程的意識圓上甘願睡去的句點。」握著她的手,我和她說著想起來的一幕電影情節,AI人工智慧的最後一幕。不知為什麼,握著A,讓我想起這一幕,好像握著她的這一刻是如此不平凡的一個平凡此刻,似乎等了許久,等到巳經遺忘了,卻又彷彿只是一個無比尋常的現在,我感覺這一瞬間再沒有什麼橫亙於我們,甚至也沒有我、沒有A,只有一個最簡單的東西在流動。

很難,不為這個瞬間,再承諾一趟亡命之旅。「你還太年輕...。」電影中,外星人這樣對男孩說。我分不清,這是一個永遠還是一個現在,是一個點還是一個環,是開始還是終點,想把自己凍結在此時此刻,所以男孩開始進入夢鄉,於是夢誕生了,電影最後一幕打上的字樣。

甚至還來不及對A抱怨她的不告而別,還來不及以同等份量的拒絕來逃避,就被吸入她的漩渦裏。甚至來不及生氣,便哭了。

建造中的迷宮,讓A給硬生生地毀了。那麼輕易地,像她一派輕鬆地坐在圖書館前的樣子。

26.12.10

傍晚的A之十三

長久以來,我小心翼翼地構築自己的城堡,頭也不回地疊砌磚磚瓦瓦,待回身時,那堡壘巳然雄偉。

然而雄偉從來不在計劃內,我等待的是崩解瞬間之張力。我想要被瓦解,我想要被瓦解...這是A說過的話,當時我沒能明白。

而現在,也只是片面的用身體去理解,我的心裡長出了A,A的話嫁接在我看世界的眼睛裏,然而我有另一個感受世界的方法,那裏是A沒有插手的地方,而我讓另一個人進來。

不想特意記得事情是如何開始的,但是我們維持這樣的習慣,每個禮拜五下午,我們去市裏一些特別的咖啡館晃蕩消磨一會,看看各自的書或交換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們用一種顛倒的眼光發現這座城市,像倒放了的水晶球,我們被隔離在無重力的世界裏,喧嘩包裹著這靜謐之地。

我們不說太多話,太多的對話會把我們的世界給倒放回去,我們所能發出的最大雜鬧聲,也許是彼此身體交纏所滑過的呻吟和欲望的撞擊,是悠長或急促的呼吸將厚重體液沸騰的㕷答聲,或者因忍抑不住的痛楚所嘶咧的哭泣,亦或者...。在那個沒有語言將我們的情感做成標本的世界,我感到一種瓦解的暢快。

這是妳說的瓦解嗎?是妳想要的崩毀嗎?是我無法為妳做到的狂暴?我只能以溫柔反覆地擦拭妳,令妳褪色,消失,卻無法給妳崩裂的壯烈景觀,是嗎?

我仍然在圖書館的迷宫裏為妳組建城堡,整個迷宮的歷史似乎比妳提及的更長遠或更龐大,那個在我裏面建起的迷宮,蓋巳龐大到無法辨晰其原來構型,此時,A,妳就像一幅小小的掛畫或雕像置於這城堡一角,像是個儀式的紀念品般沈默地標誌了關於我們的某個時空,然而整座迷宮巳不再是妳的了,這座為妳搭建的堡壘,成為我自己的城堡,它以妳的名義開始,卻以我的骨血滋長,我不復記憶地辛勤搭蓋著,直到我漸漸意識到那日復一日的沈重,我的手慢了下來,在那個尚不是停頓的片刻,彷彿有人輕輕地在我耳邊問了句:「妳在幹什麼?」

霎時,我從剛疊的磚上翻落。沈沈地墜著。

21.12.10

傍晚的A之十二

清晨醒來,感覺臉頰有涼意,不知是何時的淚水。半坐在床上發楞,想起A說的,有一陣子常常在哭泣中醒來,起初似乎還有點頭緒可尋,到了後來便漸漸失去清楚輪廓,最後只剩哭泣本身。好像身體需要那樣的震顫力量來遺忘及大量的淚水來沖洗。

到底在沖洗什麼呢?A並沒有說完。

無法決定是否要去圖書館,這讓我無法決定是否起床,但是如果不想個離開被窩的理由,我又要在A的話語裏矇矓昏睡大半日子。然而A並不在,我只是像個反覆清點自家財產的吝嗇財主,不停在腦袋裏播放為數可憐的句子。但是又擔心起自己這樣反覆的播放會要磨損那一字一句,也許有些字就要這麼給漏了。而A是不是就要跟著這些漏了的字,緩緩地離開我的堅持呢?

為了不要過早地磨損A的話語,我還是決定去趟圖書館。

挑了一條安靜的路,慢慢地走著。想著反覆播放的問題,想著想著,一顆巨石朝我撲來,原來是薛西弗斯的故事。那個日覆一日推著巨石上山、追著石頭下山的健美男體,在那個什麼都沒成就出的瑣碎無聊中,薛西弗斯能對自己的生命提出怎樣的問題?意義會被允許發言嗎?

這個終點與起點環扣著的路徑,就近似於一個出口與入口相通的迷宮,這不是個出不來的迷宮,卻是個無法進入之境,若不是因為背叛眾神。於是出口或入口的分別便不再有意義,它只標誌了反覆的間隔罷了。但是,那裏,在那個反覆裏,難道沒有什麼被這個反覆給鑿深或堆疊?我不知道,我只是薛西弗斯與他的石頭劇場的觀眾,我的戲碼是反覆播放A說過的話。

對於薛西佛斯的故事,A倒是說過,無需在他被詛咒的理由上定義他推石上山的意義,而是在這個反覆之中有一種自己生長出來的新東西,而這是在之前,沒有進行重覆之前,永遠不會知道的。所以人會恐懼無止境的重覆,或是給予它過於浪漫的意義,其實是一種想像的誤解。當人真的進入重覆之中,才會看到在重覆表象上的非重覆。像是不斷綻放的花瓣,在花瓣形式上的重覆卻成就了一朵燦爛的花。

所以,是指在重覆之中,有一種新概念孕生的可能。是因為這樣,A才不願意走出她和它嫁接的迷宮嗎?是在等一種連A自己也不清楚的東西?還是,A在等待某個離開自己的拓撲之點?

我不是A,對於她,我僅剩無止盡的猜測與想像。

19.12.10

傍晚的A之十一

在夢與現實的交界處飄浮,原來,從沒有真實與虛幻的對立,只是選擇距焦的感官不同罷了。

手不再感覺寒冷,雙腿不再感覺沈重,身體不再能承載心的沈墜。

圖書館仍安靜一如鬼城,那些印在扉頁上黑壓壓的油墨字鎮壓著隨時準備發動的喧鬧,一列列整好隊的沈默話語蓄勢巳久,等著任何一個好奇眼神的投注,以啟動一場震鼓宣天的革命。於是這靜默更顯得如一龐然大物正排山倒海而來。我彷彿聽到A說話的聲音。

尋著她的聲音,我看到她那件白底黑印花襯衫,她牛仔褲機洗的氣味,她外套上混雜的菸草味,以及那個沒有互道晚安的夜。於是我覆跌入夢裏。那個夜裏,做了一個黑壓壓的夢,那是一個純然的黑,不,應該說是一個沒有光透進來的夢,在裏面行走、游泳、飄浮,嘴說出話來,被耳朵聽到,鼻子憑著嗅覺在丈量空間,手腳在胡亂揮舞觸碰空氣密度,眼睛開始掉淚自責地說它什麼忙都幫不上,在這個沒有光的地方。大伙開始手忙腳亂地安慰起眼來。眼睛安靜下來後,卻看到心正播放一幕又一幕電影般的畫面。

好像我成了A,好像我又成了A的它,好像我並不在場,又好像我是一個包裹著這個場景的意識泡泡,我知覺到這個場景的一切,以及它所展示的情緒與意義。然後我具體的出現了,A走過來吻了我,沒有說話,沒有回答我的問題,我感覺到濕濡的熱氣與想念的欲望在嘴裏沸騰。然後A安靜地看著我顫抖的哭泣,許久許久。

有人過來遞上面紙,突然看到白色的面紙,然後是一雙耐吉球鞋繫著黃鞋帶,抬起頭,是一大片書架。我不知道自己蹲在這裏多久,也不知道這個人什麼時候過來,但我的確需要面紙,至少把横掛在鼻子嘴巴的鼻涕給擦一擦,才能見人。

「沒看過有人在圖書館這樣失態痛哭的,很酷吔你。」後來知道這人叫ㄋ。一個明亮的不像話的傢伙。這個人,把身在A的迷宮裏的我拉出來,即使只是一個短暫的片刻,卻足以再令我補足需要的氧氣。然後,再潛進去。

迷宮的定義,為了迷路的目地亦或者減緩在其中移動者的速度。為了迷路,為了減速,為了減速,為了慢下來,那意味著總會走出來,迷宮不為了死亡的目地而存在,卻像是某種囚禁,把人困在一種尋找中,然而入口與出口早巳明確地擺置到位,沒有什麼被隱藏,沒有什麼秘密被禁止宣說,但是,走迷宮仍令人感到像在尋找什麼似的,摻揉著未知的興奮與難耐的不安。在迷宮裏的死亡,通常不是迷宮本身的謀殺卻是走迷宮者的自縊,也許走太久、開始錯覺迷宮的巨大,開始相信永遠走不出去,開始咒駡自己的愚蠢,開始在心底建造起另一個迷宮,一個沒有出口的迷宮。死亡於是在那裏發生。

看到這樣的描述,我在心底打了個哆嗦。抬頭望向圖書館的大片落地窗,陽光在葉影交疊間稍來暖意,對面沒人的座椅上鋪著葉子的剪影,像是出自老師父的工藝之作,借還書櫃台有著此起彼落的工作聲,我的身體分享並編織著這個空間裏的溫度,感覺是天使吹著口哨經過的午後。

如果A也在這裏,她也能感受到這裏的溫度嗎?還是仍被困在那冷冽的石砌迷宮裏呢?我可以稍稍轉動妳被困的迷宮重心嗎?望著對面空著的位子,我開始喃喃自語起來。

17.12.10

傍晚的A之九

空白。這是現在的A和我的距離,亦是說我感覺到的和A的距離。

總之,這裏面有一個小小的像空白一樣的空隙在。A應該不知道有這樣的空隙存在,這純粹在我的感知中滋長、漫延以至無盡地星裂,而A用她大量叨絮的話語覆蓋著這個空白,所以說,只有我,自己一個人盯著這個空隙發楞以及偶爾突發性的傷感。

因此,我愈來愈無法專注地聽著A。

「後來我常感覺自己在夢遊。在它描述的日常裏,藉由它的聲音,我游了進去,它的現實成了我揣想的夢,在夢裏,我又游進自己的記憶中,接著又將自己的記憶擴散成夜裡的夢。那個時候,我似乎很少醒著處理自己的日常生活。」A今天穿著一件淺黃明亮的T裇,整個人看起來就像個微笑。也像用來形容夢的顔色。

「然而就意識的角度來看,又好像異常的清醒。」A似笑非笑地揚了一下嘴角。

我想起在圖書館裏翻看迷宫圖片時走迷宮的感覺。我是清醒的坐在這個收藏各種想像的空間裏,以一種趣味性的好奇玩起走迷宮的遊戲,然而當我認真地思索起行進路線時,我感覺到一種包覆感,像是被另一個意識空間給捲裹起來,在那裏,意識清醒地處理路線的龐大運算以及迷途的焦燥感受,而懸置起日常生活的時間感。

也許,隨著日常生活儀式般前行的意識才是不清醒的也說不一定。

「至少,我異常清醒的感覺到自己,雖說那是一個我從沒見過的自己,但也因此有種特別的興奮。」不知為什麼,我總無法對笑得燦爛的A別過頭去,但那像一劑嗎啡,我知道自己會成為一個貪得無厭的黑洞。

「也許人們一直把認識自己的興奮錯當成愛人的興奮,我們愛上的也許是這個陌生的自己,而為了留住這個新的自己,我們得留住這個讓新的自己出現的對象。」A又笑了一下。

「是這樣嗎?那種羈絆的執著。」A拿出煙來點,丟下一個並不是對我而發的疑問。

但我開始思考她的話,愛上的是自己還是他人?怎麼會變成這麼一個奇怪的問題呢?不就是愛上對方嗎?為什麼變成愛上自己了?

「沒辦法生它的氣,我們總是沒辦法對一個不愛自己的人生氣,但是我們仍會感到生氣。」又在繞口令了嗎?我心想。

那是不是就像尤納西斯(Narcisse)在水中見到自己俊美的臉龐卻無法親吻的憤怒與絕望?在理智追上情感的瞬間所墜跌的無盡惆悵,那種欲與之具毀的莫名憤怒,尤納西斯日日頂著自己那張美麗莫名的臉卻害著最嚴重的相思,這是世界上最詭異的拓蹼距離,也是我和A之間被掩蓋的空隙,我倒寧願那空隙能長出一朵水仙。

「後來,我也就愈來愈分不清是我無法追上它,亦或是我無法追上我自己。」A笑了笑。

「我想吻妳。」我無法抑制發抖的唇角吐出話來,那聲音彷彿來自很遠的地方。

酒吧裏只剩我們這最後一桌客人,服務生忙著收拾較遠的桌位,吧台內的酒保一一檢視了各種酒類存貨,店裡有著打烊前奏的吵雜,似乎在幫襯著A和我之間冰原般的靜寂。那只是千分之一秒的瞬間,是刀片劃破空氣的沈默聲響,然而那對我而言是如此巨大,以至於有種幾近滅頂的難熬。

我用力的咬著下唇,淚,卻還是流了下來。

那是我們之間第一個沒有互道晚安的夜晚。

15.12.10

傍晚的A之八

在希臘神話中曾有過一個關於迷宮的故事。代達羅(Dédale)為克里特島(Crète)國王(Minos)建造一個用來囚禁其妻所生的牛頭人身的兒子。然而我找到的不只是一個關於迷宮的神話故事,卻是關於人通過迷宮而遍歷自身神性的旅程。

偌大圖書館只有我一個人在厚重的精裝書區發出巨響的翻著一頁又一頁令人發暈的迷宮圖片。在那一個又一個眼花燎亂的片刻,我的心像被什麼充氣似地鼓般地晃震著胸膛,在這個靜默卻巨大的微微搖晃中,感覺皮膚是被手藝高超的揉麵師父給桿成針細般的麵皮,只要一個腳步聲、碎語聲的闖入就要被淚水撕裂的表面。

我忘了A,在這個無法針穿的張力下。然而我來是為了尋找A,或者該說試著貼近A的呼吸。

迷宮的建造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分裂式,因此也意味著無止盡;另一種則是有出口但只有惟一通道,其中佈置了許多死路。

A的迷宮,如果說我在某個片刻跌進了A的迷宮裏,那是怎樣的迷宮呢?有出口嗎?亦是我將迷失在無止盡的分裂中呢?

A傳來的簡訊嚇了我一跳。所幸沒人見到我在座位上驚跳的樣子。急忙收拾了桌上細軟,到圖書館門口和A會合,我感覺到自己在微笑,卻又因為這個察覺而感到哀傷。

「對於走迷宮的人而言,不管迷宮的呈現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都會被轉譯成一種超越時空的特別空間,在專注走迷宮的腦袋中。」A沒問我來圖書館的用意,卻自顧自地聊起迷宮的話題來。我有滿腦袋的迷宮想和A說,我感覺迫不急待地想和A說話,說那些快窒息我的問號、快淹沒我的迷宮走道、以及,以及什麼呢?以及我日漸積累的小小等待?一想到這點,說話的衝動便迅速降了下來。

我退回到觀察者的角色,聽著A。

「然而走迷宮的人不會意識到這個差別,只有在迷宮終點,才會有種剛做了場夢的懸浮感,但隨之而來的就是現實空間及身體的沈墜感代之。」A看來愉快,約莫是圖書館前新理的草坪飄溢空氣中的清新感的效果吧。天是寶藍色,襯得雲朵異常立體,怕是抬頭便會撞上的。A的牛仔褲也透著洗衣機淘洗過的氣味,挺拔地撐起A秀美的長腿,有種帥氣。A把手半插口袋,晃悠晃悠地走著,另一隻手刁著煙,手指彎著的弧度是酷酷的性感。

我感覺體內有個自胸臆間湧上的、糊縐縐的一團東西,黏呼呼地就這麼沾在A的小指頭上。A沒有被打擾,但她回頭看了我一眼,我低下頭走近。

「我走進了它的迷宮。」A說道,語氣中有種夢遊的抽離。

接下來一陣沈默。煙卻接續抽了兩口。我感覺到還在迷宮裏的A。

「或許那不是走進,不是一個明確的瞬間,不是一個示意,是兩個迷宮在各自重心轉換的瞬間產生了牽引,也許發生了迷宮錯接而形成一種複制的擴大現象也不一定。」A似乎對這個自我解嘲感到滿意,開心地笑了起來。似乎她一點也不在意走不走得出迷宮這個問題。

我想到的是兩列同向高速行駛的火車所產生的引力,如果這樣來想像兩個多面體迷宮剛好也是在類似情況產生了引力,這倒也不無可能。但是,這個錯接如果帶來的是傷害,難道不應該急著尋找出口?

「有時我感到自己像是在它的夢裏,而另外一些時候,我似乎又在自己的夢裏,然後,我漸漸覺得在自己裏面感覺到它,或是在它裏面感覺到我自己,我開始不知道自己要堅持什麼了,關於愛或不愛。」A看來無比清明地說著這蜘蛛絲般的話。

「甚至它的承諾,都顯得多餘。」天空仍淨澄澄,浮雕般的雲映在A的瞳孔裏,好像那裏僅有一只空蕩蕩的鏡子。

好像,沒有什麼能再銘刻在那上面。包括我。

道別的時候,我說感冒了,不要A靠近。A要我穿暖點,保重身體。回身的時候,心卻爆裂般地疼著。會一直疼下去嗎?我沒有答案。

14.12.10

傍晚的A之七

「也許可以找到愛它的理由和不愛它的理由一樣多。有時我在愛它的理由裏手舞足蹈,另有時我在不愛它的理由裏尋找逃離的出口。」A穿著那件我喜歡的白底黑印花襯衫,身上有薄荷菸草味,約是來的路上抽了煙。

「漸漸地,它的形象開始模糊、遠去,不是遺忘卻像是風吹散的大霧,霧裏水氣晃動,沒有界限、沒有輪廓,我無法獨力凝聚它的身形樣貌。我像是和自己腦袋裏的種種影像交手,和它們對話,折磨自己、興奮自己、挫敗自己,在這之中,我得到一種怡然的興味,一種角色扮演的悲喜劇,無法自抑的角色上癮。」空氣裏有涼爽的味道,不是雨後的緣故,卻似初雪將凝。我懷疑著是否要下雪。

「而它,只是它自己,是一個不經意掉入我頭顱裏的火苗,焚盡我巳然疲累的固執。」A這句話說得像詩一樣,我懷疑她是在自言自語。如果這時下場雪該多好,想和A一起看雪。

「或許該這麼說,其實我一直很清楚地在看著自己在上演的戲,雖然並不清楚劇本與台詞,但卻知道它在呈現什麼給我,每一個畫面和台詞都迸射出更多的畫面,那些我曾經看過、疑惑過、憂慮過、幻想過、期待過、錯過、誤解過、生氣過等等大小事。前一刻,我仍是個在迷宮裏奔跑的無助者,下一秒,我卻成了造迷宮的冷靜巨匠,我和自己似乎正謀劃著一個無限繁殖的迷宮陣列,並以自己為受試者。」我愈來愈迷惑的看著A。好像雪未下,我卻巳被她的話冰鎮腦袋。

「然而我抗拒過。」A玩弄著菸灰缸裏的灰燼。「只是我不知道自己能逃去哪?」

「一天醒來,才徹底理解自己在一個多面體迷宮裡,其中重心不停翻旋變換,每一面都是自己的想法、記憶。我可以逃開它,卻逃不開自己的迷宮。」我彷彿看到A在一個魔術方塊體內被轉動方塊的大手給翻來覆去,這畫面令我想笑。A看到我頑皮的笑意,一臉問號,我搖搖手,示意她說下去。

「然而當我同時理解到自己也是迷宮建造者時,我突然發現不是無路可逃,而是不再有逃的必要。時間自那時起便停了下來,終於,我不再在時間裏掙扎。」說這話的A,人在哪裏呢?我看著對面的她,卻不停自問著。是不是在一個我碰不到的地方?我感覺不到A,或是該說,我無法以我的想法來想A這個人,我無法猜測她一舉一動裡的暗示或無暗示,我無法以想別人的方式來想她,亦或是她的太具存在感突顯了我的不在,我的心不在焉。

意識到我可能不在這件事讓我的心著實抖顫了一下。

為什麼?為什麼會跟我有關呢?這不是A自己的故事?跟我有什麼關係?又跟我在不在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要跟我有關呢?

