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07

歐洲哲學嘉年華﹣活動篇



終於回來了,這兩三天的天氣都不好,下雨刮風的,使得這趟旅程有點像是去體力特訓。
雖然有點感冒的症狀,但是還是覺得要把遊記打完,否則很快會忘光,尤其是那些法文演講更是容易忘。呵呵!

想想看我到底參加了哪些場次?(這裏的翻譯隨時歡迎糾正!感恩)這個會場展的全是哲學家與詩人說的話。有空再一一貼上。



- --第 一 場﹣﹣﹣﹣﹣﹣﹣﹣﹣﹣﹣﹣
早上十一點聽我老闆的 voir et entendre: La vie fait-elle son cinéma? 看與聽:生活是一場電影嗎?

我們對世界的熟悉是藉由聽與看而形成,並把世界概念化成可理解的事物。我們在感覺世界的同時,一方面是我們打開自身感官,另一方面則是世界做為一種物質對象使我們得以接收它。這個哲學基本問題在唯心(理性主義)與唯物(經驗主義)論裏是個討論許久的問題,這個被我以為巳是個老問題的東西,在這裏竟可被談成不同風格。

如何說我們的感官形成我們對世界的想像呢?舉外國人的例子也許是最恰當的,當我們到一個新地方時,我們自身經驗(看的、聽的、吃的、聞的等)尚未與原來家鄉的味道或聲音分離,卻同時巳處在一個新地方,新的語言音調、食物口味、空氣等。於是我們發現自己的身體的地域性,而到一個新的地方,則是去開發身體的或思想的可能性。那些我們沒嚐過,沒聽過的然後是沒想過的。同樣的,也因此可說不同歷史時期的身體感也是不同的,而這也使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不同。

我們討論很多感官與感官對象,我們的感覺是因為有此感官而有此感覺亦是事物所傳來的的感覺?在聽的時候,覺得西方哲學裏很強調在這個問題上,因此形成客體這個概念,也就是objet的概念,但是在中國思想裏卻沒有發展objet 這個概念。這使我想到一個問題,「有可能討論無感官的感覺嗎?」就像我們練拳會說體內有氣或中醫裏會有氣的概念,然而氣卻不是某一感官的感覺,如眼睛有視覺這樣清楚,那麼會不會因為沒有感官我們就無法定義這個感覺,對我們而言,定義從不是我們的問題,但對西方哲學而言,定義是一切討論的基礎。



有人問道「有時我們是聽到才會看到或看到才會聽到,聽和看有時並不是一種同時的」沒錯,這也是我老闆在他的書裏處理的問題,處於社會邊緣的人通常沒有發聲機會,而他們就不會被社會所見,而不為所見就不會知道社會存在的某些問題等等。從聽與看這個似乎很經驗的感官問題可以延伸討論到社會結構與正義問題。

有人提出「您提到聽與看構成關於世界的概念,但是它們是與世界有距離的,不像觸覺,是更直接形成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我覺得這很有趣,觀看是有距離的但是卻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對象物的圖像。觀看可以概念化事物,而無需與其溝通,我們的客觀化思維是否就是以看的邏輯形成的呢。關於觀看的問題,可以參考傅柯的臨床醫學的誕生。

有人問道「我們的理解力或說悟性這種東西可以說是一種感覺嗎?」或許可以但是要與五種感官的感覺分開來談...(沒聽懂)

也討論了關於虛擬影像和電影的問題。總之,我們要發展我們的感官去感受感受不到的東西,開放與世界的接觸,這不只是在最基本的聽覺嗅覺味覺視覺的問題,它同時也會豐富我們的思想,思考未思之境。

(第一場精神很好記了很多東西,之後就漸漸不行了,哈!)


﹣﹣﹣﹣﹣﹣﹣﹣﹣第 二 場 ﹣﹣﹣﹣﹣﹣
下午三點本想聽一場 “sentir...resentir”感覺...再感覺, 但是又想聽輕鬆一點的於是就去了別場,一點也沒有輕鬆一點。
在一個教堂的庭院回字形穿堂聽了一場「Vin, Terroir et philosophie」Joël Dupas 酒、土地與哲學



這場談了關於土地與酒如何形成一種地域性認同,酒是如何形成當地人的日常生活, 這個獨特的土地及其產品﹣酒﹣所形成的特殊認同感。談到土地時,土地是一種限定,限定性是什麼意思,限定即是使事物得以呈現。limite est pour être這句話很有意思。這個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是在一種限定性內所形成的某種具體事物。無限的事物不會有具體形貌。

品嚐某種當地特產,其實意味著去感受那個地方整個時空條件及人文風采。特產不是做為某個好吃的東西而為其特色,而是它濃縮了這塊繼承了歷史,與獨特空間的土地與人們與其上的活動等等,而使得某種具當地風味的東西得以產生。它標記了一個文化的象徵而不是一個吃的東西而巳。

聽這場時很冷,風一直從正方形的院子吹來,很冷,一直在想何時結束,所以不能很專心,但是還是很有趣。

﹣﹣﹣﹣﹣﹣﹣﹣﹣﹣﹣﹣﹣﹣﹣﹣第 三 場﹣﹣﹣﹣﹣﹣﹣﹣﹣﹣﹣﹣﹣﹣﹣﹣﹣﹣﹣
本想聽 Le Tact de la pensée 思想的觸覺,聽這題目就很酷,但是三點的那場聽完,早就過了四點的這場的開始時間了,而且風大飄雨很冷,只想找個溫暖的地方躲起來。

於是去看了展覧,La Dame à la Licorne 獨角獸與女人,結果忘了看介紹。



看了一位當代藝術家,Bernard Pras 名為illussions幻覺的展覧,真是太神奇了,彷彿是印象派的技巧延伸,或是裝置藝術中的印象派,或雕塑的平面藝術,反正它呈現給視覺的是一幅平面的畫面,但是其組合方是卻是以立體的物件與空間的距離來表現。結果坐在介紹影帶的電視機前看了這位藝術家的創作過程和在各個國家的創作。真是好玩極了。

