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7

[樂生]觀光局、旅遊業也該加入保留樂生之列

台灣近幾年巳有多次關於文化資產的爭議,整個社會對這樣的爭議與繼之而起的搶救古蹟運動似乎也正在熟悉中,這種熟悉或可約分為兩種:一是漸漸認識自己生活的土地上原來有這麼多的歷史,原來我們的土地也是很有價值的(不是只有路開過的土地才有價值);另一種就是熟悉之後的冷漠,一種對什麼事動不動就用「古蹟」加以誇張化的厭煩。這可說是很正常的反應吧!

關於「文化資產」這個概念應該也是近幾年才在我們社會中時興起來的吧,我不是個史學家也不是社區文史工作者,所以也無法對這點做一確切說明,但是我想所謂「文化資產」這個東西應該不是一種單一物品的概念,也不全然是個如死屍般的陳設物而巳,如果一個東西只因其歷史悠久就要被無條件保存,我想在實際面是不可行的。所以一個古蹟或古物決不會單純因其時間軌跡的長遠而被單一的保存,而且都說了是文化「資產」那就表示其是有其文化價值外的潛在經濟價值。 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些文化遺產如何成為地方資產或國家資產的例子:

06年時自己剛好有一個機會去巴黎小小的旅行,首先你可以在各車站或遊客中心拿到由百貨公司製作的精美旅遊地圖,這些地圖非常清楚遊客的需要,各個古蹟、觀光景點都用可愛小圖標示著,即使遊客手邊沒有旅遊書也可以暢遊巴黎。然後你開始按圖索驥,要順時針或逆時針任君選擇:第一步先抵達巴黎南邊的蒙帕那司車站,出車站十分鐘路程先到旁邊的蒙帕那司墓園,看看西蒙波娃和沙特的墓等其他人名人,接著往地圖右上方的盧森堡公園去,會經過歷史悠久的索邦大學,往上到塞納河上的西提島看聖母院,過河沿河畔走到羅浮宮看看畫和那個被法國人認為很醜的貝聿銘金字塔,從羅浮宮大門出來穿過協和廣場從埃及收到的戰利品,然後直接走上香榭利榭大道,中間會經過利榭宮也就是法國的總統府及大皇宮,一直走走到被當成圓環的凱旋門進去逛逛也可登上凱旋門,接著往地圖下方走過河去仰望巴黎鐵塔。

好了,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巴黎古蹟小小巡禮,但是千萬別以為這是一天兩天就可結束的旅程,這只要用來說明所謂的古蹟或有特殊歷史事件的遺址是要這樣用的,這才是真正可創造經濟價值的文化資產。更直接的說吧,對一個觀光客而言,旅遊還是要三餐照吃,覺照睡的,心情好時更是要坐坐咖啡座,附帶一提,在法國咖啡座乃是一不成文的重要景點:是古蹟也是人文景觀。這麼一來當然要住巴黎吃巴黎啦。巴黎每年有大量觀光客湧入,具最新資料顯示全法則有七千八百萬人之多 ,而當地居民約在一千萬左右,這其中的經濟效益,我想就不用我一一細訴了吧,要也可以啦改天再另闢新文。

問題來了,古蹟不是放在那裏就有人會有興趣,畢竟我們都不是歷史學家、文學家、建築師、藝術家或古蹟相關的專業人士,不見得真為了其歷史意義或藝術價值而去,許多人去巴黎只是為了購物或在鐵塔旁留一張傻笑作紀念,然而這都無妨,重點是你人來了,巴黎就有辦法賺你的錢,沒太多深奧的道理。我要說的是,單一古績是無法創造太多經濟價值,但一個城市及其臨近地區有很多古蹟、文化活動、商業活動時就不一樣了。
同樣在法國的例子上,我想再介紹一下法國每年九月的第三個周末有一個全國古蹟日 Journées du patrimoine 的活動( 法國文化局關於全國古蹟日的活動)此為法國自1984年開始的活動,後來整個歐洲就跟著響應。這是一個全國性的活動,所以也會帶動國內人口的旅遊風氣及相關產業。去年我在法國的一個小鎮渡過第一次的古蹟日活動,這對於來自對古蹟文化還不是很重視的地方的小老百姓是一趟很不可思議的感動之旅。古蹟日當天,我儘量一一拜訪傳單上列的古蹟,可能是一座教堂或一所中學甚至是辦公大樓,平日要收費的古蹟這天通通免費,到每一處,會有人為你詳細解說這個建築的歷史或某個銅像是誰,有的還有名人的手稿等,整個活動令人感到溫馨。看到法國人這樣認真熱情的解說他們自己文物的歷史,也看到他們對古蹟維修的技術發展到相當程度,例如雷射去斑,用雷射將巳成漆黑的墻面美白。很多事令孤陃寡的我感到掁奮,我想台灣將來也會慢慢瞭解如何運用文化遺產。

談到此,也許有人馬上要提出反駁,法國有其悠遠的歷史,有其遼闊幅原更是一大國等等,和法國比較並不是本文在此的用意,而是去看看、去思考另一種可能。往後當我們的社會再度遇到文化資產爭議時,能夠有多一點想法來看待自家問題。