「有時候我們會切入別人的多面體迷宮之中,但是有趣的是,它播放的卻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畫面,所以我們會誤以為在自己的迷宮之中。」A在第三根菸燃起的星紅中繼續她的迷宮話題。

難道,我掉進了A的迷宮?什麼時候?我要怎麼回來?傾刻間,我給自己的問句鼓漲成一顆球。

「去看星星吧。來的路上看到今天星星還滿多的。」A愉快地提議,我點點頭,卻頭漲得發疼。

我們在巷口道別,A似乎看出我的不安,今晚的晚安吻顯得長而輕柔,那裏面有種我說不上來的什麼。

13.12.10

傍晚的A之六

A出了一趟遠門,我惦記著她回來的日子,這個突然出現的新習慣讓我不安。

「我無法讓自己不想它。我在自己的幻想中開心的想它,在我們相處的記憶裏生氣的想它,在它所說的每一句話裏反覆推敲的想它,總之,我發現自己無時無刻不在想它,惟一不同的,可能只有情緒。」A似乎自己也覺得荒謬,笑笑地搖了搖頭。今天坐得離A稍遠,不知為什麼,我想為A點上一根煙。

或者,我想成為那根煙,融化在A說話的雙唇、掁動的聲帶、吞吐煙霧的肺以及所有所有A的身體裏。

「既然無法停止想它的幻覺,我開始認真的去想想它的這回事。這反而把我從自己的極限給抽提了出來,在我眼前的不再是一層又一層關上的大門,卻是沒有盡頭的草原和天空。我被這樣的景像給震攝住了,而想它這回事,在這個無盡自由的空間裏像是一朵雲般的無礙。於是我問自己,那麼先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A略微提高音調,並加快了講話的速度。

「每一次,當我阻止自己不再想它,它就愈是把我推進一個小房間裏,而它就是這整個房間。我的確不想它了,但我也無法想其他事。」我瞭解A所說的,那像是一顆石頭,那個房間、那個對自己發出的禁令、把自己和整個房間封成一顆石頭,時間沒能穿過它、情緒沒能穿過它、最後卻留下位置記憶沈默的疤痕。

「我想,我是在一個折返點上,放棄了回返的地圖,在某個勇氣莫名的瞬間吧。我想。」不,我相信那不是某個莫名的瞬間、也不是什麼心血來潮,而是在A反覆的迷路練習中所累積出的能量,那個足以踩破她建造她之為自己的那個限度空間,那個足以將自己星裂的奮力吶喊。

那是一個什麼景像呢?汗水與淚水交織地淹沒自己這個空間,捲去所有安置在裏面的所有布置,所謂的自己不再被懸置在記憶的虛構線上,剩下的可能是那最後一滴汗水墜落的回音與傾刻結晶的鹽粒。

我向A要了手上正抽著的煙來抽,A慷慨地笑著把煙遞給我,看著笑得如此坦率的她,我的心竟不自覺地糾了一下。大口地抽起煙來。

和A扯了謊,說身體不舒服想回去了。A照慣例地給了我晚安吻。

然而我卻感到胸口似欲爆裂的強大張力,在A身旁,一秒都無法多待。

10.12.10

傍晚的A之五

兩天不見A,竟然有一種想念,其實不過兩天,也才48小時,就只是 2880分鐘,在這不到三千分鐘的時間裏,我不記得自己花了多少分鐘想念A,只知道猛然想起時,巳是兩天不見。

那麼,可以用數量換算想念的質地嗎?可以用想念的多寡來證明情感的形式嗎?

「其實,我並沒有被不愛所傷害。」就在我胡思亂想的時候,A來了,一開口,彷彿我們並沒有兩天不見。

「頂多只是被我自己不再相信愛這件事所傷害。當我開始問自己「什麼是愛?」,我就掉進了自己鑿開的洞穴裏去,世界也開始離我愈來愈遠。」A悠悠地望著遠方,一種鄉愁式的眼神。

「可以這麼說,真正被傷害的是自己天真的信任和橫衝直撞的勇氣,而拿著刀的是我自己的疑問句。」我感覺到A的傷口隱隱刺痛,但因為她的話,我不知道該不該或需不需要安慰她。

或者該這麼說,我在心底著磨著她是否需要我的安慰。而我知道當我虛弱的時候,我可以跌進任何一個溫暖且安全的懷抱裏去,有時,也許相反,為了那個溫暖的懷抱,我假裝虛弱以便可以窩在裏面。但是A似乎在尋找一個更複雜的溫暖懷抱,那是我尚未趕赴之境。她需要的是停下那自我開鑿的刀。

亦或是,她要挖到再也沒有一塊自我可以挖的地步,才得以在空無裏面停手。

我憐惜又害怕的看著A。我知道自己無法陪著A太久,應該是說我不想走到那麼遠,我會停下來,而A則會一直往前走去,有一天,我們會在某個路口道別,我不想接受這個我巳經知道的事實,但我卻不停地看到它。

「我的確常覺得寂寞。」A點了煙,風大,費了三根火柴才把煙點起來,「那不是和某人說說話、吃吃飯、牽牽手、做做愛就可以填上的空虛。」火柴交錯地排列成不規則三角形,有點拙氣的可愛模樣,我盯著地板發起呆來。

A看我走神了,也和我一起盯著地上剛劃過的火柴。有那麼一瞬間,我感受到A說的寂寞,那是個無比巨大的什麼,與其說那是從我們內心滋生的什麼,倒不如說是我們走進這個被我們稱之為寂寞的空間裏,也許,那並不是什麼叫寂寞的東西,而是我們進入了一個不同於現實世界的空間所產生的陌生感,那無以名狀的什麼,甚至用寂寞來叫它都只是更扭曲它。

我們安靜了很久。直到A說要回去了,我們才互道晚安,並附上晚安吻。

我喜歡這個甜美的片刻,一個小小的柔聲的晚安,和一個暖暖的甜蜜的美夢封印。

9.12.10

傍晚的A之四

天氣突然溫和了起來,不再如先前的冰窖,卻也沒有因為這樣的溫和而有怡人的感覺。
較像在一種張力下維持最細小平衡般的無聲息狀態。漲滿的空無。

「或許是我在某個不經意的片刻窺視到它未來的樣貌,也或許是我在自己的大霧中創造另一場煙霧現場,做為徹底逃逸的障眼法,也或許,它把自己的泥沼偽裝成覆蓋著草原的怡人景致,再或許,是我自己內心的某個結鬆開了,再再或許...。總之,可以找的解釋有無限多種,而情況只有一種。」也許真是天氣的關係,我覺得聽不清楚A的話。然而她今天倒不急著點煙,但是整個人卻巳經像是被霧氣環繞著。是那些從A口中吐出的話要穿過那層霧氣的緣故嗎?才讓我聽不清楚。

「也許我愛的是未來的它。」停了兩秒,A馬上接著說「亦或是正要成為未來的它的現在的它。」

我想真的讓我聽不清楚的原因不是那霧氣、也並非天氣,而是那令人生氣的繞口令。但是這讓我想起自己。也許有一種愛人的能力和預見對方未來美麗的形象有關。那和變得更美、更帥、更事業有成無關,而和對方的本質有關。有點文藝腔地想起徐志摩用月圓形容陸小曼的句子,當時,真的不懂。而現在,透過A的話去看那句話,也許開始有點明白。

「但是作為在它自己裏面的現在的它,可能卻是一頭霧水。」A笑了笑。「然而不是它不知道,而是有部分的自己被它否定了、閤上與外界的通道並成功的被自己遺忘了。」我竟然想起尼采的悲劇的誕生。理性對悲劇的不解於是否定終至以新形式將之取代同時遺忘了它。真不知是自己不夠專心,還是這兩件事真的有某種異取同工之妙。

我想起自己,做為被愛的一方似乎並沒有想像中的無憂無慮,有時候更像是在努力迎合對方,在更抽象的層次上迎合對方看見的你/妳。也許,在自己當時以為是迎合對方目光的不安與興奮,其實是自己在變成自己的過程,只是這個過程要藉由一種曲折的趣味來到達,經由對對方的愛,進一步想成為對方眼中的美好,卻不知道這個美好是對方一開始在自己身上看到的。總是會回到自己身上,不管我們旅行到多遠的地方。只是什麼時候去旅行的問題罷了。

A今天一根煙都沒點,還早早給我一個晚安之吻。我覺得很累,輕聲和她說了晚安就離開了。

7.12.10

傍晚的A之三

「我想給世界一種像是溫柔和勇氣這樣的東西。」A劃了一根火柴點著嘴裏叨好的煙。那火光重疊印照著她剛說出口的話,不知怎麼,我胸口緊了起來。

想起了賣火柴女孩的童話故事。這句話就像是一種不合時宜的童話宣言,像一根在整場冬天大雪中旋瞬即滅的火柴。然而我卻彷彿看到A蹲踞一角一根接一根地劃著火柴,不管那覆蓋身上的雪積得愈來愈厚。

「但是一開始,我不知道該怎麼做,而我也不知道原來我想這麼做,頂多我只是想要自己能溫柔地對待自己並且有勇氣看到自己。」A點火柴的姿勢有點拗手,她朝自己的方向劃去。看起來怪彆扭的。突然想起來,A一直是個彆扭的人。這也是為什麼,當她直接跟我說她愛上一個人時,我如此詑異的原因了。對於感情,她一直是很沈默的。

「起初,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愛上它。甚至我一點都搞不清楚自己是在一個什麼樣的狀態,而這是愛嗎?我儘可能嚴格地質問自己,卻只是徒勞。原本我是可以把它當作一個秘密用糖果紙編號包起來,丟進記憶的廚櫃裏。像那些曾經被自己一時衝動標記下來的人一樣,不讓對方被自己的衝動給打壞原來生活節奏,而我又可以保持住一點卑微的自尊。」A有點似笑非笑的說著。

接著,A突然笑了起來說道,「都是太熱的緣故,好久沒享受那麼熱的天氣,太開心了。像是看到海的孩子般地,什麼都不管地衝到海裏。」我不知道愛一個人和天氣有什麼關係。

「有一天,我在咖啡館看書,突然一個想法跑出來,人生還是及時行樂好,不過我把它轉譯為,如果今天有一個人說他/她喜歡我,不管是不是適合或有機會在一起,但至少這還是會讓我小小的開心一下。像是聖誕節的街上,收到路人或店家隨手發送的糖果,總是令人感到窩心和愉快。基於這個開心的想法,我決定告訴它「喜歡它」這件事。」我似乎看到當時的A,因為手中抓了大把的糖果而迫不及待要拿去和別人分享的樣子。

我也彷彿看到當年因為發現了什麼有趣的東西而拉著我們週遭好友一起栽進去的A。只是這次情況比較吊詭,這次不是發現外面的什麼,而是發現自己裏面的什麼,但是這個裏面的什麼又和外面的什麼有關,可以說是情況反了過來,但A的瘋狂卻沒變,她竟然把那個外面的什麼,那個相關的對象給拉了進來,好像在說「嘿!你看,我的心裏面有一個有趣的東西,一起來看看那是什麼好不好?」我不知道那是A的不甘寂寞呢,亦是像她說的,她想給世界一種溫柔和勇氣之類的東西。

A的煙老早抽完,煙屁股摺成胎兒狀躺在柔軟的灰燼裏,安靜地聽著我們。

6.12.10

理由

等不及你慢條斯理的吐出「我愛你」
我吻你
將它複印在我舌上
我說我懂

不想聽到你終於告別的決定「我不愛你」
我吻你
偷去它的聲音
我說聽不到

等不及所有的愛找到語言的座艙
滑翔而出
我們反覆擁吻
直到在唾液交換的酵素中
醉倒

我們相吻
在彼此舌上烙印愛的透明話語
彷彿有一世紀的話要續
輪迴幾世的地老天荒都不足承載
於是
我們相吻

性的神秘花園
巳失去其魔幻力量

有一天
你終將明瞭
我們是因為彼此腦袋裏的星空而相擁

傍晚的A之二

「其實關於愛,我並沒有比還沒愛上它時懂得多。」A揚了揚嘴角,那剛剛好的幅度令人看不出是無奈的苦笑或幸福的微笑,讓我想起長久以來關於蒙娜麗沙的微笑的爭議。

「惟一多的可能是勇氣吧。敢於說愛的勇氣,也敢於承擔對方接受或不接受的勇氣。我想愛的多寡在一個人的心裏是沒有變化的,變化的是有多少勇氣去實踐它而巳。現在看起來似乎是我愛著它,但可能只是我現在勇氣比它多得多而巳。」持著紅酒杯的A把酒拿到嘴邊,酒紅色在黃色光線下在紅與透明之間暈開了一層金色的氣體。A今天穿著一件白色小印花襯衫,敞開著扣子,將頸子以下的胸形塑成倒三角形。我喜歡這樣的A,看起來自然,然後有一點野野的什麼在其中蠢蠢欲動。

「如果是取決於勇氣,那麼勇氣也有減低的時候吧?」我問。我向來只問對方愛有多少,能給多少承諾,關於勇氣,我似乎不再把它用在愛情上。

「是啊!」A掏了掏口袋,拿出一包煙,A沒有抽哪個固定牌子,我總是可以看到她換新煙。「有時候,我會有一種冷不防倒吸一口氣的抖顫,好幾次,我覺得自己像站在懸崖邊,身體輕的可能一陣風就可以把我吹下山谷裏去。偏偏這種時候,那個意識轉換的狀態就會出現,我不再能專注在逃走、不要愛了、放棄等這類想法上,更多時候,我想的是還有什麼可能性。」這時我的腦袋閃過一個色色的想法,不過這也許是我的一種偏見。

「嘿!不是妳想的那樣哦。我說的可能性,可不是想抱一抱、上個床的意思哦。」我很訝異A總是知道我在想什麼。我以為愛人的人只要牽了手、接了吻、上了床,可能就有一種「啊,得到了」的滿足,然後就不會再用心相處了。

「我很訝異當自己這樣想的時候,創意竟源源不絕。原來可能性是如此之多。後來,我選了一個大方向,我決定讓它見到我的時候能開心。」有那麼一瞬間,我感覺像站在阿拉丁神燈前,有那麼多願望要許,多到許不出一個願望來,而A竟能那麼精準的選了一個能穿越過去現在未來的願望。

A緩緩吐出一口煙,重疊了我腦中的幻想,全身像被彩色筆塗壞的藍色神燈大神呼之欲出。

突然間,我感到一陣悲哀,怎麼在我的愛情想像裏,從來只有愛或不愛,留下或走開四個乾巴巴的象限。而我則是一片沙漠。

5.12.10

傍晚的A

A告訴我她現在深深的愛著一個人。
這讓我很訝異。
「但是,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我從來沒愛得這麼深又這麼自在。」A平靜的說著,手上的煙將她的話編織成夢境般的效果,我感覺有點恍惚。

「有時候,我似乎不是在我自己之內看著那個人,這個時候,我看待它是以一種敞式環形焦點的方式,也就是說,是一種整體的視野在看待它,以及它對我的態度。簡單說來,就是一種理解。而因為理解,這個愛就包含了一種寬容、耐性、慈悲、喜悅、溫柔等複合特質。」我靜靜看著說這話的A,像是欣賞一件藝術品般。她的話像霧般朦朧,我甚至分不清那朦朧感是因為她手裏的煙亦是她的話。

我不知道如何以一種環形視野的方式去愛一個人。我只想到傅柯在規訓與懲罰裏提到的那個敞式環形監獄。

「有時候,我回到我自己裏面,然後看著它,我只看到它對待我的方式,或它對我說的話,片面的它,這些片面性都在切割我的熱情,然後逐漸地,它們穿透我的熱情,切割著我,我感到無法繼續愛下去的絕望與憤怒。好像再愛下去,再任由那些片面性切割我,我會就這麼消失不見。」這時A的身體透露著一股淡淡的哀愁,那哀愁像薄霧般輕敷在她身體週遭,泛著暗橘色的光。

我不知道熱情被切割是什麼感覺,自己是不是真會不見,我卻想起自己沈溺在被愛的溫暖羊水之中的感覺,我也覺得自己好像要消失不見了,我不想去處理自己的事,我想要愛我的人去幫我處理,漸漸地,我巳分不清什麼是我的事,什麼是情人的事,而什麼又是我們共同的事。

「因此我感覺有兩個我在自己裏面。」A朝我看了看,並淺淺一笑。她巳經猜出我在想什麼了。

「這個說法可能會引起誤會,但至少先無需往精神病學的方向去想。」A停頓了一下,她在找一個適切的表達時特有的停頓。「我這麼說的意思是,我發現思想焦點的變動所帶來的思考視野的不同,而真正有趣的是情緒,情緒會完全不同,例如在焦點一的想法,如果引發的情緒是難過,這個難過在焦點二的想法下則無法繼續。」我疑惑的聽著,但A似乎並沒有要為我解釋的意思。她前傾了一下身子,調整一下姿勢,繼續說道,「我第一次有意識的知覺到這個變動,是在一場和它相處的談話中。當然那時我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只知道我想拔腿就跑,在它終於拿出斧頭來切割我的熱情時,然而,似乎就是在那個存在的生死悠關的底限上,我的意識翻了過去。」我感到身體一陣熱,暈暈的,我和A說想去倒杯熱茶休息一下。A優雅而體諒的向我道晚安,我輕輕地抱著她,給她一個晚安之吻。

4.12.10

悄悄的整合

很好玩的突然領會到自己在這個部落格玩什麼遊戲。
原來是整合自己存在各個面向的遊戲。

從前只在別的地方寫詩,在另一個地方寫生活,又另一個地方寫心情,又另另一個地方寫評論,又另另另另個地方做什麼等以之類推。

朋友似乎也是,和哪些朋友說哪些話,以自己的某幾個面去面對別人,把自己某幾個面關起來,和家人用哪些面,和外人又用哪些面。

似乎是一部自動調校的機器對於此中技藝嫺熟的很。

然而當我開始把詩放在這裏、開始把家書放在這裏、把傅柯放在這裏、把遊記放在這裏、把生活的感覺放在這裏,我開始感到自在。

但是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當我想在這裏放詩的時候,我是有點不捨的,因為它是我很珍惜的東西,不是寫的好不好的關係,而是它有點是我心中的寶石般的珍貴,我不想把它拿到不會耐心溫柔對待它的人面前,我想保護它,甚至我可以只是自己擁有它就好。在這樣的心情下,要把它放在這裏,像是見見世面般的冒險,真是有著奇怪的矛盾心情。像是看著自己的孩子要去面對這世界一樣,而你清楚世界,如此令人著迷又如此變化多端。

每一樣被放上來的都經歷過類似的歷程與思考,然而其實它們在我腦袋裏時是沒有被分類的,而是它們的被表現的形式使它們被思考其可分類的形式。所以可以說這些東西並不是片段的我,而是它們從一個整體裏躍出展現自己時所選擇的不同形式。它就是某個我的想法的全部。

而這個觀察也讓我回溯的看到,我惟一隱蔽的是感情,不是說得在這裏講什麼自己的情感生活或大談愛情觀之類的,而是看到自己是很有意識的在回避感情的問題,而這點反應了當時自己的狀況。

所以,對自己部落格的觀察成為一種有趣的情況,看到自己的整合與開放的程度,當然,開放並不是指一種細瑣條列的日常展開圖,而是對某一面向的自己的設限所做的思考。最重要的是,它讓我感覺到一種自在。

1.12.10

愛的迷宮與模型

長久以來,我一直有個疑問,到底是「愛人幸福還是被愛幸福?」

從前我選擇相信被愛才是幸福的,但是我隱約覺得也許能愛人才是遇到真愛,而遇到真愛才會幸福,於是我內心裏有了拉扯,我想要被愛的竉愛、呵護與任性,但又覺得何時會遇到真愛,如果遇到真愛怎麼辦,分手會不會有愧疚感,自己這樣會不會太自私,享受完就奔向真愛的懷抱,而很多人也的確在其責任感的壓力下,不敢投向真愛,而這樣的電影情節履拍不爽,似乎這是個千古難解的謎團,到底要選擇愛人還是被愛?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陷阱,它要你二選一,但是真的有二個東西讓你選嗎?會不會它只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面向呢?會不會它只是看的角度所造成的錯覺呢?會不會它是語言將空間平面化的結果?幸好這個問題還是留下了一點線索,那就是「愛」這個字以及可以愛「人」或被愛的「人」。簡單來講,幸福是去體驗愛,至於你用什麼模式去體驗,應該說用哪一個進路去體驗都無所謂的,因為在愛裏面,角色並不是固定,是可以轉換的,但前題是我們知道它是可以轉換的。知道這一點,我們才不會在愛裏面還自問「愛人還是被愛的問題?」才不會遙望著山的那一頭,而放不下這一片,任何一個出現的人,把你捲進去的人,就是你的真愛。到此,應該會有一些質疑出現,「怎麼可能?那個不怎樣的傢伙,又不是我喜歡的型的傢伙,怎麼可能是真愛?」這些疑問剛好曝露出問的人本身對真愛的迷思,你以為真愛是一整個準備好全心全意來愛你的人嗎?把你從生活的泥沼中拉出來的英雄嗎?是你對未來投射的完美自己?真愛不是一個「好了」的什麼拿到你面前只等你享用的東西,不是一個靜止的概念卻是一個運動,是你得投入參與的活動,真愛是參與的人一起做出來的成品,而不是某個單一的對象,而你也不是坐在那裏不動就可以享受真愛的幸福。

另一方面,雖說我們似乎都在期待真愛,但我們是否曾自問,自己準備好了嗎?遇到了那個人時,你認得出來嗎?那個你覺得不如你意的人不是正反映了自己現在的樣子,你不滿意對方的程度就是你對自己不滿意的程度。當然,反過來說,你滿意對方的程度也就是你滿意自己的程度。不過也許事情也沒那麼單純。

在現在很多的心理學派中,都會提到親密關係是一種投射關係,它是一種家庭結構以及自己在家庭關係中的心態投射。其實這是很好玩的說法,而的確也是,當我們用這樣的觀點去看自己的伴侶關係時,的確會發現許多很相近的情緒,那種被挫折的、生氣的、開心的、無力感的、放不掉的、憂慮的等等,它們重複在伴侶關係與家庭關係之間。簡單來講,有時候我們恨不得及早離開家去外面尋找愛,但是如果離開家是一種逃離或恐懼,那麼我們也只能在伴侶關係中找到無力感與害怕,而不是想像中如柔軟呢絨的甜美幸福,但這也不是一種悲觀主義的論調,相反地,它突顯了一件有趣的事實,在伴侶關係中,其實是一種機會,是一種修補自己對愛的信念的機會。因為在形成伴侶關係中,我們巳是成熟的年齡,而正因為如此,以前可能在家庭中的挫敗、無力感等等都可以得到轉變,我們不再是小孩,無須再重複同樣情境,我們知道有許多方法可以改變情境,只等我們去試、去做。

然而,這同樣的也不是一種天真的樂觀主義,因為我們將會發現這有其相當的難度。因為我們雖然成年了,但我們可能在很多方面都維持了兒時的情感結構,並且也織成了一組複雜的生存機制信念網,這些東西若沒經過再思考、再檢驗,我們就是活在這組機制下,而且最傷腦筋的是我們看不太出來這對我們現在的生活到底有什麼影響與傷害,而也不會去思考它。

不過,反正我也不是要寫這個。倒是想在這裡放上一個有趣的模型,我稱之為愛的模型的東西,這個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思考關於家庭結構與伴侶關係的立體關係以及其多重視角。這樣來看關係會很有趣,而它的有趣其實在於,不管愛不愛,都是愛,我們根本就是在愛裏面玩假裝不愛或假裝很愛的立體錯覺遊戲,藉由忽略一些事,我們把焦點專注在愛上,但又藉由忽略另一些事,我們把焦點專注在不愛上,而語言當然從來只是混淆的幫凶,而非諾言的見證者,在這件事上。其實愛不愛都巳在愛裏,那些急燥或否認、那些難過或開心只是遊戲的調味料,我們從沒離開過它,如何擔心找不到它?今天和朋友舉了一個例子,覺得也很有趣,愛的遊戲有點像玩高空彈跳,很緊張,很興奮也很害怕,但我們有一種放心,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綁了安全帶,而在人生的遊戲裏,我們只是忘了其實我們有綁安全帶,因為覺得沒有保護而感到害怕不巳。

在以下的圖形中,分別是一個六邊形、兩個立方體、以及這兩個立方體又分別組成兩個超立方體,最後則是超立方體在平面上展示的圖樣,超立方的平面圖樣帶出的是八邊形。這個跟愛有什麼關係?先別急,先讓我們來玩玩視覺的錯視遊戲,在這個六邊形裏,你可以看到幾個立方體?

