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09

[家書]之後_「繩結理論」的預言

早上醒來,決定把網誌好好分類整理一下,否則自己要找東西很麻煩。

前陣子,把寫家書的體會想了一下,覺得可以發展成「繩結假說」。這個假說是這樣的,人出生後一旦開始形成人我區別的「自我」意識,我們的生存趨力就緊縛在這個「自我」上,這股力量就有如一條繩索,隨著成長過程所發生的事件,會形成與外力(他人、環境等)角力過程,這個角力所形成的扭力會讓繩索打結,一旦生存趨力這條繩打了結又沒被處理解開,這個「結」便會愈來愈緊,因為力量會在「自我」意識的滿足追求下一直往前衝去,因此可想而知,這條往前衝的繩會把結愈拉愈緊,而愈拉愈緊的結果則是,「結」堅實的有如繩索本身。而一路上,如果繩一直打結,那麼這條繩就變得愈來愈短,好比原來可拋至山頂的登山繩,因打結處太多,變成只能拋至半山腰。

愈來愈短的繩,就如同愈來愈狹獈的人生,你可以不斷往前,可是如果你是愈衝愈短,愈設限,最後你只要一種結果為你的人生圈上句點,似乎有一點點可惜,因為你其實是一條巨繩,你可以享受全世界,但你卻執意只要得到某種成就,你不相信自己是巨繩,然而你只要把身上的結一一解開,你就發現自己尚有多大的潛力。

關於「結」的問題,另外讓我想到的是修行的追求。修行不是一種生存趨力,它不該是想往前衝,想把自己從現在的不完美、痛苦等狀態變成完美或不痛苦,如果是這樣修行,那同樣是讓繩結愈來愈緊而巳。修行本身就是去察覺、面對、看到、耐心地處理自己身上產生的結,在處理過程中,進一步去領悟到「結」的形成過程、原因,接著在接下來的人生裏便時時觀照會使「結」產生的各種內力與外力,外力不去避免與抵抗,主要工作在內力,也就外力來時,自我意識是如何與此外力扭打成一團,所以觀照便是看到自我意識對外力來時所興起的各種意圖,這種觀照可以使自我意識無法和外力糾結起來,進而使「結」無法形成。

這也是為什麼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另外一個問題是,如何使巳堅實的繩結鬆開?這是比較難,也比較辛苦的,從我們曾經解過打結的繩子經驗就可以知道。通常「結」絕無法一次就打開,一定是透過不同方位的力點加以施力,一步步地鬆一部分,有的結好解一點,有的結則超級難解,有時解到自己都沒力了,可是結還在,那時就會覺得,唉!算了,這結是解不開了。去喝杯咖啡,曬個太陽吧,忘了結的事吧!養精蓄銳後再來。耐心地對待自己,給自己多點恩惠,如果連你自己都放棄自己,還有誰會全心全意接受、善待你?很多事都急不得,但是我們容易被恐懼給驚嚇,一旦事情沒結果、沒願景,我們就想逃。

然而,有些的確是自己看不到的,例如在還沒解「結」時,你怎麼量,這繩長就只有這麼長,別人告訴你,其實原來有兩倍長,你也不會信,你只信眼前看到的,量出來的結果。可是當你開始解「結」以後,你也跟著發現繩的確變長了,雖然也還沒到人家說的原來兩倍長,但你開始對自己有點信心,至少你會想再找下一個結來解,邊做邊增長出對自己的信心,這個信心不是來自於理性推論下的確鑿,而是自我體證來的,這就是工夫。

一旦你開始解「結」,你就會瞭解不再讓自己打結才是治本之道,於是你會活得更清醒,而隨著這份清醒感,你會感覺愈來愈開闊,因為你看得愈來愈清楚,感覺愈來愈敏銳,而這些細微覺察力就是帶來開闊感的主因,當然也包含自由的因素。

這是我上個禮拜想的東西,我一直想寫卻又感覺還不完整,也覺得或許也沒必要寫。

然而今天在整理過去文章時,看到了一篇「人生就是不斷地打結與解結過程」看到時,大驚,厚啦,什麼?兩年前我就用了「打結」與「解結」的比喻,太不可思議,我把文章看了一下,原來是那時看日劇和日本卡通的反省,大體來說巳近我想說的,只是當時還沒有足夠的自我體驗沒法說得更深刻些。

因為看到自己過去這篇文章,我突然大興奮地把前幾天想的「繩結理論」筆記拿出來,然後開始寫,加上理論二字只是好玩,沒什麼意義的。寫得很開心,沒想到遇到兩年前的自己,而且還可以告訴兩年前的自己一些新鮮事。就像在今年開卷好書獎的廣告裏,有一個是介紹詹宏志的書(書名忘了),影片手法是以一個懵懂少年為主角,在巷子口詹宏志看到這個走遠的少年,他想叫住他,跟他說說話,跟他說說那些那他現在感到不安迷惘的青春都會在將來的日子釋懷與理解,那些疑惑都會一點一點解開,所以不要太擔心、不要太焦慮,答案就在不遠處。

這廣告,我看了頗有同感。然而那時我不知道自己還可以更遠。

現在我會放心的把疑惑與迷惘交給未來,讓自己好好活在此刻。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好好活在此刻.用心去生活.真的答案一下下就發現.看書時.或是與某人聊天會開悟.
活在此刻.是專心做現在做的事.
切記.不能去想其它事沒做.不然.心就飛走.沒活在此刻.共勉之.M.