法國由於對古蹟保存的用心使得相應於此的產業與學門相繼而生,例如古蹟鑑定,維修 材質的研發,軟硬體的保存技術,導覧系統,導遊,歷史解說員等等。古蹟不是一個單單的死物件,若規畫用心得當是可以撐起一個產業的。

如果你覺得法國太遠,我們也可以談談在地一點的例子;

家鄉在麻豆,約是五年前左右吧,由一群學生及老師們開始了一連串社區營造的工作,由於麻豆旁邊有一座總爺糖廠早巳癈棄不用,裏面有十餘座日式建築的員工宿舍拆除,目前僅存兩三座重要幹部宿舍、餐廳及行政用樓房留下。糖廠對於麻豆鎮民來說不過就是以前的員工宿舍區,對鎮民而言並無太大意義,然而隨著員工宿舍的拆除,學生們開始對早期在糖廠工作的員工做訪問,找出當時的照片,舉辦展覧邀鎮民們一同回憶台糖早期風貌。這些活動一開始不怎麼被看好,也沒什麼知名度,但是展覧、製作麻豆口述歷史、辧藝文活動漸漸的把距離麻豆鎮約一公里的糖廠打造成麻豆藝文中心,平日有人在那打搥球(熱門的老人活動之一),運動,散步等,週末更是有各種表演活動,而這活動通常是地方性團體,有幾次我阿公和我老媽的圓寂舞要在那表演,我們更是全家出動,拍照捧場。細節就不多講了,我對這件事並沒有了解很深刻,當時在外地工作,但是每次回鄉聽老媽講述一些生活狀況,不外乎是周末又去糖廠走走或去表演或看表演,而整個麻豆鎮也因著這樣的藝文活動有著更熱絡的活力氣氛,常常聽人說周末又去糖廠看表演或唱露天卡拉OK之類的,就連我自己回去也很愛往那跑,偶爾和大人一起去就聽他們講述當時的製糖史或在宿舍的生活方式等。此外,我們所謂的日式建築其實唐朝時傳到日本去的,而我們保留了它不也是間接與自己的文化歷史接軌,我知道這句話有爭議,但請就先這樣吧。

我想,要一個地方復興起來,應該有很多種方式,不會只有一種和別人一樣的模式。就像我們看法國的例子,那不表示我們也得要一座塔,一座透明金字塔之類的,那些東西別人都有,我們頂多是比他高或比他雄偉,就像一零一嗎?但一零一之後又如何?還是會有一零二、一零三、一零無限大(技術上可能不可行吧!)。重點是你自己身上有何特質去展現出來吧,在我們土地上的記憶就是我們可以拿出來顯現不同於他國他地的特質,是獨一獨二的,而不是別人可以隨便模仿的硬體而巳。從這個觀點繼續陳述下去就可以探討台灣如何藉由自身的當地文化歷史與世界文化接軌並串連出整個人類的文明。在國際文獻中明言「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遺產就是人類全體的文化遺產。」參考一篇文章古蹟保存接軌世界 先了解國際文獻規章」
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專門人才是近幾年開始產生的,也許有很多技術上的細節有待努力或探討,但是我們的確聽到愈來愈多的社區被規劃的更好,居民大致都很滿意等等,這些例子讓我們可以更深入的思考從前那種開路才會繁榮的邏輯是否是單一路線,有很多例子都顯示其化更多的可能性。

提及法國古蹟日是為了讓觀光局及旅遊業者去思考另種文化旅遊的可能提案,例如台灣有許多正熱門的老街景點,我們也可以有老街日啊,相關活動都可辦起來,旅行業組織個文化團一日遊兩日遊的都很好啊,而不是一到老街就是一群人下去吃吃喝喝,讓我們也可學到一點自己的文化不是很好嗎?在地文化不遠求,隨手捻來即是。國內尚未時興文化旅遊風氣,但是我看到法國人有時經費較擷倨時也會來個文化小旅遊,去隔壁小鎮來一趟尋跡之旅,誰說旅遊非要大經費大景點呢?

好累,有空再寫,在下非相關專業人士,所以歡迎指教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這是??
http://taiwan.gio.googlepages.com/

Unknown 提到...

身為你的同學,我只能說,「幾次我阿公和我老媽的〝圓寂〞舞要在那表演.....」〝圓寂〞跟〝元極〞的意思應該差很多,實在為你的中文程度捏一把冷汗,你阿公和老媽看到你說他們在跳〝圓寂〞舞應該會揍你一頓吧,哈哈哈哈哈!

不過,這篇寫的好,本身就是文史工作者的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artemis 提到...

我一直都以為是圓寂舞吔
不過你一講我就想起來了
應該是元極才對

可是我覺得圓寂舞 有一種很平靜的感覺
所以才一直記成 圓寂

Unknown 提到...

圓寂,是指大和尚們去西天見佛祖啦。

身為你的同學,ㄜ...只能說對於你的中文,那個...這個...創造性的詮釋,佩服的六根不淨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