關於錯視圖形,在完形心理學中被應用很多,而最著名的是「鴨 ﹣兔圖」,而之後則一直有許許多多的圖,這個圖像轉換真正反應出的其實是大腦的知覺整合能力,以及其動能,在完形心理學始祖韋特海默提出文章就是在處理這種他稱之為「似動」現象的錯覺運動。這裡要點出的重點是,那個動態經驗是在大腦裏形成的,也就是我們的知覺經驗是可動的,具能動性的。



現在讓我們來分析這個「愛的模型」

一、六邊形:叫它六邊形是以二維空間的角度來稱之,也就是把它視為平面的。如果我們把這個六邊形設想成是愛。

二、黑立方體與紅立方體:有一天,我們的意識玩了一個遊戲,它從六角型的上方角度往下看,它看到黑立方體,然後它又從下方角度往上看,它看到了紅立方體,在這個變動跳躍間,它愈玩愈高興,後來為了固定住這兩種腦中圖像,它把它分別畫成兩個看似不同的立方體,並把影響的線條給抹去,這樣就更像有兩個立方體了。好,如果現在設想黑立體是愛人,而紅立體是被愛,當它們兩個重疊時,它們並不是補足彼此的失落的一角,卻是在整體的愛裏玩假裝不見的遊戲,我假裝我現在比較需要被愛,而你假裝現在比較有能力愛人,我們卡上了,其實是各自完整的個體的重疊,而不是自己有什麼失落的一角要被補足(記得有這個繪本,在某個意義上,我以前被它誤導的很深,以為要去找自己失落的一角),真要說補足,只能說那些被假裝看不見的線條在重疊上重新出現了,於是我們想起來自己從前可能為了什麼假裝那些線條不見了或故意不去看。而這個就展現在你是從愛人(上方)的角度去看還是從被愛(下方)的角度去看。

有時候我們會執著在某一個角度很久,直到我們累了,鬆掉那個專注在某一角度所看到的立方體,我們會突然變成另一個角度,然後我們會覺得奇怪,怎麼自己做出許多跟先前自我認知不一樣的事。(關於累了,這個在視覺錯視上有研究,的確轉換經驗會在眼球肌肉疲倦鬆弛後產生。)所以我們常常是既可以玩愛人的角色又可以玩被愛的角色的。端賴你的意識觀點對焦何處。

進一步更有趣的是這個模型對伴侶關係及家庭關係可以提供一種垂直與水平式的理解,現在初步假設是這樣,在你與伴侶關係中,你可能選擇了愛人的角色,那這是垂直關係,也就是你進入關係時的視角(是從上方或下方角度),而在水平關係上,你可以放進家中成員。好,現在你選了愛人的角色進入伴侶關係,你可以同時去看在家裡,你和哪位家庭成員是傾向這樣的情感的,先不管性別與角色,只是直觀地去看,透過你對它的覺知,它會反過來提供一種資糧那你重新去看你和伴侶之間的問題,你也會看到自己對伴侶的反應模式可能是你和此位家庭成員的對應模式;另一方面,一旦你理解了,你現在是把伴侶帶入與家中哪位成員的模式之後,你又會重新發現那個在你心中巳經遺忘的遺憾或問題,你可能覺得自己巳經長大了,而事情早就過去了,而忽略它,但這件事是不是真的過去,可以從和伴侶的對待關係中反應出來。

一旦看出這彼此複雜牽扯的情感是在什麼樣的結構下所撐出的情感張力網,我們便可以試著一點一點地去做,對還在身邊的人,試著諒解、溝通、擁抱並且去愛,從可能比較消極的態度慢慢轉到一個積極的態度上。對於來不及說愛或抱歉的人,在心裏真誠的重新擁抱、感謝並和解。而這個轉換之所以可能是因為我們都被保證了在愛裏面(這個六邊形裏),你可以堅持不信你在愛裏,你可以堅持相信你是紅立體而不是六邊形,但是那又如何呢?你並沒有得到你真正想要的,除了玩相信自己是紅立體這件事(相信自己不被愛這件事),很好,玩得愉快,但是當你在玩這個遊戲時,也許有人正被你傷害、有人正在等你去愛他,而他們是你的家人。伴侶還算次要一點點,因為他更大功能是來幫你完成這個面對家人關係的功課的,他提供的是另一次機會,面對相同情感,你的另一個選擇,另一次機會,像扭轉未來一樣,你可以回到過去任一點去改變你的情感經驗或自我認知。(這裡似乎寫得有點情緒化)

三、超立方體:本來這裡是想寫,有時在伴侶關係中,愛人與被愛的不平衡(用立方體的大小來表示),這個不平衡讓我們看不到愛,只看到較多的衝突,而這種情況,更讓我們容易陷入單一角度並且膠著於其上,而無法再流暢的讓愛與被愛的不同視角轉動,其實真正解決沖突的,是自己意識的轉動,從被愛的角度去看,就會把對方的行動理解成愛,從不被愛的角度,則反之。所以我們所膠著的,對方不愛自己的事件、行為或話語,其實只是表象,真正的問題並不在那裏,而是在自己原本有可動性的意識突然被封死了,或是轉不過去,這時就該上油了,老兄。

後來想想,這個超立體可以用來形容在伴侶關係,彼此角色流暢互換的互動模式,有點像打球時,雖然每個人都有基本的位置,但是補位是很重要的。感覺對方的狀態,轉換自己的角色與位置,兩個人玩著看到哪個位置空著,誰就去補上,然後新一輪愛的遊戲就會出現。哇,聽起來就很幸福,真愛果然是玩出來的。但是現在大部分的伴侶關係,大概是死水比較多的吧。(包括我自己之前的不懂事,哈。)

四、超立方體平面展示圖:這裡有兩點好玩的地方,一是,這個平面圖由原來的六邊形變成八邊形了。另外是,這個在四維空間的超立方體在二維平面上看來是如此複雜,這是否暗喻了愛情總是無法被一種故事、一種情節給描述完全,而當它被多層次描述時,我們幾乎難以辨認其在一般刻板印象中的形象了,也跳脫了愛人幸福還是被愛幸福的天真似地二元提問。

然而有一點是確信的,我們在六邊形裏,甚至更多。(太累了不想寫結論了)


*曾經被抱怨,有時間寫這些為何不花些心思在對方身上,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好像是的,然而這似乎是一種我奇怪的扭捏的表達愛的方式。好像,為了找到一種不再受限在某種觀點的對峙而做的努力,為了彼此都能自由,然後快樂的在一起。而這是我今天才突然明白的。
所以不管怎樣,這是一份愛的禮物,也許不是很精緻,卻是我以我所能表現的方式做出來的。

28.11.10

住在自己的迷宮裡

"mon problème est de faire moi-même, et d'inviter les aures à faire avec moi, à travers un contenu historique déterminé..."

我的問題是藉由巳定案的歷史材料來做(製做)我自己,並且邀請其他人也一起來(做他自己)...。

這是一段傅柯在訪談時說到的一段話。而讓我沒來由的想起它的原因是,我總是在口中碎唸不停的一句話「我並沒有要做論文,也沒有要做博士。」但是前兩三年,我一直在找這句話接下來是什麼,我不做這個、不做那個,我到底想做什麼,我像是尋找一句失落的下文的旅者,到處流浪著,哪兒都可以去,卻又哪兒都去不了。直到最近徹底翻盤式的改變,對週遭的體會也產生了翻盤式的改變,昨晚,在嘴裏碎唸著傅柯的那句話「mon problème est de faite moi-même 」咦,不就是這個嗎,我想做的,就是做我自己啊。然而以前抱著寫論文的策略性的眼光來看它,只是把它當一行值得引用的話,卻沒感受到它的力度,換句話說,就是傅柯說出這句話的生命力量。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說,一個沒有自己力量的讀者,在面對文本時,當然也不會有力量勾出文本自身的生命力,他會授權給作者來掌握或引導他的讀解,這樣子的閱讀便生產了焦慮,讀者會不停地自問,作者的意思,為什麼會在這裏這樣說,那裏又那樣說,到底作者說了什麼?

其實不是不能問這個問題,而是在面對文本時,或許我該自問,為什麼作者說了什麼?這個問題這麼重要,是在什麼架構、什麼條件下,我必須對自己提出這個問題,為什麼不知道作者說了什麼甚至會引起焦慮、爭辯及權力問題。對自己的提問必須是誠實的,甚至是無休止的緊迫盯人,甚至是有危險的,也就是在點上,傅柯無法滿意笛卡兒的懷疑,笛卡兒似乎是誠實的,但就他自別瘋人這點便使得他的懷疑留下了一個開口,也許正是這個敞開讓傅柯有另一套懷疑論,這個必須讓自己在其中迷航的風險,在思想的試煉中,意識並不設法保護自己,而是不斷底斷裂、開出縫隙、空間化每一個結果,這樣的過程,對於信仰而言我們稱之為試煉,對於創作而言,我們視之為遊戲,是思想形成作品瞬間的喜悅且同時是下一個作品的起點。因此,傅柯提到這樣的過程在操作上可能比去思考它來得容易。因為那幾乎是一種不可能思考的狀態,思考在此遇到的難題是思考要反映自己,然而思考只能從其所思之物來認識自己,它如何在無物的狀態來思考自己。是的,康德也許巳經丟出了一條路徑,然而他丟出的是思考的條件,思考只是在思考的條件,卻不是在思考思考本身。換句話說,如果把思考當做一種運動,如何在運動的同時再度產生運動?這會很難思考,或許我們會直覺回答不可能,因為思考思考,這兩個運動其實是同性質的同一種運動,也就是說,不可能在跑步裏再要求跑步,跑步就是跑步。所以後設思考在此全無用武之地,因為它是一種運動,而不是被貼標籤的死物,不是解剖台上的屍體,在屍體裏尋問生命是什麼。因此,思考思考就變成只能是思考,但思考在思考什麼?這個難題便會顯現在「認識自己」這個問題上。思考只能不斷地藉由思考對象物,碎裂任何一致性來感知自己,思考可以被感知,卻無法被思考。

於是,我們看到整個傅柯作品開啟的豐富性以及其令人眩目的閃爍提問。而這樣的作品,這樣豐富且細緻的思考,他竟然是要邀我們一起進入,在裏面,有真正的危險存在,是在迷宮深處回答不出看守怪物的謎題就會被吃掉的危險,讀者自身的存在將被威脅,所有關於自己是誰的問題都將被重新問題化。

感覺似乎從精神病院回來了,不可思議的歷程,好像去了很多地方,然而在停下來之後才看到自己一直跟著自己,而我卻出發去找自己,找了好久。

接下來,書寫不再是為了某個生命的形狀,而是為了勾引,勾引其他人的力量,也讓自己的力量在別人的力量中纏繞放大,瘋狂的享樂,享受酒神降靈的手舞足蹈。

朋友轉述其指導教授的一句話,覺得很美,「寫論文是貼著自己的存在在寫的」是啊,當我們開始思考,我們就進入自己的存在,思考不是學術的專利,思考是每個人的專利,而進去的門鎖卻在自己手上。而進去之後,你要開幾道門?你敢開幾道門?

*寫了一個跟自己原來要寫的主題不一樣的東西。

25.11.10

終於,美好。

生命開了自己一個大玩笑,我翻山越嶺來到世界的邊上
竟一個筋斗
翻回出生的子宮裏
淚水還是羊水
巳無從分辨
最後我們相視而笑

終於
我又可以像剛出生時
在妳面前哭泣

終於
我成為我
妳成為妳

終於
我們不再角色互換
顛倒生活

終於
我們都趕上了彼此追趕的身影

終於,美好。

23.11.10

圖地反轉

在完形心理學裏的圖地反轉圖可以看出大腦的有趣成像功能。然而當它實際發生在生活上,發生在你所看待的人事物上時,你會驚嘆彷如奇蹟發生、聖靈充滿等等,突然間你成了有神論者並成了虔敬的教徒。

身邊的每個人突然都對自己充滿了意義,並且是給自己再一次機會去愛,去練習相信,每一次都是同樣的考題,奇怪,考試的時候我們會被提醒不要犯同樣的錯,但是面對身邊的人,我們卻不停地重覆答題方式。

好不容易看到了自己腦袋裏兩種不同的呈像方式,一個覺得沒人愛的呈像,一個覺得到處都是愛的呈像,而這個轉換需要一點專注力,就像在看圖地反轉圖一樣,而同時要加上快樂的行動力,因為生活裏的圖地反轉不只是靠兩眼看,還要加上自己的一個小小行動,在生活裏的圖地反轉,用感覺的,是行動之後感受到的。

而這個遊戲是要玩一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玩的,只是有時自覺有時不自覺罷了。
也許有空再來好好寫寫吧。

以前以為有所謂的真愛,就是那種註定的一個人,原來真的有真愛,但是卻不是一個特定的人,而是來幫你把該做的功課做完的,如果做不下去,換人,那還是同一份作業的,那個真愛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真愛不是等待一個人而是自己勇敢的往前踏一小步,決心面對自己之後才會看到的。唉,在這講這個真是不可思議,好像很俗爛,可是原來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真愛只是好好愛、對待身邊的人(任何出現在身邊的人,他們都是來幫助你完成你在家裡一直無法跨越的情感,來幫你練習重新相信愛並做出行動的)。

不過在圖地反轉裏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一個類似橋樑作用的東西,就是它使得呈像可以由一個轉成另一個,這也就是說在兩種看似是兩個不同呈像之間其實是沿著一個相同的東西或輪廓使它們分裂為二的,也就是說差異並不來自兩個本質上不同的東西,卻是來自本質上相同的東西,想想鴨兔圖(著名的蓋式塔轉換圖)就知道了,形成鴨或兔的是同一組線條,但是卻能有不同呈像。

讓我們跳躍式的回到生活上來看,尤其是情感,其實在愛與恨之間的是一個空性,喜怒哀樂之未發的中,要發而皆中節,就是要看到這個空性,而選擇愛或恨在於自己的一念之間,發無明時,就是把情緒投射出去在一個對象上,覺照自性時就是了解自己有什麼情緒,但是兩種其實都可以的,因為它都會在自己裏形成一個認識與了解。

但是如果每天都以玩圖地反轉圖來看人生的話可能會用腦過度(?)輕鬆一點的玩法是就校準在某一面向上就好了,如喜歡看到鴨子就調在鴨子的頻率上,喜歡兔子就調在兔子的頻率,也就是一般看你是要快樂過一天還是難過過一天啦。

總之,這是一輩子的遊戲,玩不完啦。

19.11.10

迷宮

方向不同了啊,朋友說。不無悵然地。
哦,是啊。我用打字點頭回應著。

終於,在終點回到起點,畫面像浪般打來,哭泣給了我看向深處的力量,
而深處卻以終點的形式浮現在與起點相同的平面上。
深處就在表層
沒有不可解的暗穴
這是傅柯為思想者預示範的迷途
沒有真正的迷途
除非不想醒來
終究
會回到由之出發的地層
而遙遠的距離乃是放置在時間上的錯覺

方向不同了而巳
基於愛
我們放手
探索在未知中飛翔的渴望
然後成為自己與可能的自己
基於愛
我們微笑
卻也不阻擋淚水

基於一種冒險性格
我們走得比我們所想的可能更遠
於是方向便不同了

迷宮的曲折向來僅止於表層
起點到終點之間
不過玩個經驗

18.11.10

身體觀點

日光明亮的上午,房裡的鮮橘如金針花的百合綻放著,和金黃的日光相和成一室的開闊。

看著電腦裏的文字。

思緒卻飄蕩過這樣的句子,「嘴吸吮胸部的渴望就如陰道吸吮陽具的渴望。」在這裏主動與被動被消融一體。

曾經有一句話讓我驚異不巳,「性解放,還不是爽到男性。」雖然這巳是很久以前的一句話了,但直到現在,我才真的走出這句話的迷思。

對於性的想像與描述,我們多習於由男性身體觀點出發,即使是描述女性性感受的字眼並不多見從女性身體觀點的用語,而這個缺乏並非來自於字詞的匱乏,卻是想像力的禁止。男人向來被視為有較強性衝動,於是他的性想像(見諸情色影片的觀點即知)被允許無止境的開發,而這個開發結果當然豐富了各種又淫又美,既邪亦正的詞彙。而女性對性的想像即便在今日仍是被隱隱埋藏的,即便我們以為我們活在一個開放的社會,這種不被支持的女性觀點的性想像仍只是四處孤單的萌芽中,或許我們以為在女性主義裏面,這些問題巳被談了許多,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似乎只是在緩和男性身體觀或與之對抗的提出不同字眼,而不是以一種女性身體觀所想像出的字眼,因此做為一般日常生活經驗,以女性觀點的性想像仍有其發展沃土。

我想從一個女體出發的性觀點不必然排斥被動而只強調主動,而是在多大的程度上,想像帶我們到歡娛的邊界甚至翻過它、凹褶它來到男體觀點的世界,精煉成一個動詞結晶。

17.11.10

內在性之一

可能 非常可能
所有訴說我們的種種
乃發生自一個動詞
也只是這個動詞
在裏面發生的碎裂
創造了裏裏外外的錯覺
裏面是外面的外面是裏面的裏面
獨自玩扮家家酒的小孩
黃昏後回家吃飯
是誰
還在那追究
剛剛的扮家家酒成員
難怪
上帝要發笑
「回家吃飯吧,孩子」

14.11.10

無神論的信仰

終於
達抵信仰的門前
執起門環輕扣
一種鄉愁式憂傷
卻有暖人的河
流過身體淌遍臉龐
支支吾吾地
給自己的遲來解釋一番
才發現
自己的「在」便巳說明一切
爾後
我的存在是信任
我的活動是懷疑
我的結果是創造
我在句點上面打上逗號
時間以空間的形式碎裂
於是學會
把再見說得歡欣鼓舞
把相遇視為一種約定
於是我們總在愛的微笑中

28.10.10

好想有人陪的自己


和朋友說了一個比喻,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是在精神療養院中復建。每天在本子上寫日記,畫點小圖,寫一兩行論文,煮一頓好吃的飯菜,時不時的爆掉,釋放無始劫(太誇張了吧)以來所壓抑的情緒。

無目地的畫圖,可以讓自己平靜以及浸淫在創造的喜悅中,就是這樣小小的喜悅維繫了存在的理所當然。無目地的煮飯,就會專心的煮飯,享受創造菜的口味、色彩、溫度、香味的五種感官裡,在無目地之中,全然地專注即全然地放鬆即全然地享受。我試著用無目地的心情踩進論文的文字裏,我想像自己走進畫室,在畫架上釘好畫紙,拿起炭筆,打起草稿,那一句句不成樣的句子是我的初稿,這樣的初稿通常最後都在圖完成後就不見了,甚至在第三層的描繪中就不見了,但初稿的輪廓是必要的,我享受畫了又擦、擦了又畫的輪廓定稿過程,我也這樣看著論文的句子,像是那一道道被隨意且大致畫上的線條,是一種輕鬆又開心的遊戲。

