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10

一齣戲

人生猶如一齣戲,沒錯,但...。

從圖書館出來,一道人形飄忽而過,一個剪著好看髮形的年輕人,然而卻斜著右肩拖著沈重腳步瞿婁著背地走著。在那寂靜的瞬間,我彷彿看到一座劇場舞台緩慢經過,只差他的話語,這裏馬上會有一部戲上演。

這才領會到,每個人都在無意識的在自己身體這座舞台裏演著獨角戲,那劇本在人生的前二十、三十年早巳寫定,接下來遇到的人只是重覆對號入座進自己設定的角色罷了。我在和你說話,但是其實我不是在和你說話,我在和我的過去經驗的角色說話,也就是說,我們所面對的他人,其實都只是那個委拉斯蓋茲在宮娥圖裏藏匿在畫深處鏡子裏的國王和王后,你以為畫家在看你,但其實畫家在看國王。

我們養成過程所一一建立的行為模式使我們學會「不臨在」,而只要用自己腦袋裏的危機解決模式來過日子,因為那個「壞」是我們巳經驗且形成對應行為的,是可以忍受的,其他的方法是未知的所以是比痛苦更巨大的。對於外在不可操控的,我們的解決方法卻是進而呆在內在的可操控之中。這是實證性永遠都有其立足點的基本模式。

因為身體是劇場,因為生命是戲,我們看到了多少華麗舞台與風光喜劇,同樣也見試了各種殘破舞台與催淚悲劇,突然間,才發現自己以前只想貶身體揚智性的荒謬,一齣戲不就是劇本、舞台、演員才成就的起來,編劇家只想誇耀自己的才華,只會落得沒有舞台的怨天尤人。

17.3.10

身體與思維

在《當下的力量》一書中提到一個觀點:在身體裏找到當下。

從朋友教的太極拳拳架及吐氣中體驗到身上每個毛細孔在吐氣時綻開的感受,原來當下是如此豐富、細緻與充滿力量。

才發現透過身體可以找到當下,而思維則只給我們過去和未來,過多的思維,人即渙散;用心的身體則體驗到如海的專注力量。

16.3.10

自我關注

我說「懶惰是一種撒驕的表達。」

然而之前的我並不了解,我對自己的懶惰批判,也對伴侶的懶惰批判,更批判母親的懶惰,我以為懶惰是一種「不好」的人格特質,是要去之而後快的,是不可以拿來當藉口的,是一種不負責任、逃避的行為。

就算學會了儘量不批判,但仍對「懶惰」此一特質感到困惑,不知它有何意義。

直到今天意外地在圖書館讀到了《黑暗也是一種力量》,才找到「懶惰」所想要傳遞的訊息。

一直以來,對負面評價有一種迷惑,我並不堅信負面評價是絕對不好,但又不是很想的通負面評價的價值,它似乎是我們藉以理解正面評價的基石,卻又是我們急於一腳踢開的醜陋怪物。我們討厭自己脾氣不好、粗俗、愚鈍等等,卻忘了感謝這些「醜陋」讓我們看到純潔的光亮。正如傅柯在《瘋狂史》序言中提到的,透過瘋狂,理性得以被認識且自我認同,然而理性卻忘了感謝瘋狂。

但是即便我們瞭解了事物的正反或陰陽關係,我們仍無法避免對正向事物的追求、對負面事物的恐懼,結果我們仍拋不開對負面事物的逃避行為與壓抑。

然而在《黑暗也是一種力量》一書中,我看到一個最珍貴的禮物,那便是從負面評價中找到它所要給我們的正面訊息,這是對正反關係理解後的創造性思考的具體表現,這是對「法則」的理解與實際運用,而每一次從每一個負面評價中找到其可能相對應的正面評價便是人的創造力,簡單一點說,它是我們說的正面地看待事物。然而,正向思考並不是一種消極式的天真樂觀主義,它需要如上述般細節的描述,正向思考不是為了趨吉避凶所找到的消極保命之道,而是真正體會陰陽相生之道,接受正面與負面的同時存在所發展出的積極創新的行動。

