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1.08

關於博士論文...

(有一隻像熊的雲,在哪?啊太小了看不清楚,
拍的那天看起來好大的說。回宿舍會經過的停車場)


村上新書終於翻成中文,《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村上春樹每天四點起床,寫作四小時,之後去跑步,每天十公里」
「長跑與寫作十分相像,...都是一個人、也都是寂寞的事,...專注力、持續力最重要,一個作家每天在書桌前訓練意識集中,原先的極限值就會提昇。」摘自村上網站新書介紹的文章。(把網址和篇名弄丟了)

村上的這個想法很有趣,也和寫論文狀態有些相像,我把文章印下來貼在桌前,用綠筆劃在引用的這兩句話上。然後看到文章的那天去跑了一小時,結果後來就身體不適停了四天,然後又開始跑,可惜波爾多天氣實在是很不配合,六點去跑時,天色巳暗不說,還三天兩頭就下雨,阻礙我的持續力的訓練。

不下雨的時候,下午六點從圖書館離開,回房換衣服,走去操場,此時天色巳暗,天邊只有最後一抹暗紅晚霞以逃逸的姿態迅速鑽入夜幕中。所以跑個五分鐘,就星星堆滿天了。天暗也許還可以不是問題,因為平常都會有人練橄欖球,大部分時候是男生,禮拜一晚上還有女生,練球時,運動場會有照明,我們跑步的人可以繞著橄欖球場默默的跑。默默地跑,遇到一些熟悉的身影是常來跑的人,我們眼神照會,心領神會,「啊你來了啊!」在心中安心的和對方打招呼,卻從來不會叫住對方。就像在圖書館,我們熟悉某某某在某個角落勾勒出的輪廓,那個形象在我們心裡成為一幅親切的風景,我們如此親密每天一同看書,卻又從來彼此不識,甚至沒有交換過笑容。就像《布朗修哪裏去了?》的作者所描述的圖書館景觀一般,我們觀察那些熟悉的臉孔,同時我們也是他人心靈風景的一部分。

(左圖:我鍾愛的座位)



這是間小一點的圖書室位於整座圖館的三樓,這裡位置少,相對地也比較安靜,不像外面空間大,借書的人、討論的人、看書的人來來去去,自然就吵,來這裡的人幾乎可認出一些常客,常客們比較安靜,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種默契保持這裡安靜的看書氣氛,但是偶爾仍會遇到一些非常客,為了用電腦插座而來,有時兩三個人就討論了起來,這時我們也只能靜待這段時間過去,要不就拿起耳機吧!
(為了加強寫論文的決心,我決定把傅柯的磁場加強,第一波是去掃墓,第二波是桌布換上傅柯,下一波還沒想到?)

對了,剛說到天暗跑步,天暗還好,問題是溫度低就很不好。天氣冷筋骨本就不活絡,跑起來容易受傷,另一方面,身體不容易熱,熱了出了一點點汗,又容易感冒。所以跑起來還是有點遲疑,不是很暢快。但是還是得跑啊,要不然在圖書館內當了一整天的馬鈴薯,不動一動,平衡一下,後果可能不堪設想。另外,就精神層面而言,一整天處在心神消耗的狀態,如果不靠身體的運動狀態來清空大腦的話,思考很快便會掉入一種倦怠性死胡同裡。想不出東西,以為自己不行了,其實只是大腦缺點氧,需要打點氣進去罷了。

所以只要不下雨,還是要去跑。從跑步帶出一個主題,就是圖書館生活,而這就是本學期敝人在下我的新生活形態。寫這篇其實是為了抒發很多實行此生活形態後的諸多感覺,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學年開始不再有奢華網路和電話可用,因此也沒辦法跟老母常常鬼扯,為了讓她看些照片而瞭解我有在用功,所以寫這篇。

關於博士論文,它其實非關於用功強度而是一種生活形態的塑形,這是一場賭注,是未來生活方式的縮影,不再是以前某一學習階段結束後可以賣課本燒考卷的暢快與解脫,它是你將投注生命於其上的真實賭注,所以如果只是把重點放在看書寫東西這樣天真的想法的話,我想某種內在的紊亂很快就會向自己襲來。但是說歸說,我也是在這種極度不平衡的混亂中,不得不慢慢找出適應的心態。且仍在練習中。畢竟還是會有一些現實利益考量,總會閃過許多現實的念頭或擔憂,然而這些其實除了是妄想外,什麼都不是,不是表現出自己的責任心或某種現實性的態度,它只是自己無法安於當下的一種藉口罷了。早上看書看得累了,習慣去學生餐廳吃一個可頌和一小杯expresso,順便看Bordeaux 7 報紙,因為裏面有星座運勢,所有報紙的星座運勢中,我只看Bordeaux 7,因為它比較"準",哈,應該說合我的意,好像也比較正面。例如:前幾天我又開始擔心自己還沒發表文章之類的,開始想趕進度時,看到隔天的星座運勢就寫:「不要遺漏每一個階段,你的計劃很有趣,但是需要有足夠的時間來建立。健康方面:不要太粗暴」那時正好每天跑步,但要求有點太高,跑到太累,身體不適,哇!超準。今天的更讚,「你的創新將很迷人,現在只剩對一些細節精雕細琢。」真是很正面,看了心情都好起來。哈哈。其實重點是,要給事情它所需的時間來完成它,急也沒用。

(早餐:紅茶或咖啡+全麥或核桃麵包+一杯蜂蜜水+奶油或牛奶)