因此,我必須把自己看成精神病患,放任自己的自我探索過程,我觀察自己的瘋狂與無力感,看到每一次焦慮升起與落下的過程,看到每一次哭泣如巨浪打來的過程,我知道自己活得好好的,但前提是我必須把自己看成瘋子,而我將會是自己的材料,我是自己的分析師,我問自己問題,我看到自己表現各種戲劇化的情緒,我的目標將不會是把自己治好,而是和自己整合,那會是什麼?現在可用的詞彙可能只有清醒的瘋子,然而整合好的時刻到來時,也許又有新的詞出現。

在花之飛鳥組的漫畫裏,飛鳥教一個女孩畫直線,「一旦妳可以畫出直線,就可以出院了。」飛鳥這麼對女孩說。我不知道是否可以畫出直線就真的可以出院,但至少,在這個惟一且單純的動作中,我們會回到存在的簡單與神奇之中,我們可以重新肯定自己,單純的肯定自己的活著。這是我重新開始畫圖的理由,這種平靜的狀態,讓我回想起在阿福老師的台南畫室裏畫炭筆素描的時光,有段時間想考試,要考石膏像,感覺一直畫不好,但是很享受每次進畫室那股混著各種創作材料的味道,拿畫架,架板子,釘畫紙,倒出炭筆和揉得黑炭般的擦子,開始打草稿,老師會放很好聽的音樂,現在想起來的是陳明章的歌,整個畫室是被這些音符、氣味、人、畫具所創造出的獨特的世界,在那裏,我的心會很平靜,很安全的感覺。因為我和我所喜愛的東西在一起,也就是我和我自己在一起,我和喜歡畫圖的自己在一起,感覺開心沒有害怕。

梵谷在療養院時,院裡的人不讓他繼續畫圖,覺得那會讓他刺激太大。頂多是後來慢慢讓他一點點的開始,於是梵谷為了能畫圖,便只好表現良好,以便能快點出院畫圖。不能執起畫筆的梵谷,在某部分便是與他自己分開了,因著這個分開,他會感到痛苦。

有一個晚上,三點多爬起來亂摸,後來拿起傅柯說真話的勇氣的法蘭西學院課程來看,關於犬儒學派的生命形式及其形式所顯化的真理。那樣的平靜感就這樣悄悄來到,愉快而平靜的在一行又行的文字之間。

只要不要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以有什麼目地或什麼用途,那麼不管做什麼都很容易有種愉快且平靜的感覺。而我以前卻想錯了,我以為要達到什麼目地或結果才能擁有快樂,或才有資格擁有快樂及平靜。在這之前,不應該也不可以享受快樂、幸福的感覺。因著這樣的壓抑,我把自己逼迫到與自己撕裂的十字路口,巳經沒有力氣壓住自己了。

剛上小學一年級,放學回家,外婆會要我背課文,背好了再背給外婆聽。而外婆會坐在窗邊的大書桌開著收音機聽股票畫每股的曲線圖,畫得真是漂亮仔細,紅紅綠綠的。我並不討厭背書,甚至覺得那是我和外婆之間的遊戲,我背得愈快,就會讓外婆愈驚奇,她會睜大眼的說,這麼快。很好玩。而在那樣的午後時光,外婆的身影浮貼在毛玻璃的窗上,安靜的糖廠宿舍回蕩著股票報音員的字正腔圓以及我喃喃背書的聲音,我背著外婆看書,但是我心裏有外婆的剪影所以安心。這是我對平靜、愉悅以及安心的原始畫面。

今年回家住了一段時間,睡在二樓臨院子的房裡,總在清晨聽到外公外婆鬥嘴或討論如何搬花種菜的對話聲,就這樣在一種熟悉的安心感中笑著醒來。

我看到這樣一個自己,想要有人陪著的自己,有人陪著玩、陪著講話、陪著生活的自己。然而這個自己以前一直不被自己承認,不願意自己是那樣柔弱、愛撒驕的個性,於是硬把自己拗成現在這個樣子。現在總算知道這樣是不能撐一輩子的,對不起,我錯了。

先從承認開始,承認諸多的不願承認,便無須再花力氣去否認那些不願承認的部分,而省下來的力氣才可以慢慢的往前走,去創造、去感受、去喜悅。

Toussaint要做的事

萬聖節又到了,經過墓園外,花販們列了一盆又一盆的花,提醒人們回來看看離開的人。

天氣不可免的又是濕冷,真是適合安靜的坐在墓園前的溫度,像個石像般的坐著。

想送個微笑給曾經在poitiers而現在在天上的 Michel。

另外,今年沒法去傅柯墓園,卻意外的在網路上找到傅柯網路墓園。剛好還在萬聖節期間,就去獻個花吧。

也查了巴特的,巴特網路墓園

靜默萬聖節。

24.10.10

成為自己之前

有一次和X聊著自己是由什麼組成的,自馬克斯之後,我們很難不說到異化,自己對自己而言很多時候是陌生的。X說到,即使是異化的自己,那也還是自己啊,因為那巳經成了自己行為的一部分,即便心裏衝突著,有的甚至內化到心裏也不衝突了,也就是在意識層面巳意識不到衝突了,而轉而在身體層面突顯這衝突。

所以在我們這個時代,要成為自己之前,有一段好長的路要走。小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很小,或周遭的人也都認為我們是不完整的、是新的、需要學習的,於是我們不斷地被父母、親朋好友、老師、媒體、等所給予的各種信念(他們相信的或服從的)所組構。就這樣,我們成為一個多媒材的自己,衣服套一套,也蠻像一回事的,反正也和別人差不多。我們以為成為和別人一樣的人,就是一個正常的自己。

記得當時對X所說話,即使是異化的自己,那也還是自己啊,不太能贊同,但也尚未深入去想,所以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最近對這個問題終於開始有了體會,當一個人開始去問,自己是誰,這個問題時,他馬上就會看到各種內在衝突,那種原本由每天儀式般的日常生活所組成的行動突然失去了其標誌自己是誰的合理性與統一性。衝突可以說是內在的,但同時也是外在的。例如,當自己不願意做某件事或行為時,自己馬上會給自己另一個聲音要自己去做這件事,這聲音有可能是父母的、師長的、別人的耳語甚至是自己迷戀的一本書上的一句話,總之,那時某個時刻,自己在自己生命方向烙印下來的某個來自外在的價值觀,我們在那時那地,不管以什麼方式相信了它,之後,它悄然隱身於我們的無意識或潛意識之中。然後,我們依此信念採取行動,直到我們相信自己變成了這個信念的代理人為止,然後我們會覺得自己成為自己信念的主人了,卻不知我們的行動同時是此信念的奴僕,而自己則在玩這個把自己變成這信念的過程中,玩不見了。

所以重點也不是不能玩變成自己的信念的遊戲,只是不要玩不見了自己,結果被信念耍著昏頭。尤其是從小到大,我們玩的信念可謂不計其數,有別人給的,但也有自己去找來的(例如做個自命清高孤獨的詩人,覺得這樣很酷),結果就好像電腦開太多視窗,當掉了,突然想知道自己是誰,卻在那些視窗裏迷失,卻忘了自己是電腦本身,可以重新開機的,或關掉視窗。但是也許關掉視窗的過程是很麻煩的,其實麻煩本身並不麻煩,那是我們的猶豫不決、才會感覺麻煩,想關這個視窗,又怕待會可能會有需要,雖然不喜歡,但是看看也不錯,就這樣,我們一邊做著自己想做的決定,但同時又容許其他聲音進來拉扯,因為我們都普遍相信,自己是不完美的,而因為這個信念,我們試著符合規範,至少不要成為不正常的人。於是我們一邊做著自己想要的決定,但又困擾於其他相反意見,而憂慮著那相反意見的可能結果,於是前進的有如駝重舉步,倒底自己能不能為自己做主?

當自己可以看到自己對一件事的情緒、看法是由哪一組信念所引導時,就是自己做主的時候。

難怪哲學不停地質問各種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概念,哲學在思考的是思考本身,並同時詰問在思考之網下的存在是否是自由的。然而有趣的是,一旦說到思考或哲學,似乎很難把它聯想到愉悅或享樂氣氛,但是,事實上,思考或覺察其實有種有趣的、愉悅的氣氛在裏面,在當代思想裏,有巴特,和Michel Serres用jouissance來形容這樣的思考氣氛,而傅柯喜歡用的rire, curiosité都帶著一種看魔術的慶典氣氛,的確,我們的思想有變魔術的效果,它具有一種實證性,但是哲學家知道這個實證性背後的趣味,哲學家像淘氣的孩子笑了,思想可以成為慶典,魔術表演大會。

我想,我給自己找的最大的麻煩就是我相信哲學是可以用在生活上的,因為這個信念,我得重新看見自己的每個信念,那些無關緊要的或悠關性命的都要一一去看,然後證明哲學果然和生活息息相關,和找到自己有關,和自由的力量有關,和存在有關。所以,我無法接受自己只是為了學位而孜孜不倦,於是我給自己一個看似阻礙的阻礙,如果,透過哲學,我可以看到自己的各種信念背後的結構並且有改變自己的勇氣,那麼我就敢教這樣的一種哲學。

透過覺察與重新設定自己想要的人生版本,我會成為另一個不一樣的自己,而之前的自己也是自己,那組知識型下的自己是我不想玩了的版本,現在要玩升級版的了。

20.10.10

請來牽我的手

請來 牽我的手

當我羞怯地 別過你深情凝視的眼

請來 牽我的手

當我淘氣地 閃過你不知所措的唇

請來 牽我的手

當我不經意地 撞進你溫暖等候的胸膛

請來 牽我的手

在一首詩的驚嘆聲中
在一部電影的笑與淚中
在一抺微陽隱沒的輝煌中
在一陣陣趕赴退潮湧上的浪花裏

請你 來牽我的手

在每一個微小的生命悸動中
請來 牽我的手
看見那悸動裏的驚奇

在毫不遲疑的盲目前行中
請來 牽我的手
看見那毫不遲疑裏的不安

請來 牽我的手
讓我回憶起愛
看見我們在其中用慧詰眼神交換的秘密

在我們沈沈入睡的夜裏
噓!
也請來 牽我的手
分享我你夢底光景

噓!
讓我們安靜地牽起手來
晃蕩過愛情的街

18.10.10

多少個自己

什麼是我真正在乎的?

我在幹嘛?我在這裏幹嘛?我為什麼在這裡?我為什麼自願在這裡卻感到一種壓迫感?我為什麼會在這裡被時間壓迫?被貸款恐嚇?我為什麼如此自由的不快樂?我想要的難道不是我所選的?我如何知道我想要什麼?

這些問題自去年論文工作間斷停歇以來便惡夢般地纏繞著我看似平靜幸福的研究生活,我並沒有為錢所惱,也不為情所苦,更沒有為沒學校沒教授所煩,簡言之,我的確是平靜的在哲思之流裏過日子,我不明白自己怎麼突然給自己找起麻煩來。

去年寫了一段長時間的家書及部落格文章,那時心裏惦記著,寫夠了就快快回論文的正業上吧,總覺得這樣空著日子俓自往自己內在裏看有種不合時宜的憂慮。可這麼一寫便六七個月過去了。而之後的日子論文的工作也沒有理所當然的回到我的心裏,我只是心裏惦記著卻推拖著,似乎在等什麼更重要的事,但又什麼事都沒有,沒有任何客觀事件或問題在阻礙著我,然而卻像是「等待果陀」似的,我推拖著論文,等待著什麼,更重要的什麼的到來。然而我什麼都沒看到,只看到推拖著論文的自己。

然而,我不知道有些事是時間到了,徵兆便會出現,只是當下也許稍不注意便失去察覺,只會覺得莫名其妙,自己在發什麼瘋,卻不知道我所等待的答案巳以一種有趣的形式向我靠近了。

一年了,也夠久了,再不等出個結果來,就要還貸款啦!

最近密集地聽許添盛醫師的演講,要問我為什麼,可能也無法三言兩語的交代,總之這是最近在做的事,而我依舊惦記著論文的事,但就是無法甘願地進入工作狀態,只能悠悠地看著自己,看自己到底要幹嘛,直到有一天,我狠了心對自己說,好,要聽就給它卯起來聽吧,不要想論文的事了。(啊!限制級,家人不能看。)這樣想了之後,心情便輕鬆了起來。但卻開始平靜的看論文相關的書了。看著看著,好像自己巳坐在這裏看了幾世紀的書了,房裏的每樣傢俱都洋溢著幸福感,因為感覺到這樣在文字裏思考著的恬靜時刻有著歐洲老房子爐火前的溫暖幸福,感覺身旁有人陪著,卻又單獨的思考著,彷彿自己活在這樣的一幅畫裏,而我的感受只是重新啟動這幅畫的氣氛。這是一種很難以言喻的感覺,我感覺到那是自己內在對於閱讀時光的累世記憶,那種靜美恬適的瞬間。

但是這並沒有讓我捲起袖管寫論文。哈哈。

今天,又在聽演講,順便靜坐。隨著他提到使用賽斯時空照像機的練習,我也順便想想自己想去拍什麼照,拍了一張在台大校門口的心靈照片(他舉例如果現在回到考大學的時候,你想去哪個學校就去那個學校門口拍照),另外,他又舉例,假如你十年前遇到賽斯,很奇怪的,我感到情緒波動了起來,我大致推算了十年前我在做什麼,腦袋裏浮現在救國團做張老師培訓的時候的自己,那是二技時的自己,我馬上和那時的自己連了起來,我清楚而深刻的感覺到最後一天的課讓我覺得很捨不得,我很不希望課程結束,我覺得去上課是最快樂、最開心的,然而第二階段的結訓測驗沒過,所以沒辦法繼續上課了,然而自己當時卻是很認命的接受了這個結果,因為這個問題不是當時的我所能穿越的,不是K一晚的書就可以過的,那是一個彷諮商的現場,那樣的現場便暴露了所有負面的以及強作堅強的自己,那時的我並沒有力量支撐另一個受傷的靈魂,甚至我會自我崩解,哈哈。有聽過諮商別人自己先爆掉的嗎?個案搞不好還要來安慰諮商員呢。這個記憶的重新連結,神奇的啟動了內在巨大的情緒,我巳不記得當時因為要離開而非常傷感的事了,而讀了哲學以後,我還把這個過去當做是年少不經世的趣事,卻不再認真看待曾如此熱切渴望吸收心理學與諮商經驗的自己,甚至我以為哲學可以是全部,我不再關注自己的渴望,我以為哲學可以解答我所有疑惑,我要自己在一旁耐心等候。

在淚水中,我突然領悟,哲學不是我內心的主業而是副業,而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是心理諮商是關於自己的心理問題,然而這一切卻又通向對存在的探問,又成為一個哲學問題,我終於懂了,自己內在的推拖是怎麼回事了,重點不是要做什麼、放棄什麼而是要把那個被自己遺忘了的、否定了的熱情再召喚回來,用自己現在透過生活及哲學閱讀所得到的智慧來理解與融合這兩種熱情的追求,沒有哪一個是比較重要、誰是主業的問題,我感謝自己對心理學的熱情以及哲學所拓展出的思考視野,甚至把我帶到更遠的地方。

回憶起自己,回憶起自己的熱情,讓它變成自己頭上的專屬太陽。(但也不是下個月就可以交論文吧?)我想這就是我從去年就一直在等的東西吧,只是它一直被放在否定了的櫃子裏,所以一直沒有把它翻出來看,繞了好大一圈路,才願意回來打開否定的櫃子,從裏面翻挖出許多髒不拉幾的東東,直到現在才給我找到,那個想學心理學的女孩的熱情被我壓在昏暗的死角裏,被蠻不在乎的略過了。

但或許也是自己給自己的承諾吧,給我一段時間,讓我體驗一些人生,讓我消化它們,然後我再回來透過幫助自己來幫助別人。也許時間都被計算好了的,所有甦醒的時間點該到位的事件、人物都一一登場,我沒有在驚嚇醒來,卻是一點一點反芻式的醒來,更是對這個過程感受深刻,感覺上只有無限感恩的心情以及平安。

所以明天早上來個法式早餐慶祝吧。

13.10.10

我的夢遊

糊裡糊塗地逛進了新整修好的電影院,想看看這家都會放映哪些片子,看到茱莉亞蘿勃茲的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法文是英文直翻mange, prie, aime。我想起來在台灣看到時是好像是什麼旅行的,看看時間,剛好十五分鐘後有一場,突然想給自己一個禮物,看在再三小時就生日的份上吧,去買票吧。

其實心裡面一直有些不清不楚的東西,很多疑問,關於自己關於愛,倒也沒想看個電影會給出什麼啟發。只是坐在乾乾淨淨沒什麼人的電影院很舒服,喝著卡布其諾,看著白爛廣告,腦袋空空的。
電影開始,台詞配著法文發音,頭很漲,痛痛的,所以也不是很認真聽,然而慢慢的進入劇情,情緒卻是被帶了出來,女主角一連串的自我詰問以及開始的旅行都吸引著我全部專注力,她在義大利的感受,好比我在法國的感受,我看到了人與人相處的不同方式,生活的不同方式,享受食物,天氣,美酒,以及古蹟,偶爾也因為看到太多愛侶而小小的寂寞,卻仍覺得一切美好。Liz後來去了印度,在那裏她要學會原諒自己的過去。幸好電影院裏真的沒什麼人,我一個人在前面,又哭又笑的,在印度的那段簡直是要放聲大哭,哈哈哈,覺得真讚,看電影看到可以療癒,又可以盡情的哭,後來,Liz去了峇里島,天啊我也想去住一個月,去那裏得到一個古老智慧的真傳,哈,後面這段也很具啟發性,關於尋回自己後,是否要打破這個內在平衡,愛別人是否會失去自己,而自己如何不必透過別人愛自己而證明自己的價值等等,很有趣。結果,無預期的在最後老藥師和Liz的對話裏聽到今天出門前在心裏拋出的問題。幸好,這段對話聽得懂。

散場後,在位置上又哭坐了許久,好像知道可以怎麼做了,結果還是要跟隨自己的心,而不是自以為考慮周到的腦袋。

真是個美好的生日禮物。

12.10.10

與旋轉木馬無關

素描裏表現最亮的部分必鄰著最暗的線條或塗黑
一直以為書寫是為了滌清模糊的靈魂
卻發現那淨白淨白的詞句
是噴涌自紊亂髒臭的無名之地
我們內在不堪的深度正與我們奔向光明的速度成正比
當我們達抵光的邊界
正是我們目睹黝黑畸異自己的時刻
如何不對著自己嘔吐噁心
如何擁抱自己
當我們走向愛人之際
如何交出這個無恥的自己
而與愛人以愛之名媾合
我在所愛身上無恥地討愛的殘羹剩飯
餵養自己的無賴
同時攤著尋往聖殿的地圖
吸引崇拜的目光
瘋狂的分裂著
瘋狂的分裂著
然而這都只是旋轉木馬機上
同一方向的不同木馬罷了

''啦啦啦.....愛的旋轉木馬
....啦啦啦....‘‘

8.10.10

書寫的假面

我們操起閃著銳面光芒的語言為刀
或小心翼翼 或粗枝大葉地
銼鑿我們存在的形貌

語言為刀 真理為杵
將那覆裹在岩礫內的裸鑽
或小心翼翼 或粗枝大葉地
取出
浸漬在語言文法的藥水溶劑中
防腐也防生

我們的存在
是厚敷語言假面的木乃伊
是被語言切穿過的雕塑物
是被定型劑噴灑的無機物
在那裏
認識永遠可能

遠方迴蕩哭聲
有人前去尋訪
驚見那滿山谷一張張哭泣的嘴
是被語言之匕削去的多餘
然而那哭聲卻不在那一張張的嘴裏
彷彿從原先啟程之地而來

旅人於是明白
只有在最遠的地方才能最清楚地凝望自己
尋找從來就只找回
自己

27.9.10

[法國家書]二十_在心中綻放一朵玫瑰

Chère M,

距離最後一封家書,零九年的九月二十九日,至今巳有一年了。

從寫家書開始到跨了年的一零年開始,我才認識到自己有多無賴,或該這麼說,我讓自己任性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不去修改教授要我改的文章,不去找他討論,天天在圖書館、在房裏寫家書或做自我書寫的工作,看一堆身心靈的網站、文章,就這樣過完了零九年,然後在混沌中又回台灣混了八個月,惟一做完跟論文有關的事是讀完一本書,然而跟老師滿口答應的事、要交的東西,沒有一件做到。這是我自己做過最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事,無賴到連老師都不管了。

然而到底是什麼驅動著我,讓我敢如此瘋狂的任性?我想,這是在心底日漸清楚的。

回看一些之前的家書,感覺有些東西甚至是寫的時候都還不太明白或深切感受的,現在和那些感受可說是沒有隔閡了,然而這之間其實又因為回台灣後又做了許多功課,有些情感、情緒得和真人演練過才知文字真假。

其中,做了一次諮商,有趣的是寫完家書的我在諮商中卻表達出對M的強大憤怒與嫉妒,這豈不反了,難道,所寫的都是假的,只是藉文字構築虛幻的愛,安慰自己與對方?自己也感到驚訝,卻又覺得舒服,能夠如此憤怒的哭泣,憤怒能被接納與了解,在那次諮商中,我不願和M和解。
但是我在生活中卻是和M更親近了,也講了更多的瘋言瘋語與撒驕任性的話。然後,我又離開M,回到法國。

M,我感到愛妳愛得好累。我覺得想好好的休息。

然而M,妳又何嘗不是為了理解我而追我追得好累。

一份功課,各自修行,題型不同,結果卻要共同承擔。

我以為這份功課去年就巳經做完交出去了,結果卻在今年八月退回來要更正一些紅筆劃過的地方。帶著不解,把功課揹來異鄉,安靜的再重新檢查一次。

在許添盛醫師的演講中,忽笑忽淚的過了三天。直到剛剛的演講,談到人初生的心情是什麼時,我抑止不住卻也不陌生的淚水再度降臨,而我的手不自主的在筆記上寫著「零極限」裏的四句話:

M謝謝您,讓我出生在這個世界上,
M對不起您,我說過想死這樣的話,
M我愛您,讓我去做我要做的事,
M請原諒我,從前不會把對妳的愛轉換成愛的語言。

寫完這四個句子,我才瞭解那份需要帶回來的功課是什麼,是我對自己的存在的肯定、興奮、喜悅與感恩,如果我不能肯定自己的存在,不能喚起自己來到世上的理由,不能感到存在的喜悅,那麼我就永遠無法與妳和解,因為如果我討厭自己的存在或不知自己為何要存在,那麼我永遠會對妳生氣,因為是藉由妳,我才得以來此。

然而,我巳經忘了自己為何要來這世界了,所以,我也忘了打從心底感恩妳,感恩我們約好來這裏做親人的愛的約定。

而許醫師的演講讓我想起了這件事,我們是帶著祝福和喜悅來人間綻放的花朵,我們心中都有一朵花,在愛的芬芳裏,它會燦爛,並幫助我們記得我們是從愛來。

當我這麼一想之後,我深深感到難過曾口口聲聲說著想死的自己,曾天真的認為沒有妳我也會出走異鄉,曾賭氣妳沒有賦予我美貌,曾用粗魯的口氣卻只是因為不知如何表達愛,我感到難過,曾那樣幼稚的讓妳為難。

但又同時因為這樣的體會而感到無比的幸福與感謝。

M,謝謝妳,我愛妳。妳也愛妳的母親嗎?妳肯定自己的存在嗎?妳心中的玫瑰還在嗎?

