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0.10
好想有人陪的自己
和朋友說了一個比喻,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是在精神療養院中復建。每天在本子上寫日記,畫點小圖,寫一兩行論文,煮一頓好吃的飯菜,時不時的爆掉,釋放無始劫(太誇張了吧)以來所壓抑的情緒。
無目地的畫圖,可以讓自己平靜以及浸淫在創造的喜悅中,就是這樣小小的喜悅維繫了存在的理所當然。無目地的煮飯,就會專心的煮飯,享受創造菜的口味、色彩、溫度、香味的五種感官裡,在無目地之中,全然地專注即全然地放鬆即全然地享受。我試著用無目地的心情踩進論文的文字裏,我想像自己走進畫室,在畫架上釘好畫紙,拿起炭筆,打起草稿,那一句句不成樣的句子是我的初稿,這樣的初稿通常最後都在圖完成後就不見了,甚至在第三層的描繪中就不見了,但初稿的輪廓是必要的,我享受畫了又擦、擦了又畫的輪廓定稿過程,我也這樣看著論文的句子,像是那一道道被隨意且大致畫上的線條,是一種輕鬆又開心的遊戲。
因此,我必須把自己看成精神病患,放任自己的自我探索過程,我觀察自己的瘋狂與無力感,看到每一次焦慮升起與落下的過程,看到每一次哭泣如巨浪打來的過程,我知道自己活得好好的,但前提是我必須把自己看成瘋子,而我將會是自己的材料,我是自己的分析師,我問自己問題,我看到自己表現各種戲劇化的情緒,我的目標將不會是把自己治好,而是和自己整合,那會是什麼?現在可用的詞彙可能只有清醒的瘋子,然而整合好的時刻到來時,也許又有新的詞出現。
在花之飛鳥組的漫畫裏,飛鳥教一個女孩畫直線,「一旦妳可以畫出直線,就可以出院了。」飛鳥這麼對女孩說。我不知道是否可以畫出直線就真的可以出院,但至少,在這個惟一且單純的動作中,我們會回到存在的簡單與神奇之中,我們可以重新肯定自己,單純的肯定自己的活著。這是我重新開始畫圖的理由,這種平靜的狀態,讓我回想起在阿福老師的台南畫室裏畫炭筆素描的時光,有段時間想考試,要考石膏像,感覺一直畫不好,但是很享受每次進畫室那股混著各種創作材料的味道,拿畫架,架板子,釘畫紙,倒出炭筆和揉得黑炭般的擦子,開始打草稿,老師會放很好聽的音樂,現在想起來的是陳明章的歌,整個畫室是被這些音符、氣味、人、畫具所創造出的獨特的世界,在那裏,我的心會很平靜,很安全的感覺。因為我和我所喜愛的東西在一起,也就是我和我自己在一起,我和喜歡畫圖的自己在一起,感覺開心沒有害怕。
梵谷在療養院時,院裡的人不讓他繼續畫圖,覺得那會讓他刺激太大。頂多是後來慢慢讓他一點點的開始,於是梵谷為了能畫圖,便只好表現良好,以便能快點出院畫圖。不能執起畫筆的梵谷,在某部分便是與他自己分開了,因著這個分開,他會感到痛苦。
有一個晚上,三點多爬起來亂摸,後來拿起傅柯說真話的勇氣的法蘭西學院課程來看,關於犬儒學派的生命形式及其形式所顯化的真理。那樣的平靜感就這樣悄悄來到,愉快而平靜的在一行又行的文字之間。
只要不要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以有什麼目地或什麼用途,那麼不管做什麼都很容易有種愉快且平靜的感覺。而我以前卻想錯了,我以為要達到什麼目地或結果才能擁有快樂,或才有資格擁有快樂及平靜。在這之前,不應該也不可以享受快樂、幸福的感覺。因著這樣的壓抑,我把自己逼迫到與自己撕裂的十字路口,巳經沒有力氣壓住自己了。
剛上小學一年級,放學回家,外婆會要我背課文,背好了再背給外婆聽。而外婆會坐在窗邊的大書桌開著收音機聽股票畫每股的曲線圖,畫得真是漂亮仔細,紅紅綠綠的。我並不討厭背書,甚至覺得那是我和外婆之間的遊戲,我背得愈快,就會讓外婆愈驚奇,她會睜大眼的說,這麼快。很好玩。而在那樣的午後時光,外婆的身影浮貼在毛玻璃的窗上,安靜的糖廠宿舍回蕩著股票報音員的字正腔圓以及我喃喃背書的聲音,我背著外婆看書,但是我心裏有外婆的剪影所以安心。這是我對平靜、愉悅以及安心的原始畫面。
