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1.09

依舊

在哲學上常會談主體性, 如何確認昨日之我乃今日之我等等問題, 推論到最後主體性幾乎可說是不存在.

或是自我的超越是輕而易舉以為每天都是全新的自己, 如果真這樣相信那就是天真過頭的赫拉克利特主義者了.

因為即使"人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兩次"這裏指的是河流的內容-水-, 但是就河道結構而言, 人是踏進同一條河流的, 即使每一次流經的水是新的, 但這"新"卻受著河道結構作用而順著河道走.

我們的身體-記憶-便是我們自己的河道, 社會-環境是修築河道的工程,因此即便推論出主體性的實體不存在,然而主體性仍由身體-記憶等維持著,並決定著我們的行為.

因此我不得不再度從自己感到受傷的情緒中辨識出過去的自己, 過去習慣的自我認同, 即便我知道自己可以和那樣的情緒一刀兩段, 但我仍困擾於它的出現, 原來河道的轉向不只需要分裂而且還需要連續不斷地分裂才能產生新的河道.我們的行為便是水流, 行為的真正自在的改變需要新河道的築成, 在這過程中, 我們仍和舊河道在抗爭著,爭扎著.

我如此清醒地感覺著傷口, 那裏有憤怒與羞愧, 那裏有自我厭棄與自憐自艾, 那裏有擺脫與逃避,那裏是個黑洞,瞬間吐出過去被我丟進的所有不耐與怨懟.

然而黑洞明顯地較過去來的不強大, 也就是說它無法把我滯留於其中, 而且真正困擾我的, 其實是發現黑洞還在這個事實, 而且也許它其實就是會一直存在, 存在成一個純粹吸入吐出的黑洞, 最後把我想存在的意識也一併吞吐而盡.屆時我就不必在困擾黑洞存在的事了, 因為作為幻覺而存在的我將會消失, 而黑洞則不再玩分裂實驗.

所以說, 我還是太在意這個世界更甚於自己, 還是不夠自為地存在, 我還是太想建構一個理想的自己或甚至我活在幻想的理想我之中. 而現實的各種小事件都在衡度我的分裂距離, 收回我遠眺的目光.

因此, 為了慶祝房間又出現網路, 就把這篇檢討貼上去吧. 網路治好了我的壞心情.

14.11.09

紀錄片 The times of Harvey Milk

紀錄片 The times of Harvey Milk

1985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導演Rob Epstein

去年上演Harvey Milk, 朋友建議去看, 一直沒看, 最近卻在圖書館看到八五年得獎的紀錄片, 很是意外地借回來看, 奇怪,竟看得淚流滿面.

是passion吧, 如果硬要想出理由, 近日常和朋友談到熱情或熱忱, 不只是做事的熱情更基本的或許是生存的熱情, 對生存的熱情讓我們升起想像力,想像我們可以變得不同, 以不同與現此的方式存在, 除了這樣還有千百種不知名的方式等著我們創造, 或許.

以下引自紀錄片 The Time of Harvey Milk_英文發音法文字幕
Il y a un jeune gay, qui prend soudain conscience de son homosexualité, et que si ses parents l'apprennent, ils le chasseront.
Ses camarades de classe se moqueront de lui.
Anita Bryant et Jonhn Briggs en font autant à la télé.
Cet enfant a plusieurs possibilités.
Garder son secret, se suicider.
Et un jour, cet enfant lira qu'un gay a été élu à San Francisco.
Il aura deux autres possibilités.
S'installer en Californie.
Ou rester à San Antonio et se battre!
2 jours après mon élection, on m'a appelé,
C'était une voix assez jeune,
L'appel venait de Pennsylvanie.
Cette personne m'a dit: Merci.
Il faut élire des homosexuels pour que cet enfant et les milliers d'autres enfants comme lui sachent qu'il peut exister un monde meilleur, un avenir meilleur.
Sans espoir, non seulement les gays, mais les Noirs, les Asiatiques, les handicapés, les personnes âgées, c'est-à-dire nous.
Sans espoir, nous abandonnons.
L'espoir ne suffit pas pour vivre, mais sans espoir, la vie ne vaut pas d'être vécue.
Et vous, vous tous, vous devez leur donner de l'espoir.
Merci beaucoup.