﹣﹣﹣﹣﹣﹣﹣﹣﹣﹣﹣﹣﹣﹣﹣第 五 場﹣﹣﹣﹣﹣﹣﹣﹣﹣﹣﹣﹣﹣﹣﹣﹣﹣﹣﹣﹣﹣﹣

回到早上場次的廳,因為突然下雨,所以躲了進去。Le non-sens et la joie --Raphaël Enthoven 無感覺和愉悅

主講者發了一張卡謬題為荒漠的文字,Albert Camus, Noces, "le désert" ,他是個很有劇場效果的講者,很生動的講著,有時還搞笑的質問哲學家的話說,「這是什麼,他什麼都沒說嘛!」這樣的講者很容易帶來共嗚,會讓人想問他任何問題,但是好像也不容易把問題深入下去,但是會讓人一直想聽他講,因為他偶爾會帶著嘲諷語氣調侃哲學,但是有時又突然認真的講解起問題的重點。

他談到愉悅就在那(la joie est là- n'est pas l'objet) 不是某種目標,是在自身裏的,就像他回覆一位聽眾的問題,聽眾問「如何區分快樂 le plaisir 與喜悅 la joie ?」他說 le plaisir 快樂 比較是外在給予的而 la joie 喜悅則是比較是自足的內在的。什麼是內在的快樂呢?例如一個作家,他在寫作時就是處在書寫的愉悅裏。

【延伸】但是愉悅是一種「當下」的狀態,是經驗的。不是可以說「我正在愉悅」的,語言既出,「當下」即被破壞,由認知將自我與愉悅切割開,愉悅成為認知對象,你開始觀察,反省,而失去處在愉悅狀態的連續性中。(這讓我想起海德格的現成在手與上手狀態的兩種狀態的區分)知道自己處在愉悅狀態與享受愉悅時的自己是不同的,知道愉悅是一種後設的,反省的思考,是把愉悅當做客體或對象來思考,也就是將愉悅的記憶當做思考對象,思考什麼是愉悅,為什麼會愉悅等。而認識愉悅是為了什麼,為了想要再愉悅,所以我們想認識它,進而能再進入愉悅的狀態。

﹣﹣﹣﹣﹣﹣﹣﹣﹣﹣﹣﹣﹣﹣﹣﹣第 六 場 ﹣﹣﹣﹣﹣﹣﹣﹣﹣﹣﹣﹣﹣﹣﹣
吃飽飯後,繼續接下來的活動,晚上九點有一場在中世紀的教堂的燈光秀。Dégustation de lumière

以為是和poitiers的聖母院一樣的燈光秀,把各種顔色的灯打在牆上的石雕上之類的,但,不是。

晚上進入這個教堂還令人感到小小害怕,因為記得上次和語言學校來時,有導覽介紹這個教堂,有很多人葬在這裡之類的,我不太記得了。

雖說是灯光秀還不如說是在解釋劇場灯熸效果原理,他吊了一顆很大的白球,用灯打在白球上,用紅色光與藍色光重覆成黑色光,這是我們都知道的三原色原理但是這在舞台效果應用上是很有用的,例如,要把在前方的物體變得呈粉紅色,就把橘色光打在後牆上做背景,就可仗前方物體看起來有點粉紅,或如何把物體做出立體效果,及描邊效果等等。反正就是這樣,二十分鐘左右就結束了,而我因為和預想的落差太大,完全搞不清楚狀況。

﹣﹣﹣﹣﹣﹣﹣﹣﹣﹣﹣﹣﹣﹣﹣回 旅 館 ﹣﹣﹣﹣﹣﹣﹣﹣﹣﹣﹣﹣﹣﹣﹣﹣﹣﹣﹣

﹣﹣﹣﹣﹣﹣﹣﹣﹣﹣﹣﹣﹣﹣﹣第 七 場﹣﹣﹣﹣﹣﹣﹣﹣﹣﹣﹣﹣﹣﹣﹣﹣﹣﹣﹣
下午三點,François Jullien的 Savoir et saveur 知道與味道

在西方人的思想裏,認識是要認識某種東西,某個客體。而對中國思想而言,認識是要認識你所身處的條件狀態是否平衡,而不是要認識某種客體。



結束後跑去找他簽名,本想說拿那本中譯本去簽名會很有趣,順便可以跟他聊上兩句,但是事情有點糗。基本上,我是沒聽懂他說這本中譯什麼,但是我想這是沒有經他授權的翻譯,所以他看到就擺出不簽的姿態,還說這翻譯把孔子都破壞了,還叫我看法文的。哇哩!我該不會是拿著盜版的書給他簽吧,那不是整個一個囧rz。

結果我就跑去買了一本 réplique à -- chemin faisant 再去給他簽名,順便還問了他小問題。我問他不是本來要做的是希臘研究嗎?現在做了中國思想是否還會繼續希臘思想的研究?他說,他一直都是兩者同時進行的。我說,這不是很難嗎?他說,是很難,無論是中文或希臘文的部分,但是為了要能夠使研究更完美,是值得的。我跟他說自己現在在讀傅柯關於自我技術的東西覺得和我們的武術或佛教的修煉有一些有趣的地方可比較,他說如果我對這個問題有興趣可以參考他的另一本書nourrir la vie(豐富生命)啦啦啦之類。因為還有人排著簽名,就停止問題。但是我覺得因為那本中文書,他好像不太高興,我是這樣覺得。

總之,好歹也有問到問題了,其他的就別想太多好了。不過我覺得他的東西還蠻有趣的,藉由其他文化的思想來發現自身思想或文化的新東西,因為我們自身的切近性使得有些東西對我們而言是理所當然的,而使我們無法思考未思。這似乎是目前整個法國思想的問題,如何思考未思之境。思考未思是否也就暗示了批判之可能。
------------------------------------另一場﹣﹣﹣﹣﹣﹣﹣﹣﹣﹣﹣﹣﹣﹣﹣﹣﹣﹣﹣﹣﹣
正在講酒與記憶