今年回家住了一段時間,睡在二樓臨院子的房裡,總在清晨聽到外公外婆鬥嘴或討論如何搬花種菜的對話聲,就這樣在一種熟悉的安心感中笑著醒來。
我看到這樣一個自己,想要有人陪著的自己,有人陪著玩、陪著講話、陪著生活的自己。然而這個自己以前一直不被自己承認,不願意自己是那樣柔弱、愛撒驕的個性,於是硬把自己拗成現在這個樣子。現在總算知道這樣是不能撐一輩子的,對不起,我錯了。
先從承認開始,承認諸多的不願承認,便無須再花力氣去否認那些不願承認的部分,而省下來的力氣才可以慢慢的往前走,去創造、去感受、去喜悅。
24.10.10
成為自己之前
有一次和X聊著自己是由什麼組成的,自馬克斯之後,我們很難不說到異化,自己對自己而言很多時候是陌生的。X說到,即使是異化的自己,那也還是自己啊,因為那巳經成了自己行為的一部分,即便心裏衝突著,有的甚至內化到心裏也不衝突了,也就是在意識層面巳意識不到衝突了,而轉而在身體層面突顯這衝突。
所以在我們這個時代,要成為自己之前,有一段好長的路要走。小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很小,或周遭的人也都認為我們是不完整的、是新的、需要學習的,於是我們不斷地被父母、親朋好友、老師、媒體、等所給予的各種信念(他們相信的或服從的)所組構。就這樣,我們成為一個多媒材的自己,衣服套一套,也蠻像一回事的,反正也和別人差不多。我們以為成為和別人一樣的人,就是一個正常的自己。
記得當時對X所說話,即使是異化的自己,那也還是自己啊,不太能贊同,但也尚未深入去想,所以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最近對這個問題終於開始有了體會,當一個人開始去問,自己是誰,這個問題時,他馬上就會看到各種內在衝突,那種原本由每天儀式般的日常生活所組成的行動突然失去了其標誌自己是誰的合理性與統一性。衝突可以說是內在的,但同時也是外在的。例如,當自己不願意做某件事或行為時,自己馬上會給自己另一個聲音要自己去做這件事,這聲音有可能是父母的、師長的、別人的耳語甚至是自己迷戀的一本書上的一句話,總之,那時某個時刻,自己在自己生命方向烙印下來的某個來自外在的價值觀,我們在那時那地,不管以什麼方式相信了它,之後,它悄然隱身於我們的無意識或潛意識之中。然後,我們依此信念採取行動,直到我們相信自己變成了這個信念的代理人為止,然後我們會覺得自己成為自己信念的主人了,卻不知我們的行動同時是此信念的奴僕,而自己則在玩這個把自己變成這信念的過程中,玩不見了。
所以重點也不是不能玩變成自己的信念的遊戲,只是不要玩不見了自己,結果被信念耍著昏頭。尤其是從小到大,我們玩的信念可謂不計其數,有別人給的,但也有自己去找來的(例如做個自命清高孤獨的詩人,覺得這樣很酷),結果就好像電腦開太多視窗,當掉了,突然想知道自己是誰,卻在那些視窗裏迷失,卻忘了自己是電腦本身,可以重新開機的,或關掉視窗。但是也許關掉視窗的過程是很麻煩的,其實麻煩本身並不麻煩,那是我們的猶豫不決、才會感覺麻煩,想關這個視窗,又怕待會可能會有需要,雖然不喜歡,但是看看也不錯,就這樣,我們一邊做著自己想做的決定,但同時又容許其他聲音進來拉扯,因為我們都普遍相信,自己是不完美的,而因為這個信念,我們試著符合規範,至少不要成為不正常的人。於是我們一邊做著自己想要的決定,但又困擾於其他相反意見,而憂慮著那相反意見的可能結果,於是前進的有如駝重舉步,倒底自己能不能為自己做主?