一旦我們將自己內在的負面評價理解成一份給自己的未來「禮物」(待解碼),我們會對自己內在的負面產生一種積極、好奇的遊戲心態,進而取代過往的壓抑、自責、批判的消極心態。在前面一種態度中,我們會產生行動力、改變的行動,而後者卻會因為負面手法而產生更過度的負面情境,且更糟的是自己會重覆陷在此一負面情境中而莫名奇妙。

書中進一步提到了改寫劇本行動力,這和我前一篇文章提到的進入心理影像改變記憶情節的理念相似,不同的是,作者建議的是直接在當下的情境中做決定,把心理想要的落實成行動,藉以改變自己蟄居於過往無能為力框架下的思考習性。這的確是一個好方法,讓過去的自己結束,讓新生的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新行為模式中成長、茁壯,在這個新行為模式中做一個真正、完整的自己。

書中對負面評價的詳細討論也對應了最近對拳架結構的理解與體驗。在朋友的指點下,體驗了自我結構的完整性與在自己身體由大(結構)至小(每一個細胞)的專注之中便可應變無窮的極妙之處。從前搭手時,意識便會急忙來到與人搭手的點,跟著對方的來力左竄右跑的,再者則是忙著預測對方會從哪推來,我要如何化掉,總之腦袋總不停歇地跟著「對方」轉,而無「自己」。就像我們被意欲避免負面評價出現的意圖追著跑,而能量則都消耗在遣責這些負面評價上,而沒有多餘力量去做創造性的思考。好比一旦說了第一個謊言,接下來就會一直心不在焉的想著如何不要讓謊言被戳破或編織第二個謊言,哪來的力氣好好過日子。然而,一旦我們願意接受自己的負面評價,那麼我們便會省下許多抗拒它的力氣而來思考此一負面是要傳遞什麼正面訊息給自己,就如書中用的很好的一個詞「禮物」,我們身上的負面評價其實潛藏著一個正面禮物,它曾是我們人格特質中完整的一部分,只是在某個時刻被驚嚇到因此學會了噤口不語,我們學習解讀它,其實也是把自己從那個驚嚇中解救出來,給予關愛,讓它不要再以一種過度的形式表現而回到它適度的表現狀態上。

我的確被書中介紹的方法給誘惑了,而且還是「利誘」,試想,若一項負面特質都代表了一個禮物,一個正面特質的找回,那麼接受更多自己所討厭的自己不就是找回更多的正面特質,那不是賺到了嗎?好比回收工作,拿廢鐵換現金。

於是馬上測試了一樣,「懶惰」。伴侶常說他的問題是懶惰,我都會在內心獨白,這是逃避的藉口,不願負責任的藉口,我對這個藉口很是不滿,但是我發現自己也會懶惰,且因為我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我便極力避免懶惰,或會對自己的這個行為極力批評,但是我並沒有因此好受。今天我試著思考並找出懶惰可以給出的禮物,結果找到了「撒驕」,不是任性過度的那種,而是可愛的那種,突然對於懶惰有了不同視野、不同知覺方式,它看起來可愛多了,最重要的是我看到它所想釋放「想要感受愛」的訊息,這樣我就不會想要批判它了,而是花點時間照顧、陪伴自己。

懶得寫了,「自我關注」去。

13.3.10

傷害形成的魔幻瞬間

在一個湊巧的機緣下,去做了一趟全身經絡理療的按摩(從腳到肩由手至背)。

沒想過做個按摩,舒展的不只是鬱結的經絡也同時開啟了阻塞的心門(有人按摩完回家大哭的嗎?)

隨著止不住的哽咽與淚水,我沿著這個震顫的頻率,慢慢地回到這場發洩力量的源頭。

又是那個熟悉的二樓走廊,深夜裏,房間門外的牆角蹲踞著一個小女孩,小孩的母親巳在疲累的倦意中睡去。畫面中的小女孩沒有哭泣,甚至有點模糊,我突然想走過去,蹲在那個小女孩蹲踞的位置,小女孩不見了,我蹲在那,沒有哭,決定站起來,本來想回到自己房間,突然轉個念頭,我跑回媽媽的房間,擠到睡意正濃的母親身邊,躺了下來,不在意母親的抱怨,我微笑著躺下,心裏面有撒驕的甜蜜。