17.9.10

可以軟弱的堅強

早上醒來迷糊中浮現了這句話:可以軟弱的堅強。

兩三天來經歷了莫名的痛哭內爆過程,好像有個自己被關在心房裹,在裏面大踢大敲房門,哭鬧著要衝出來。很害怕她的哭鬧,怕她出來,雖說不知為什麼怕,但好像覺得自己是不是瘋了或至少得了憂鬱症之類的。

但是若不讓她出來,用理性控制著自己,難道就比較不是一種瘋狂。巴斯卡不是說了嗎,我們關住我們的鄰人以證明自己不瘋。(原文請參傅柯瘋狂史序言)

經歷過這樣的哭泣才發現那樣可怕的事(像止不住的腹瀉)也不是那麼可怕,就是給它走完就是了,就好像跑步跑到最後,覺得自己快死了,其實還是會完整的回到終點的。在某種意義上說,哭泣就像一種運動,鍛鍊的肌肉群有腹肌、臉頰肌、頸肌等等。至於心肺能力,我想也是有所提升的。把它理解成一種運動而非心理議題時,有一種獨特的趣味,甚至是期待,期待它再次鬆開身體內無意識的肌肉結。

然而從這幾乎自我崩毀的哭泣能量中,感覺到因為走過而重生的堅強,但是它是一種可以軟弱的堅強,在這樣的堅強中,它允許淚水、允許不完美、允許被拒絕、允許稚拙、允許所有不被允許的事,因此這樣的堅強中有強大的溫柔。

這個體認讓自己慢慢願意重新看待自己,用一種篤定的溫柔,凝視自己,而不是厭惡、不耐煩,再以這樣的雙眼看看圍著自己的一切,重新認識它們,感受它們直到與它們相愛。

7.9.10

房間角落

帶著來自台灣的行李住進新家,簡簡單單,像是沒有過去的旅人,一派輕鬆地落角。房間空蕩蕩的,沒有可供記憶的物件,彷佛隨時可以開始與結束。

寄在朋友家的東西,取了回來。驚詫於紙箱數量遠超過想像,更佩服自己當初哪來的勇氣衝回台灣,拆紙箱的同時,也一一召喚了回憶,想起來,原來自己巳擁有一個絕對自我的法國連結,在這裏,我是我,我不是誰家小孩,也不是哪位老師的學生,也不是曾在哪裹工作讀書的傢伙,我在此建立屬於自己全新的連結,我的世界,僅管殘破,卻有著可愛的倔強。我喜歡,現在我才知道我喜歡這個被自己糊裡糊塗建造起來的小宇宙。但,若沒有回去,是否會有這個發現呢?

沒有答案。

回來後的第一個餐會是在四村的學生宿舍,和幾個正在做碩士或博士論文的朋友。算得上是認識有兩三年的朋友了,可以看出彼此的進步與堅持,這會兒,正值兩個人都要準備碩論答辯,於是便輪著聊彼此的研究,這樣的氣氛又喚回從前的日子,那時,我們仍輕澀的聊著未來要做的題目或方向,這會兒,巳有人要邁入研究的下一階段了。

而我那因喝了酒而爆痛的腦袋卻在這樣的討論中瞬間運轉起來,連痛都不見了。

感覺自己在這樣的氛圍中具體的存在感,沒什麼好迷惑的了,再多的都只是藉口罷了。

隔天去了另一位也做哲學論文的朋友家,一方面也是去處理自己到處借住的物件,另一方面則是溫習我們去年才成立的小型論文討論會。很開心的看到自己又出現在這個討論會,看到曾經一起努力的朋友,接下來我們還有一年可以一起奮鬥,加油囉!!於是馬上敲定這個禮拜六,第一場討論會。這次還新增了兩位成員。

今天去註冊,傻傻的去果然又傻傻的回來,什麼都沒帶要註什麼冊。早上就在舟車勞頓中癈掉了,不過在交通罷工的情況下應該算是不錯的結果了。下午再跑一趟,很快就辦好。遇到同一個老闆的日本同學,也是來註冊,見了面,彼此都很開心,於是約了去學生餐廳喝咖啡,聊聊近況。不愧是明年要答辯的人,論文也寫到進尾聲,聽他講起來特別生動,畢竟是一年多來浸在裏面的成果。雖然也聊到過大的壓力所引起的身體不適,要我千萬不要急,健康很重要。唉,我也知啊。這次聊的感覺跟以往又顯得不同,感覺他寫到最後反而看到了一開始他沒想到會看到的東西,這個東西讓他的談話顯得更有人味,而且有很深刻的過程在其中,相對來講,我的東西就顯得浮浮的,這就是有實際寫過、改過、思考過與大致想過的差別吧。

聊完去X家搬書,又是一陣討論,不外是創作、論文、工作態度之類的。

等公車回家,一個看似中東裔的男孩走近,不知為何直覺想他是不是要賣我什麼東西(果然是剛從台灣回來),所以不理他,他問我說不說英語,我說我不會,然後他就轉身要走,我不知哪根筋不對,看他似乎很煩惱的樣子,便問他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我想,如果只是要問問公車路線,那應該還應付得來吧。結果這一問,我又延了一小時多才回家。

原來是後天要口試碩論的學生,因為要用英文口試關於電腦程式的論文,需要有人幫忙看時間以及給些建議,然後,我,這個路人甲就答應了。結果還認真了起來。

結束後出來搭公車,覺得自己真是莫名其妙,明明就是個自身難保的傢伙還淨做些忙碌的事。不過看他似乎挺開心的,後來才知道他是昨天才搬來五村的學生宿舍,人生地不熟的,雖然他是法國人,所以還是覺得幸好有問問他是有什麼事。

所以從一號回來到現在,日子就在時差的累感與不斷與朋友見面聯絡講話中渡過了。但是,有趣的是,所講的話題都是圍繞在研究上,好像所有人都準備好要跟我講論文的事,整個氛圍就是,快寫、快寫、快去寫,裏面有好玩的東西,快點去找,這件事不再是妳以前想的那樣了,快去尋寶吧!就是這種氣氛,一股興奮、新鮮的感覺。

也許老天爺早巳安排好了,即便中間似乎有一些等待、空洞的過程,也許一切都是必要的。

還有沒見的朋友,還有沒辦完的正事,還有沒補的眠,還有沒整理的東西,還有許多的還有,但是至少巳經是在路上了。而安頓在房間角落的記憶正輕輕地陪著自己孵夢。

5.9.10

九月法國報到

搬新家了!!!不是這間啦,這是對面的房子。



遷居的第一天早上便是麥當勞早餐,兩片鬆餅(pancake)配上核果巧克力醬(noisettes)我想這是法國才有的果醬口味吧。再來一份好久不見的Bordeaux7報,上面的星座解析仍一如往常的正面溫馨。看到一條標題,法國很難走出失業問題。這個問題從來沒走出過吧,否則政客怎麼活下去。
這間離家約五分鐘的麥當勞是兩年前來過的,當時覺得住這裡也不錯,只是離電車有點遠,沒想到三年後竟誤打誤撞地搬來這裡了。以後懶得上圖書館時還有地方可以跑。

新居是在一棟現代大樓的法國人家,三個房間,一個客廳,一個廚房,一套衛浴,典型的法式公寓。屋內也是典型的法式調調,這還真是有趣的新嚐試。

希望就在這法式情調中,孵出論文來吧。

這裏算是住宅區,外面只有簡單的書報店(Tabac)、小超市、麥當勞、肉店、花店、藥局、修鞋店、兩三間三明治、披薩店和較遠處的大型便宜超市(leaderprice)。看起來安安靜靜的倒也是生活功能齊全呢。九月的法國,天微涼,偶爾在五六點的太陽直射下才有高溫。很舒服,不再被南台灣的瘋狂汗水給濡濕。今年學了許多功課,論文、情感、生命、身體等各種議題,在這些跌跌撞撞的試煉中,決定回到夢開始的地方,把夢帶到現實界,在這裡學習對自己負責,耐著性子看自己,溫柔且體諒的對自己慷慨與寬容,這樣生活才容得下幽默與笑聲,每個夢都該這樣靜靜地、平安地被孵出來,就每一個期待小孩的母親時不時地撫摸那從未謀面的孩子般,那裏面有著既陌生又緊密的連結,充滿矛盾與複雜的結合,卻開啟了整個世界。

從來不是真的勇敢、也沒有真的堅強,只是以為只剩自己一個人,所以盲目地走著,然後才了解那只是一種以為,我們和世界既陌生又緊密的連結著,因為沒有看著自己,才會任自己四處跌撞,比起堅強的意志力,更想用體貼的心情來看顧這個重新撿回來的夢。

5.8.10

歷險

確定是一事無成的來到了八月。

看著別人的崩毀過程以固定住自己,因為他人的分崩離析,我得以成為一個安靜的主體,反覆分析著那股能量的來處與去處,喧鬧的分析把淚水結晶在身體裏,妳的日記正是我對自己進行解剖的描述。

讀著邱妙津的日記。有意識地避開它們,卻終究出現在自己不平靜的雙手中。

H 要我好好珍惜這個為自己努力的美好時光,過了此刻,你以為可以重頭的,卻是永遠成了不可逆的一個遠方,無限互斥的後退,H 說,只能看著它流口水。真是生動的比喻,這是H少數讓我感覺比喻恰當的例子。

感覺被愛著,因為要去完成一件事,而被許多人愛著的的感覺,卻是只有自己漫不經心的對待自己,身旁的人都泛著黃黃甜美的光包圍著我,讓我輕輕地飄浮在這個荒原上,我卻怪飛得不夠高。

得去完成一件事。腦袋裏裝滿 牧羊少年的奇幻旅程 的歷險。


12.7.10

墾丁+捷安特

夏天就是墾丁+捷安特。



沒有一種經驗是用來收藏的,也不是用來炫耀的,它只是會讓你看不到原來的世界景像,你的體驗將汱換過整個知覺系統,這樣才能被稱為體驗吧。和多少人作愛、去過多少國家、吃過多少種美食等這些報數的比較只是在增長虛無的自我,於其中被消耗的是創造力量。




從山上禪修下來,世界像極了虛擬影像,自己的身體卻從影像晉身為力量實體,越感覺自己的真實越覺世界的飄浮。就在這樣飄浮中,來到了墾丁,在南台灣的日照中奮力踩踏,汗水讓世界回到物質狀態。

計速器上的六十公里,是否將暗示日後環島的種子?

這是篇沒有意義的貼文,它們的存在只是想填滿兩張照片中的空隙罷了。

26.6.10

考卷

六月,我的期末考月份。

看過的書,用生活習題充當測驗卷,覺得自己自信滿滿且謹慎誠懇地作答。

考卷有三份,分別是愛情、學業及修行。

六月初考了愛情題,終於正視不斷逃避與逞強的自己,用自己的身體說心的話。

六月初同樣也開始答修行題,但這份試題較長,用整整一個月做答,現在身體也學習享受看著痛的寂靜,心不再轉盪在是否出世的問題上,而是明白了其中更真切的努力方向。

就這樣平靜又樂觀的來到六月底,學業題出現,再一次為自己爭取註冊,確立了自己的心情,決定了不放棄。

答這些考題過程,有怯步、有難堪、有不滿、有埋怨、有寛容、有理解、有溫柔,好像在這些情緒裏難過並且被釋放,原來自己對自己還有這麼多的不溫柔、不理解、不寛容,不想要那些帶著「不」的刺了,我努力地答題,汗流夾背、淚水傾注、卻不想停下,必須走過去,撐脹被恐懼焦慮縮縐的腦袋和身體,讓「刺」一一脫落。

我想那些曾困住自己的問題,自以為高尚的問題,其實只是一種「雙重不可見性」的思考盲點,躲在高尚、好意背後的是猥瑣狼狽的自己。

於是,在心甘情願中真正開始吧。

21.6.10

離開

sault X,

Je suis entré environ à huit heure trente, mais je commence à travailler après avoir menagé tous mes dossiers sur mon bureau. Il est mieux déjà.

早上進研究室的路程中,不斷地分心,想著要去別的地方看書,不想進研究室,或是買個東西進去去吃之類的,總之,就是一種慍慍的不耐,它出現的如此細微,以致於我把它當作一種過去習慣的出現而巳。

但是我終究發現了,不是我想去哪裏,也不是我想吃什麼,而是我想離開我自己,但這剛好是最難的事,因此,我以為去別的地方或吃個什麼,可以讓自己被環境或物給帶離自己,即使不是真正的離開也產生了某種分心作用。我想出來的行動其實只是我對侷限的自己的不耐罷了。所以,我仍是來到實驗室,但不同的是我小小的整理一下桌面。

整理完,的確有種從外面回來的感覺。像是一趟極小極小的旅行。

當我們不再能在自己身上感受到一種寛闊感,我們的心就開始渴望出走,從小出走到大出走,總之就是想分心,以為要去外面找找自己,究其實,我們只是需要一種與內在或與遼闊連結的新鮮空氣吧。

昨天在一個會議又重覆聽到「對於我們的選擇,不要抱怨。」是「心甘情願」的另一種版本。

20.6.10

流沙

salut X

Je suis entré dans mon bureau un pet plus tôt que hier, mais j'ai commencé à travailler dès le moment d'entre. J'écris alors ce texte une heure aprés. Il est dix heure moins dix.

連續兩天傍晚離開研究室後,在外面吃個飯就直接去平價咖啡店繼續工作。當然研究室也較安靜,但是我發現如果我在這裏用力又細緻的思考一個白日或下午,接下來,這個地方便讓我感到窒息。那種感覺連最簡單的打字也使不上力,因此只好近似於逃離的進城。

但是這並不代表我會討厭進研究室,只是要讓這個空間休息,就像耕種一樣,要輪耕,要讓土壤得以喘息。

昨天在書上看到一句話,他說,我們的思想是很脆弱的,尤其是所謂靈感的東西。這話看在寫論文的人眼裏真是不假。有時我們會突然出現一些不錯的想法,這時會很興奮,但如果沒有記下或消化過再記下,這個想法隨時可以被其他想法取代或被一些內在批評聲音給打壓匿跡。通常有想法出現時,我會反覆在這個想法上打轉,而為了保住它,身體便不自覺的緊繃,以為透過肌肉出點力可以抓住想法,但是最後總是徒勞而落得全身酸痛。今早又再度體驗這種感覺,然而突然間我感覺想法像握在手裏沙,我愈用力,它們只是流逝得更快,然而當我放鬆的去感覺體驗這個想法時,它就像緩緩流去的細沙在手中留下它的溫度、質地、大小,而我可以較不費力的再透過這些溫度質地大小回想起在手中的沙子。

*妳關於室友床的聲響的留言著實令我大笑良久,但是對妳而言就不好笑了,幸好床修好了。

19.6.10

思想

salut X,

Il est dix heure moins quart, je suis chez-moi pour menager un peu. Mais la raison principal, c'est qu'il est samedi.

昨天早餐店裏,有人認為哲學是一種思考,我覺得很有道理,簡潔扼要的點出哲學是什麼並且開啟了接下來對思考的可能提問。我知道我們通常會以philosophie的原義來解釋哲學是什麼,然而這個愛智慧卻得從思考開始。

我很喜歡妳介紹的Jeanne Hersche 訪談,她以我們當代對當下的問題性解釋蘇格拉底,「我們無法從昨天得到自由,也不會得到明天的自由,我們全部的自由只有現在。」「現在」,這是個特屬於我們時代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傅柯在「何謂啟蒙」中將之轉化成哲學思考對象的。「現在」成了一個應該也必需思考之物。這是我昨天看著妳留的「on est libre maintenant」的maintenant 突然領會到的,當然那也是因為我正看著一篇傅柯早期的文章。

這三天來我只工作了約千字的份量,但卻感到厚實無比,雖然我一樣仍無法擬出一份大綱,但是我「看」得愈來愈清楚。我開始有點習慣烏雲,當我不和烏雲較勁或試圖逃離時,烏雲其實沒令我那麼痛苦。

要和妳分享的是昨天看到Jeanne Hersche訪談旁有一句她說的話,觸動了我曾在書店看到的一本書名,「大腦比你想得還要遼闊」(大概是這樣),而她說的是«La pensée est plus riche quand elle est humaine, c'est-à-dire ambiguë.» 「當思想為人時,它更加豐富,這意味著歧義曖昧」

或許是說著我們每一個矛盾的體驗吧。

18.6.10

烏雲

salut X

Il est neuf heure vingt. Je suis là où je travaille chaque jour, mais il y a quelleque chose différente.

哈哈 我今天穿了一件白底紅櫻桃的短裙和一雙走起路來會扣扣扣的短根鞋。

因為在早餐店和人打賭說,「如果妳拿來,我就敢穿。」哈哈哈,沒想到,她真的拿來,這條白底紅櫻桃短裙。哈哈哈 大夥起閧搞笑了半天,說是「改造本人大作戰」,好好玩,大夥都很開心,突然覺得,如果這樣一個小小的遊戲讓大家(包括我)都笑得開心,為何不做呢?

於是我今天都會穿著這條裙子,只是走去廁所時鞋子震天響,有點 ∼ 哈哈哈。

昨天才寫完心甘情願,下午就又為了絞盡腦汁而痛苦萬分,才想起在一本書看到,一個日本漫畫家每次在想分鏡時都痛苦萬分,其實他巳經是很知名的漫畫家了,分鏡不見得要自己來,但是他堅持要自己構思分鏡,他說那種痛苦到有時整個人只有在腦中不停轉著的想法,但是通常在這個很大的痛苦後,所構思的分鏡通常都很棒。而這個時腦中會大量釋放多巴胺,人會感到無比喜悅。也許就是這種喜悅反覆催促著人去努力看似辛苦或痛苦的事。

我要說的是,每次處在那個痛苦時,就是我會不斷自我質疑的時候,覺得自己想不出來,怎麼想不出來,是不是沒有做這個的才能之類的,但是依照上面的例子,我現在要反過來,享受這個痛苦的感覺,耐心的感受這個過程(等 腦袋即將釋放多巴胺,哈哈)然後享受突然想通的那一刻。昨天我確實是這樣做的,我想不出來,感覺眼睛以上的頭部罩著厚重烏雲,我頂著烏雲走來走去,很久之後,烏雲才終於散去,頂著烏雲時,我不再著埋怨、責備自己,只是頂著它、看著它,然後耐心的寫、讀、重寫、重讀。

好了,今天也要心甘情願,還有謝謝妳的 「你現在是自由的」,我想起一個影片片段,一個哲學課上,老師說,我們是百分之百的被各種條件所限定,然而我們也是百分之百自由的。

17.6.10

紀律

salut X

Il est neuf heure. Je suis dans mon bureau de recherche.