當自己可以看到自己對一件事的情緒、看法是由哪一組信念所引導時,就是自己做主的時候。
難怪哲學不停地質問各種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概念,哲學在思考的是思考本身,並同時詰問在思考之網下的存在是否是自由的。然而有趣的是,一旦說到思考或哲學,似乎很難把它聯想到愉悅或享樂氣氛,但是,事實上,思考或覺察其實有種有趣的、愉悅的氣氛在裏面,在當代思想裏,有巴特,和Michel Serres用jouissance來形容這樣的思考氣氛,而傅柯喜歡用的rire, curiosité都帶著一種看魔術的慶典氣氛,的確,我們的思想有變魔術的效果,它具有一種實證性,但是哲學家知道這個實證性背後的趣味,哲學家像淘氣的孩子笑了,思想可以成為慶典,魔術表演大會。
我想,我給自己找的最大的麻煩就是我相信哲學是可以用在生活上的,因為這個信念,我得重新看見自己的每個信念,那些無關緊要的或悠關性命的都要一一去看,然後證明哲學果然和生活息息相關,和找到自己有關,和自由的力量有關,和存在有關。所以,我無法接受自己只是為了學位而孜孜不倦,於是我給自己一個看似阻礙的阻礙,如果,透過哲學,我可以看到自己的各種信念背後的結構並且有改變自己的勇氣,那麼我就敢教這樣的一種哲學。
透過覺察與重新設定自己想要的人生版本,我會成為另一個不一樣的自己,而之前的自己也是自己,那組知識型下的自己是我不想玩了的版本,現在要玩升級版的了。
所以在我們這個時代,要成為自己之前,有一段好長的路要走。小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很小,或周遭的人也都認為我們是不完整的、是新的、需要學習的,於是我們不斷地被父母、親朋好友、老師、媒體、等所給予的各種信念(他們相信的或服從的)所組構。就這樣,我們成為一個多媒材的自己,衣服套一套,也蠻像一回事的,反正也和別人差不多。我們以為成為和別人一樣的人,就是一個正常的自己。
記得當時對X所說話,即使是異化的自己,那也還是自己啊,不太能贊同,但也尚未深入去想,所以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最近對這個問題終於開始有了體會,當一個人開始去問,自己是誰,這個問題時,他馬上就會看到各種內在衝突,那種原本由每天儀式般的日常生活所組成的行動突然失去了其標誌自己是誰的合理性與統一性。衝突可以說是內在的,但同時也是外在的。例如,當自己不願意做某件事或行為時,自己馬上會給自己另一個聲音要自己去做這件事,這聲音有可能是父母的、師長的、別人的耳語甚至是自己迷戀的一本書上的一句話,總之,那時某個時刻,自己在自己生命方向烙印下來的某個來自外在的價值觀,我們在那時那地,不管以什麼方式相信了它,之後,它悄然隱身於我們的無意識或潛意識之中。然後,我們依此信念採取行動,直到我們相信自己變成了這個信念的代理人為止,然後我們會覺得自己成為自己信念的主人了,卻不知我們的行動同時是此信念的奴僕,而自己則在玩這個把自己變成這信念的過程中,玩不見了。
所以重點也不是不能玩變成自己的信念的遊戲,只是不要玩不見了自己,結果被信念耍著昏頭。尤其是從小到大,我們玩的信念可謂不計其數,有別人給的,但也有自己去找來的(例如做個自命清高孤獨的詩人,覺得這樣很酷),結果就好像電腦開太多視窗,當掉了,突然想知道自己是誰,卻在那些視窗裏迷失,卻忘了自己是電腦本身,可以重新開機的,或關掉視窗。但是也許關掉視窗的過程是很麻煩的,其實麻煩本身並不麻煩,那是我們的猶豫不決、才會感覺麻煩,想關這個視窗,又怕待會可能會有需要,雖然不喜歡,但是看看也不錯,就這樣,我們一邊做著自己想做的決定,但同時又容許其他聲音進來拉扯,因為我們都普遍相信,自己是不完美的,而因為這個信念,我們試著符合規範,至少不要成為不正常的人。於是我們一邊做著自己想要的決定,但又困擾於其他相反意見,而憂慮著那相反意見的可能結果,於是前進的有如駝重舉步,倒底自己能不能為自己做主?
