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7

[法國總統大選]之火燒車抗議



終於落幕的總統大選,禮拜天晚上在 le monde馬上有各候選人對薩扣機先生的致意的電視片段,同時也有許多電話的訪談在第一時間都放在網上,突然覺得自己不像個沒有電視的人。

看完那些電視片段,又開始亂逛一個世界報記者的部落格,上面記錄他在不同地方和一些當地人聊總統大選的言論, 很有趣,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大家有各自的生活與想法,雖然看起來選擇只有兩個,而結果也只有一個,但大家有不同的理由做了看似相同的決定。超好看!

這真的值得好好想一下,通常選完, 結果當然只有一個,常有人會問,為什麼會是他或她當選,那些選他或她的人是怎麼搞的,搞不清楚狀況嗎?

然而,我想是的,的確是搞不清楚狀況,即使是說這句話的人,也不見得比較搞得清楚狀況。搞不清的是這個社會裏有一些什麼樣的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你的價值也許剛好和他人的生存相抵觸。

讓我們看樂生就知道,裏面有各種價值與不同位置的人權益衝突,你沒辦法選擇一個全都好的系統去搞定一切,所以在樂生事件裏,爭取一公平公開的公共政策討論 可以說是比較中性,也易得一般人支持的論點。

大選完,禮拜一一早就傳出730台汔車燒燬事件,而我在下午出門時經過波二大旁的巷子則有三個大型垃圾筒被燒掉一半,地上滿是碎酒瓶,勝利廣場旁的馬路則有年輕學生舉著抗議薩扣機先生的大字報,看起來很年輕,也許是高中生或大學生吧!看新聞才知,在巴黎也有一群高中生去大學門口召集人員參與抗議活動,這對我來說又是一大訝異,高中生吔,他們真的懂什麼嗎?為什麼他們政治活力這麼強,
這我不太了。但是這也跟薩扣機先生提倡的大學自主的規劃有關吧。其實高中生在六八學運,或前年(05年吧)的反對CPE的學生罷課示威活動就從沒缺席過。只是我還是不太了他們的高中生為何會有這麼強的政治活力,可能我只見識過台灣的高中生吧。

因為不是自己國家的選舉,所以看任何事都覺得新鮮,他們的新聞,他們的各種分析他們的擔心,他們的瘋狂等等。例如,一個標題寫到:「右派對於這次勝選表現的好像他們從未執政過一般。」這真有趣,法國差不多一直都是右派執政,而新聞卻下了一個這樣的標題,明顯點出法國對於薩扣機先生的種種選前疑慮。比較好玩的是看部落格上大家的回應,例如:機車的在一篇左派的文章下回應說,接受投票結果吧,左派輸了,拜拜。然後一堆左派的人就很鬱悶,有人說:他明明就很危險,為什麼大家會投他。等等,跟我們選完一樣,選前吵不完,選後也吵不完。而問題是,這些問題本來就不會有共識,只有儘量協商出一個比較有誠意的辦法,而問題又是,那麼什麼樣的觀點或價值的政府,比較有協商的誠意呢?是跟有權有勢的人的協商還是跟無權無勢的人協商呢。

再回頭想想樂生的例子,政府跟樂生院民的「協商」並沒有尊重院民表達意願的主體性,並以直接動工的方式,達成被迫搬遷的目地。

所以問題難道是,不是什麼政策的問題,而是我們要什麼理念或什麼價值的政府?我想也許是的,我們的票其實只能決定一種價值,而不太有能力決定什麼政策,選舉期間開出的政策和選後落實的相距甚遠。那張小小的選票只能說我要什麼價值,但是當然很多人不見得是用這麼抽象的概念去投票的,有很多人只是不想某政黨的某政策或某政黨與自己的未來規劃有實質利益而去投的。

其實有機會觀察別人家的選舉真的是不錯的經驗,因為這可以用來想想在自己國家內發生的事又是怎麼發生怎麼結束。

﹣﹣﹣﹣﹣﹣﹣﹣【延 伸 閱 讀】﹣﹣﹣﹣﹣﹣﹣﹣﹣﹣﹣﹣﹣﹣

la liberation 解放報 (左派的報紙)最近才開始看它,跟世界報的版面就是不一樣。

關於總統大選的攝影集 (當然也有火燒車)

另一種運動 一個由知識分子籌組的網站,也出了一本書,關於這次總統大選,有對薩扣機先生提出的政策之反駁,有各種概念的重新反省,如工作,社會安全,法國在歐洲的地位,健康,大學,等等各種關於政策的反省與思考,還有訪問學者的錄影可看,在裏面看到一位社會學教授Robert Castel是這學期上的一門課用的書"Les métamprphoses de la question sociale - une chronique du salariat" 覺得很親切。我個人是覺得,這樣的一個網站是個不錯的想法,由一群學者來思考各政黨提出的政策以及提出反駁之類的。

﹣﹣﹣﹣﹣﹣﹣﹣﹣﹣﹣﹣﹣﹣﹣﹣﹣﹣﹣﹣﹣﹣﹣﹣﹣﹣﹣﹣﹣﹣﹣
總統大選結束也好,免得我一天到晚不小心開新聞的網頁就整個浸下去出不來,
我可是有進度要趕的人吔!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其實他們的高中生有很強的所謂的政治活動力的動機也不一定是我們想的那麼高級。去年的CPE,我們問過參與的Poitiers大學學生,她自己本身是有相當強烈的意識去反對那個法案,但她也說大部分參與罷課與遊行的學生只是為了不用上課和好玩而已。此外,法國本來就是個有各式各樣遊行抗議的國家,從小耳濡目染之下,他們都熟悉於這樣一種發聲方式。和我們在台灣,大規模的遊行抗議是政黨組織的狀況不同。
我後來發現有一點有趣的地方是,台灣人在看待法國的遊行抗議時,會想,這樣做有用嗎?我問過法國人,他們難道不會這樣想?她說,有沒有用,要做了才知道。有時候政策是會因此改變的。比如說為了抗議阻斷交通等等,某些台灣人會覺得不可思議且,“沒必要“做到這樣,但是我們的法文老師說,如果不這樣做,怎麼能夠真正的去抓住別人的注意力進而只自己的聲音確實傳出去?

匿名 提到...

Robert Castel的確是個挺重要的學者,值得一讀。他那本 propriete prive, propriete sociale, propriete de soi,應該是這幾年來,談政治哲學必然會引用到的經典吧,尤其談到國家-社會-個人間的關係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