今早在早餐店看到一本書,其中談到紀律是快樂的來源。這剛好與我們的討論相關,關於自己的職業訓練過程,不再受學校約束的我們才發現要自己累積某種規律的好習慣是如此的艱險重重,我們是那麼容易的放自己一馬,卻又怨嘆著自己總是離目標好遠,這種自我分裂的戲碼在我們寫論文的過程不知巳上演了幾百回。

今天對未來的視野出奇的清新篤定,似乎是昨天下午寫的一行字帶來的效應,接著晚上又看到相關確認想法的文章,今天打算打出來。

書中提到形成紀律的捷徑,我貪心的直接翻到這一部分,啊,原來是一步一腳印,從小小的小部驟、小動作、小承諾做起,有一天,它們便全組成一個巨大的實現。

這個東西,我在酒井雄哉的一日一生書中也看到(應該說這是老生常談吧),他完成了很艱鉅的修行,而他認為要訣只是每天每天做。

我了解這種每天每天做的力量,但是每一個當下,我也一直有「不如別做了吧,做這幹嘛」的沮喪心情,每天就只是忙著打敗自己的負面念頭。但是,X,我要用我們昨天討論的結論來開始今天的閱讀與書寫:「心甘情願」

我覺得這四個字認真做到的話,那感覺很像蓮花。

5.6.10

寫詩人

有一個人為了造句而出發去旅行
旅行為了收集適合句子的字詞
每一個字詞會在哪裏出現
沒有地圖索引

這個人遇到了好些人也遭逢了好些事
這些人事消散卻化做字的舍利
這個人把這些舍利字
捧進集字的字包裏
等著把它們都造成句子的那天

旅行的路徑不斷地被旅人踩開
然而心中要造的句子卻一次又一次地暈開
字被字渲染
句子始終在等待
意義彷彿遠方
旅人的步伐難掩驕躁
寫就之詩彷彿無限遠離的夢境
脆弱地禁不起思維碰觸

旅人心慌地倒出所集之字
一場碰撞裂出了失序的花火
詩在旅人瞳洞中輕聲吟誦

3.6.10

"aller-retour infiniment"

Je la comprends finalement. Ce qu'est répété, ce n'est pas une répétition monotone mais une répétition du changement, autrement dire, un changement perpétuel. Ce n'est pas le monde qui doit changer, mais la modification du soi. Il y a ainsi la naissance du surhomme.

ici et maintenant où je suis, où je peux se modifier, chaque l'instant, ici et maintenant.

被淚水沖了兩天的心感覺清爽無比因此又看到更多自己心裏想要的東西慢慢地以其乾乾淨淨的模樣出現,像剛從澡盤裏抱出來的小嬰兒被輕輕套上小浴巾,香香的柔柔的,想要小小力的輕擁著它,用春芽抽長的小調哄它,空氣中漫著零的味道。

我沒有鞋也沒有旅程但我想走路。

28.5.10

白白的雨

今天天仍灰濛濛還飄了雨海平面被霧氣暈開距離詞與物的最後一頁還剩兩頁終點近似於起點的心境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最後兩頁,像是在這裏等著自己許久,而是誰在等,除了我自己外還有誰會在終點處等我,整個思想過程或閱讀過程都是一種被好奇心過度唆使的運動,只有自己是這個結果的觀眾,但同時也是這個結果,閱讀的初始,心思早巳被調到終點的期盼而掁奮,然而這個在終點的我只是個空殼,而期盼只是因為無知,閱讀的終點,扛著厚重語言的我疲累地達抵,只感到茫茫,我巳非我,我成了一個必需從終點開始的新我,因此而茫茫,像被霧氣粉飾了的天與海之界。

累積所演變的總是重新開始。

27.5.10

灰濛濛

今天以一種灰濛濛的狀態開啟詞與物,那種即將結束前過於飽漲的混沌感令人為之昏昏,沒有初啟帆的雄心壯志,期待不再,類似一種於殘垣中仍不懈尋求生計的淒美,即便沒了願景,路仍要走。

就是這種灰濛濛。

23.5.10

當我們問神...

「認識你自己」Delphes德爾菲神廟上的神諭,給出一種奇怪的兩難。

一個人想去神廟問神勢必顯示了人自覺自身力量的有限,因此相信有更大者,即便不是全權掌握這世界,至少也比「人」這個小小的存在要來得大一點,也因此這個「小小的」來到這個「更大的」面前,希冀一絲絲的保證,對冒險的保證。人,這個小小的知道自己不是大大的,卻又想像大大的之可能,一旦這個想像要被付諸行動了(冒險),它又突然意識到自己小小的,於是它來到大大的面前,要求一紙冒險保證書,「嘿,我現在要去做這件事,請您保佑吧!」然而,這個被神所確保的冒險還算是冒險嗎?當人相信自己的想像而付諸行動時,便給這個相信高度肯定,但同時,他又在神面前透露自己的不相信,這不是矛盾嗎?

這個矛盾或說這個人內在的荒謬在「認識你自己」這個神諭上徹底地展現。人來到神殿前,想要像捉取這世界一切事物般的捉取神諭,捉取心安,然而,這個躁進的動作即刻被神諭給擋了下來,徒弟問禪師:我心不安,請幫我安心。禪師回道:你心拿來,我便幫你安。「認識你自己」是神所能給出的最大極限,它肯定了一切,甚至肯定了小小的成為大大的之可能,同時它也給出了方法,換句話說,你,你這個人,這個來到神廟前壞毀自信如打斷自己雙腿的人,你的存在本身就被保證了一切,神諭並沒叫人去認識神、認識自然、認識真理,而是「你自己」,這裏便蘊含了你問題的所有答案。你所要知道的不是什麼知識真理問題,而是你自身行動結果,然而這不是更奇怪嗎,你想知道的是你去做了就知道的事,讓這件簡單的事變成一種必須要詢問「更大的」的問題點就在於人對結果,一種對預設結果的追求、欲望與不耐,人想越過熟成時間直接來到果實面前或至少確保有果實才想付諸行動,因此這裏便衍生了兩個命題,一是「我要實踐我所想」;另一是「我要知道有何後果才實踐」因此人才來到神面前、來到真理面前、來到知識面前。然而這兩個命題實際上都只出於同樣的存在衝動,生存的欲望,生存的欲望驅策了各種形式之表現。

也就是說,人即便以一種偽裝的巨服來到更大的面前,人仍是在展示它的存在衝動,小小的使用力量展現對更大的巨服(自我克制)只是在誘補力量為己所用,至少是在想像上,人把更大的吸納進自己看來有限渺小的存在裏,而展現其成為「大大的」之可能。簡單講,人只能使用的就是自己的力量,而一直也是如此。神諭只是猶如一道禪宗公案般地點破我們各種掩飾自己的方法,而蘇格拉底便猶如西方的禪宗祖師,領受了「認識你自己」的會心一瞬,問題化自身,於是自己的存在便不是那麼理所當然了,而那根植於存在的各種欲望便需要一番檢視,這個檢視並非是一種檢查挑取,而僅只是一種瞭解,瞭解自己現下所面對的是自己什麼欲望所選擇的,在人走進神廟之前,人確知自己的有限性卻又瞭解自己自由的各種可能性。

而人想問的結果早巳包含在它的行動中,且只能包含在其行動本身。

問神,如果是想有個趨樂避苦的結果,然而這個想法所要的卻剛好不會發生在我們的行動結果裏,因為這個想法裏充滿逃避,儘管我們有再多官冕堂皇的理由,我們都只是在拒絕現實,並且只想從不行動中提取世界的甜美果實。

問神,如果是想得到方法的提示,同樣也是荒謬,方法必是在行動中思考出來並改變的,且只有行動本身才能漸漸給出一個所謂方法的輪廓,或許會有個不錯的方向,但這方向本來就在問之中成形的,我們以為神會比人在世間上活得更好嗎,方法更好嗎?呵呵

問神,最後不得不問自己到底想問神什麼,如果我們對自己所做的事不帶任何自覺,不知道自己用什麼態度面對外面、面對裏面,那我們問神又有何意義呢?頂多只是出於一種無聊的好奇罷了。

問神,只能是一個虔敬面對自己的人在體驗到自己的無限之後,而來到神面前學習謙卑的輕聲細語。

神殿前的神諭不是叫人打道回府,卻是一種無限的邀請。

10.5.10

Kim和南瓜餐桌的隨想

必須擁有讓時間停止下來的力量,以另一種不斷增殖厚疊的方式撐爆時間如絲般的虛擬性。

所以不得不寫,猶如不得不想。

在「閉嘴」的命令句傳到時,思考便同時啟動。
﹣﹣﹣﹣﹣﹣﹣﹣﹣﹣﹣﹣﹣﹣﹣﹣﹣﹣﹣﹣﹣﹣﹣﹣﹣﹣﹣﹣﹣﹣﹣﹣﹣﹣﹣﹣﹣﹣﹣﹣﹣﹣﹣﹣﹣﹣﹣﹣﹣﹣﹣﹣﹣﹣﹣﹣﹣﹣﹣﹣﹣﹣﹣﹣﹣﹣﹣﹣﹣﹣﹣﹣﹣﹣﹣﹣﹣﹣﹣﹣﹣﹣﹣﹣﹣﹣﹣﹣﹣﹣﹣﹣﹣﹣﹣﹣

朋友Km,寫詩,從前我以為那樣的口吻比較是斷了更短句子的小說,我以為,詩要有種深邃,但那是什麼?所謂的深.邃,對模糊透不來光線的彼岸的憧憬?是啊,我以為那裏有更純淨的什麼,我想過去,離開這裏,經典裏名之的「五濁惡世」,是我將棄守的荒土。我以為,可以。

我以為寫詩,可以。離開我紛紛思緒的纏擾,攀爬詩砌起的字階,達抵純粹之門。

然而Km的詩卻不是那樣的,它破壞我將詩視為修行法器的敬虔,她把她的詩攤在我面前說:「喏!這是我寫的詩,讀吧!」她隱然踩踏我心中留給詩的聖壇,怎麼可以這樣直白而沒有鋪設任何「深邃」於其中呢!(那又是什麼?)

後來習慣了Km的詩,原來我以為的「深邃」是不需要去找來安置於詩中的,它是自內在文字自發地組合出來的,而要組合出它則需要一種配置、一種調度,而Km是自微小事件中調度出微「深邃」之能手,這和與她相處所不斷爆發的不連續的荒謬喜感是同出一徹的能力,在每件事中看到令人哭笑不得的荒謬,卻又同時看到它變化的豐富性。正是由此,Km毋需尋找形而上的「深邃」,她不像我受縳於自己怪扭執拗的追尋中,她輕輕撥轉任何一個看似淺薄粗糙的「平淡無奇」,透過某種荒謬的笑意,她讓「平淡無奇」就地爆裂,接下來,接下來我們看到「平淡無奇」裹頭地萬頭鑽動,那曾經被鎖在我們嚴肅目光下的「不入流」或是溫和一點的說法「不合時宜」。

因此,和Km相處的時候,我總是不斷地被此起彼落的爆炸震動給偏離出自己的思緒軌道,我總是無法專心地嚴肅起來。

不是沒來由地寫起Km,而是一件小小的事讓我產生這樣的回想。和Km去了南瓜餐桌,很訝異她的各種正面評價,這讓我認真地想了一下,為什麼她可以和南瓜餐桌的調調合拍(並不是說喜歡到常常來吃的那種而是很容易契入S和P兩人所做出的店並對這些東西予以肯定的態度即便是建議外帶作法也是建議的很正面),我不懂,因為我不是Km。

所以才回想了一下Km的詩,那是Km內在的氣質,是她看世界的眼光,而透過Km和南瓜餐桌的合拍,我突然領會到那是因為在南瓜餐桌裏所隱含的詩性正是屬於Km風格的那種詩,難怪在我第一次來用餐時,我有著第一次看Km的詩的感受,因為他們都破壞了我的內在想像(偏見)。我感覺到有Km在的南瓜餐桌,有一種金黃色的光芒「平淡無奇」地閃爍著,好像她的注視會讓店裡的物件、食物一一甦醒,因為她們有著相同質性的印記,等待相遇的記起或指認。

這次點了肉排、Km點了蔬食燉飯,肉排的肉實在令人驚豔,可能平常對肉排的印象都只停留在漢堡肉那種像塑膠、太鹹、烤焦、化學調味過多的層次,所以當我把點來的肉排以及上面的起司焗烤蔬菜和土司疊在一起大口咬下時,那層次分明的口感、氣味、甜度等等讓我不禁一口接一口的吃(本來不想點肉類的),尤其是肉排,那厚實的肉排一點也沒有惱人的油、燥、鹹、膩,卻和蕃茄、洋蔥、芹菜和土司合奏著田園般的甜朗風味,好像腳就要踩在自家後院菜圃的土壤上了。

蔬食燉飯的口感剛好,還吃得到有絲的起司,香菇片和芹菜有不錯的口感,而主角雞肉仍是一貫的好吃、入味以及帶點自然的Q感。

這次打定主意要點個優格來試試,雖然那價錢有點令人望而怯步。啊!幸好點了呢。我想優格應該是最令我驚訝的吧。來了一杯不是想像中用挖的優格,卻是如Km所說的,這是優酪乳吧,哈哈,中杯大小,點的是蘋果優格,蘋果也不像想像中的美美地排好,卻是如鐘樓怪人奇醜無比的背,形狀不均如岩石般的躺在柸中,然而卻正是這樣的形狀與優格清爽、無其他潻加味的酸甜涼之口感組合成一種絕佳風味的狀態,從來沒想過食物形狀也會決定好吃與否,這回倒是見識到了。

飯後,S招待了水果茶,一樣令人驚豔,Km似乎比較喜歡這一項,還問有沒有外帶,S和P以一貫不慍不火的態度表達了目前沒有外帶的準備。就好像他們對八點以後到來的客人有禮的表達本店供餐到八點的情況。呵呵,那個不慍不火便是南瓜餐桌執拗的詩性,它遍佈在整個店裏,食物、擺設、菜單、食器等等,而其中支撐著而逐漸膨脹的是一個反覆詰問「何為食?」的運動。

嘩啦啦地說著話,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的樂聲相形失竉,而自己承諾要拍照一事,果然又被長舌的快感給拋到九宵雲外去了。

所以有必要再介紹一次南瓜餐桌

而這次要補上: 小心!八點以後無餐供應。

***聽說現在都是試賣期,餐飲一律九折。(幸運的話也許會喝到免費的實驗咖啡)

南瓜餐桌 飄逸在歐洲鄉間餐桌的率性恬適未經S許可亂下的副標)
台南市大同路二段100巷 (大林國宅 康是美旁巷子進去右轉三四間店面)

電話:06-214 2205 (小心!週四公休)

4.5.10

不合時宜的南瓜餐桌

在一個不合時宜的部落格上介紹另一個不合時宜的小餐館,突然間,那種不合時宜的幽幽之感倒成了一種會心的微笑從眼底綻燦開來。

和S說,「我會在部落格介紹你們的店。」S笑說,「你那部落格有人嗎?」哈哈,不合時宜之感在我們互相調侃的話語間陡地倍增。

S店的不合時宜決不是單只在其精神面向的執拗還有其在物質面的呈現上。

禮拜一的晚上,抽了空約了朋友,特地去店裏品味一下。

在熱鬧無比的地段後面,幽靜的社區內,外面的車水馬龍、人聲鼎沸似乎被輕輕地撥開了,只剩得社區巷弄裏與時間無關的恬適空間,這裹是被村上春樹的小說中包覆的異時空卻共時地和這個世界並置在一起。在這個異時空之內,S的店硬是用盡所有的力氣再從這一異時空內另外深掘出異時空之卵,而S的「南瓜餐桌」就這樣用力地鼓動著心跳、靜靜地躺在這顆異時空之卵裏。

必須敞開所有知覺,小心翼翼地,才能在異時空裏翻找到它。

穿過一座隱喻般(因為所有植物都還小小的,和店一樣)的小花園,我們將進入一個破壞對簡餐店所有想像的飲食世界裏。一切看來如常的擺飾與桌椅似乎正建構著我們日常對簡餐店的想像,或不如說,這些物件正偽符應著我們腦中的餐飲圖像;然而,仔細一瞧,這些符應卻又偷偷地頑皮眨眼,於是我們開始發覺一些奇怪的破綻,那些頑皮眨眼的,是S故意留下的粗糙,在這些物件的質地交互摻雜並列的空間裏,S布置出一個彷彿置身於自家起居室卻又留有其他人用餐的獨特空間,這是個無需酒精卻依舊杯恍交錯的雙重空間之錯置感。或許,我們哪裏也沒去,只是在家吃飯罷了。

來了我點的南瓜濃湯,和朋友的雞肉清湯,不知是我太興奮的講話以至於湯冷掉,還是湯本來就不夠熱,感覺湯不夠熱,但是我還是興奮的一直講話(有點對不起廚師用心煮的湯)。雖說是濃湯,但是卻一點也不濃,南瓜湯本身倒是爽口,雖然有我懶得咬的培根片(還是肉片?),沒有令人驚豔的誇張處,只能說是一碗平凡的南瓜湯,我依舊碟碟不休地和朋友說著話。接著朋友的南瓜燉飯來了,白色盤盛著黃澄澄的南瓜燉飯,上面還撒了一層紅紅的粉(忘了問是什麼粉)看了令人食指大動,對了忘了說墊盤子的餐布,小巧可愛與特別的花色也恰如其分的襯著餐盤。嚐了幾口南瓜燉飯,口感很好,味道也不錯,同樣沒有一股襲人要奪人注意的誇張美味,卻是徑自溢滿著樸實的甜美,那是食材自身輕聲細語發出的呢喃,當然一下子就在我嘩啦啦的長篇大論裏給遮了風采。然後是我的雞肉蔬食燉飯,白色的盤盛著以起司口味煮就的白米和雞肉,即便如此,它卻一點也不自慚於自己看來單調的初步印象,沒有任何裝飾在這盤白淨的燉飯,彷彿自信滿滿地與我對視著,挑戰我腦中吃過的一堆華麗擺盤下的簡餐,「吃吧。」燉飯如此對我說。(雖然我第一眼以為我點了粥,後來倒是和老闆娘討論了一下)感覺上是白醬煮成的口感,因為有起司,所以相較於南瓜燉飯是口味重一點,但是並不是令人不耐的死鹹感,雞肉的口感很好適中,入味又不過重,吃起來很舒服,倒是我以為蔬食燉飯會有很多蔬菜,結果好像沒有特別多,可能都隱身在飯裏了。

簡簡單單喝了湯,吃完了燉飯,我還在高談闊論。突然就這樣吃完了,覺得有點空虛,怎麼這麼不華麗的登場,又這麼平凡的落幕了呢?腦中開始播放過往吃過的簡餐店景像,那些華麗的餐盤、誇張的口感、五顔六色的小菜以及傲人的份量等等,而現在一道湯,一盤飯就結束了。簡單地就像我在法國點三明治時,當我點火腿三明治時,就真的只有火腿和麵包,我總是失望萬分,怎麼有人這樣的,連一點生菜都沒有(很抱歉,那麼請你點莎拉三明治)。我不知道是什麼樣的環境養成我這樣的認知,覺得點來的食物應該比菜名多一點什麼。

我不禁想,這真是另一重的模仿,從空間上模擬兩可的「反餐館」到餐點的「反簡餐」模式,南瓜餐桌在這個顛倒世界的異時空裏,企圖降生一種「反現代人」的飲食模式,跟環保無闕、跟新時代無關、跟理想的政治行動無關,而是和一種「拙氣」接觸的可能場域。我們的城市和生活巳習於偽造的精美,精美、誇張巳成為我們生命步調的形式也成為一種價值,至於內容,至於知覺的感度,只有極少人願意去耕耘,保留一點生命力量所溢滿的稚拙,敞開敏銳的觸角離開形式的保護去碰撞、去感受。

還有什麼是我們所沒感受過的?不是還有什麼是我們所不知道的,而是還有什麼是我們還沒感受過的,是我們的知覺經驗還沒碰觸過的,是我們允許自己和別人甚至是和自己不一樣的?