當自己可以看到自己對一件事的情緒、看法是由哪一組信念所引導時,就是自己做主的時候。
難怪哲學不停地質問各種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概念,哲學在思考的是思考本身,並同時詰問在思考之網下的存在是否是自由的。然而有趣的是,一旦說到思考或哲學,似乎很難把它聯想到愉悅或享樂氣氛,但是,事實上,思考或覺察其實有種有趣的、愉悅的氣氛在裏面,在當代思想裏,有巴特,和Michel Serres用jouissance來形容這樣的思考氣氛,而傅柯喜歡用的rire, curiosité都帶著一種看魔術的慶典氣氛,的確,我們的思想有變魔術的效果,它具有一種實證性,但是哲學家知道這個實證性背後的趣味,哲學家像淘氣的孩子笑了,思想可以成為慶典,魔術表演大會。
我想,我給自己找的最大的麻煩就是我相信哲學是可以用在生活上的,因為這個信念,我得重新看見自己的每個信念,那些無關緊要的或悠關性命的都要一一去看,然後證明哲學果然和生活息息相關,和找到自己有關,和自由的力量有關,和存在有關。所以,我無法接受自己只是為了學位而孜孜不倦,於是我給自己一個看似阻礙的阻礙,如果,透過哲學,我可以看到自己的各種信念背後的結構並且有改變自己的勇氣,那麼我就敢教這樣的一種哲學。
透過覺察與重新設定自己想要的人生版本,我會成為另一個不一樣的自己,而之前的自己也是自己,那組知識型下的自己是我不想玩了的版本,現在要玩升級版的了。
20.10.10
請來牽我的手
請來 牽我的手
當我羞怯地 別過你深情凝視的眼
請來 牽我的手
當我淘氣地 閃過你不知所措的唇
請來 牽我的手
當我不經意地 撞進你溫暖等候的胸膛
請來 牽我的手
在一首詩的驚嘆聲中
在一部電影的笑與淚中
在一抺微陽隱沒的輝煌中
在一陣陣趕赴退潮湧上的浪花裏
請你 來牽我的手
在每一個微小的生命悸動中
請來 牽我的手
看見那悸動裏的驚奇
在毫不遲疑的盲目前行中
請來 牽我的手
看見那毫不遲疑裏的不安
請來 牽我的手
讓我回憶起愛
看見我們在其中用慧詰眼神交換的秘密
在我們沈沈入睡的夜裏
噓!
也請來 牽我的手
分享我你夢底光景
噓!
讓我們安靜地牽起手來
晃蕩過愛情的街
當我羞怯地 別過你深情凝視的眼
請來 牽我的手
當我淘氣地 閃過你不知所措的唇
請來 牽我的手
當我不經意地 撞進你溫暖等候的胸膛
請來 牽我的手
在一首詩的驚嘆聲中
在一部電影的笑與淚中
在一抺微陽隱沒的輝煌中
在一陣陣趕赴退潮湧上的浪花裏
請你 來牽我的手
在每一個微小的生命悸動中
請來 牽我的手
看見那悸動裏的驚奇
在毫不遲疑的盲目前行中
請來 牽我的手
看見那毫不遲疑裏的不安
請來 牽我的手
讓我回憶起愛
看見我們在其中用慧詰眼神交換的秘密
在我們沈沈入睡的夜裏
噓!
也請來 牽我的手
分享我你夢底光景
噓!
讓我們安靜地牽起手來
晃蕩過愛情的街
18.10.10
多少個自己
什麼是我真正在乎的?
我在幹嘛?我在這裏幹嘛?我為什麼在這裡?我為什麼自願在這裡卻感到一種壓迫感?我為什麼會在這裡被時間壓迫?被貸款恐嚇?我為什麼如此自由的不快樂?我想要的難道不是我所選的?我如何知道我想要什麼?