﹣﹣﹣﹣﹣﹣﹣﹣﹣﹣第 八 場﹣﹣﹣﹣﹣﹣﹣﹣﹣﹣﹣

本來今天只想聽一場的,結果又跑去聽了一場 一位聲樂家的場次。Déguster la voix --Robert Expert 品味聲音

談聲音,談歌唱技巧、如何分辨聲音等等

他說歌唱其實是不斷的聽與尋找的過程,我們唱,然後聽所唱的,覺得不好,就調整,再唱出來,再聽,整個唱歌過程就是一直在聽。所以如果你聽力不好,那麼你就無法唱得好。

﹣﹣﹣﹣﹣﹣結 束﹣﹣﹣﹣﹣﹣﹣﹣

25.5.07

歐洲哲學嘉年華﹣入門篇


Festival Philosophia(源自希臘文的拉丁文寫法)哲學嘉年華
本週大事 第一屆 由義大利,法國及捷克合辦的歐洲哲學節就要在波爾多附近的古老小鎮Saint-Emilions展開為期兩天的活動,聖.愛蜜麗是個自中世紀以來就有的種植葡萄的小鎮,其生產的葡萄酒香醇濃ㄩ是早期賣到英國王室的重要產地。

在語言學校時曾去參觀過一次,去酒堡參觀製酒過程和貯酒的地窖,然後再十足像個觀光客的做小火車繞小鎮一圈,到處是種著低矮葡萄的丘陵田地。

沒想到,這次竟然有機會去參加歐洲哲學節,而且這好像是第一次,雖然在義大利的Emilia-Romagna巳辦了六年哲學嘉年華,但是今年則是第一次在法國辦,重點是離波爾多很近,就像從台南市去麻豆參加柚子節一樣,哈哈。

這次活動,把哲學討論、相關主題作坊、展覧、飲食品酒及當地具特色的古蹟人文景觀以「5 sens」五種感官為主題串連起來,在小鎮各地展開。有在小咖啡館的吉他表演、有電影「濃情巧克力」的放映,有靜態展覧有動態表演,還有哲學家與大眾的討論及演講(講五十分鐘討論三十分鐘)等等。我發現他們很愛辦這種複合式的活動,就是以各種呈現方式把一個主題表現出來,就是用各種媒材及形式,同時也充分使用城市或小鎮空間,使平常很日常的生活場景用活動把它活化起來,使我們慣以為的單調場所以另一種面貌呈現其空間的多元可能性。

這讓我想到,之前小K回台灣時弄的那些奇形怪狀的哲學研討會的東西,被我們以為特別的活動形式其實可能就是在這裏耳濡目染的後遺症,哈,在這裏,哲學的呈現形式其實還蠻多元的,也有漫畫但不是日本那種而是歐式那種大本硬殼的BD,有讀劇的,有電影,訪談,裝置藝術等等,不是讀哲學的出路很多,而是表現方式的可能性很多。

好吧,但是還是會遇到這樣的對話,今天在學校,有人搭訕,問我讀什麼?讀哲學啊!什麼!哲學很奇怪吔!我從來沒搞懂過,高中時讀過可是分數很糟。還好啦。很難對不?很難啊,用法文當然很難。不,不,是哲學本身很難。那倒還好啦。這是我在台灣會遇到的對話,來法國倒是第一次,大部分聽到讀哲學都會表示不錯,也許是出於禮貌吧。

好吧,回到哲學節吧,這次有三個重點,一是要聽我老闆的演講,明天一早十一點。二是要聽François Jullien的演講,後天下午三點。還有禮拜六晚上十點的電影「濃情巧克力」。其他的像是吉他的音樂會也想去。手冊上還註明哪些哲學家會後有簽名活動,真是太好玩了,我從沒想過要跟哲學家要簽名,因為我們讀的哲學家多半都巳做古了。我老闆也有會後簽名,但是我應該不用拿給他簽吧,在學校就會遇到了啊,但這顯示出,他也算是有名的教授囉!哈哈!再驕傲一次吧哈!另外,突然發現我有一本由兩位可愛男孩送的 Jullien的書,雖是中文版的「聖人無意」但是如果拿去給他簽名,他應該會很開心吧。 好,就這麼決定,去簽名。

好了,先這樣吧,出發前記先暫時到此!

提升行動力

才三小頁法文,又搞了好久,有時用法文懂了卻無法簡單的用中文講出來,或是用中文直譯就會變成看不懂在說什麼東西。有時還整句都理解錯,那麼用法文時自以為看懂其實是沒看懂嗎?一定要能用母語表達出來才是真懂嗎?可是裏面有些地方真的覺得好怪,不知他在講什麼,或為何會講到這個,或語氣轉折很怪之類的。總之,這種類似講生命智慧的東西如果讀來不流暢,那麼就會失去它的強度,但是目前就將就吧,也許會漸入佳境。例如,它的第一行名人的話就不錯啊,只是翻成中文,氣勢又少了一半。

目前在讀傅柯的主體詮釋學,談得是希臘人如何關注自我,如何透過一些實踐把自己變得更好,也就是類似修行或修煉的東西,傅柯發現在希臘文化中存在很長一段時間這種對自身的關注及各種修煉的功夫,希臘哲學不是只有認識自己,或愛智慧,它曾經是一種身體力行的智慧,相信人可以透過修煉而接近真理。就如同武術的修煉,有其最高境界,或佛家的修行可以到達內在的佛性等等。重點是,哲學向來以追求真理為其使命,但是達至真理的途徑是否巳被攏斷,被一種邏輯攏斷,在尋求真理的過程中,同時也要去檢驗我們現在賴以思考的方式是否也是一種被攏斷的單一方式。

這本小哲學閒書和正在讀的傅柯其實有某種遙相呼應的趣味存在,而同時,也是對我自己生命的反省與琢磨,像是品嚐一杯生命之茶,發現其中味道層次不同,回甘或苦澀的口感每每不同。

今天跑了五圈操場,少昨天一圈,想通了,重點不是跑幾圈,而是有多少力就使多少力,勉強來的,終究只是一種無謂的消耗,例如跑的太累,結果回家大睡,這不是與運動的初衷相背了嗎。總之,在這裏,還真是反省了很多事呢!