要「反簡餐」,並不是一種高調的意識形態,反而是想回到食與煮的簡單裏,拋開各式美味技巧、化學物、冷凍菜的方便與強口感,難道一個真心想為家人煮飯的廚師沒有能力從食材本身去調味,去感動吃的人嗎?老闆娘也是個身經也許不到百戰但也有數十戰的廚房好手,各簡餐店的煮食方式,提味技巧更是如數家珍,隨手捻來都可丟出三四手撇步,然而或許正是這些各家餐飲的閱歷,反而使南瓜餐桌走向這樣一個簡單、素樸的匠人風格,這其中思考的是關於吃、食、煮、場所的真誠自我質問,而這種質問所呈顯的效果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一種不合時宜的小飯館了。

然而剛吃完的時刻,我好像並沒有意識到這些東西與問題,只覺得,這樣子好簡單、好平凡、好像在家裡煮的口味(因為外面都很重味)好像不像在開店營業的店,我有一種失落甚至為S擔心的糾心。在這樣一種糾心中,我一直無法暢然的肯定,甚至也沒有專心在我吃的餐點裏,直到我在回家的路上才開始感覺到自己晚上真的吃了一餐好食物的感覺,我發現我沒有一般在外面吃完飯舌頭的不適感,口乾舌燥,過鹹過油的膩感,浪費吃不完又不好吃的東西、過撐等等這些不舒服的感受,因為最近舌頭變得很敏感,如果吃到稍多化學添加物的東西就會覺得嘴裏苦、酸、不適,但是昨天吃完卻很舒服,惟一真正不舒服的,只有那整個不合時宜對我腦袋裏即有的餐飲店印象的衝撞。

飯後,S回來,我們坐在吧台,喝著S招待的卡布其諾(與其說招待不如說是實驗),咖啡香氣溢滿這個如家的店內,柔和的音樂,隨性與我們交談的S和老闆娘,感覺像是置身在一個飄雪的夜裏,時間再度被撥開,南瓜餐桌透過其不合時宜的無止息之傾淌打開一個又一個不相續的空間,而我們只要放開腦袋裏那把校準尺規,就可以輕易享受飛行。

***聽說現在都是試賣期,餐飲一律九折。(幸運的話也許會喝到免費的實驗咖啡)

(*不知道看到這個不合時宜部落格而去的有沒有再另享折扣,因為這算是雙重的不合時宜的特別客人吧,光是這個珍貴性就該享有八五折,呵,來和S談談看。)

**因為一直講話,結果沒時間好好拍照(只拍了一碗南瓜濃湯),禮拜六再來拍。

南瓜餐桌 飄逸在歐洲鄉間餐桌的率性恬適未經S許可亂下的副標)
台南市大同路二段100巷 (大林國宅 康是美旁巷子進去右轉三四間店面)

電話:06-214 2205 (小心!週四公休)

30.4.10

小山行

在小小高高的山裏過了兩個畫夜,那裏山巒層疊的美景是我從未認識的台灣一角。

我討厭團體,更討厭團體生活,我討厭和人在一起,我討厭和人在一起要不停證明和解釋自己,簡單講我討厭說話,我討厭別人說話引起我的反應,也同樣討厭自己說話引起別人的反應,然後反應引起反應,我們要說更多的話,消彌反應,或壓制反應,其實我們什麼也沒做,只是說話﹣反應,反應﹣說話罷了,是以此我討厭團體。

與其說討厭,還不如說是害怕,我知道說話,但我不知道如何反應以及如何處理反應。

這點在「我信任你」的體驗課程裏有最明顯的表現。我發現自己連第一句要去問別人「你信任我嗎」的時候,都難免顫著語音,連發問就令我抖顫不巳。然後,當我選擇回答「我相信你」時,我感到整個人脹滿,胸中有暖意流過,眼神堅定而滿溢,嘴角揚起,這種感覺很舒服,甚至該說會有點令人上癮,會想要這樣一直對每一個人說「我相信你」。於是我發現自己的功課並不是去相信別人,而是不相信別人,或說拒絕別人。我試著選「我不相信你」或「我不確定」或把眼神別開。這其中,內傷程度最大的是說「我不相信你」,我的心頭哽住,糾成一團,表情緊蹦,胸中產生刺麻痛感,那個痛往後面底層無盡延伸。我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說「我不相信你」(我想起從前對伴侶也是有種不信任,但那種不信任是意識與感覺分裂的狀態,所以常常跟對方說了這樣的話之後,胸口感到悶痛並喉嚨緊縮,但那時還自以為聰明,覺得自己沒有像個笨蛋隨便相信人,但卻無視身體所發出的相反訊息。)說「我不確定」較輕鬆,但同時卻讓自己處於一種浮浮的狀態,那種輕鬆不是舒服而只是不願意感覺沈重,但自己也變得沒辦法定住在某種狀態下。然後是「把眼神別開」,這也和「我不相信你」的感受趨近,但因為沒有發出言語聲,所以好像至少沒有後作力。

我在這裏面不斷一次又一次地試著「我不相信你」這句話,我甚至想對每個說過「我不相信你」的同學再說一次「我相信你」。以為可以彌補些什麼。這讓我深刻體認到負面言語對自己與對別人的同等殺傷力,這不是一種單純的正面思考的想像與實踐,而是確切感受到負面話語、姿態的力度是有重量的,而不想再用這種話來砍自己了。

提到這個課程是因為同行朋友說這堂體驗課是不是該有些保護措施。這讓我突然想到人初到法國時各種生活體驗,那真的是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如果有一個像我這樣先天不良的人去了,(後來問了很多人其實很少人剛開始沒有不因挫折感而哭泣難過的,所以可能我也沒有真的太先天不良)那真是有種每天被刀砍的感覺,不死也半條命。不見得別人都會否定你,但是自然而然的你會失去自己存在的量感。所以這還真是大型的體驗課,體驗到後來覺得自己都快便遊魂了,幸好身邊仍有朋友的支持鼓勵打氣,終究像個人樣的活下來了。

不過我想在山中有一個體驗很妙。

我在這裡體驗了三次破門而出的感受。

有一個遊戲兩人一組,一人戴眼罩被一人帶著走、帶著跑。一開始戴上眼罩全然放心交給對方,但仍有點發抖(因為有肢體的碰觸)走走走,㕷,撞到人了(遊戲故意),這時眼前霎時升起一道牆,很厚很厚的牆,這才意識到在生活中每一個或大或小的不順心的事件是如何在自己體內或意識內蓋起城堡,那個心頭一緊的瞬間,一道牆便順勢蓋好了,真是超有效率的。於是馬上再讓自己放鬆,全然的信任,然後我們開始快步走直到快步跑,那牆在奔跑中崩毀了,我仍不斷地撞到人,但我卻感覺自己在飛,心中的牆不見,連跑步都覺得像在飛,比在荷蘭花五歐抽的大麻來得有效。

下課後,活動人員又玩起另一個遊戲,這是自由參加,我害怕的參加了,才知道是盲跑二十公尺。我想如果要作個爆笑節目的話,盲跑絕對可以放在節目中,那場面真是超級爆笑,每個人都突然成了登上月球的太空人,演練起太空漫跑來了。我一開始就打算衝,但戴著眼罩使我快不起來,後來在一個停頓之後,突然我又看到牆倒了,然後我突然可以跑了,一直跑,感覺在飛。拿下眼罩才發現,守門員讓我多跑了一段路,幸好有這段路,我得以看到牆在我眼前倒下。

最後一堂禪坐課,本來打算豁出去坐到底了,結果這堂課近髖關節處的疼痛節節升高,高到飆淚,但是我還是想要坐到底,就在我愈來愈放鬆時,這個痛開始發出一個聲音,「我好痛、我好痛」正當我還搞不清楚狀況時,忽地,一股氣從嘴裏爆衝,然後我聽到自己如入無人之境般的痛哭著,印象中,這是我自己悶在棉被枕頭裏才會有的巨大哭泣,這是第三次感覺到牆不在了的片刻,哭了一陣,超舒服的(感覺像拉完肚子或嘔吐完),本想繼續坐,然後活動人員前來關心,於是就下去休息了,結果下去後又來一小陣,原來哭一哭就可以下坐,那就早點哭好了,活動人員說,下次要下坐不需要用哭的啦。(呵)

該怎麼說呢?暢快。我想。

原來選擇面對而不壓抑並不會使事情更糟,而且實情是不管壓不壓抑事情都同樣在做,那麼就只差心甘情願與否,心甘情願,心裏就沒有叨唸的雜音,專注自然而然升起,和著環境身體的起伏不預想任何條件,專注自然包覆上來(在《學習的王道》中,內在專注一章有提到),其實我們早就發現了,不管我們如何盤算計較各種合理有利的條件,事情仍有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時候,所以放下那些斤斤計較,回到自己與環境的韻律上來,感受那被海浪送上帶下的晃動,原來「人生」也可以鬆著走。甚至連維持正面思考的張力都不需要了,因為一旦我們小心翼翼地要自己正面思考那就意味著在正面思考之下是更大的負面思考的力量,然而一旦我們放鬆,就不容易產生抱怨,不抱怨才有可能自然而然地升起所謂的正面思考。

總之,小山之行猶如一段人生小結,又同時打開了一條未來清楚的道路。我看到更多也更真的自己。
﹣﹣﹣﹣﹣﹣﹣﹣﹣﹣﹣﹣﹣﹣﹣﹣﹣﹣﹣﹣﹣﹣﹣﹣﹣﹣﹣﹣﹣﹣﹣﹣﹣﹣﹣﹣﹣﹣﹣﹣﹣﹣﹣﹣﹣﹣﹣﹣﹣﹣﹣﹣﹣﹣﹣﹣﹣﹣﹣﹣﹣﹣﹣﹣﹣﹣﹣﹣﹣﹣﹣﹣
特別感謝ANNA一口答應陪同此行以及自備睡袋費。(哈)

26.4.10

如果我們打坐

如果我們打坐
那麼身體會為我們寫詩

如果我們打坐
那麼我們會嘗到春夏秋冬

那詩寫來
時而涓涓細流
時而狂風海嘨
才見到體內山岳與海洋
才見到體內尖鑽細石或火山熔炎
才見到原來從沒不見過什麼
那些巳為被丟了的被棄毀的被昇華的被蒸蕪了的
那些的那些
一直都在
等著詩性煉金術的到來
為它們焚燒一場晝夜不捨的蛻變式儀
詩,總要寫就,詩,終會寫就
只等
只.等.那.火.

所以說
如果我們打坐...


﹣﹣﹣﹣﹣﹣﹣﹣﹣﹣﹣﹣﹣﹣﹣﹣﹣﹣﹣﹣﹣﹣﹣﹣﹣﹣﹣﹣﹣﹣﹣﹣﹣﹣﹣﹣﹣﹣﹣﹣﹣﹣﹣﹣﹣﹣﹣﹣﹣﹣﹣﹣﹣﹣﹣﹣﹣﹣﹣﹣﹣﹣﹣﹣﹣﹣﹣﹣﹣﹣﹣﹣﹣
*如果有人想打坐,這是最近去體驗的道場提供參考:黃庭禪

活在詩性裡

做為一種話語
詩是不及格的語言

然而做為一種存在
詩卻做為詩的形式而徹底地存在著
而話語卻透明地沒有任何形式的重量
那是它堅守的存在形式
不承認自己的存在
卻不得不反覆尋求「真理」以認可

為什麼不活在大方的詩性裏呢
承認存在
便是活在詩性裹

我在還沒問我是誰之前便巳存在

20.4.10

滴 噠 滴.噠 .滴...

逐漸地
孤獨離開它形單影隻的形式
而以巨大寂靜之內涵
翻溢出其形式之乏味

那裏什麼都沒有卻不住地打著飽嗝

11.4.10

從形式的幻象中解離



這一次是傅柯救了我。

第一次遇見傅柯是我仍著迷於各種修煉儀式或形式的時期,深深為某種形狀的生命著迷,而那時,我相信可以透過某種捷徑變成那個心所衷之形狀。一句話,我想變成你。

傅柯以其自虐般的伏案身影憾動我,以某種修煉形式蠱惑我,邀我丈量自己的深度。

然而任何一種修煉形式的搭築都透露了一種對世界的反抗,這個反抗不是別的外在,而是自己所未識的內在。最後那個用來反判的形式成了我們與自我之間的鴻溝,修煉變得如此痛苦,不在於必需忍受可以指認的痛楚,而在於不知道自己是誰、在這裏做什麼、將要往哪裏去。

這是形式必然之惡。修煉者隨時可以是任何一個他者,反過來說,我努力變成不是我自己,而正是在此有一種被壓抑的忍耐以及對未來的妥協在體內以自己為中心翻滾成旋渦。

不敢老老實實的翻開傅柯的書,仍心存僥倖的巴望另一種形式的捷徑在面前如一捲紅地毯㕷一聲地霎那間指出一條康莊大道,書所負載的龐大時間單位是自己想像中的承受不起。難道沒有一個如同讓彼得潘飛行的快樂想法之簡單來承載論文的厚度?然而,問題就在於厚度,飛行需要的是空間。

我幻想著躲在某種形式之下,就可以不被打擾,結果卻是只有離開形式才能真的不被打擾。

《詞與物》和《野性的變奏》,兩個極欲逃離法國的法國人,一個當不成心理醫師的哲學家,一個從巴黎音樂學院逃離的鋼琴家。他們認識自己的方式是從世界的形式裏折返,回到自己,同時展現自己的異質性。在那裏,他們擁有了平靜與力量,不再為了使自己趨同而抵抗自己。

我著迷於我想像中的傅柯,卻從沒肯安靜聽他講話。事實上,我怕他讓我感到無聊。

直到,不得不耐心的翻讀《詞與物》...它(他)讓我 興 . 奮。

7.4.10

「從未完成也從未開始」傅柯的人類學導論,我的翻譯的某個瞬間,Ben和Michel在poitiers的家樂福前抽煙的畫面,我在車窗內看著車旁的兩人,像銘刻什麼般地,將他們如風景般地感光儲存在大腦皮質層皺褶的某個突觸裏。車內的我彷彿距他們有千里之遙,既是時空的也是心理的,雖然只有很短的霎那。

無可預料的,這句坐在台灣小島南端一間小套房內的一句法國哲學家對德國哲學家的解釋竟調度了幾年前兩位友人在法國中西部的小鎮連鎖超市停車場前抽煙的記憶畫面。我茫然的不知該向誰討個說明。「從未完成也從未開始」有如咒語般打開那個記憶所保留的空間,我記得,我正想一個關於時間的問題,關於我們久未見面的歲月流逝之感嘆,最重要的是,這個畫面卻成了現實的封印,我和Michel可以相處的最後光景。

竟然,來不及思考其中關聯性便濕了眼眶,而Michel那頑童的笑臉似乎在一旁訕笑著,又帶著一種溫情。沒有悲傷沒有惋惜不是什麼煽情的想像只是想更用力擁抱生命,好奇怪,難道只是因為提起衝勁就又變得易感了嗎?以意識無法察覺的速度或是積累過剩的無意識作祟?

因為太奇特了,不得不像湊熱鬧般地來記上一筆。

22.3.10

一齣戲

人生猶如一齣戲,沒錯,但...。

從圖書館出來,一道人形飄忽而過,一個剪著好看髮形的年輕人,然而卻斜著右肩拖著沈重腳步瞿婁著背地走著。在那寂靜的瞬間,我彷彿看到一座劇場舞台緩慢經過,只差他的話語,這裏馬上會有一部戲上演。

這才領會到,每個人都在無意識的在自己身體這座舞台裏演著獨角戲,那劇本在人生的前二十、三十年早巳寫定,接下來遇到的人只是重覆對號入座進自己設定的角色罷了。我在和你說話,但是其實我不是在和你說話,我在和我的過去經驗的角色說話,也就是說,我們所面對的他人,其實都只是那個委拉斯蓋茲在宮娥圖裏藏匿在畫深處鏡子裏的國王和王后,你以為畫家在看你,但其實畫家在看國王。

我們養成過程所一一建立的行為模式使我們學會「不臨在」,而只要用自己腦袋裏的危機解決模式來過日子,因為那個「壞」是我們巳經驗且形成對應行為的,是可以忍受的,其他的方法是未知的所以是比痛苦更巨大的。對於外在不可操控的,我們的解決方法卻是進而呆在內在的可操控之中。這是實證性永遠都有其立足點的基本模式。

因為身體是劇場,因為生命是戲,我們看到了多少華麗舞台與風光喜劇,同樣也見試了各種殘破舞台與催淚悲劇,突然間,才發現自己以前只想貶身體揚智性的荒謬,一齣戲不就是劇本、舞台、演員才成就的起來,編劇家只想誇耀自己的才華,只會落得沒有舞台的怨天尤人。

17.3.10

身體與思維

在《當下的力量》一書中提到一個觀點:在身體裏找到當下。

從朋友教的太極拳拳架及吐氣中體驗到身上每個毛細孔在吐氣時綻開的感受,原來當下是如此豐富、細緻與充滿力量。

才發現透過身體可以找到當下,而思維則只給我們過去和未來,過多的思維,人即渙散;用心的身體則體驗到如海的專注力量。

16.3.10

自我關注

我說「懶惰是一種撒驕的表達。」

然而之前的我並不了解,我對自己的懶惰批判,也對伴侶的懶惰批判,更批判母親的懶惰,我以為懶惰是一種「不好」的人格特質,是要去之而後快的,是不可以拿來當藉口的,是一種不負責任、逃避的行為。

就算學會了儘量不批判,但仍對「懶惰」此一特質感到困惑,不知它有何意義。

直到今天意外地在圖書館讀到了《黑暗也是一種力量》,才找到「懶惰」所想要傳遞的訊息。

一直以來,對負面評價有一種迷惑,我並不堅信負面評價是絕對不好,但又不是很想的通負面評價的價值,它似乎是我們藉以理解正面評價的基石,卻又是我們急於一腳踢開的醜陋怪物。我們討厭自己脾氣不好、粗俗、愚鈍等等,卻忘了感謝這些「醜陋」讓我們看到純潔的光亮。正如傅柯在《瘋狂史》序言中提到的,透過瘋狂,理性得以被認識且自我認同,然而理性卻忘了感謝瘋狂。

但是即便我們瞭解了事物的正反或陰陽關係,我們仍無法避免對正向事物的追求、對負面事物的恐懼,結果我們仍拋不開對負面事物的逃避行為與壓抑。

然而在《黑暗也是一種力量》一書中,我看到一個最珍貴的禮物,那便是從負面評價中找到它所要給我們的正面訊息,這是對正反關係理解後的創造性思考的具體表現,這是對「法則」的理解與實際運用,而每一次從每一個負面評價中找到其可能相對應的正面評價便是人的創造力,簡單一點說,它是我們說的正面地看待事物。然而,正向思考並不是一種消極式的天真樂觀主義,它需要如上述般細節的描述,正向思考不是為了趨吉避凶所找到的消極保命之道,而是真正體會陰陽相生之道,接受正面與負面的同時存在所發展出的積極創新的行動。

一旦我們將自己內在的負面評價理解成一份給自己的未來「禮物」(待解碼),我們會對自己內在的負面產生一種積極、好奇的遊戲心態,進而取代過往的壓抑、自責、批判的消極心態。在前面一種態度中,我們會產生行動力、改變的行動,而後者卻會因為負面手法而產生更過度的負面情境,且更糟的是自己會重覆陷在此一負面情境中而莫名奇妙。

書中進一步提到了改寫劇本行動力,這和我前一篇文章提到的進入心理影像改變記憶情節的理念相似,不同的是,作者建議的是直接在當下的情境中做決定,把心理想要的落實成行動,藉以改變自己蟄居於過往無能為力框架下的思考習性。這的確是一個好方法,讓過去的自己結束,讓新生的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新行為模式中成長、茁壯,在這個新行為模式中做一個真正、完整的自己。

書中對負面評價的詳細討論也對應了最近對拳架結構的理解與體驗。在朋友的指點下,體驗了自我結構的完整性與在自己身體由大(結構)至小(每一個細胞)的專注之中便可應變無窮的極妙之處。從前搭手時,意識便會急忙來到與人搭手的點,跟著對方的來力左竄右跑的,再者則是忙著預測對方會從哪推來,我要如何化掉,總之腦袋總不停歇地跟著「對方」轉,而無「自己」。就像我們被意欲避免負面評價出現的意圖追著跑,而能量則都消耗在遣責這些負面評價上,而沒有多餘力量去做創造性的思考。好比一旦說了第一個謊言,接下來就會一直心不在焉的想著如何不要讓謊言被戳破或編織第二個謊言,哪來的力氣好好過日子。然而,一旦我們願意接受自己的負面評價,那麼我們便會省下許多抗拒它的力氣而來思考此一負面是要傳遞什麼正面訊息給自己,就如書中用的很好的一個詞「禮物」,我們身上的負面評價其實潛藏著一個正面禮物,它曾是我們人格特質中完整的一部分,只是在某個時刻被驚嚇到因此學會了噤口不語,我們學習解讀它,其實也是把自己從那個驚嚇中解救出來,給予關愛,讓它不要再以一種過度的形式表現而回到它適度的表現狀態上。

我的確被書中介紹的方法給誘惑了,而且還是「利誘」,試想,若一項負面特質都代表了一個禮物,一個正面特質的找回,那麼接受更多自己所討厭的自己不就是找回更多的正面特質,那不是賺到了嗎?好比回收工作,拿廢鐵換現金。

於是馬上測試了一樣,「懶惰」。伴侶常說他的問題是懶惰,我都會在內心獨白,這是逃避的藉口,不願負責任的藉口,我對這個藉口很是不滿,但是我發現自己也會懶惰,且因為我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我便極力避免懶惰,或會對自己的這個行為極力批評,但是我並沒有因此好受。今天我試著思考並找出懶惰可以給出的禮物,結果找到了「撒驕」,不是任性過度的那種,而是可愛的那種,突然對於懶惰有了不同視野、不同知覺方式,它看起來可愛多了,最重要的是我看到它所想釋放「想要感受愛」的訊息,這樣我就不會想要批判它了,而是花點時間照顧、陪伴自己。

懶得寫了,「自我關注」去。

13.3.10

傷害形成的魔幻瞬間

在一個湊巧的機緣下,去做了一趟全身經絡理療的按摩(從腳到肩由手至背)。

沒想過做個按摩,舒展的不只是鬱結的經絡也同時開啟了阻塞的心門(有人按摩完回家大哭的嗎?)