這些問題自去年論文工作間斷停歇以來便惡夢般地纏繞著我看似平靜幸福的研究生活,我並沒有為錢所惱,也不為情所苦,更沒有為沒學校沒教授所煩,簡言之,我的確是平靜的在哲思之流裏過日子,我不明白自己怎麼突然給自己找起麻煩來。
去年寫了一段長時間的家書及部落格文章,那時心裏惦記著,寫夠了就快快回論文的正業上吧,總覺得這樣空著日子俓自往自己內在裏看有種不合時宜的憂慮。可這麼一寫便六七個月過去了。而之後的日子論文的工作也沒有理所當然的回到我的心裏,我只是心裏惦記著卻推拖著,似乎在等什麼更重要的事,但又什麼事都沒有,沒有任何客觀事件或問題在阻礙著我,然而卻像是「等待果陀」似的,我推拖著論文,等待著什麼,更重要的什麼的到來。然而我什麼都沒看到,只看到推拖著論文的自己。
然而,我不知道有些事是時間到了,徵兆便會出現,只是當下也許稍不注意便失去察覺,只會覺得莫名其妙,自己在發什麼瘋,卻不知道我所等待的答案巳以一種有趣的形式向我靠近了。
一年了,也夠久了,再不等出個結果來,就要還貸款啦!
最近密集地聽許添盛醫師的演講,要問我為什麼,可能也無法三言兩語的交代,總之這是最近在做的事,而我依舊惦記著論文的事,但就是無法甘願地進入工作狀態,只能悠悠地看著自己,看自己到底要幹嘛,直到有一天,我狠了心對自己說,好,要聽就給它卯起來聽吧,不要想論文的事了。(啊!限制級,家人不能看。)這樣想了之後,心情便輕鬆了起來。但卻開始平靜的看論文相關的書了。看著看著,好像自己巳坐在這裏看了幾世紀的書了,房裏的每樣傢俱都洋溢著幸福感,因為感覺到這樣在文字裏思考著的恬靜時刻有著歐洲老房子爐火前的溫暖幸福,感覺身旁有人陪著,卻又單獨的思考著,彷彿自己活在這樣的一幅畫裏,而我的感受只是重新啟動這幅畫的氣氛。這是一種很難以言喻的感覺,我感覺到那是自己內在對於閱讀時光的累世記憶,那種靜美恬適的瞬間。
但是這並沒有讓我捲起袖管寫論文。哈哈。
今天,又在聽演講,順便靜坐。隨著他提到使用賽斯時空照像機的練習,我也順便想想自己想去拍什麼照,拍了一張在台大校門口的心靈照片(他舉例如果現在回到考大學的時候,你想去哪個學校就去那個學校門口拍照),另外,他又舉例,假如你十年前遇到賽斯,很奇怪的,我感到情緒波動了起來,我大致推算了十年前我在做什麼,腦袋裏浮現在救國團做張老師培訓的時候的自己,那是二技時的自己,我馬上和那時的自己連了起來,我清楚而深刻的感覺到最後一天的課讓我覺得很捨不得,我很不希望課程結束,我覺得去上課是最快樂、最開心的,然而第二階段的結訓測驗沒過,所以沒辦法繼續上課了,然而自己當時卻是很認命的接受了這個結果,因為這個問題不是當時的我所能穿越的,不是K一晚的書就可以過的,那是一個彷諮商的現場,那樣的現場便暴露了所有負面的以及強作堅強的自己,那時的我並沒有力量支撐另一個受傷的靈魂,甚至我會自我崩解,哈哈。有聽過諮商別人自己先爆掉的嗎?個案搞不好還要來安慰諮商員呢。這個記憶的重新連結,神奇的啟動了內在巨大的情緒,我巳不記得當時因為要離開而非常傷感的事了,而讀了哲學以後,我還把這個過去當做是年少不經世的趣事,卻不再認真看待曾如此熱切渴望吸收心理學與諮商經驗的自己,甚至我以為哲學可以是全部,我不再關注自己的渴望,我以為哲學可以解答我所有疑惑,我要自己在一旁耐心等候。