從這個畫面出來,我才了解到,之前雖然回來過這個畫面,但是當時只有回來到這個場景的能力,小女孩仍在哭泣,我只是和小女孩一起哭泣。我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或如何做。昨天再次回到這個場景,小女孩的出現並不具體,反而是我的行動比較具體,我嚐試讓自己進入這個場景,我蹲下,然後我站了起來,回房間是因為知道母親會叫我回房去自己睡,但是在畫面中的我突然想到,如果我這就回去,不就一切重覆小時候的情形嗎?然後這一切原有的「習得無助感」經驗不就又再一次刻劃在大腦的皺褶裏,那麼我回到這個場景又有何意義?不會只是要來自憐自艾當悲劇女主角吧?於是我轉了個念頭,既然我想去媽媽身邊睡,那我就去吧,就像現在的我能恣意去做的行為,於是我去到母親身旁睡了下來,任性的、安心的結束這個場景。

沒想過還能在自己的心理影像中,做這種改變過去結果的實驗。那個場景是傷害銘刻的瞬間,它在腦袋裏佈署了一切條件,小孩是這個場景的主體也是客體,是感受主體,也是無能為力的客體,時日漸增,這個無能為力的客體卻漸漸成為主體,但不再是感受主體,而是認識到自己是無能為力的意識主體,並且認識(定)自己是這樣的,例如:不會有人幫我的、不會有人愛我的或遇到害怕的事情,我是無能為力的等諸如此類。因此這個場景彷佛是一無時間性的無機空間,它永遠在那,並不因為過去而消失也不因未來而改變,它就是過去、未來以及現在。它是永恒。除非,除非在另 一個奇異的時刻,你又回到這個彷彿寫在你性格基因的事件遺跡裏,你在裏面摸摸探探,你在裏面玩角色扮演,扮演那個小孩,並且用你現在的想法去玩情結而不是用小孩的想法,也就是用現在改變過去,而同時,你也改變了未來。那個基因也似的性格密碼被重組了,你的未來才得以以現在的你重新開始而不是延續你那原本的過去。

發現了這件事之後,我馬上讓自己進入另一個事件影像中:我回到一次感情破裂的場景。我看到自己知道真相後轉身跑去車站離開現場的身影。我隨即進入畫面,停下腳步,我想這麼重要的事情我還跑去趕什麼火車,應該留下來,生氣也好,大哭也好,對話也好,總之都不該逃避,而且在那個時候,我其實想要一個擁抱,即使是當時最恨的人,也無妨。

在這次無機的出現兩個事件影像中,一個是幼年與母親的關係,一個是成年後的伴侶關係,我沒有刻意尋找,只是看心理面湧出的是什麼事件,第一個事件果然很重要,它是我每次遇到真正害怕的東西時所會出現的狀態,即無能為力,這使自己無法認清當下的現實,即,我有能力這件事,而無止境的害怕下去。第二個事件則是無法滿足,因為在那個最需要的擁抱錯過了之後,之後再怎麼好的對待都只覺得空虛,有種無法感受當下的愛的失能狀態。然而透過這個奇怪的類似改變夢境或意識的心理影像重塑的實驗,至少它似乎有重新鏤刻事件場景或認知的功能,它不是真的改變過去,不是竄改歷史,而是要把現在你有的能力加入那個心理圖像之中,讓自己可以不要只從過去的心理圖像認識或認定自己而也要時時更新軟體,認識到巳升級的自己不要自己巳有最新版了還不知道,仍傻傻地用過期舊版,左支右絀還抱怨難用。

最近另一個身體體驗是拳架結構的體驗,這個身體的圓滿感也提供了心靈另一番新景像,知覺本身所帶出的體認遠非知性辨證所能及,拳架給出了身體圓滿氣飽的知覺可能而經絡的疏通則給予身體鬆暢的知覺可能,而這個對於心靈上的療癒或智慧上的洞悉都有其相輔相成之處。

因此,我設想一個完整的心靈工作應該包含生理(經絡認識)、身體(拳理認識)、意識(思維認識),三方面都能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