﹣﹣﹣﹣﹣﹣﹣﹣﹣﹣﹣﹣﹣﹣﹣﹣﹣﹣﹣﹣﹣﹣﹣﹣﹣﹣﹣﹣﹣﹣﹣﹣﹣﹣﹣﹣﹣﹣﹣﹣﹣﹣﹣﹣﹣﹣﹣
提升行動力 augmenter sa puissance d'agir

我們就好比有殼的胡桃。必需要碎裂才能夠被發現。(也就是要發現胡桃得要敲開它的殼 :﹣)
Nous sommes comme les noix. Nous devons être brisés pour être découverts.-Khalil Gibran

十八世紀,斯賓諾莎提出一個革命性的倫理學,他重新定義「人」和「倫理」。對哲學家而言,真正的道德並不是含括在一連串人們強制自身的命令裏,或是作為粹碎其內在慾望的代價,而是要提高其行動能力。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將理性與熱情對立起來,而是要知道對生命而言什麼是好的熱情、要瞭解那我們做為其中一部份的自然、要在我們自身中發展諸多能力使我們能夠在生活裏堅持下去。武術正是這樣一種關於生命的真正學派,不單是因為它教授如何對戰,而是更基本地,它教導如何較好地發展我們與自然的關係以及我們的行動力。

傳統道德的禁令是無法有效地克服一種不好的情緒(熱情)。「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等等。誰沒有經歷過這些枯躁的陳腔濫調和無聊乏味的孩童時期。在此我感興趣的不是那些不能做這或不該做那而是那些我能做或我該做什麼。這是我們步上新路途的第一條黃金法則:行為的道德。格鬥術不再將身體與靈魂對立起來,不像宗教上的二元論,認為心靈必需更高尚以達到純淨並儘可能地輕視身體。但是這種宗教上的二元論的結果卻不太出色:在我們的現代社會所產生的各種身心症和經神官能症是破紀錄的。這個災難性的結果來自於各種量化的評量:學校,企業,配偶間 ﹣最後卻是什麼也控制不了。

武術給我們第二個重要教導就是不要把身體與靈魂當作兩個異質的東西對立起來,而是要將它們視為一種全體性的人類的實在。行動力的開發一方面可使身體的物理性部分運作的更好,而從此一角度看,它也將使心理層面更好。肉體與靈魂是不可分開的,兩者相互影響,公平一點看的話,應該把它們視為在同一個活生生的實在中的兩種呈現。

那麼什麼是行動的能力?如何且為何要提升它呢?讓我們從一個原則出發,所有做為活著的存在,確實都無法選擇自身條件 ﹣我們不以描述存在本身以及其本源來解釋為什麼我們存在這個事實 ﹣但是我們可以不管它而繼續生命的過程。即使處在最焦慮,不幸,或僅是止不住的悲傷中我們仍然會呼吸,我們也許可以忍住幾分鐘不呼吸,但最後...。任何人都可以實驗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藉由生命穿越它,或只做部份,而不只是它當作工具支配”(Quiconque peut expérimenter le simple fait d’être traversé par la vie, d’en faire partie, davantage que de la posséder comme un simple « outil »這句中間很怪)。與想停止呼吸的意志相比,生命作為一種堅持自身存在的欲望是要強的多,這樣作也許有點蠢,但是這將會讓我們馬上了解我們是如何依賴肉體。於是我們可以得出人就好比植物或動物的結論。然而另外的例子,如果我們決定要停止思考,或不要想任何事或什麼都不想,很快地我們就會開始想「我們應該不要想」這件事,同樣地我們也會開始專注的想「什麼都不要想」。總之,我們將實驗出人是思想的存在這件事,不管他作什麼,他都無法存在地像一根䓤或一根釘子且這與其外表無關。(et ce malgré (parfois)les apparences.) 人是肉體,當他想要純淨的心靈時,他總是沒有想到肉體:他是肉體和靈魂,一種活生生的能力可引領一種極可能和諧的堅持自身存在的生命。
﹣﹣﹣﹣﹣﹣﹣﹣﹣﹣﹣﹣﹣﹣未完待續﹣﹣﹣﹣﹣﹣﹣﹣﹣﹣﹣﹣﹣﹣﹣﹣﹣﹣﹣﹣﹣﹣

23.5.07

前言

才兩小頁的法文,可是要再用中文講出來,還是頗費時。
這裏面比較有感覺的話就是「尋求一個更好的人生不一定要將它預設在另一個全新開始的存在中,使其能承受諸多不幸與脆弱。」的確,何必等到天堂等到來生呢?何不在當下把自己過好不要遺憾呢?沒有空打上法文,有空會打。
﹣﹣﹣﹣﹣﹣﹣﹣﹣﹣﹣﹣﹣﹣﹣前 言 avant-props--------------------------
對智慧的熱愛並不與技擊術對立。從最初,當我們置身於印度接著是中國超過五千年的歷史中,武術早巳和尋找自身與外在世界的平靜與和諧摻雜在一起。現代哲學,它既不是完全想像的火星人(un martien)也不是脫離物質形體的純粹心靈,正得以重新發現那些如同在古老年代實踐中對於身體與心靈的教導。說的更遠些就是,現代生活有一種傾向透過專斷的區分使我們忘記一些事物的本質:靈魂與肉體,工作和幸福的追求,運動及日常生活。尋求一個更好的人生不一定要將它預設在另一個全新開始的存在中,使其能承受諸多不幸與脆弱。(如,死後生命,預知,前世!)更明確的說就是,技擊術的訓練不只可以使我們無懼地對抗可能的侵犯,顯然地較中世紀少但侵犯事件可不是只存在在統計資料上,它也可以使我們對日常生活能夠泰然處之。什麼是武術?要如何或為什麼要練武術?它和倫理,自我控制以及和他人關係的控制有何直接關係?在此,並不是要用一些無用的抽象問題來使讀者感到一頭霧水,也不是要介紹什麼迷人的徒手或使用武器的技術。而是要從一些基本的點,也就是從一些實用成效開始,我們將發現那些很現代的男人和女人也有機會推開道場大門並且在其生活中提高其行動力。武術技巧的暴力本質不多不少正是要置人於死,然而吊詭的是,它也力求形成一個更好的生活,和諧的,儘可能沒有暴力與仇恨。多麼奇怪的矛盾,對我們其他人而言,我們是如此習於將防衛委託他人,看看我們關於心靈與身體到「專業者」的簡單文化就知道:軍隊,警察和各種教你美好生活(bien-être)的指導者。武術的利益並不在於其神秘的樣貌:卻是身體要開始控制他的靈魂。然而這個目標並不是要先驗地搗毀所有在我們周遭的一切。(攻擊,真實的敵人或潛在地敵人,鄰居,同事等)哲學和體育的是兩種沈睡在我們每個人之中的東西,(是真的 !)所以它們是可以甦醒成為現實,我們將會為此對自己感到驚訝並連帶地影嚮週圍的人。在其所有的範圍裏,技擊術給出不一樣教導也是這本小書發現並且要向民眾提出的,儘管他是完全地深居簡出就像巳經在運動:每個人都會從中有所收獲,在日常生活中也或許在他的意想不到的時刻中。

22.5.07

武術小哲學 ﹣介



今天在二手書店找到一些寶物,都是一些小書,還有一本免費的哲學筆記書,要結帳時,突然看到眼前這本,Petite philosophie des arts martiaux, 不知是什麼,隨便拿起來看看,咦,很有趣的小文章,就是講一些武術的一般概念的東西,竟然還是2006出的,當下當然決定要買,雖然這種東西也不是不了,但是只要跟哲學和武術扯上邊的,還是可以騙到我的錢。

這是一位在Nantes教哲學的教授寫的。這系列的哲學小書叫 “pause philo”應該就是那種大眾哲學休閒書,用來練法文應該不錯吧!