在淚水中,我突然領悟,哲學不是我內心的主業而是副業,而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是心理諮商是關於自己的心理問題,然而這一切卻又通向對存在的探問,又成為一個哲學問題,我終於懂了,自己內在的推拖是怎麼回事了,重點不是要做什麼、放棄什麼而是要把那個被自己遺忘了的、否定了的熱情再召喚回來,用自己現在透過生活及哲學閱讀所得到的智慧來理解與融合這兩種熱情的追求,沒有哪一個是比較重要、誰是主業的問題,我感謝自己對心理學的熱情以及哲學所拓展出的思考視野,甚至把我帶到更遠的地方。
回憶起自己,回憶起自己的熱情,讓它變成自己頭上的專屬太陽。(但也不是下個月就可以交論文吧?)我想這就是我從去年就一直在等的東西吧,只是它一直被放在否定了的櫃子裏,所以一直沒有把它翻出來看,繞了好大一圈路,才願意回來打開否定的櫃子,從裏面翻挖出許多髒不拉幾的東東,直到現在才給我找到,那個想學心理學的女孩的熱情被我壓在昏暗的死角裏,被蠻不在乎的略過了。
但或許也是自己給自己的承諾吧,給我一段時間,讓我體驗一些人生,讓我消化它們,然後我再回來透過幫助自己來幫助別人。也許時間都被計算好了的,所有甦醒的時間點該到位的事件、人物都一一登場,我沒有在驚嚇醒來,卻是一點一點反芻式的醒來,更是對這個過程感受深刻,感覺上只有無限感恩的心情以及平安。
所以明天早上來個法式早餐慶祝吧。
我在幹嘛?我在這裏幹嘛?我為什麼在這裡?我為什麼自願在這裡卻感到一種壓迫感?我為什麼會在這裡被時間壓迫?被貸款恐嚇?我為什麼如此自由的不快樂?我想要的難道不是我所選的?我如何知道我想要什麼?
這些問題自去年論文工作間斷停歇以來便惡夢般地纏繞著我看似平靜幸福的研究生活,我並沒有為錢所惱,也不為情所苦,更沒有為沒學校沒教授所煩,簡言之,我的確是平靜的在哲思之流裏過日子,我不明白自己怎麼突然給自己找起麻煩來。
去年寫了一段長時間的家書及部落格文章,那時心裏惦記著,寫夠了就快快回論文的正業上吧,總覺得這樣空著日子俓自往自己內在裏看有種不合時宜的憂慮。可這麼一寫便六七個月過去了。而之後的日子論文的工作也沒有理所當然的回到我的心裏,我只是心裏惦記著卻推拖著,似乎在等什麼更重要的事,但又什麼事都沒有,沒有任何客觀事件或問題在阻礙著我,然而卻像是「等待果陀」似的,我推拖著論文,等待著什麼,更重要的什麼的到來。然而我什麼都沒看到,只看到推拖著論文的自己。
然而,我不知道有些事是時間到了,徵兆便會出現,只是當下也許稍不注意便失去察覺,只會覺得莫名其妙,自己在發什麼瘋,卻不知道我所等待的答案巳以一種有趣的形式向我靠近了。
一年了,也夠久了,再不等出個結果來,就要還貸款啦!
最近密集地聽許添盛醫師的演講,要問我為什麼,可能也無法三言兩語的交代,總之這是最近在做的事,而我依舊惦記著論文的事,但就是無法甘願地進入工作狀態,只能悠悠地看著自己,看自己到底要幹嘛,直到有一天,我狠了心對自己說,好,要聽就給它卯起來聽吧,不要想論文的事了。(啊!限制級,家人不能看。)這樣想了之後,心情便輕鬆了起來。但卻開始平靜的看論文相關的書了。看著看著,好像自己巳坐在這裏看了幾世紀的書了,房裏的每樣傢俱都洋溢著幸福感,因為感覺到這樣在文字裏思考著的恬靜時刻有著歐洲老房子爐火前的溫暖幸福,感覺身旁有人陪著,卻又單獨的思考著,彷彿自己活在這樣的一幅畫裏,而我的感受只是重新啟動這幅畫的氣氛。這是一種很難以言喻的感覺,我感覺到那是自己內在對於閱讀時光的累世記憶,那種靜美恬適的瞬間。
但是這並沒有讓我捲起袖管寫論文。哈哈。