有個年輕同志突然意識到自己同性戀傾向並且知道若他父母知道了, 他們會把他趕出家門.
他的同學將會嘲弄他, Anita Bryant 和Jonhn Briggs (提出同志教師排除條款) 則是在電視上做同樣的事. 這個孩子有幾種可能.
保有他的秘密, 自殺, 而有一天當這孩子知道有個同志在芝加哥當選議員,
他將有兩個其他選擇, 在加洲定居或留在聖安東尼奧並且戰鬥.
當選的兩天後,我接到一通電話, 電話那頭傳來的聲音非常年輕, 來自賓洲, 他跟我說 :謝謝.
為了讓這個孩子和其他千百個像他一樣的孩子知道他是可以活在一個更好的世界, 一個更好的未來, 一定要投給同志.
沒有希望, 不只是同志, 還有黑人, 亞洲人, 行動不便者, 年長者, 也就是說, 我們.
沒有希望, 我們就是放棄了.
我們無法僅賴希望而活, 然而沒有希望, 生命便不值得活.
而你們, 你們大家, 可以給他們希望,
謝謝

另一段同樣摘錄自紀錄片在撤回同志教師排除條款成功當天致詞
On leur doit de continuer la campagne d'information.
Il faut détruire les mythes une fois pour toutes.
Il faut continuer à s'exprimer.
Et surtout, chaque homosexuel doit s'assumer en tant que tel.
Même si c'est difficile, dite-le à votre famille, à vos proches.
Dites-le à vos amis, si ce sont de vrais amis.
Dites-le à vos voisins, à vos collègues,
aux commerçants que vous fréquentez.
Quand ils verront que nous sommes leurs enfants,
que nous sommes partout, tous les mythes, les mensonges, les préjugés
seront définitivement détruits.
Quand vous aurez fait ça, vous vous sentirez mieux.

我們仍要持續對他們傳播訊息的運動.
必須一勞永逸的催毀所有迷思.
要不斷地表達.
尤其是, 每個同志都要能接受自己(出櫃).
儘管這是一件困難的事, 向你的家人, 你的親屬表明,
向你的朋友出櫃, 如果他是朋友的話,
向你的鄰居出櫃, 向你的同事出櫃,
向你經常去的店家出櫃.
當他們看到我們都是他們的孩子時,以及我們遍佈四處,
所有的迷思, 謊言, 偏見將徹底地被催毀.
當你們這樣做時, 你們將會感覺舒服許多.
----------------------------------------------------------------------------------

把這兩段小小的致詞翻出來放在這裡,鼓舞自己也鼓舞看到的人, 不論我們是什麼, 我們都是一種存在, 不論我們如何被劃分或自我認同, 我們都沒有理由用消滅來解決«問題», 任何時代都有其被劃分,排除,遺棄的存在, 為此我們一直無法認識我們自己.然而我們除了各種現象的存在外,還能是什麼?

13.11.09

雜思

讀書是一種閱讀,閱讀是一種體驗,什麼體驗,時空暫緩,而時空是什麼, 時空是一種意識, 是因果的, 是連續性的, 換言之時空是意識的產物, 是理性認可的真實的幻覺.

幻覺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在幻覺與行動之間無端地騰出一塊實體空間, 而我們在其中疲於奔命, 在一個又一個升起的幻覺中耗盡用來專注的熱情.

而在此中, 人變得愈來愈小, 因為人不斷地自我化約, 意即在自我之中不斷地找出異己之物並將之除去, 當人不斷地排除在自己裏面的什麼, 人就愈來愈小,愈來愈無法容忍.排除不是精煉.

而容忍是什麼?容許差異的存在嗎?以為這樣就是容忍,未免也太天真了.
容許差異的存並不算是容忍, 如果差異被指認為"異者","他者"的話, 這樣的容忍只是一種自我安慰似的假容忍, 真容忍必須要迂迴地繞過知識論的土壤, 於其上耕耘才有可能, 容忍是一種作物,是土地的果實, 是人自我耕作下的體驗.

為什麼是建立在知識論上?我們所認識的"他者",其實是"自我"的一部分(當然他不是我姓名下的我的一部分, 而是與我分享存在的一部分), 而所謂的"自我"乃是透過辨識他者而產生異於他者的我,也就是說,我之自我認同建立在察覺到他者的存在(當然我們可以聯想到拉康的鏡像理論但不要忘了這同時也梅洛龐蒂的主客體在現像中的知覺作用), 正是在這一來一回的知識論的釐析中, "自我"的主體中心主義才能真實從幻覺的認識中解體, 也惟有此一"自我"的解體,容忍才真的可能,這也就是說, 倫理學不能只建立在倫理問題的推論. 人性訴求, 或宗教法律的律則, 而是要徹底從知識中一一釐清各種迷思, 才能使倫理學的問題得到真實的討論.

這些問題或許是學術問題,但是當它是學術問題之前, 它就一直以另一種語言向我質問, 我的存在受到這種質問的干擾,漸漸地, 存在的時空被不斷分化, 自我連續性的強度減弱,在這開放破裂的瞬間, 因為驚奇所以不斷冒險. 而冒險自然有生氣.害怕,難過,後悔,疲憊,高興,興奮,享受等等等, 如此如此我們體驗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