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在一家青少年書店聽了一場小巧溫馨的座談,約莫十來人吧。
由兩位約小六的女孩唸一章作者的書。
作者是Yaël Hassan 生在法國,現居巴黎。青少年時期在比利時、法國及以色列度過。
其作品多是處理較難的問題,如種族、納粹、猶太人、戰爭、身心障礙等。
座談開始時我們問她如何寫作這些故事,她說她是很自然地讓文字流淌,不作組織與架構。有人提到她的作品很感動人,她說當她寫時,她是為自己而寫,不是為現在這個成人的自己而是心中的小女孩而寫,她只寫自己覺得能被感動的東西,她說也許是因為這樣,所以也可以感動很多人。我問到,她是否有因為要寫給小孩而特別撿選特別的字眼。她說,沒有,是很自然而然地,僅管有難字或難句,她也不會更動。這時有人附議說,這是某種成長的方式。另外,有人提到有的故事結局不好(mal)的部分,她回到,她覺得這不該說是結局不好,而該說這是正常(normal)的結局。有人附議這是人生,我們活在其中。我很訝異也很喜歡她的回答,ce n’est pas mal, c’est normal. 真實的人生,不是不好或好,而是我們在那樣的處境如何仍然像自己一樣的活著。她的作品巳翻成日文、韓文、泰文等。當我發問時,她還問我來自哪?我說台灣,她說可惜她手邊只有韓文本,還從書包裏拿出韓文版。真可惜台灣沒有。(有沒有出版社要作啊)
除了小說外,她還有一些近似紀錄文件的作品,例如戰爭(38-39)時的書信,是兩個小孩的通信。及其他主題。
我個人倒是蠻喜歡青少年小說的,因為裏面有一種直接、笨拙、天真、敏感的東西,有時它們會轉換成傻氣的勇敢。另一方面,透過它,好像是在和自己心中的小孩對話。
七點,走出書店,深藍的天,澄黃的燈 ,今天晚上像是一篇可人的小品 ,感覺溫暖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