今天,又在聽演講,順便靜坐。隨著他提到使用賽斯時空照像機的練習,我也順便想想自己想去拍什麼照,拍了一張在台大校門口的心靈照片(他舉例如果現在回到考大學的時候,你想去哪個學校就去那個學校門口拍照),另外,他又舉例,假如你十年前遇到賽斯,很奇怪的,我感到情緒波動了起來,我大致推算了十年前我在做什麼,腦袋裏浮現在救國團做張老師培訓的時候的自己,那是二技時的自己,我馬上和那時的自己連了起來,我清楚而深刻的感覺到最後一天的課讓我覺得很捨不得,我很不希望課程結束,我覺得去上課是最快樂、最開心的,然而第二階段的結訓測驗沒過,所以沒辦法繼續上課了,然而自己當時卻是很認命的接受了這個結果,因為這個問題不是當時的我所能穿越的,不是K一晚的書就可以過的,那是一個彷諮商的現場,那樣的現場便暴露了所有負面的以及強作堅強的自己,那時的我並沒有力量支撐另一個受傷的靈魂,甚至我會自我崩解,哈哈。有聽過諮商別人自己先爆掉的嗎?個案搞不好還要來安慰諮商員呢。這個記憶的重新連結,神奇的啟動了內在巨大的情緒,我巳不記得當時因為要離開而非常傷感的事了,而讀了哲學以後,我還把這個過去當做是年少不經世的趣事,卻不再認真看待曾如此熱切渴望吸收心理學與諮商經驗的自己,甚至我以為哲學可以是全部,我不再關注自己的渴望,我以為哲學可以解答我所有疑惑,我要自己在一旁耐心等候。
在淚水中,我突然領悟,哲學不是我內心的主業而是副業,而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是心理諮商是關於自己的心理問題,然而這一切卻又通向對存在的探問,又成為一個哲學問題,我終於懂了,自己內在的推拖是怎麼回事了,重點不是要做什麼、放棄什麼而是要把那個被自己遺忘了的、否定了的熱情再召喚回來,用自己現在透過生活及哲學閱讀所得到的智慧來理解與融合這兩種熱情的追求,沒有哪一個是比較重要、誰是主業的問題,我感謝自己對心理學的熱情以及哲學所拓展出的思考視野,甚至把我帶到更遠的地方。
回憶起自己,回憶起自己的熱情,讓它變成自己頭上的專屬太陽。(但也不是下個月就可以交論文吧?)我想這就是我從去年就一直在等的東西吧,只是它一直被放在否定了的櫃子裏,所以一直沒有把它翻出來看,繞了好大一圈路,才願意回來打開否定的櫃子,從裏面翻挖出許多髒不拉幾的東東,直到現在才給我找到,那個想學心理學的女孩的熱情被我壓在昏暗的死角裏,被蠻不在乎的略過了。
但或許也是自己給自己的承諾吧,給我一段時間,讓我體驗一些人生,讓我消化它們,然後我再回來透過幫助自己來幫助別人。也許時間都被計算好了的,所有甦醒的時間點該到位的事件、人物都一一登場,我沒有在驚嚇醒來,卻是一點一點反芻式的醒來,更是對這個過程感受深刻,感覺上只有無限感恩的心情以及平安。
所以明天早上來個法式早餐慶祝吧。
13.10.10
我的夢遊
糊裡糊塗地逛進了新整修好的電影院,想看看這家都會放映哪些片子,看到茱莉亞蘿勃茲的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法文是英文直翻mange, prie, aime。我想起來在台灣看到時是好像是什麼旅行的,看看時間,剛好十五分鐘後有一場,突然想給自己一個禮物,看在再三小時就生日的份上吧,去買票吧。
其實心裡面一直有些不清不楚的東西,很多疑問,關於自己關於愛,倒也沒想看個電影會給出什麼啟發。只是坐在乾乾淨淨沒什麼人的電影院很舒服,喝著卡布其諾,看著白爛廣告,腦袋空空的。
