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樂生事件隨著拆遷在即反而湧進各種不同力量在此角力。從一開始的低調發聲無人聽聞無人幫腔,進而漸漸有一些聲音在少數人中口耳相傳,如今由於各種想像力的進駐,各種支持樂生的活動如花火般持續燦爛。
主流媒體一直不願深入報導支持樂生的主要訴求內涵,然而隨著一些人的努力與串連,樂生不斷創造具新聞性的事件,終於也使得某些關於樂生的正面報導得以突圍,闖出一點版面。
而部份政治人物的表態也使整個樂生事件似乎呈現一絲曙光。
我想樂生讓許多也許是初次參與社會議題的人深切的感受到我們的「民主」和我們的「社會」最真實的嘴臉。所謂的官僚、政客、權力運作都不再只是批評的概念或嘲諷的機智,而是銘刻在每個人的失望、憤怒、無奈或哭笑不得的情緒裏,也鑿印在肢體衝撞的過程中。支持樂生的人開始講話,試著和各單位對話,然而麥克風遞過來,電源卻是斷的,整個過程發展成一荒腔走板的對話。
政府的麥克風電力十足,政策強而有力的傳達到每個市民耳中,支持樂生的言論卻只能像耳語般地秘密傳送。
當事情持續愈久,我們就愈能看清所謂的官僚和權力對無價值的人民所擺出的鄙夷臉孔。樂生的訴求不被回應,支持樂生的人被抹黑,樂生成為妨礙公共建設的罪人,這些衝突的、抺黑的言語把樂生提出的各種善意通通消音。
做為一個稍微懶惰的市民或公民,就會活在政府一半的實話裏,成為主流論述的傳聲筒。
在此,我們赫然發現一種主流論述企圖收編與指責其他微弱的小論述,企圖指責其立場來取代對話,就如同我們不與瘋人對話一般,因為瘋人本身沒有理性思考及論述能力,不必與其對話。而支持樂生的人,只是一群搞不清楚狀況的年輕人、學生、少數學者、一時興起的過客、根本沒資格參與地方發展政策。當大論述把樂生小論述指認成此一角色,那麼就離「排除」不遠了。
許多人或愈來愈多人加入支持樂生行列不是為了支持拆或不拆,而是抗議這個要求對話的冷漠回決。
許多人不能理解整個荒謬的決策過程與沒有討論餘地的回應態度。
我相信有一些人也許不真能清楚樂生的歷史價值也不太瞭解所謂人權的尊重又要到什麼程度,但是隨著這場政治秀的愈演愈激烈,愈談愈火爆的場面看來,我們不能再躲在[民主]國家的想像裏自慰了,只有一種論述的社會不是民主。只有一種思考的國家沒有想像力也沒有競争力,再多的硬體建設只是屍體,無機體不會發展只會腐蝕,而腐蝕的真相政府不會告訴我們!
3 則留言:
決戰日逼近。
號稱要擺脫傳統哲學框架,走入現實人生的敝研究單位,對樂生不聞不問。當然,我不能無限上綱的要求每一個人都必須熱血參與,只是,我的疑問是,樂生的問題幾乎涵蓋了人權、環境、政治、商業等等倫理爭議,這麼一個活生生的實例就在眼前上演都不介入,原來所謂的研究,就是等到塵埃落定再用「研究的高度」剖析一番,最後補上幾句看起來是批判的話頭當結語,嗯,原來這就是應用倫理。
所以,根據三段論證,真實人生必須參與,應用倫理沒有參與,所以應用倫理不是真實人生。
哈哈 真是點的太好了 原來應用倫理是這樣用的
此應用非真實體驗之應用
而是各種事例之應用
為一個將死未死的哲學走肉 美其名灌注 應用 之新意
而行吃老本之實
坐吃山空的哲學 還在吃智慧的老本
可是世界根本就巳不是那個樣子了
最近有點被馬克思震撼到 會不會太晚熟了 哈哈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