時間允許的話,我想試著把每一篇的內容用自己理解的話寫出來或更閒的話就翻出來,不過重點是這題目自己有興趣,想看看法國人寫什麼,再加上身邊也有一些練拳的人,如果有機會看到也許也可討論討論。

今天剛開幕,就把封底的簡介翻出來就好。

pause philo的定義:哲學只有當它被用來面對日常生活的挑戰才有其意義。小歇哲學,讓我們用全新的一天來看待我們的生活吧。

武術的歷史是豐富且具多樣化。像這樣一種格鬥,經常是用來擊敗他人或至少是自我防衛的技能,它有可能使我們接近一種真實的智慧嗎?
西方哲學藉由判斷及傳統培養了「思想」的能力及創造概念的能力。
武術則將我們帶到一種完整的方法中,其方法在於強化我們的身體,以期能使沈重的心靈從現代生活中得到解脫。
在武術訓練中所產生的內在平靜並不是一種神話。
格鬥術會激起我們的熱情。它呈現在許多地方並且能夠決定我們的生命。
這本小書是寫給所有想要認識較多武術的歷史及其普遍性的人,透過它所提出的各種各樣智慧途徑。
空手道 、合氣道、跆拳道、功夫這些也許將不再是野蠻的名詞而智慧也不再是。

20.5.07

人生就是不斷地打結與解結過程


圖片引用
中文網站
日文網站 有影片預告可看

最近肚子痛沒法用功,只好看電影,看了在台灣時本就想去看的“跳躍吧時空少女”,沒想到果然好看,好懷念的影片風格。就像在看宮騎峻的“龍貓”“心之谷”“兒時的點點滴滴”那種平凡的生活場景,覺得看幾次都不會膩的畫面及生活中的各種小小場景。
看了之後,就覺得比地海戰記好看。

在這之前,有一天,我們家的電爐跳電了,compteur電錶開關跳成off狀態,而且開到on 又跳下來。那時,我突然有種沒完沒了的感覺。話說自從來波爾多之後,生活中的雜事從來沒少過,總是有很多問題要去處理,就是要用法文去解釋或詢問許多事,而這與我怕麻煩的個性實在有所抵觸,我常想,把雜事快快處理掉,以便專心在看書或自己喜歡的事上,但是愈是這樣想就愈事與願違。
直到那天,在網路終於曲折的可以用沒多久之後,電爐跳電了!我簡直想尖叫,天啊!真是夠了,我只想平靜的生活啊!
不過,突然之間,我發現一件事,人生就是不斷地解結與打結。我急忙的想把結打開,但是同時總會有新的結形成,這就是人生啊。
不會有把結都解開的時候的,只要我們還活著,還和世界和他人產生關係就會有結。不管是活結或死結,想解的或不想解的。(啊,這理解不就很像因緣合和嗎?哈哈,我悟了嗎?難道?)然而,也有一些事是我們所期望的,不是嗎?在一部日本電影的預告看到一句話「幸福啊!一個人是體會不來的。」(片名忘了,在輔大今年的五月影展的一部片)男主角一直走一直走想知道自己生存的意義,遇到一位老者對他說了這樣的話。一個人或許很好,一個人可以儘量少的與世界交集也可以不會有太多煩惱,但那又如何?就像另一部日本電影「電車男」的結局,還是大家打從心裏比較期望的吧,儘管會有淚水,但也會有笑啊。
所以,算了,不要再斤斤計較那些與自己意願相違的事了,否則只是一直鑽牛角尖的痛苦而巳。但是雖是這樣說,要改變那種性格還是會經歷陣痛期,尤其要用法文去處理很多不瞭的事,真的會覺得浪費時間也很討厭他們有時聽不懂你的話時的態度。mais c'est la vie!

不過這不是重點,最近很巧的看了這部動畫和一部日劇“求婚大作戰”都是在講主角突然有了穿越時空的能力,能回到過去,把後悔的事重新做一次。但這兩部片的主角雖然有了回到過去的能力,但是都沒能意識到使用這個能力的真正意義,而只是不斷地回到過去,去把結果不好的事重新做一次,變成好的結果而巳。

我想,剛開始,我們都是一樣的,有時常會想早知道當時如何如何,我就怎樣怎樣,那麼現在就可以多好等等。 我們會以為有了這個能力我們的人生就會變得好,更好或非常好,因為我們可以不斷的改正那時做錯的選擇或搞砸的事。我們會以為只要我把事情做對了,我的人生就會不一樣,我就會成為一個幸福或人生完美的人。

可是隨著劇情而不斷回到過去,我卻慢慢發現到重點不是回到過去把事情做對或把承諾的事做到或做出對的選擇,就能使自己現在的人生變成好的或幸福的。原來重點從來不是那個在每個當下做出對或錯的抉擇,而是自己的態度,或許是我這個人的人生態度,做事情的方法等等。也就是說,如果我是一個悲觀消極不坦率的人,那麼即使我回到過去,我在那個相同的處境,我還是會用一樣的態度去做那一件事,結果不是一樣,或是我知道不能這樣,於是我就說了或做了一個不一樣的決定,但那又如何?以為那樣一次不同於自己就可以輕鬆改變後來的人生嗎?套用一句很日劇的台詞:別小看了人生,你以為這麼簡單嗎。是啊!要獲得一個令自己滿意的人生,不是用投機取巧的方法就能解決的吧,不拿出自己的一些東西或努力來換,如何得到等價的回報呢?(咦?鋼之煉金術師嗎?)以為一兩次的不一樣就可以把失去的拿回來嗎?求婚大作戰的男主角就是在自己的青梅竹馬也是他喜歡的人的婚禮上,懊悔的發現自己其實是愛著這個一直在他身邊的人,但是從來沒對她表白過也沒好好的疼惜過她,只是覺得理所當然的她會一直在身邊,直到...直到她要和另一個對她很好很細心會體貼她瞭解她想法的人結婚時,男主角才開始用力反省這一切。