隨著止不住的哽咽與淚水,我沿著這個震顫的頻率,慢慢地回到這場發洩力量的源頭。

又是那個熟悉的二樓走廊,深夜裏,房間門外的牆角蹲踞著一個小女孩,小孩的母親巳在疲累的倦意中睡去。畫面中的小女孩沒有哭泣,甚至有點模糊,我突然想走過去,蹲在那個小女孩蹲踞的位置,小女孩不見了,我蹲在那,沒有哭,決定站起來,本來想回到自己房間,突然轉個念頭,我跑回媽媽的房間,擠到睡意正濃的母親身邊,躺了下來,不在意母親的抱怨,我微笑著躺下,心裏面有撒驕的甜蜜。

從這個畫面出來,我才了解到,之前雖然回來過這個畫面,但是當時只有回來到這個場景的能力,小女孩仍在哭泣,我只是和小女孩一起哭泣。我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或如何做。昨天再次回到這個場景,小女孩的出現並不具體,反而是我的行動比較具體,我嚐試讓自己進入這個場景,我蹲下,然後我站了起來,回房間是因為知道母親會叫我回房去自己睡,但是在畫面中的我突然想到,如果我這就回去,不就一切重覆小時候的情形嗎?然後這一切原有的「習得無助感」經驗不就又再一次刻劃在大腦的皺褶裏,那麼我回到這個場景又有何意義?不會只是要來自憐自艾當悲劇女主角吧?於是我轉了個念頭,既然我想去媽媽身邊睡,那我就去吧,就像現在的我能恣意去做的行為,於是我去到母親身旁睡了下來,任性的、安心的結束這個場景。

沒想過還能在自己的心理影像中,做這種改變過去結果的實驗。那個場景是傷害銘刻的瞬間,它在腦袋裏佈署了一切條件,小孩是這個場景的主體也是客體,是感受主體,也是無能為力的客體,時日漸增,這個無能為力的客體卻漸漸成為主體,但不再是感受主體,而是認識到自己是無能為力的意識主體,並且認識(定)自己是這樣的,例如:不會有人幫我的、不會有人愛我的或遇到害怕的事情,我是無能為力的等諸如此類。因此這個場景彷佛是一無時間性的無機空間,它永遠在那,並不因為過去而消失也不因未來而改變,它就是過去、未來以及現在。它是永恒。除非,除非在另 一個奇異的時刻,你又回到這個彷彿寫在你性格基因的事件遺跡裏,你在裏面摸摸探探,你在裏面玩角色扮演,扮演那個小孩,並且用你現在的想法去玩情結而不是用小孩的想法,也就是用現在改變過去,而同時,你也改變了未來。那個基因也似的性格密碼被重組了,你的未來才得以以現在的你重新開始而不是延續你那原本的過去。

發現了這件事之後,我馬上讓自己進入另一個事件影像中:我回到一次感情破裂的場景。我看到自己知道真相後轉身跑去車站離開現場的身影。我隨即進入畫面,停下腳步,我想這麼重要的事情我還跑去趕什麼火車,應該留下來,生氣也好,大哭也好,對話也好,總之都不該逃避,而且在那個時候,我其實想要一個擁抱,即使是當時最恨的人,也無妨。

在這次無機的出現兩個事件影像中,一個是幼年與母親的關係,一個是成年後的伴侶關係,我沒有刻意尋找,只是看心理面湧出的是什麼事件,第一個事件果然很重要,它是我每次遇到真正害怕的東西時所會出現的狀態,即無能為力,這使自己無法認清當下的現實,即,我有能力這件事,而無止境的害怕下去。第二個事件則是無法滿足,因為在那個最需要的擁抱錯過了之後,之後再怎麼好的對待都只覺得空虛,有種無法感受當下的愛的失能狀態。然而透過這個奇怪的類似改變夢境或意識的心理影像重塑的實驗,至少它似乎有重新鏤刻事件場景或認知的功能,它不是真的改變過去,不是竄改歷史,而是要把現在你有的能力加入那個心理圖像之中,讓自己可以不要只從過去的心理圖像認識或認定自己而也要時時更新軟體,認識到巳升級的自己不要自己巳有最新版了還不知道,仍傻傻地用過期舊版,左支右絀還抱怨難用。

最近另一個身體體驗是拳架結構的體驗,這個身體的圓滿感也提供了心靈另一番新景像,知覺本身所帶出的體認遠非知性辨證所能及,拳架給出了身體圓滿氣飽的知覺可能而經絡的疏通則給予身體鬆暢的知覺可能,而這個對於心靈上的療癒或智慧上的洞悉都有其相輔相成之處。

因此,我設想一個完整的心靈工作應該包含生理(經絡認識)、身體(拳理認識)、意識(思維認識),三方面都能暢通。

25.2.10

片段

隻身行者的記憶總是特別鮮明
或許是因為
那是他踩著孤獨拓印下來的風景

在意識傾頹之際
行路之人回到它身體感光的瞬間
影像如是成形
意識將之竊取
是為記憶

經驗在此成了含糊不清的呢喃
身體不為體驗的時刻辨白
意識卻心虛地滔滔不絕為經驗自白
只有休姆誠實地戳破了膨脹的話語

然而會不會因此
人不再能飄浮於地表之上
失去了話語這個
如熱氣球般的飛行器


只是一部不斷感光週遭的
無意識照相器

人的問題
不是哲學問題

飛行是屬於天使的

22.2.10

法國文化電台_傅柯與啟蒙

二月十五至十九一系列關於傅柯與啟蒙的訪談在法國文化電台﹣「知識新途」節目,網頁上仍有語音檔。

02/15 主題: 性史 與談人:Mathieu Potte-Bonneville (預備班教師, 哲學國際學院負責人,著有傅柯歷史憂慮等書)

02/16 主題:詞與物 與談人:Jean-François Bert (傅柯中心編輯群之一), Ferhat Taylan (波三大準博士生)

02/17 主題 :政治參與 與談人:Judith Revel (巴黎一大教授,著有傅柯詞典等書)

02/18 主題 :傅柯與啟蒙 與談人: Fabienne Brugère (波三大教授,以美學,英國哲學,女性主義為研究取向)

02/19 主題 :傅柯與瘋狂 與談人:Guillaume Le Blanc (波三大教授,著有傅柯思想等多部作品,以當代法國思想、傅柯、岡居朗、精神分析、醫療問題為研究取向)

以上純為資訊流通
﹣﹣﹣﹣﹣﹣﹣﹣﹣﹣﹣﹣﹣﹣﹣﹣﹣﹣﹣﹣﹣﹣﹣﹣﹣﹣﹣﹣﹣﹣﹣﹣﹣﹣﹣﹣﹣﹣﹣﹣﹣﹣﹣﹣﹣﹣﹣﹣﹣﹣﹣﹣﹣﹣﹣﹣﹣﹣﹣﹣﹣﹣﹣﹣﹣﹣﹣﹣﹣﹣﹣﹣﹣﹣﹣

(其中三場都是波爾多三大的老師及準博士生,基於一種莫名的嫉妒(?)而遲遲不肯來轉貼訊息,但其實這次主題圍繞在康德、啟蒙上講得還蠻有趣的)

9.2.10

界限自由

界限在實際意義上是一種封閉、阻決與禁止,然而在抽像意義上卻是通路、開啟與自由。簡單來說,限度便是自由,而這個抽像的自由存在在實際的可能性上,也就是說有其實踐面存在。

如果我們將界限視為一種關閉,那麼為了此一關閉,必有其建造過程,好比要做一道門來做為關上的實物,然而門又是一個封閉空間所生產的必然物,因此要研究這道門如何會在這裏便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為何需要這道門,二是使這門產生的房間、房子是如何產生的。也許我們將發現門並不是真正的界限,真正的界限其實是房子。然而這裏仍先以門做為界限的判準,門或許並不是一個完全界限,畢竟它能開關,惟有哪天門完全鎖死了,才是一個完全界限。然而,如果界限是像門這樣的東西,即便它鎖死了,它仍讓我們知道這個門之外是有什麼的,不管是一個房間、一條走道或房子外面,因此,一道門雖具有實質意義的界限功能卻也同時挑起了開門的意識。這裡可以看出反抗乃是在於知道這是一扇門而不是一道牆,反抗是為了把鎖死的門重新開啟。這裡的反抗是辛苦的,甚至是流血的,要把門撞破、鋸開,就算把門開了,有可能仍在同一棟房子裏。但是這是第一層次的限度自由,因為看到的這個界限是門,既然是門,那就表示原來是通的,不管它是否鎖上。

第二個層次是牆,這個層次便提高了反抗的難度,因為這裡的防衛程度顯然要較門來得強,而且要破壞時,顯然要考慮更多的正當性。

第三則是房子這個空間本身,要破壞房子,除了難度提高、正當性問題外,還有破壞者內部更大的恐懼要面對,破壞房子是否意味著自己將無棲身之所,換言之,自己也要被破壞或不存在。
這三個不同層次的界限,都突顯了一個抽像的思維,界限的存在便同時意味著界限外之可能,這是在思考推論的層次上說,畢竟要有一道門,便有房間內外空間存在,而這內外之分乃是門創造出來,再說牆要存在,也要有一個空間,牆才得以立起,再來就是房子。這些界限的存在本身便是在顯現這個空間的存在,所以不管現在能不能出去,界限都給予我們某種思考自由或想像自由的視野。

但是,若自由是可能的但出去卻是現實的不可能,那麼界限還是以其有效性而存在。所以自由的真正問題並不是到底有沒有自由,而是什麼是我們認為不可能的、不應該、不可以的,不是要在這些質問中找到界限在哪裏,而是我們在我們裏面如何搭起一座門、築起一道牆並蓋起一座房子,只有看到我們在化約自己,才能重啟一種實踐面的自由之可能。

而這個觀察我們自己的方式,可以看做是思考的太極推手,也就是思考的速度,那是一個化力的速度,而速度要快便要足夠的鬆,在這個思考化力過程中,其實便是四兩撥千斤的連續活動,在這個運動之下,我們的可能性才不會被思想的鈍性給阻礙而累積起磚瓦開始建造內在大城。

在這個思考速度運動裏,要求的不是先找到真理以決定勝負,找到真理是危險的,真理是無用的脂肪只會阻礙血流的速度,最後引爆各種心血管疾病。 不要被心底渴望安穩的欲望給誘導,並說服自己這一劑真理是萬靈丹,訓練思考的速度,用速度沖刷那些疑惑、不安甚至懼怕,不要等待真理的終極救援,而要自己安安靜靜地蹲馬步增強化力與放鬆所需的速度與耐力。在這裡沒有對錯,卻有輕鬆與否的差別,對錯只是速度不同所顯現出的質量現象罷了。

如果不練就自己思考速度的功力,那麼我們就會成為集體思考速度下的捏塑對象,在集體思考速度的衝力下,我們會以為自己也以與集體同速的方式在思考,或要求自己與集體同速,但是一旦面對自己獨一無二的死亡時,那與集體同速的虛幻面紗便飄去,只剩下自己,自己真正的速度,以自己的速度思考死亡。

蘇格拉底或許就是一直用自己的速度思考或一直在練自己思考的速度,因此它以一種也許被我們某些人欣羨的氣魄面對死亡,而得出一個他自己對死亡的態度與詮解。因此研究哲學或許只是一種研究思考速度的學門,它的對象既不是真理也不是什麼人生意義之類的具體現實,它是既抽象又實際的思考速度,思考的太極。

*好像被逼到,才寫起了這篇,好像想表達一種「我就是讀哲學的,怎樣」的心情。總之有抒發到就好。

讀到齊克果的一句話「我所能體悟的,只有那些真正被我活出來的道理。」《占星、心理學與四元素》頁30。感覺真是切合此文,再來補上。

7.2.10

換個方式想的勇氣

創意,難道只是一種聰明或細膩?

我說,創意是一種勇氣與耐性。

一般來說,跟別人想的不一樣沒什麼大不了,大不了的是那後面緊迫追上的實踐。

和別人想的不一樣這件事要承擔兩個價值,一是好或對;二是壞或錯,但究極來說這兩個價值卻又是同一套系統下衍生的必然判準,也就是說,價值雖有二,但標準卻是一。

而想的不一樣,基本上是試圖建立或破壞系統,這必然對原系統產生威脅,因此異者之名必被冠上。這個異者其實不是好也不是壞,而是未知,是干擾,但是透過異者,我們因此又看到一個我們自己沒有能力看到的世界。這裏便產生一種矛盾糾結情感,系統想收納異者以為其系統之擴增效力,而異者則受系統給予的優厚條件之誘惑考驗著。異者之所以得異,乃在於其不在系統內,而系統所要的異乃必須在異者不在系統內才得以擁有。而若要得其異又不被異的存在所干擾,惟一的方法便是取消異者的存在,但利用異者曾給出的視野滋養系統。

而對異者來說,他也隨時可變為系統內部一員,只要他臣服於自身的弱點,只要他還不夠接近自己,只要他還不知道自己是誰,他隨時可換上系統的制服,即便他曾經和別人想的不一樣。

因此那裏,在思考之處,同時伴隨著另一個問題,我可以這樣想嗎?這樣想是不是大不敬?這樣想是不是瘋了?這樣想是不是因為不夠忠誠?這裏的問題不是思考的問題而是勇氣的問題,我巳經想到這裏了,可是我能不能、敢不敢再想下去?

在這個點上,思考者面對的將不是整個世界而是突然看到自己的孤立,全然的孤獨,而更可悲的是,一旦曾經來到這裏,那麼再下去,不管是想下去或退回去都只是悲劇,因為思考者巳經知道一件事實,自己的孤獨,存在的獨一性。

所以,最好是繼續想下去,否則停在這個真相上,活著便再也無法微笑。

存在的單獨倒底意味著什麼?是必然的悲棲愁苦?是與世隔絕的驕傲?

會不會是一種自由?會不會是一種自我承擔?會不會是一種享受?

昨夜因為巨大的寂寞而用力的哭泣,不能理解那寂寞來自何方,(H要看見了可能又會叫我快去檢查甲狀腺,因為表現出情緒不穩定的典型症狀)直到現在,書寫的當刻,理清了一些頭緒,這是一種就算沒人站在你身邊你也要鼓起勇氣想下去的心情,這時候最容易爆發與小時候的自己接觸的點,那個幽暗空間再度被開啟,存在以情緒的能量展現,你會想起小時候的孤獨感,你會跌入那份無助裏,你會感到不知所措,你會希望有誰在自己身邊,你會想無止盡的任性,不看不想不聽,你會發現內在的小孩一直都在,隨時準備引爆你(甲狀腺亢進,通常會在壓力下引爆),所以呢,抱住它,只要抱住它。(其他的後續作法可以自己查書或部落格)我這次很偷懶,連跟它對話都懶,結果終於逼我上來寫東西,寫著寫著才吐出一些新鮮空氣。

原來那個寂寞感要呈現的不是無助的悲傷而是要讓自己感受思考真正要面臨的是什麼東西以及什麼狀態,而這個狀態是很真實的也就是很世俗、很人性。而面對這個東西,不是要消極的接受而是要跨過它看到一個圪立於上的思考者能因此做什麼,看到真相並不可怕,真相所透顯的荒蕪也不可怕,那裏不該有恐懼而是喜嘗自由的微笑。

1.2.10

現實的節奏與思想的真空

別,因為這看似深奧的標題而誤跌進滑鼠的帕金森式症中。

現在還可以出去。

﹣﹣﹣﹣﹣﹣﹣﹣﹣﹣﹣﹣﹣﹣﹣﹣﹣﹣﹣﹣﹣﹣﹣﹣﹣﹣﹣﹣﹣﹣﹣﹣﹣﹣﹣﹣﹣﹣﹣﹣﹣﹣﹣﹣﹣﹣

只是想說 那從我所居住的城市顛跛至山那頭的城市的咖啡,在友人耐煩地到郵局買它的車票再度送出它的旅程後,我在這裏收到翻山越嶺的咖啡。

喝到一種「驚豔」,以及友人的品味,咖啡以它所能地在這種擬濾泡式的方便包之形式下做了最大可能性的發揮。然而,就在收到咖啡的那週,我正盤算著戒咖啡。於是怔忡地望著好喝方便的它不知如何是好,我不知道是否可類比一個看著衣衫半掩之淨美女子的不舉男子的心境或正準備戒性生活的男子之猶豫惶惑。

我想戒咖啡也想戒電腦,然而這都不是自主的行為,而是身體向我發出的通輯令。

甚至,我想我連想的機會都沒有。

在那個寒冷且充斥著咖啡的國度,我把沖咖啡當做閱讀後減壓的出口,然而沖了的咖啡,不喝,窮人本質的性格便跑出來,倒頭就灌,於是沖咖啡與喝咖啡起因於兩個不同動機的事件,竟只能由「我」這個單體來概括承受,所以,我成了咖啡暴飲者。

並沒有要抱怨咖啡的意思,只是想呈現在這兩件事的矛盾界限上,其實若隱若顯地曝露出另一個事實,尋找一種讓身體以及自己舒服的方式之渴望。可以不用分裂地做著與願違的不同事情。不用理性地看著自己做不理性的事,或不理性地氣憤著理性的無能。

然後,誤打誤撞地,撞進一家早餐店。

竟吃起了會員制的早餐。我知道我在吃什麼,就好像我逕自厭惡著星巴克卻又貪戀它的空間,而享用空間的代價是喝掉一杯不想喝的咖啡。好啦,所以我去吃早餐,同樣是分裂地進行,我不認識也不了解其中的神奇效果或也還沒親身體驗也無從信起,但是它提供我一個早早起的理由並且喝夠一天所需的水,為了這個本來不用錢便可實行卻因毫無自制力而必需花錢的理由,我要開始喝早餐。我知道我想要的是戒煙錠,一種擬彷物,在我把手中的煙丟掉的同時,我仍有尼古丁滿足感,我需要替代式的早餐讓我有進食的飽足感和晨起的清爽,至於信仰,那該是較後階的事了,那需要時間。

胡亂地說,其實標題是為了說說與家人生活忙碌與沈浸於抽象海域之間的違和感或更嚴重點,呼吸困難症,猶如自深海中被急速拉上海面,那內外壓的比差所造成的窒息窘迫,或反之亦然。

於是我又偷偷寄望喝早餐所迫使的早起習慣能穩定這種忽進忽出的比差感。

至少,還是把自己的想法送出去旅行了,萬幸。

友台推介了一個占卜網站(大大占卜)(懶得做連結了),胡亂地測了選童畫書的測驗,只能說厲害,厲害,也是因為這個占卜結果,忍著眼痛地爬上部落格來。

不忘初心,不忘初心。

16.1.10

法國文化電台_巴特週

[資訊交流]

預告下週在文化電台的「認識之新徑」節目將連續五天討論巴特,節目表見網頁

另本週討論的是瘋狂,當然有傅柯囉,詳見網頁

11.1.10

又,書寫之其實

在那個因為年輕而顯得有點氣盛的年紀,充滿力量卻又自我懷疑,總是殷切地想從旁人眼中得到某種伯樂的關切,想知道所有答案,在啟程之初。

因此,曾問過W關於自己適不適合做哲學這回事,認真地叫人難以回答。

W回以「日常」,我沒有聽到期待的答案(那種讚許之類的謊言,呵)。

什麼時候開始,哲學似乎以智力較勁之姿在哲學門徒中暗地角力著,我也悄然自欺地進入朝聖膜拜的行列了吧?(在那個對這門學科似懂非懂的年代)

而今,少了對哲學才能虛妄的追求,事情因而變得簡單了嗎?

似乎不。

事情變成了功力大對決,練基本功似乎比處心積慮要打通任督二脈來得不容易,或兩者乃不可共量,一是量變產生質變,另一則是因緣機巧(上輩子修來的福?禍?)總之,那個暗自想要一步登天的幻相被自己徹底識破之後,哲學變成了一道無盡的狹長甬道,令人望之怯步卻又難掩窺奇之欲。

突然之間,我看到前輩身上關於做哲學的勇氣更甚於做哲學的手法,或是那手法折射出一種關於勇氣的力量。

這不得不讓我想起駱以軍是如何執拗地在某個仍荒蕪得起的年輕歲月裏以抄寫磨製其小說家之筆,那筆後來幻化出的壯麗景緻有種對決般的曠野氣味。

那也是蘇格拉底與律法對決的氣味嗎?

9.1.10

又,書寫。

也許,書寫是為了遺忘或只為了擺脫那縈擾不散的畸想妄念而進行的必要殺戮。
殺,只是為了活著,普通生活,然而,有所謂的普通生活嗎?
那裹會不會只是一種更巨大的集體妄念之朦霧所營造出的虛幻日常。
也許,存在只是一種無悲亦無喜的荒涼之境,而普通生活則是在晃悠的無目地性繁衍織就地空想藍圖。

而有那麼一回,藍圖的奇異景緻殷殷說服了存在的譫妄,人,從此定居於世。

是以書寫必須以其暴力以達到起航的最大動力狀態,遺忘以便記起。然而這回想起的究竟是另一個譫忘風暴亦是極簡的存在,這是一個可以被不斷以倍增方式無限繁衍的質問,並在此質問中,質問者將以某種暈眩不自主機械式的重覆。我們自以為機巧聰明的卻正是餵養暈眩體質飼物。

然而書寫不也是某種構築暈眩的建材?

書寫無法真正取消譫妄,卻以無限增衍的反向操作以誇張的譫妄照射出普通生活此一日常譫妄。

這只是一種虛弱的嘲諷亦是嚴肅的逃獄計劃?

5.1.10

當青蛙還沒變王子...

這時才明白所有的思量僅是曇花一現的顛倒妄想

存在本身的明晰性擊斃意識斷裂的虛妄

而我,原來是那只正要變成王子的青蛙,也是那剛從青蛙蛻成人形的王子,我,什麼都不是,更糟的是,我既不是青蛙也不是王子,換句話說,我沒有青蛙族類的生活世界亦無人類的生活世界,我在時間緩行的空間裏以 「青 蛙 ﹣人」 暫居,做為兩種生活世界裏浮湧其上的泡沫暫居。

然而卻無有傷感之意。好像有種從虛無中稀釋出來的自由感,或許也有種在責任感尚未升起的飄浮狀態。

在法國時,自覺是一球泡沫,客居的泡沫,回到台灣才懂了泡沫是妄想,存在的痕跡刻鑿出的生活世界巳成為自己的小小鄉愁,鄉愁是什麼,不就是自己一點一滴圈劃出的習慣。

流浪,只是建立起更多的鄉愁,而這鄉愁卻又叫人升起浪跡他方的想望,為了想找到一個不再有相似之物之境。而這也只是一個更大、更虛幻的謊言,因為相似之物就在自己觀看的雙眼。

於是我們假裝流浪並自以為瀟灑地浪漫著,藉由訴說旅途的驚異奇事來忘卻那雙眼所視之景,忘卻我們始終沒有離開這一事實。

所以,我到底離開了沒?
旅途中,我是一只非蛙非人的動物。
操著不熟練的人語以及生疏的蛙語在無語的真空界浮蕩著。

真空界,這裏的人說著什麼樣的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