電影開始,台詞配著法文發音,頭很漲,痛痛的,所以也不是很認真聽,然而慢慢的進入劇情,情緒卻是被帶了出來,女主角一連串的自我詰問以及開始的旅行都吸引著我全部專注力,她在義大利的感受,好比我在法國的感受,我看到了人與人相處的不同方式,生活的不同方式,享受食物,天氣,美酒,以及古蹟,偶爾也因為看到太多愛侶而小小的寂寞,卻仍覺得一切美好。Liz後來去了印度,在那裏她要學會原諒自己的過去。幸好電影院裏真的沒什麼人,我一個人在前面,又哭又笑的,在印度的那段簡直是要放聲大哭,哈哈哈,覺得真讚,看電影看到可以療癒,又可以盡情的哭,後來,Liz去了峇里島,天啊我也想去住一個月,去那裏得到一個古老智慧的真傳,哈,後面這段也很具啟發性,關於尋回自己後,是否要打破這個內在平衡,愛別人是否會失去自己,而自己如何不必透過別人愛自己而證明自己的價值等等,很有趣。結果,無預期的在最後老藥師和Liz的對話裏聽到今天出門前在心裏拋出的問題。幸好,這段對話聽得懂。
散場後,在位置上又哭坐了許久,好像知道可以怎麼做了,結果還是要跟隨自己的心,而不是自以為考慮周到的腦袋。
真是個美好的生日禮物。
其實心裡面一直有些不清不楚的東西,很多疑問,關於自己關於愛,倒也沒想看個電影會給出什麼啟發。只是坐在乾乾淨淨沒什麼人的電影院很舒服,喝著卡布其諾,看著白爛廣告,腦袋空空的。
電影開始,台詞配著法文發音,頭很漲,痛痛的,所以也不是很認真聽,然而慢慢的進入劇情,情緒卻是被帶了出來,女主角一連串的自我詰問以及開始的旅行都吸引著我全部專注力,她在義大利的感受,好比我在法國的感受,我看到了人與人相處的不同方式,生活的不同方式,享受食物,天氣,美酒,以及古蹟,偶爾也因為看到太多愛侶而小小的寂寞,卻仍覺得一切美好。Liz後來去了印度,在那裏她要學會原諒自己的過去。幸好電影院裏真的沒什麼人,我一個人在前面,又哭又笑的,在印度的那段簡直是要放聲大哭,哈哈哈,覺得真讚,看電影看到可以療癒,又可以盡情的哭,後來,Liz去了峇里島,天啊我也想去住一個月,去那裏得到一個古老智慧的真傳,哈,後面這段也很具啟發性,關於尋回自己後,是否要打破這個內在平衡,愛別人是否會失去自己,而自己如何不必透過別人愛自己而證明自己的價值等等,很有趣。結果,無預期的在最後老藥師和Liz的對話裏聽到今天出門前在心裏拋出的問題。幸好,這段對話聽得懂。
散場後,在位置上又哭坐了許久,好像知道可以怎麼做了,結果還是要跟隨自己的心,而不是自以為考慮周到的腦袋。
真是個美好的生日禮物。
12.10.10
與旋轉木馬無關
素描裏表現最亮的部分必鄰著最暗的線條或塗黑
一直以為書寫是為了滌清模糊的靈魂
卻發現那淨白淨白的詞句
是噴涌自紊亂髒臭的無名之地
我們內在不堪的深度正與我們奔向光明的速度成正比
當我們達抵光的邊界
正是我們目睹黝黑畸異自己的時刻
如何不對著自己嘔吐噁心
如何擁抱自己
當我們走向愛人之際
如何交出這個無恥的自己
而與愛人以愛之名媾合
我在所愛身上無恥地討愛的殘羹剩飯
餵養自己的無賴
同時攤著尋往聖殿的地圖
吸引崇拜的目光
瘋狂的分裂著
瘋狂的分裂著
然而這都只是旋轉木馬機上
同一方向的不同木馬罷了
''啦啦啦.....愛的旋轉木馬
....啦啦啦....‘‘
一直以為書寫是為了滌清模糊的靈魂
卻發現那淨白淨白的詞句
是噴涌自紊亂髒臭的無名之地
我們內在不堪的深度正與我們奔向光明的速度成正比
當我們達抵光的邊界
正是我們目睹黝黑畸異自己的時刻
如何不對著自己嘔吐噁心
如何擁抱自己
當我們走向愛人之際
如何交出這個無恥的自己
而與愛人以愛之名媾合
我在所愛身上無恥地討愛的殘羹剩飯
餵養自己的無賴
同時攤著尋往聖殿的地圖
吸引崇拜的目光
瘋狂的分裂著
瘋狂的分裂著
然而這都只是旋轉木馬機上
同一方向的不同木馬罷了
''啦啦啦.....愛的旋轉木馬
....啦啦啦....‘‘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