但是反省是每個人都會的,我們常會在吃了虧上了當後悔的時候反省一下,然後∼就是又不了了之,因為我們就是如此庸俗的凡人,所以也只有老是在那後悔的份吧。所謂的大徹大悟指的不是單單的一種反省,而是真正的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態度。唉!怎麼變說教啊。
在戲裏,有一個所謂的精靈,可以讓男主角回到過去,在讓他回去幾次之後再回來,男主角不滿的問道「為什麼還是沒能改變結局」精靈回他到「看來你還沒看清楚問題的本質,人能夠結婚不是那麼簡單的,不是你回去的幾小時的時間做了一點改變就可以的。」

(突然打開電視在播納粹的紀錄片在法國還蠻常看到的畫面都蠻唉怎麼說呢﹣﹣無語﹣﹣)

唉!是啊,不是一兩次讓對方開心就可以的,如果兩次開心加十次失望那結果當然還是不行啊。
精靈的讓我反覆想了兩三天,再加上看時空少女,看到女主角有回到過去的能力時,也是一直在做蠢事,直到真正後悔時,卻巳把能力用完了,結果...
有某種能力或技術,其實並不能保證我們的人生什麼,結果還是回到什麼樣的人就會活出什麼樣的人生,如果不滿意,那就請改變自己。

日本人好像還蠻愛時空機這種機器及主題的嘛!
話說回來,時空少女整個畫面及故事結構都很不錯,除了那個時間轉換的過場畫面,我不喜歡外,其他都很喜歡。

7.5.07

[法國總統大選]之火燒車抗議



終於落幕的總統大選,禮拜天晚上在 le monde馬上有各候選人對薩扣機先生的致意的電視片段,同時也有許多電話的訪談在第一時間都放在網上,突然覺得自己不像個沒有電視的人。

看完那些電視片段,又開始亂逛一個世界報記者的部落格,上面記錄他在不同地方和一些當地人聊總統大選的言論, 很有趣,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大家有各自的生活與想法,雖然看起來選擇只有兩個,而結果也只有一個,但大家有不同的理由做了看似相同的決定。超好看!

這真的值得好好想一下,通常選完, 結果當然只有一個,常有人會問,為什麼會是他或她當選,那些選他或她的人是怎麼搞的,搞不清楚狀況嗎?

然而,我想是的,的確是搞不清楚狀況,即使是說這句話的人,也不見得比較搞得清楚狀況。搞不清的是這個社會裏有一些什麼樣的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你的價值也許剛好和他人的生存相抵觸。

讓我們看樂生就知道,裏面有各種價值與不同位置的人權益衝突,你沒辦法選擇一個全都好的系統去搞定一切,所以在樂生事件裏,爭取一公平公開的公共政策討論 可以說是比較中性,也易得一般人支持的論點。

大選完,禮拜一一早就傳出730台汔車燒燬事件,而我在下午出門時經過波二大旁的巷子則有三個大型垃圾筒被燒掉一半,地上滿是碎酒瓶,勝利廣場旁的馬路則有年輕學生舉著抗議薩扣機先生的大字報,看起來很年輕,也許是高中生或大學生吧!看新聞才知,在巴黎也有一群高中生去大學門口召集人員參與抗議活動,這對我來說又是一大訝異,高中生吔,他們真的懂什麼嗎?為什麼他們政治活力這麼強,
這我不太了。但是這也跟薩扣機先生提倡的大學自主的規劃有關吧。其實高中生在六八學運,或前年(05年吧)的反對CPE的學生罷課示威活動就從沒缺席過。只是我還是不太了他們的高中生為何會有這麼強的政治活力,可能我只見識過台灣的高中生吧。

因為不是自己國家的選舉,所以看任何事都覺得新鮮,他們的新聞,他們的各種分析他們的擔心,他們的瘋狂等等。例如,一個標題寫到:「右派對於這次勝選表現的好像他們從未執政過一般。」這真有趣,法國差不多一直都是右派執政,而新聞卻下了一個這樣的標題,明顯點出法國對於薩扣機先生的種種選前疑慮。比較好玩的是看部落格上大家的回應,例如:機車的在一篇左派的文章下回應說,接受投票結果吧,左派輸了,拜拜。然後一堆左派的人就很鬱悶,有人說:他明明就很危險,為什麼大家會投他。等等,跟我們選完一樣,選前吵不完,選後也吵不完。而問題是,這些問題本來就不會有共識,只有儘量協商出一個比較有誠意的辦法,而問題又是,那麼什麼樣的觀點或價值的政府,比較有協商的誠意呢?是跟有權有勢的人的協商還是跟無權無勢的人協商呢。

再回頭想想樂生的例子,政府跟樂生院民的「協商」並沒有尊重院民表達意願的主體性,並以直接動工的方式,達成被迫搬遷的目地。

所以問題難道是,不是什麼政策的問題,而是我們要什麼理念或什麼價值的政府?我想也許是的,我們的票其實只能決定一種價值,而不太有能力決定什麼政策,選舉期間開出的政策和選後落實的相距甚遠。那張小小的選票只能說我要什麼價值,但是當然很多人不見得是用這麼抽象的概念去投票的,有很多人只是不想某政黨的某政策或某政黨與自己的未來規劃有實質利益而去投的。

其實有機會觀察別人家的選舉真的是不錯的經驗,因為這可以用來想想在自己國家內發生的事又是怎麼發生怎麼結束。

﹣﹣﹣﹣﹣﹣﹣﹣【延 伸 閱 讀】﹣﹣﹣﹣﹣﹣﹣﹣﹣﹣﹣﹣﹣﹣

la liberation 解放報 (左派的報紙)最近才開始看它,跟世界報的版面就是不一樣。

關於總統大選的攝影集 (當然也有火燒車)

另一種運動 一個由知識分子籌組的網站,也出了一本書,關於這次總統大選,有對薩扣機先生提出的政策之反駁,有各種概念的重新反省,如工作,社會安全,法國在歐洲的地位,健康,大學,等等各種關於政策的反省與思考,還有訪問學者的錄影可看,在裏面看到一位社會學教授Robert Castel是這學期上的一門課用的書"Les métamprphoses de la question sociale - une chronique du salariat" 覺得很親切。我個人是覺得,這樣的一個網站是個不錯的想法,由一群學者來思考各政黨提出的政策以及提出反駁之類的。

﹣﹣﹣﹣﹣﹣﹣﹣﹣﹣﹣﹣﹣﹣﹣﹣﹣﹣﹣﹣﹣﹣﹣﹣﹣﹣﹣﹣﹣﹣﹣
總統大選結束也好,免得我一天到晚不小心開新聞的網頁就整個浸下去出不來,
我可是有進度要趕的人吔!