所以做為博士生活的序曲便顯得非常重要。一杯水、一杯咖啡或有機紅茶、加奶或蜂蜜、鄉村麵包或胡桃黑麥麵包、一點奶油、水果一枚。關於麵包,之前我都買土司,可是自從參加校醫處辦的麵包早餐活動後,我就不吃土司了,它添加了油和糖,不像傳統麵包有充份的能量及纖維幫助一天所需的能量。(雖然我還是十點半就肚子咕哩咕哩的叫)總之,早上在充滿香氣的麵包和茶香中酥醒對於將要開始的工作會有一個好心情,感覺處在一種精神亦亦的狀態,這樣很好,否則很難持續下去。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其實是我們本來每天都要做的功課,不該被延宕才對,而且我漸漸察覺這是一種態度問題,如果我們在做一件珍愛的事,那麼是否也要把自己弄得好好來做這件事,真正做著這事時,就不會一直問何時才能做完或到底能不能做好等遙望未來的問題,因為我們會沉浸在做的狀態並體會每一段時間的變化與進步,然後我們才算是真的知道自己所喜愛的東西究竟是什麼東西或是什麼樣的過程、怎樣一回事。(我媽看我吃得好應該就會放心了,然後我弟應該會羨慕得不得了吧)

吃完早餐,收拾書包,出門了。圖書館八點半開門,晚上七點關門。可以走路去,也可以騎單車去。沿途可以走綠意路線或人氣路線。天色尚未明朗,氣溫約在十二度上下,有一種冷清的感覺,甚至會有種這麼冷誰會來學校的錯覺。錯!當你經過某些教室時,很多八點的課早就開始了。很多學生也陸續從電車上下來,頓時,你以為自己很用功的幻覺馬上被打破,而圖書館也早巳進駐落干學生。這一個月以來我每天進圖書館,剛開始我都處於一種強烈的震憾中,原來在我搬進宿舍前,那種每天覺得天色尚暗,時間還早的時刻,早巳有一堆人默默地擠進書堆中。原來這世界不是當我睡,別人也睡,它悄悄地把我丟在我自己編織的藉口中勿自前行。我不是要比用功程度,只是突然警覺不能用浪漫隨性的心情做論文,瞧!即便是村上,每天還是會讓自己在桌前,不管是否寫得出東西,也就是說那是一種狀態,你要讓自己和那個你所想要、聲稱所珍愛的事有所連繫,而不是等天外飛來一筆的靈感,然後就能下筆成書。不,不是的,寫論文是一種生活修煉,不是要產生天才。而且,我也寧願把它看成是生活修煉,在其中我們學習自己與自己的對待關係,拿捏自己與外界的平衡,塑造自己將來想要的生活方式。


好像又扯遠了。話說十月中以後,每天至少九點前進圖書館。剛開始還十點,而且有點無法忍受圖書館那種與世隔絕的安靜(其實法國人很愛在圖書館講話或討論,而且好像也是大家有默契的共識)但是大體來說還是有點安靜,由於我是很愛在咖啡館或學生餐廳看書的人,一下子要長時間把自己浸在那種環境還真是有點受不了。可是漸漸地,發現自己專心在自己的思考裏時,就不會受不了了,反而受不了有些人在裏面一不小心就聊起來。於是,就這樣維持到現在十一月快底了,沒想到自己是個泡圖書館的人,很不可思議。但是更有趣的發現是,每天都維持與論文的關係還真的可以看到一細微的變化,要說進步也許比較可理解,而這樣的連繫有點像連續劇,你會想知道今天會怎樣,然而有時會堵住,然後就有點不開心,雖然知道那只是需要時間去發酵,但還是像看不到新情結而鬱悶。

(有時候的午餐:義式雙層起司塗麵包配玉米時蔬湯)

這樣說好像去圖書館很快樂似的。也不能這樣說,這樣太假了。只能說離開圖書館後,會有一種被淘空、耗盡的虛弱感,無法再思考和看東西。所以通常六點離開後,整裝跑步,回房洗澡,做飯弄一弄約巳是九點了,根本也不會再看書。關於晚餐,現在再忙再累還是會煮個飯蒸個菜偶爾也做湯之類的,同樣是照顧好自己的理念,這和我第一年在法國總是隨便吃的心態真是不可同日而語。然後晚餐做兩人份,其中一份便可做為隔天的午餐。哇!真是太感動了。我想如果我在國內可能就不太會養成這樣自給自足的生活習慣,也不太會去思考這些東西,因為外食選擇多而且又不像在這這麼貴。因為做飯的緣故,還發現了很多新食材新調味方式,偶爾也會搭一下紅、白酒。活著,就是要好好感受生活中平凡體驗。雖然我很慢熟,但是現在也不算太遲啦。
(有時候的晚餐:紅酒燉時蔬牛肉+一杯紅酒)


上次電話中說要拍秋天景色給老母看,結果一直沒時間,一直耗在圖書館,等到記得帶相機出門拍照時,多巳是簫條景像,色彩不像入秋時那樣五彩繽紛了。而且拍得時間不是太早就是太晚要不就陰天,所以也不好看,不過就將就著看一下吧。回宿舍的路上,看到一棵變紅的樹和一棵變黃的樹剛好在走動的路線上呈重疊狀態產生一種自然的調色效果,再加上周圍點綴著奇怪的葉團,感覺頗有趣隨手拍了下來,但是其實拍的不好,如果有陽光的光線再補上去的話,應該會有種眩目的斑爛的感覺。














太晚了,再不睡明天早起會有點痛苦。
(有一張阿嘉家的明信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