5.5.07

[法國總統大選]之誰比較機車


今天意外的在薩扣機先生的網站看到他的大選宣傳商品,
這讓我想到我們的台灣之子第一次選總統時不也是沸沸揚
揚的弄了一大堆週邊商品,當時的Q版造型設計的還算可愛
所以反應還算熱烈,但反觀這位薩扣機先生的週邊商品,竟
如此大辣辣的放上他自己的照片,真是令人佩服其勇氣啊!
但是如果不要看有照片的T-Shirt的話,衣服本身還不錯啦,這
標語還蠻酷的。可是薩扣機先生的爭議性太大了,我怕穿了
它在路上會被打。

對了,不只短袖還有長袖,還有各種包包,筆記電腦的外殼圖
案,手機外殼圖案,真是瘋狂,誰要一天到晚頂著他的頭像啊!

商品購買請洽 薩扣機先生網站UMP
還有好多電視可以看(練法文聽力嗎??)

【補充】薩扣機先生的口號是:團結使一切成為可能!
結果有網友寫到:和他一起,最壞的成為可能!
(因為覺得很搞笑,值得記上一筆)

﹣﹣﹣﹣﹣﹣以 上 本 月 促 銷 商 品﹣﹣﹣﹣﹣﹣﹣﹣﹣﹣

繼五月二號的大選辯論後,隔天當然可在各報看到關於此辯論的
報導。 報導內容不外是:辯論過程,兩位候選人的表現,討論了
什麼,哪些議題成為爭論焦點,並請專家分析兩位候選人的表現,
以及各種對候選人表現評價之民調,還有一些是觀察選民動向的
報導,看看有哪些人在看辯論,在哪看等等。

我預期要看到全篇幅的辯論內容,但是好像太長了,預計兩小時
的辯論,延長成兩小時四十分,中間都沒休息,所以好像不太可
能,但是還是有些小報刊了部分文字,為什麼會刊呢?

當然是它的戲劇效果。因為在辯論其間,有幾次都呈現高度緊張
狀態,就是那種足球比賽,球巳經帶到球門區的狀況,然後觀眾
就會開始亢奮的期待,要進球了嗎?要進球了嗎? 會這樣類比,
當然是因為人在歐洲,足球賽對他們而言是日常生活,不過主要
是辯論當晚正好也有一場足球賽在進行,Manchester對Milan AC,
有些報導就把這場辯論與球賽做一類比之類的。

那麼到底刊了什麼呢?就是在四次高度緊張狀態時,兩位候選人
到底說了什麼?我覺得真是有趣極了,決定打出來,看看誰的話
比較機車。

一、關於Sego(賽鴿)的經濟規劃的問題上:

薩:華雅爾女士同時挑起多項主題,這樣會使得有些問題被跳過,
而無法更精確討論。
華:不,相反地,它們是非常具一致性的。
薩:如果您要同時全部討論的話,我們將無法更深入...
華:但是它們是聯貫在一起的,是一致的,債務問題和掁興經濟
是一貫的。
薩:我相信關於我這部分的細節在這場公開辯論裏不是沒有用處的

二、關於法國核能問題:

華 :您巳在很大的程度上接近關於技術的主題*。您巳經犯了整個
一連串 的錯誤。(我聽起來是:您真是一整個給它錯到不行。)
這將會發生在所有人身上*,您應該要稍微檢討您的主題。
薩:我可能不曉得這份文件,女士,但我是相當一致的。
(這裏我不太清楚在講什麼 sujet 還有dossier不知指什麼?)

三、關於des places en crèche 的問題*(不懂)

華:您跟我們說所有母親都應該為了在crèche得到一個位置而到法院前面。
(不懂)(哼!哈哈)這就是您向我們提倡的法國!
薩:您不需要用輕蔑來引人注意,這不是我所知道的政治辯論方法。
華:當您陷入囧境時,你就擺出犧牲者的姿態。
薩:如果是跟您的話,我將會成為一個同意*的犧牲者。

四、關於障礙孩童的入學問題:

華:讓我們回到極端的政治不道德。在我當部長時,我創造了7000個幫助
身心障礙孩童的職位。您卻把它全部取消,而現在,你眼眶泛著淚的來
這裏向所有身心障礙孩童承諾他們入學。我實在是很生氣。
薩:冷靜,別讓我瞧不起您。一位法國總統應該知道如何保持冷靜。我不懂
華雅爾女士為何會失去冷靜(理智)。
華:我並沒有失去冷靜(理智),我忿恨不平因為我有資格忿恨不平*。
我對不公平的事感到憤怒。我憤怒,因為我並不說謊而且我不會宣稱
要做之前擺脫不做的事。
薩:但是我不要您在所有人面前惱怒*。

(以上有*號部份都是我不會翻的地方,如果有路人經過煩請大德指正)

﹣﹣﹣﹣﹣﹣﹣以 上 對 話 誰 較 機 車 呢 ?﹣﹣﹣﹣﹣﹣﹣﹣﹣

我投薩扣機先生一票,機車男。

﹣﹣﹣﹣﹣﹣﹣﹣﹣﹣﹣﹣﹣﹣﹣﹣﹣﹣﹣﹣﹣﹣﹣﹣﹣﹣﹣﹣
話雖如此,但是根據調查顯示,薩扣機先生表現的很有紳士風度及
冷靜,而且其內容較有說服力。
而華雅爾女士則顯得具活力,也較具攻撃性,辯論過程總是直視
對方,而不像薩先生,總是看著兩位主持人,而不是看著華女士。
﹣﹣﹣﹣﹣﹣﹣﹣﹣﹣﹣﹣﹣﹣﹣﹣﹣﹣﹣﹣﹣﹣﹣﹣﹣﹣﹣﹣﹣
以上參考自沒有什麼份量的各免費本地小報:

metro

bordeaux7

Directsoir

20 minutes

Sud-Ouest 這個要錢啦!

le monde 世界報 這也要錢啦!

一個在尼斯咖啡館觀察看辯論的民眾的有趣文章 整個過程就像看一場足球賽。

Duovote 雙投票線上機制這是今天發現的有趣東西,就是對於每個人只有一票提出質疑,為什麼我不能兩個都選呢?這個網站提供這樣的想法與方法,你可以投兩票,也就是兩票兩個候選人你只各同意50%,然後其他人也是來投,那麼它可以把每位候選人的半票加起來,兩張半票等於一張全票,看起來似乎沒什麼不同,但是這張全票裏所包含的意義卻不同於原本一張100﹪的一票,兩張半票所等於的全票比較是對政見的選擇,而100﹪全票比較像對人的選擇。不過,這是我的理解,沒有很仔細看這個東西,到底是不是我想的那樣運作,只是覺得這樣很好玩,而且如果第一輪這樣玩,那Bayrou搞不好會進第二輪哦。

﹣﹣﹣﹣﹣﹣﹣﹣機 車 觀 察 = 有 趣 才 觀 察﹣﹣﹣﹣﹣﹣﹣﹣﹣﹣﹣﹣

2.5.07

[法國總統大選] 五月六號最終戰



來法國第二年了,遇到他們的總統大選,其實蠻好玩的,對我們而言
就好像觀察了一年多其大選生態一樣,從一開始UMP右派要派誰出來選
就一直是一個爭議的問題,然後又遇到CPE工作法的推動受阻,巴黎郊區
的抗議事件以及席哈克與薩扣機不合等總總新聞與傳言,即使法文再差
也還是略知一二,有時也會聽語言班老師聊政治問題,據我所遇過的語
言班老師(統計樣本:四人)表示,他們都很怕薩扣機,他讓法國人害
怕。但是這是否也表示,他讓法國人有所期待呢?期待一種強勢手段去
解決法國社會關於移民的複雜問題,這個問題充滿了矛盾情緒與複雜歷
史糾葛(可參考一部講二次大戰時幫法國打戰的非裔軍團歷史的電影
Indigène)。

從各黨誕生候選人期間,我一直以為只有右派的薩扣機先生和社會黨的
華雅爾(借用打狗旅行社版主的翻譯)女士兩個候選人,可能是家裡沒
電視還是新聞只看照片的關係,一直只看到這兩人的照片,其他一些說
要選的後來又說不選,直到有一天快進第一輪投票(四月二十二)時,
我問所上同學,現在到底有幾位候選人啊?她說有十二位,哇啊!有沒
有搞錯啊!十二個會不會太多啊!接下來的日子就比較常聽到巴胡的名
字和新聞,才知道他是屬於中間派UDF。也是我個人比較欣賞的候選人。
(其實是他看起來最順眼,不像薩扣機先生看起來像阿諾史瓦辛格,講
話又很強硬)

這次候選人中另外讓我感到訝異的就是一個三十二歲的年青人,第一次
看到傳單上的資料時還以為打錯了呢。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們參選只要五
百名民選之政治人物連署支持即可參選。

其實在這裏身歷其境的感受法國的總統大選好像蠻特別的,但由於在這
裡生活所以一時之間也忘了與台灣的不同處在哪。但是想想其實還是有
的,例如同樣有很多海報,但是馬路上沒有像台灣那樣的旗海翻騰;有
一些反對薩扣機先生的小噴漆及小傳單貼在校園及地下道之類的地方;
常常看到他們有電視辯論,每個候選人的時間是一樣的,所以平均來講
都可以看到那些候選人,他們有兩輪的選舉,第一輪只要沒有候選人得
票數過半就要以得票數最高的前兩名候選人進行第二輪投票,也就是兩
禮拜後,在這之前兩名候選人會再有一次電視辯論;投票當天及開票前
廣播裏會一直有分析大選的談話節目,例如這次一直談到一個現象,就
是選民為了避免2002年極右派的Le Pen進入第二輪與右派的席哈克對決
情形,大家都出來投票;同樣地,他們候選人也要法國走透透,常常在
各省走來走去,同樣也有造勢場面,有鳴笛聲,有高喊XXX總統的嗆
聲等等;應該還有很多我沒發現的事,不過目前就先這樣吧!

今天終於來到第二輪(五月六日)投票前的辯論,今晚九點在TF1及
France 2直播的電視辯論。有些法國人表示他並不打算看這場辯論,
因為對於他們兩個人的政策大家都巳經知道了,接下來只是選擇問題
,也有人表示,電視辯論對華雅爾女士比較不利,相較於薩扣機先生面
對媒體的自然與從容,在電視上的她看起來比較沒有說服力無法抓住人
心。我想她應該是私底下看起來較平易近人那種形吧。不過我也不了。

身邊有個日本朋友是交換學生,來法國一年,讀歐洲政治的,我跟她說
這次來遇到總統大選,對妳的學門而言真是賺到了,她說,對啊!她還
打算回日本申請獎學金再來。她不喜歡華雅爾,說她講話怪怪的,看起
來也怪怪的,我跟她說,你讀歐洲政治的,好得也說出個像樣的理由,
怎麼可以以貌取人呢,她說,用法文她沒辦法講。不過這是否再次證明
華雅爾真的不上鏡呢?

雖然沒有電視,但是看看今晚的辯論場地也不錯。


希望下次總統大選是在台灣觀察。

後記:很幸運在世界報上發現arte.tv一個德法合作的公共電視有直播,
是網路直播,太好了,坐在電腦前兩個半小時終於看完,順便又發現好
玩的東西,趕快貼上來,明天還有辯論。

【延伸閱讀】

arte.tv好看的公共電視,德法語都有。

e-blogarte電視做的關於總統大選的部落格,看起來很有趣。

Ségolène Royal的動態網頁超清楚,十分鐘搞懂她的七項主要政見及其政壇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